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救生锤的手电筒尾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40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救生锤的手电筒尾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部件,特别是一种带救生锤的手电筒尾盖。



背景技术:

手电筒和救生锤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和安全破窗逃生工具,这两种工具一般多为各自独立的单体,给人们出行携带和使用带来不便。为方便人们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或自驾游活动的需求,人们开发了一种带有救生锤的手电筒,将救生锤设置在手电筒尾部和手电筒结合为一体,这样方便了出行携带和使用,又节省了置放的空间,如中国专利号:201220586782.8 和201220754563.6分别公开了一种救生锤手电筒和一种多功能的手电筒,它们的基本结构大致,一个是将救生锤设置固定在手电筒尾盖的底部,一个是将救生锤设置固定在手电筒尾盖的侧部,但都突出于暴露于手电筒尾盖的表面,由于救生锤为头部小尾部大的锥体,头部前端呈尖头状,在携带和置放中容易碰到人体而造成碰伤人体及与其他物体发生相碰时造成其他物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手电筒尾盖上设置的救生锤在不使用时可以方便地收缩到手电筒尾盖的内腔中的一种带救生锤的手电筒尾盖。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救生锤的手电筒尾盖,包括尾盖座,在尾盖座上部设有与手电筒筒体的连接部与电极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尾盖座中上部设有分隔环,分隔环下表面的尾盖座部设有导向套筒,导向套筒头部外圆周表面上设有螺纹头,导向套筒沿轴心方向设有“十”字开口槽,所述导向套筒上套装有收缩圈,收缩圈的上端表面与分隔环下侧表面相靠,收缩圈通孔的上端口部以下内圆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导向套筒的内腔中套装活动配合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中心通孔中紧配连接有救生锤,支撑架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呈“十”字均布等高的四个凸脚,四个凸脚与支撑架同轴心的顶端圆弧表面上设有外螺纹,四个凸脚的两侧与导向套筒上设的“十”字开口槽活动配合,四个凸脚顶端圆弧表面上设的外螺纹与收缩圈通孔上端口部以下内圆表面设的内螺纹配合螺接,旋转收缩圈可以使支撑架在导向套筒的内腔中作上下定向滑动;所述收缩圈的下部滑动配合套装有后盖,后盖内孔下部设有内螺纹与导向套筒头部外圆周表面上设的螺纹头配合螺接固定,后盖内孔的底面与导向套筒头端表面相靠,后盖内孔的底部设有与救生锤轴滑动配合的中心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套筒尾端与分隔环下侧表面之间的尾盖座外圆周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套装有阻尼胶圈,阻尼胶圈的外圆周面与收缩圈通孔上端口部呈弹性滑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套筒头部内圆周表面上设有台阶,台阶上相靠配合连接有支撑档圈,支撑档圈的下表面与导向套筒头端表面持平。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心通孔上部设有加强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手电筒尾盖上设置的救生锤在不使用时可以方便地收缩到手电筒尾盖的内腔中。当人们在遇到各种意外和交通事故需使用救生锤时,可以用手转动手电筒尾盖上的收缩圈,使救生锤伸出尾盖底面,即可用来击碎车窗玻璃,进行自救、逃生。具操作使用方便、携带安全、节省置放空间的特点。而且,该手电筒尾盖可以与不同款式的手电筒筒身尾部相配螺接连接后,组合成为一具有救生作用的多功能手电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电筒尾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电筒尾盖中救生锤转出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电筒尾盖的尾盖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电筒尾盖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手电筒尾盖与手电筒筒身配接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尾盖座,2.阻尼胶圈,3.支撑架,4.救生锤,5.支撑档圈,6.收缩圈,7.后盖, 8.弹簧,9.电极帽,10.电极帽固定座,11.密封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救生锤的手电筒尾盖,包括尾盖座1,在尾盖座1上部设有与手电筒筒体连接的外螺纹接头12,外螺纹接头12的上端表面设有沉孔13,沉孔13中依次连接固定有弹簧8、电极帽9、电极帽固定座10。在外螺纹接头12的螺纹末端下部的尾盖座外圆周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中套装有密封胶圈11,其特征在于:在尾盖座 1中上部设有分隔环15,分隔环15下表面的尾盖座部设有导向套筒16,导向套筒16头部外圆周表面上设有螺纹头17,导向套筒16头部内圆周表面上设有台阶18,导向套筒16沿轴心方向设有“十”字开口槽19,导向套筒16尾端与分隔环15下侧表面之间的尾盖座外圆周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20,第一凹槽20中套装有阻尼胶圈2;所述导向套筒16上套装有收缩圈 6,收缩圈6的上端表面与分隔环15下侧表面相靠,收缩圈6通孔的上端口部与阻尼胶圈2 外圆周面呈弹性滑动配合连接,对收缩圈6转动起一定的阻尼作用,收缩圈6通孔的上端口部以下内圆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导向套筒16的内腔中套装活动配合有支撑架3,支撑架3 的中心通孔中紧配连接有救生锤4,支撑架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呈“十”字均布等高的四个凸脚31,四个凸脚31与支撑架3同轴心的顶端圆弧表面上设有外螺纹,四个凸脚31的两侧与导向套筒16上设的“十”字开口槽19活动配合,四个凸脚31顶端圆弧表面上设的外螺纹与收缩圈6通孔上端口部以下内圆表面设的内螺纹配合螺接,旋转收缩圈6可以使支撑架3 在导向套筒16的内腔中作上下定向滑动;所述导向套筒16头部内圆周表面上设的台阶18上相靠配合连接有支撑档圈5,支撑档圈5的下表面与导向套筒16头端表面持平,支撑档圈5 对套筒16起支撑作用,防止套筒16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时变形;所述收缩圈6的下部滑动配合套装有后盖7,后盖7内孔下部设有内螺纹与导向套筒16头部外圆周表面上设的螺纹头17 配合螺接固定,对收缩圈6起轴向定位作用,后盖7内孔的底面与导向套筒16头端表面和支撑档圈5的下表面相靠,后盖7内孔的底部设有中心通孔71,中心通孔71上部设有加强环 72。

本实用新型手电筒尾盖的使用,如图5所示,图中:1a.本实用新型手电筒尾盖,1b.连接有手电筒头部的手电筒筒身。上述手电筒尾盖可以与不同款式的手电筒筒身尾部相配螺接连接后,组合成为一具有救生作用的多功能手电筒。使用时,平时作为照明,如遇到各种意外和交通事故需使用救生锤时,左手握住手电筒筒身,右手顺时针方向旋转尾盖上的收缩圈,即可使救生锤伸出尾盖底面,用来击碎车窗玻璃,进行自救、逃生。不用救生锤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尾盖上的收缩圈,即可使救生锤收缩进尾盖底面。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