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5027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台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台灯一般由底盘、多条支杆、顶盘、光源件及灯罩组成,该底盘的轴线与顶盘的轴线是重合的,这些支杆连接于底盘与顶盘之间以用于将顶盘支撑于底盘之上。而现有技术中,这些支杆一般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底盘及顶盘固定装配,这种装配方式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装配效率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装配效率的台灯。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台灯,包括底盘、多组支杆组件、顶盘、光源件及灯罩,该底盘的轴线与顶盘的轴线是重合的,这些支杆组件连接于底盘与顶盘之间,且这些支杆组件绕底盘的轴线呈等分圆周状分布,该顶盘上设有一立杆,该光源件及灯罩安装于立杆上;各支杆组件包括下铰链、支杆及上铰链,该下铰链包括一固定安装于底盘上的下支座及可转动地安装于下支座上的下套筒,该上铰链包括一固定安装于顶盘上的上支座及可转动地安装于上支座上的上套筒,该支杆的上端插入上套筒内,该支杆的下端插入下套筒内;其中,在各支杆组件中,下套筒相对下支座转动所在的平面,与上套筒相对上支座转动所在的平面是重合的;且该底盘的轴线落在下套筒相对下支座转动所在的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各支杆组件通过设置下铰链和上铰链以便于支杆快速的组装,节约组装时间,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各支杆组件能够适应直线状、曲线状等不同形状的支杆的装配,以使台灯具有不同的形状及构造,此外,采用易拆装的方式来装配支杆以使用户能够自行更换所附带的不同形状的支杆,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隐藏灯罩及光源件后的主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隐藏灯罩及光源件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隐藏灯罩及光源件后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组支杆组件的主视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上铰链与支杆的上端的分解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下铰链与支杆的下端的分解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7的A-A断面图;

图11示出了图7的B-B断面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各支杆组件采用直线状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各支杆组件采用另一种曲线状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底盘、101底盘的轴线;

20支杆组件;

30顶盘、301立杆;

40光源件;

50灯罩;

60下铰链、601下支座、602下套筒、603下套筒的轴线、604下沟槽、605 下弹性压片;

70支杆、701支杆的上端、702支杆的下端;

80上铰链、801上支座、802上套筒、803上套筒的轴线、804上沟槽、805 上弹性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13所示的一种台灯,包括底盘10、多组支杆组件20、顶盘30、光源件40及灯罩50,该底盘的轴线101与顶盘的轴线是重合的,这些支杆组件20连接于底盘10与顶盘30之间以用于将顶盘30支撑于底盘10之上,且这些支杆组件20绕底盘的轴线101呈等分圆周状分布,或者说,这些支杆组件 20绕顶盘的轴线呈等分圆周状分布,该顶盘30上设有一立杆301,该光源件 40及灯罩50安装于立杆301上;

各支杆组件20包括下铰链60、支杆70及上铰链80,该下铰链60包括一固定安装于底盘10上的下支座601及可转动地安装于下支座601上的下套筒 602,该上铰链80包括一固定安装于顶盘30上的上支座801及可转动地安装于上支座801上的上套筒802,该支杆的上端701插入上套筒801内,该支杆的下端702插入下套筒602内;

其中,在各支杆组件20中,下套筒602相对下支座601转动所在的平面,与上套筒802相对上支座801转动所在的平面是重合的;且该底盘的轴线101 落在下套筒602相对下支座601转动所在的平面内,或者说,该底盘的轴线101 落在上套筒802相对上支座801转动所在的平面内。

本实施例中,图1至图6中示出了共12组支杆组件。

该技术方案中的各支杆组件通过设置下铰链和上铰链以便于支杆快速的组装,节约组装时间,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各支杆组件能够适应直线状(参见图12)、曲线状(参见图7及图13)等不同形状的支杆的装配,以使台灯具有不同的形状及构造,此外,采用易拆装的方式来装配支杆以使用户能够自行更换所附带的不同形状的支杆,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该上套筒802的侧壁上设有3个绕上套筒的轴线803呈等分圆周状分布的上沟槽804,各上沟槽80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上套筒的轴线803,相邻2个上沟槽804之间形成一可抵靠支杆的上端701的上弹性压片805,也就是说,上弹性压片805的数量为3片,这些上弹性压片805能够在上套筒802的径向上弹性形变,以抵靠并压紧支杆的上端701;

该下套筒602的侧壁上设有3个绕下套筒的轴线603呈等分圆周状分布的下沟槽604,各下沟槽60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下套筒的轴线603,相邻2个下沟槽604之间形成一可抵靠支杆的下端702的下弹性压片605,也就是说,下弹性压片605的数量为3片,这些下弹性压片605能够在下套筒602的径向上弹性形变,以抵靠并压紧支杆的下端702。

该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下上弹性压片及下弹性压片的结构形式能够更稳定地使支杆装配于上套筒与下套筒中,同时,这种结构能够适应直径尺寸存在差异的支杆的装配,以满足更多需求,尤其是可以使得支杆的上端或者支杆的下端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以节省成本。

该底盘10呈圆环形,该顶盘30呈圆形。

该底盘10的外圆直径大于顶盘30的直径。

该光源件40为LED灯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