一种新型格栅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769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格栅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格栅灯。



背景技术:

在现代家居或者办公等使用环境中,格栅灯因能够以嵌入式或者吸顶式等方式被安装于天花板中,这使得格栅灯在照明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市面上的格栅灯,灯盒和面盖是两个独立的零部件,其装配需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这种固定安装方式操作过程繁琐,安装速度慢,同时也会带来影响整灯的外观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快速安装的一体成型格栅灯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格栅灯,通过优化灯体模组和面盖的安装结构,在面盖设置了固定环,使得灯体模组和面盖均卡扣安装于固定环上,这种格栅灯结构简单、外观简约,同时装配方便,满足格栅灯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格栅灯,包括灯体、转动环、固定环、面盖和前环,所述的灯体和转动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组成灯体模组,固定环在内部设置有卡扣凸点,转动环在底部设置有卡扣圆环,所述的灯体模组和转动环通过卡扣凸点和卡扣圆环进行卡扣连接;

固定环在内部还设置有卡扣凸条,所述的前环设置有卡扣凹槽,所述的面盖设置有卡扣安装孔,所述的固定环、面盖和前环通过卡扣凸条、卡扣安装孔和卡扣凹槽进行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次卡扣连接,巧妙地将灯体模组和面盖固定安装与固定环上,实现了一体成型的安装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环的卡扣凸点的数量为4个;所述的固定环的卡扣凸条的数量为4个。在固定环上分别设置了4个卡扣凸点和卡扣凸条,可以有效保证了卡扣安装的牢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面盖设置有弹簧安装支架,所述的弹簧安装支架焊接固定于面盖上。在整体灯具组装好后,通过弹簧安装支架将格栅灯固定于天花板中,其装配简单,容易实现。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格栅灯,在对零部件进行安装过程中,除了灯体模组的灯体和转动环需要螺丝进行固定外,其他结构不需要外部零件进行装配。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环同时设置卡扣凸条和卡扣凸点,将灯体模组、面盖和前环均卡扣固定于固定环中,整灯结构牢固可靠,而且装配和拆卸方便。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格栅灯,在灯体模组和固定环卡扣固定安装后,可以通过转动环的卡扣圆环进行转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格栅灯由于不需要额外的零部件人工装配,使得其生产成本低;其外观简约,符合当今产品外观的主流思想,可满足格栅灯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格栅灯的爆炸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环、面盖和前环的爆炸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环、面盖和前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新型格栅灯,分别包括灯体1、转动环2、固定环3、面盖4和前环5,灯体1设置有螺钉安装孔,灯体1和转动环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起来,这样灯体1和转动环2则组成了灯体模组6;固定环3在内部设置有卡扣凸点31和卡扣凸条32,在本实施例中,卡扣凸点31和卡扣凸条32的数量均为4个。当然,也可以根据装配需要,对卡扣凸点31和卡扣凸条32进行数量上的增减。转动环2在底部设置有卡扣圆环21,灯体模组6和转动环2通过卡扣凸点31和卡扣圆环21进行卡扣连接。

在固定环3的内部还设置有卡扣凸条32,前环5设置有卡扣凹槽51,面盖4设置有卡扣安装孔41,前环5的卡扣凹槽51穿过面盖4的卡扣安装孔41,进而和固定环3的卡扣凸条卡扣固定连接起来。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格栅灯,在对零部件进行安装过程中,除了灯体模组6的灯体1和转动环2需要螺丝进行固定外,其他结构不需要外部零件进行装配。而且本实施例通过在固定环3同时设置卡扣凸条32和卡扣凸点31,将灯体模组6、面盖4和前环5均卡扣固定于固定环3中,整灯结构牢固可靠,而且装配和拆卸方便。

参考图2和图3,在灯体模组6和固定环3卡扣固定安装后,灯体模组6可以通过转动环2的卡扣圆环21进行转动,一般可以通过限位器对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中的转动环的可进行全方位调节。

所述的面盖4设置有弹簧安装支架42,所述的弹簧安装支架42焊接固定于面盖4上。在整体灯具组装好后,通过弹簧安装支架将格栅灯固定于天花板中,其装配方便,容易实现。

以上内容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