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051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合金散热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灯具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灯具散热不及时,会在灯具内部造成热量累积,使得温度升高,而且灯具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工作会降低灯具的使用寿命,并且容易出现火灾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散热效果的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所述发热灯包括会发热产生热量的发热灯本体,所述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架和与所述固定架卡嵌固定的至少一个散热结构本体,每一所述散热结构本体包括用于形成发热灯收容空间的侧壁、及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顶壁,所述发热灯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发热灯,且朝向所述发热灯光线传播方向开口设置,所述发热灯收容空间的横截面整体为梯形结构,且所述发热灯收容空间的横截面的宽度沿远离所述顶壁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之间的卡嵌部,每一所述散热结构本体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卡嵌部;所述卡嵌部包括类T型凹槽和与所述类T型凹槽相对应设置的类T型凸起,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中的一个设有所述类T型凹槽,另外一个设有所述类T型凸起,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通过所述类T型凸起嵌设于所述类T型凹槽内实现二者之间的卡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嵌部具有设定高度从而使得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相对间隔设置,并在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优选地,所述发热灯还包括与所述发热灯本体对应设置的电路板和玻璃盖板,所述侧壁靠近所述顶壁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卡嵌所述发热灯的电路板的电路板卡槽,所述侧壁远离所述顶壁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卡嵌所述发热灯的玻璃盖板的玻璃盖板卡槽,所述电路板卡槽和所述玻璃盖板卡槽设于所述发热灯收容空间的相对两端。

优选地,所述侧壁的外侧设有用于散热的多个散热鳍片。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结构本体相对间隔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所述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内,所述发热灯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发热灯,且朝向所述发热灯光线传播方向开口设置,所述发热灯收容空间的横截面整体为梯形结构,且所述发热灯收容空间的横截面的宽度沿远离所述顶壁方向逐渐增大,通过具有梯形结构的发热灯收容空间提高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2、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通过所述类T型凸起嵌设于所述类T型凹槽内实现二者之间的卡嵌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内的零部件易于拆卸安装,从而便于发热灯的维护修理;

3、所述卡嵌部具有设定高度从而使得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相对间隔设置,并在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利用所述卡嵌部形成的所述散热通道增加所述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4、所述侧壁的外侧设有用于散热的多个散热鳍片,从而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散热鳍片增加散热面积而提高散热效果;

5、在所述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内,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结构本体相对间隔设置,从而避免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结构本体之间的热量累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所适用的散热灯包括会发热产生热量的发热灯本体(图未示)、及与所述发热灯本体对应设置的电路板(图未示)和玻璃盖板(图未示)。

具体的,所述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架10、与所述固定架10卡嵌固定的至少一个散热结构本体20、设于所述固定架10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之间的卡嵌部30。其中,每一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卡嵌部30,所述卡嵌部30具有设定高度从而使得所述固定架10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相对间隔设置,并在所述固定架10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之间形成散热通道101。应当理解,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所述固定架10、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和所述卡嵌部30均由铝合金加工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10上设有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10上设有一个或至少三个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每一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包括用于形成发热灯收容空间102的侧壁21、及与所述侧壁21固定连接的顶壁22,所述发热灯收容空间1023用于收容发热灯,且朝向所述发热灯光线传播方向开口设置,且所述发热灯收容空间102的横截面整体为梯形结构,且所述发热灯收容空间102的横截面的宽度沿远离所述顶壁22方向逐渐增大。

而且,所述侧壁21靠近所述顶壁22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卡嵌所述发热灯的电路板的电路板卡槽103,所述侧壁21远离所述顶壁22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卡嵌所述发热灯的玻璃盖板的玻璃盖板卡槽104,所述电路板卡槽103和所述玻璃盖板卡槽104设于所述发热灯收容空间102的相对两端。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果,所述侧壁21的外侧设有用于散热的多个散热鳍片211。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之间相对间隔设置,从而进一步的避免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之间的热量累积。

所述卡嵌部30包括类T型凹槽31和与所述类T型凹槽31相对应设置的类T型凸起32,所述固定架10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中的一个设有所述类T型凹槽31,另外一个设有所述类T型凸起32,所述固定架10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通过所述类T型凸起32嵌设于所述类T型凹槽31内实现二者之间的卡嵌固定连接。

例如,在图1所示的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中,所述卡嵌部30的类T型凹槽31设于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的顶壁22朝向所述固定架10的一侧,所述卡嵌部30的类T型凸起32设于所述固定架10朝向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的一侧,所述类T型凸起32嵌设于所述类T型凹槽31内实现所述固定架10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之间的卡嵌固定连接。

当然,在另一可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卡嵌部30的类T型凸起32可以设于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的顶壁22朝向所述固定架10的一侧,所述卡嵌部30的类T型凹槽31可以设于所述固定架10朝向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当使用所述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时,在所述发热灯的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所述发热灯的铝合金散热结构的铝合金材质提高导热效果,还可以通过所述固定架10和所述散热结构本体20之间的散热通道101进行散热,且通过所述侧壁21外侧的散热鳍片211增加散热面积进行散热,从而提高所述发热灯的散热效果,避免热量累积。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