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温可调光源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0755发布日期:2018-11-02 23:0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光源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色温可调光源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光品质要求的提高,智能照明发展越来越兴盛。智能照明是指照明光源发出光的亮度、颜色或者色温等可调,能够满足不同情景下的照明需求,其中实现色温可调是智能照明中的关键技术。

led光源是指以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为发光体的光源器件,led具有寿命长、光效高、辐射低、功耗低、安全环保无毒害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

现有的实现色温可调的led光源请参考申请公布日为2016.10.26公开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6058017的中国专利,led组件包括基板、固定在基板表面的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以及第一荧光部件和第二荧光部件。其中第一芯片位于围坝区域内的第一区域,第二芯片位于围板区域内的第二区域,具有第一色温的第一荧光部件设置在第一芯片上,由第一芯片调节第一荧光部件的亮度;具有第二色温的第二荧光部件设置在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上,由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调节第二荧光部件的亮度,通过连续地调节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的电学参数,对第一荧光部件和第二荧光部件的亮度进行调节,能够混合出不同的色温,能够实现在高低色温之间的色温连续可调。

但是,上述现有的实现色温可调的led光源仅能够实现在高低色温之间的色温连续可调,而随着人们对光品质要求的提高,此种色温可调光源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色温可调光源器件,可以实现色温沿着黑体曲线的连续可调,对人眼视觉更舒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色温可调光源器件,包括:

基板;

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表面预设区域内,包括用于产生宽光谱基准光的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分别用于产生三原色光谱的单色发光单元;

控制电路,集成在所述基板内,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各所述单色发光单元发光,以控制产生的三原色光谱对基准光谱进行补偿形成混合光。

可选地,在所述基板表面设置有围坝,由所述围坝围成所述预设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产生白光或者黄光的发光单元。

可选地,所述单色发光单元包括:

用于产生红光波段光谱的红色发光单元;

用于产生緑光波段光谱的绿色发光单元;

用于产生蓝光波段光谱的蓝色发光单元。

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为集成在所述基板上的led芯片:

或者,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集成在所述基板上的led芯片以及覆盖所述led芯片的荧光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多个所述单色发光单元散列化分布在所述预设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预设区域的中心,多个所述单色发光单元散列化分布在所述预设区域内。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用于向所述控制电路输出脉冲信号的单片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色温可调光源器件,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单元和控制电路。其中,多个发光单元设置在基板表面预设区域内,包括用于产生宽光谱基准光的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分别用于产生三原色光谱的单色发光单元,由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各单色发光单元发光,来控制产生的三原色光谱对基准光谱进行补偿形成混合光。利用三原色光谱对基准光谱进行调制,可控制不同色温输出,可实现光源色温的连续可调,并且可实现光源色温沿着黑体曲线的连续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温可调光源器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色温可调光源器件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温可调光源器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色温可调光源器件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人们对光品质要求的提高,现有的色温可调光源器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色温可调光源器件,可以实现色温沿着黑体曲线的连续可调,使光源输出光对人眼视觉更舒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色温可调光源器件,包括:

基板;

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表面预设区域内,包括用于产生宽光谱基准光的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分别用于产生三原色光谱的单色发光单元;

控制电路,集成在所述基板内,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各所述单色发光单元发光,以控制产生的三原色光谱对基准光谱进行补偿形成混合光。

本色温可调光源器件中,多个发光单元设置在基板表面预设区域内,多个发光单元包括用于产生宽光谱基准光的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分别用于产生三原色光谱的单色发光单元。

控制电路集成基板内,由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各单色发光单元发光。

本光源器件中,第一发光单元产生宽光谱基准光,由各单色发光单元分别产生三原色光谱,控制各单色发光单元产生的三原色光谱对基准光谱进行调制,控制形成混合光光谱,控制不同色温输出。本发明色温可调光源器件可实现光源色温沿着黑体曲线的连续调节。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在本发明色温可调光源器件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由图可知,本色温可调光源器件包括基板10、多个发光单元11和控制电路。

发光单元11设置在基板10表面预设区域内,形成发光面。具体的,在所述基板10表面设置有围坝12,由所述围坝12围成所述预设区域。

多个所述发光单元11包括第一发光单元110和单色发光单元。

第一发光单元110用于产生宽光谱基准光,所产生的基准光光谱较宽。可选的,第一发光单元110产生白光或者黄光,白光光谱覆盖全光谱波段,而黄光具有较宽光谱,对其光谱更容易调制。

具体的,单色发光单元包括:用于产生红光波段光谱的红色发光单元111;用于产生绿光波段光谱的绿色发光单元112;用于产生蓝光波段光谱的蓝色发光单元113。

通过控制各单色发光单元产生的三原色光谱,对基准光光谱进行调制,控制形成混合光的光谱能量分布,从而调制输出的混合光变化不同色温,能够实现光源色温的连续可调,并且可实现光源色温沿着黑体曲线的连续调节。

可选的,发光单元11可以是集成在基板10上的led芯片,由led芯片产生光。

或者,发光单元11可以包括集成在基板10上的led芯片以及覆盖所述led芯片的荧光材料。此种方式下led芯片产生紫外到蓝光波段光,激发荧光材料产生光。

控制电路集成在基板10内,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各所述单色发光单元发光,以控制产生的三原色光谱对基准光谱进行补偿形成不同色温混合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10以及多个所述单色发光单元散列化分布在所述预设区域内,可参考图1所示。这样使得由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各单色发光单元产生的混合光混光均匀。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各单色发光单元的电路连接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光源器件还包括与控制电路连接的、用于向所述控制电路输出脉冲信号的单片机13,由单片机13向控制电路输出脉冲信号,控制电路向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各单色发光单元输入脉冲电压,通过调节各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来控制各发光单元的发光,实现以三原色光谱对基准光谱进行调制。

在本发明色温可调光源器件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预设区域的中心,多个所述单色发光单元散列化分布在所述预设区域内。其中第一发光单元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多个。

请参考图3,在图3所示的色温可调光源器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10的数量为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10设置在预设区域的中心,多个单色发光单元散列化分布在所述预设区域内。第一发光单元110位于发光面中心,产生宽光谱基准光,其周围的各单色发光单元产生三原色光谱对基准光谱进行调制,能够实现混光均匀。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各单色发光单元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其中通过与控制电路连接的单片机13向控制电路输出脉冲信号,控制电路向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各单色发光单元输入脉冲电压,通过调节各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来控制各发光单元的发光,实现以三原色光谱对基准光谱进行调制。

本实施例色温可调光源器件中,第一发光单元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分布在基板表面预设区域的中心区域,产生基准光。

本实施例色温可调光源器件,产生宽光谱基准光,利用三原色光谱对基准光谱进行调制,控制形成混合光的光谱能量分布,来控制不同色温输出,可实现光源色温沿着黑体曲线的连续调节,并且本色温可调光源器件可实现同一显色指数下不同色温的任意调节。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色温可调光源器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