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眩光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026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眩光LED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消除眩光的LED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LED灯具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照明用具广泛应用于家庭、酒店、学校、商铺、写字楼等场合。目前LED灯具的结构通常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包括灯罩与LED灯板,其中灯罩为扩散罩,LED灯板发出的光线经过扩散罩并从扩散罩的出光面射出,为了使出光更为均匀,LED灯板与灯罩之间需要间隔一定的距离(如图中的灯罩采用弧形的灯罩以拉开与灯板的距离),这种结构将会增加灯具的整体高度,不利于实现灯具的轻薄化,同时还会导致光效损失;此外,现有灯具的LED灯板通常采用布满LED灯珠的结构方案,然而随着光源的集中以及灯罩对光线的扩散作用,此种灯具结构很容易产生眩光的现象,给人眼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眩光LED灯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眩光LED灯,包括灯罩与若干LED灯珠,还包括对应所述LED灯珠的透镜,所述灯罩的出光面上对应LED灯珠设有至少一圈的反光杯,每一所述LED均与一所述反光杯及透镜对应,各所述LED灯珠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对应所述透镜汇聚,再由对应所述反光杯的内壁反射后均匀射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反光杯呈圆形或者矩形分布。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反光杯为半球形,或者由多块倾斜的侧壁围绕而成,所述反光杯沿出光方向逐渐扩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反光杯由四块、六块或者八块具有相等倾斜角度的所述侧壁围绕而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灯罩上设有多圈同心的所述反光杯,以及对应的LED灯珠及透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反光杯内壁的反射面由塑胶经精磨后形成,反射系数不小于85%。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透镜沿出光方向包敷在所述LED灯珠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反光杯的底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环形的灯板与环形的透镜板,所述灯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所述LED灯珠,所述透镜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所述透镜,所述灯板与透镜板沿出光方向依次设于所述灯罩背向出光面的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安装架与灯座,灯座用于固定灯罩,其在背向灯罩的一侧设有台阶面,台阶面的上方设有凸缘,安装架的两端插接在台阶面与凸缘之间,其上设有若干的安装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EVA圈,底座在背向灯罩的一侧设有环槽,EVA圈嵌设在环槽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无需增加灯珠与灯罩之间的距离也同样可以实现均匀出光,电源等电器件可以利用LED灯板中心的空余空间进行安装,从而可以极大的减小灯具的厚度,实现灯具扁平化、轻薄化;同时,随着灯珠与灯罩之间距离的缩小,光效损失也随之缩小,即只需更少的灯珠便能实现同样的照明效果,或者灯珠数量相同时具有更好的照明效果;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LED灯珠分布相对而言更为分散,同时光线的扩散角度也限定在一定角度之内,故可以很好的消除眩光的现象,避免引起人眼的不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灯具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常见灯具结构的侧视图,如图所示,现有的灯具包括灯罩910,如图所示,灯罩910采用弧形灯罩以拉开与LED灯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LED灯板的出光更为均匀,然而此种结构将会增加灯具的高度,无法实现灯具的轻薄化。

此外,上述的结构还会导致另外两个问题:1、LED灯珠距离出光面较远,光效损失较大;2、容易产生眩光现象,以上述吸顶灯为例,其发光光效(LED灯具所发出的总光通量与该LED灯具所消耗的电功率的比值)仅为78流明/瓦左右,通常适用环境(即天花反光系数0.7,墙壁反光系数0.5,工作面/地面反光系数0.2)下的统一眩光指数值UGR>2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眩光的LED灯具,参照图2、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与同一方向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灯罩100、透镜板200、LED灯板300、灯座400、安装架500、EVA圈600与电源700,以下对各组件部分作详细描述。

灯罩10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圆盘状,其出光面101上设有至少一圈的反光杯102,基于灯罩100在本实施例中的形状,反光杯102呈圆形分布,且位于灯罩100偏向其周边的位置,即该一圈反光杯将灯罩100的发光面分隔为位于内侧且面积较大的部分,以及位于外侧面积较小的部分。灯罩100的制造工艺与材料不做限制,可以由公知的任何技术制成。

透镜板200优选为一环形板,其上对应反光杯102设有若干的透镜201,该透镜201具体是突出于透镜板200表面的中空的半球形结构。类似的,LED灯板300也为一环形板,其上对应反光杯102与透镜201设有若干的LED灯珠301。灯具组装完成后每一LED灯珠301均与一反光杯102及一透镜201对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多个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集中在弧形灯罩处统一扩散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中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首先由透镜201进行汇聚,从而将光线的发射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光线再由对应的反光杯102进行反射,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无需增加灯珠与灯罩之间的距离也同样可以实现均匀出光,电源700等电器件可以利用LED灯板中心的空余空间进行安装,从而可以极大的减小灯具的厚度,实现灯具扁平化、轻薄化;同时,随着灯珠与灯罩之间距离的缩小,光效损失也随之缩小,即只需更少的灯珠便能实现同样的照明效果,或者灯珠数量相同时具有更好的照明效果;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LED灯珠301分布相对而言更为分散,同时光线的扩散角度也限定在一定角度之内,故可以很好的消除眩光的现象,避免引起人眼的不适,经过实验验证,本实用新型的光效可以到达114流明/瓦,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46%,同时统一眩光指数值UGR<22,可以有效的降低眩光现象。

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光杯102由多块倾斜的侧壁围绕而成,且沿出光方向逐渐扩大,透镜201沿出光方向包敷在LED灯珠301的外侧,且位于反光杯102的底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反光杯优选采用四块侧壁围绕而成。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反光杯优选采用塑胶材料制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反光杯可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反光杯的内壁经过精磨后形成反射面,反射面的反射系数不低于85%。

灯座400用于固定上述的灯罩100、透镜板200与LED灯板300,其与灯罩100围绕形成一空腔。灯座400的背面还具有安装架500以用于进行灯具的安装,具体参照图5,示出了灯座、安装架与EVA圈的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灯座400的背侧设有一环形的台阶面,台阶面的上方设有两段凸缘,安装架500的两端分别旋入凸缘与台阶面之间进行固定,安装架500上设有若干的过孔,通过该过孔可以将灯具固定在墙壁之上。

此外,灯座400的背侧还设有一环槽,EVA圈600嵌设在环槽内,以在灯具安装时起缓冲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还有其他变形,如参照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反光杯沿矩形形分布,相应的灯罩也为矩形。

其它变形还包括灯罩上可以设置多圈同心的反光杯,反光杯除上述的由多块侧壁围绕的方案之外,也可以采用半球形的反光杯。反光杯可以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位于灯罩的内侧,也可以伸出灯罩。透镜与LED灯珠可以是集成在相应的透镜板与LED灯板上,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装配,等等。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