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架及贯流风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025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架及贯流风轮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柜机包括侧壁,侧壁具有进风口和开口,在进风口和开口之间形成有风道,在风道内设置有换热器及风轮组件。风轮组件运转,在风道内形成负压,使得外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侧壁内;进入侧壁内的空气经过换热器时,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空气的制冷或制热;然后,在风轮组件的作用下由开口吹出,以实现空调柜机的制冷或制热功能。贯流空调柜机作为一种主流的空调柜机,具有送风距离远,制冷效果好等优点。贯流空调柜机通常放置在地面上,在空调柜机安装到位后,其贯流风轮的轴线通常与地面垂直(允许正负10°误差),即贯流风轮上下设置;开口通常为长度方向与贯流风轮的轴线平行的条形状。则开口吹出的风所覆盖区域呈长度方向沿着纵向的条状,并在出风方向上逐渐扩散。而正常的人体在站立时的外轮廓也基本呈长度方向沿着纵向的条状,由上可知上述的空调柜机的出风覆盖区域与用户站立时人体的所占空间较为吻合,提高人体的受风面积,加快改变用户的体表温度。现有的贯流风轮组件的驱动电机一般凸出于安装架上方,会对安装于安装架上方的后续部件的安装造成干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架,旨在优化贯流风轮组件的结构,避免对后续安装的干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安装架,用于安装贯流风轮及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架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平面,底端设有第二安装平面;所述第一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之间设有第三安装平面;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之间;所述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三安装平面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三安装平面之间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一安装平面、第三安装平面及第一圆弧面围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三安装平面之间设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第三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三安装平面、第二安装平面及第二圆弧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优选的,所述第二圆弧面上形成有竖直设置的开口。优选的,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顶端设有用于与换热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平面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安装架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平面为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底端设有用于与换热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平面为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贯流风轮组件,包括贯流风轮、驱动电机及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端设有第一安装平面,底端设有第二安装平面;所述第一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之间设有第三安装平面;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之间;所述贯流风轮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三安装平面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架的顶端设置第一安装平面,底端设置第二安装平面,并在第一安装平面与第二安装平面之间设置第三安装平面,以将驱动电机安装于第一安装平面与第三安装平面之间,进而避免了驱动电机对后续安装于第一安装平面上的部件的干涉,有效简化了安装结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安装架与贯流风轮及驱动电机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安装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现有的空调柜机一般只有一个出风口,竖直设置在面壳上,该出风口的高度与用户的身高相匹配,以使得冷风能直接吹向用户,实现快速降温。然而当室内的温度达到合适的温度值时,冷风再直接吹向用户,会使得用户感觉到冷。虽然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调节,但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导致其调节的范围较小,还是能吹到用户的身体,不能有效满足用户对无风感制冷的需求。一种包含有两组风轮组件的空调柜机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该种空调柜机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的第一风道组件(包括换热器与风轮组件)与第二风道组件(包括换热器与风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风道组件按常规设置,也即对应第一风道组件的第一出风口竖直设置在面壳上,以满足用户对快速制冷的需求。而将对应第二风道组件的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空调柜机的顶部,且使得由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具有沿水平方向吹出的分量,以满足用户对无风感制冷的需求。然而,现有的单风轮组件的空调柜机的驱动电机一般凸设于风轮安装架的上方,这就会干涉到另一组风轮组件的安装;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安装架进行了改进,以使得驱动电机能安装于安装架内,也即安装后的驱动电机不会超出安装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装架。参照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安装架与贯流风轮及驱动电机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安装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安装架100用于安装贯流风轮200及驱动电机300,其顶端设有第一安装平面102,底端设有第二安装平面104;所述第一安装平面102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104之间设有第三安装平面106;所述驱动电机30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平面102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104之间;所述贯流风轮20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104与所述第三安装平面106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100的顶端设有用于与换热器400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120;所述第一安装平面102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平面102上方安装于有另一组风轮组件500。由于所述驱动电机300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平面102的下方,所以不会对另一组风轮组件500的安装造成干涉,使得另一组风轮组件500可以直接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平面102上,不需要增加新的安装结构,有效简化了安装结构,降低了成本。所述安装架100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安装板140;所述第三安装平面106为所述安装板140的上表面。所述安装板140上设置有电机安装结构,用于固定电机,且防止电机抖动,进而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具体地,所述安装板140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驱动电机300底部的容置槽142,所述容置槽142中间位置设有用于共所述驱动电机300的转轴穿过的轴孔(未标示)。所述容置槽142外围设有数个用于增强安装本的强度的加强结构、及用于固定电机盖350的固定柱。所述驱动电机300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槽142内,并罩设于所述电机盖350下,可以有效减小所述驱动电机300在运行时的抖动,进而有效避免了噪音的产生。所述安装架100的底端设有用于与换热器400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160;所述第二安装平面104为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60的上表面。所述安装架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0及第二连接结构160与所述换热器400固定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贯流风轮200的圆柱状空腔;外部空气在书贯流风轮200的作用下,由进风口进入,与所述换热器400热交换后,在有出风口吹出,进而实现了制冷或制热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架100的顶端设置第一安装平面102,底端设置第二安装平面104,并在第一安装平面102与第二安装平面104之间设置第三安装平面106,以将驱动电机300安装于第一安装平面102与第三安装平面106之间,进而避免了驱动电机300对后续安装于第一安装平面102上的部件的干涉,有效简化了安装结构。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平面102与所述第三安装平面106之间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第一圆弧面103;所述第一安装平面102、第三安装平面106及第一圆弧面103围成第一容置空间(未标示);所述驱动电机300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也即安装板140、是电机盖350、第一圆弧面103及换热器400将所述驱动电机300完全包围,可以有效减小驱动电机300抖动时可以冲击到的气流量,进一步降低了噪音的产生量。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安装板140与所述第一圆弧面103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噪音的产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面103与所述第三安装平面106之间设有加强筋144(也即上述的加强结构)。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安装平面106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104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圆弧面105;所述第三安装平面106、第二安装平面104及第二圆弧面105成第二容置空间(未标示);所述贯流风轮200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具体地,所述第二圆弧面105为风道壁面,其上形成有竖直设置的开口107,优选的,所述开口107位于所述第二圆弧面105的中间位置。与所述换热器400热交换后的空气,在所述风道壁面(也即第二圆弧面105)的导流下,由所述开口107吹向所述出风口,进而实现制冷或制热。为了保证导流效果,所述风道壁面优选为光滑表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贯流风轮组件,包括贯流风轮、驱动电机及安装架;该安装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贯流风轮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