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反射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308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背光与照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射透镜,具体是一种新型双反射透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反射式透镜都是使用一次全反射,光源发出的光首先射向透镜侧壁的全反射面,通过透镜全反射面的反射射向透镜的顶面出光面,然后在被照面上形成设计的光斑,这些透镜难以控制从透镜出射的光的形状,或是束缚光的能力较差,亦或是从透镜出来的光的分布不够均匀。

现有的一次全反射透镜存在以下缺陷:

①使用一次全反射的透镜,由于需要一定的照射距离才能使光斑打开形成设计想要的光斑形状,所以光斑的实现受限于照射距离,无法达到超薄的要求。

②使用一次全反射的透镜,由于光源发光相对集中,一次反射无法把集中的光线打开,所以光斑的照度均匀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反射透镜,使用两次全反射形成设计的光形,有效的提高了光斑的照度均匀度。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双反射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顶面为出光面;

所述透镜本体顶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为第一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

所述出光面内侧连接第一全反射面,外侧向下折弯形成透镜本体的侧壁,所述透镜本体的侧壁为第二全反射面,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为向下凹陷的曲面结构;

所述第二反射面上端连接出光面,下端向内汇聚连接透镜本体的底面,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为入光面;

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采用背光贴片式led光源或csp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为锥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使用弧面结构或折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二全反射面使用折面结构时,折面较水平面的倾角从45度变化到10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双反射透镜,通过透镜本体顶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将第一凹槽的侧壁作为第一全反射面,将透镜本体的侧壁作为第二全反射面,第一全反射面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第二全反射面为向下凹陷的曲面结构,光源射出的光线一部分经第一全反射面的一次反射和第二全反射面的二次反射后由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线直接穿透第一反射面射出,利用一次、二次反射以及部分穿透,可以把光源相对集中的光线打开可在透镜的顶部出光表面就能形成设计的光斑,可有效地减小照射距离,实现超薄要求,同时,可以把光源相对集中的光线打开可在透镜的顶部出光表面获得较为均匀的光斑分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光路图。

图4是本发明的照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双反射透镜,包括矩形透镜本体1,透镜本体1的顶面为出光面2,透镜本体1顶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锥形形状的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的侧壁为第一全反射面4,第一全反射面4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

出光面2内侧连接第一全反射面4,外侧向下折弯形成透镜本体1的侧壁,透镜本体1的侧壁为第二全反射面5,第二全反射面5为向下凹陷的曲面结构。

第二反射面5上端连接出光面2,下端向内汇聚连接透镜本体1的底面,透镜本体1的底面开有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的侧壁为入光面7,第二凹槽6内设有光源8,光源可以为常用背光贴片式led、csp及其他背光光源。如图3所示,光源8发出的大部分光线经入光面7先射向第一反射面4,通过第一全反射面4反射后射向第二全反射面5,通过第二全反射面5再反射后射向透镜顶部的出光面2,经出光面2均匀出光,同时还有一部分光线不满足全反射条件,经入光面7从第一凹槽3内直接射出,照亮第一全反射面4上方的区域,从而通过双反射透镜的作用既能设计出各种形状的光形,又能减小照射距离,还能使照射光斑的照度分布均匀。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全反射面4和第二全反射面5的作用使得从此透镜出光面2射出的光斑呈现矩形状,这里的形状来源于第二全反射面5围成的轮廓状,通过改变第二反射面围成的不同轮廓,可以获得相应形状的光斑。

第一全反射面4和第二全反射面5在设计时,可使用弧面结构或折面结构,其中,折面结构的折面较水平面的倾角从45度变化到10度。

根据实际出光需要,可分别对第一全反射面4和第二全反射面5表面做相应的处理以达到光形均匀分布的效果,如设置网点型凸台或设置棱条型结构等。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双反射透镜,通过透镜本体顶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将第一凹槽的侧壁作为第一全反射面,将透镜本体的侧壁作为第二全反射面,第一全反射面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第二全反射面为向下凹陷的曲面结构,光源射出的光线一部分经第一全反射面的一次反射和第二全反射面的二次反射后由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线直接穿透第一反射面射出,利用一次、二次反射以及部分穿透,可以把光源相对集中的光线打开可在透镜的顶部出光表面就能形成设计的光斑,可有效地减小照射距离,实现超薄要求,同时,可以把光源相对集中的光线打开可在透镜的顶部出光表面获得较为均匀的光斑分布。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反射透镜,通过透镜本体顶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将第一凹槽的侧壁作为第一全反射面,将透镜本体的侧壁作为第二全反射面,第一全反射面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第二全反射面为向下凹陷的曲面结构,光源射出的光线一部分经第一全反射面的一次反射和第二全反射面的二次反射后由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线直接穿透第一反射面射出,利用一次、二次反射以及部分穿透,可以把光源相对集中的光线打开可在透镜的顶部出光表面就能形成设计的光斑,可有效地减小照射距离,实现超薄要求,同时,可以把光源相对集中的光线打开可在透镜的顶部出光表面获得较为均匀的光斑分布。

技术研发人员:王从柯;彭友;陈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8
技术公布日:2018.04.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