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座与灯具的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插地灯用的灯座与灯具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095185A于2011年6月15日公布了一种光伏低压光源螺式连接灯具,具体公开了包括灯头和与所述灯头螺合的灯座,所述灯头和所述灯座中至少一者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沿所述灯头的轴线延伸的弹性导电部件。所述弹性导电部件的固定端与所述灯头的顶端侧面固定连接。该结构不便于操作,而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拆装方便快捷、成本低、性能可靠的灯座与灯具的连接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灯座与灯具的连接结构,包括灯座组件和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组件上设有连接腔,灯具通过插设连接腔与灯座组件连接;所述连接腔上设有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灯具上设有两互不干涉的接电部;灯具与灯座组件连接时,两接电部分别电连接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
包括以下方案:
方案一,所述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分别为连接腔内弹性复位设置的第一金属插针。所述接电部为接电片,灯具与灯座组件连接时,两第一金属插针分别电连接对应的接电片。所述灯具上设有旋扣,连接腔上设有用于避让旋扣的卡口,灯具通过旋扣拆卸式装配于连接腔内。
方案二,所述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分别为连接腔上内外布置的中心金属片和环形金属片;两接电部分别为灯具上内外布置的中心接电片和环形接电片;灯具与灯座组件连接时,中心金属片与中心接电片电连接,环形金属片与环形接电片电连接。所述灯具上设有旋扣,连接腔上设有用于避让旋扣的卡口,灯具通过旋扣拆卸式装配于连接腔内。
方案三,所述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分别为连接腔内的金属插孔,所述接电部为第二金属插针,第二金属插针与对应的金属插孔拆卸式插接,实现灯座组件与灯具的拆卸式连接。
方案四,所述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分别为连接腔内的中心金属片和内壁上的内螺纹结构,两接电部分别为外螺纹结构和中心接电片;灯具与灯座组件连接时,内螺纹结构与外螺纹结构螺接,中心金属片与中心接电片电连接。
方案五,所述连接腔内弹性复位设置有活动块,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分别为活动块上的正极凸点和负极凸点,两接电部分别为接电凸点;灯具与灯座组件连接时,活动块弹性作用正极凸点和负极凸点分别电连接相应的接电凸点。所述连接腔上设有扣接部,灯具上设有凸柱,凸柱配合倒扣于扣接部上,实现灯座组件与灯具的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多种方案实现灯座组件与灯具的拆卸式连接,而且操作简单快捷,结构简单。具体是:方案一,正负极连接部分别以弹性插针设置,并与灯具上的接电片电连接,该连接方式紧凑可靠;方案二,正负极连接部分别以内外环形式设置,接电部对应同为内外环形式设置,以确保正负极连接部与对应的接电部电连接,而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案一和二中的灯具均通过旋扣拆卸式连接在灯座组件上,进一步提高其装配的便捷性;方案三,正负极连接部分别以插孔形式设置,接电部设置为插针,接电部对应插接正负极连接部,既可实现彼此之间的电连接,也实现了灯座组件与灯具的拆卸式连接,拆装更加便捷;方案四:正负极连接部分别以金属片和内螺纹方式设置,接电部对应以接电片和外螺纹设置,既可实现彼此之间的电连接,也实现了灯座组件与灯具的拆卸式连接;方案五,正负极连接部分别以凸点设置并设置于活动块上,接电部对应以凸点设置,彼此对应电连接,此外,灯座组件和灯具通过扣接部与凸柱的配合相互连接。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拆装方便快捷、成本低、性能可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灯座组件与灯具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灯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灯座组件与灯具装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灯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灯座组件与灯具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灯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灯座组件与灯具装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灯座组件与灯具的分解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灯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灯座组件与灯具装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灯座组件与灯具的分解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灯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灯座组件与灯具装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6,本灯座与灯具的连接结构用于插地灯,该插地灯包括灯座组件1、灯具2和壳体3;其中,灯组组件1装配于壳体3顶部,灯具2置于壳体3内腔,壳体3底部设置有插柱3.1,方便整体插设于地上,此外,壳体3还可通过设置其他结构装配于墙上或摆放于平面上;灯座组件1顶面设置有太阳能板,其利用太阳能发电,达到节能环保目的,此外可摆脱电源线的限制,适用于任何环境。具体地讲,所述灯座组件1上设有连接腔1.1,灯具2顶端通过插设连接腔1.1与灯座组件1连接;所述连接腔1.1上设有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正负极连接部分别电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灯具2顶端设有两互不干涉的接电部;灯具2与灯座组件1连接时,两接电部分别电连接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使灯具2通过正负极连接部获得电能工作;灯座组件1上还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腔1.2,用于启动灯具2工作。本结构装配简单快捷,而且成本低,电连接可靠。
进一步说,所述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分别为连接腔1.1内弹性复位设置的第一金属插针1.3。所述接电部为接电片2.1,灯具2与灯座组件1连接时,两第一金属插针1.3分别电连接对应的接电片2.1。由于第一金属插针1.3具有一定弹力,其与接电片2.1弹性接触,可进一步提高彼此的电连接可靠性,确保性能可靠。
进一步说,所述灯具2上设有旋扣2.2,连接腔1.1上设有用于避让旋扣2.2的卡口1.4,灯具2通过旋扣2.2拆卸式装配于连接腔1.1内。装配时,将灯具2上的旋扣2.2对应卡口1.4插入连接腔1.1内,再沿指定方向自转一定角度即可,拆卸方便快捷,而且装配牢固可靠。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7和图8,本灯座与灯具的连接结构用于插地灯,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所述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分别为连接腔1.1上内外布置的中心金属片1.5和环形金属片1.6;两接电部分别为灯具2上内外布置的中心接电片2.3和环形接电片2.4;灯具2与灯座组件1连接时,中心金属片1.5与中心接电片2.3电连接,环形金属片1.6与环形接电片2.4电连接。本结构的匹配性高,方便实现彼此的电连接。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分析说明。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9-图12,本灯座与灯具的连接结构用于插地灯,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所述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分别为连接腔1.1内的金属插孔1.7,所述接电部为第二金属插针2.5,第二金属插针2.5与对应的金属插孔1.7拆卸式插接,实现灯座组件1与灯具2的拆卸式连接。为提高彼此连接的可靠性,第二金属插针2.5侧边上设有凹陷结构,金属插孔1.7内壁设有凸起结构,第二金属插针2.5插入金属插孔1.7时,凹陷结构与凸起结构相配合,避免灯具2自然松脱。本结构拆装十分简单快捷,而且实现电连接的同时还可实现彼此的装配连接。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分析说明。
第四实施例
图13-图16,本灯座与灯具的连接结构用于插地灯,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所述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分别为连接腔1.1内的中心金属片1.5和内壁上的内螺纹结构1.8,两接电部分别为外螺纹结构2.6和中心接电片2.3;灯具2与灯座组件1连接时,内螺纹结构1.8与外螺纹结构2.6螺接,中心金属片1.5与中心接电片2.3电连接。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分析说明。
第五实施例
图17-图20,本灯座与灯具的连接结构用于插地灯,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所述连接腔1.1内弹性复位设置有活动块1.9,正极连接部和负极连接部分别为活动块1.9上的正极凸点和负极凸点,两接电部分别为接电凸点2.7;灯具2与灯座组件1连接时,活动块1.9弹性作用正极凸点和负极凸点分别电连接相应的接电凸点2.7。所述连接腔1.1上设有扣接部1.11,灯具2上设有凸柱2.8,凸柱2.8配合倒扣于扣接部1.11上,实现灯座组件1与灯具2的拆卸式连接。本结构以另一种形式实现弹性电连接,电连接可靠。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分析说明。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