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436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照明的灯具一般都是安装于墙壁、吊顶或支架等支撑物上,灯具一旦安装固定后,其安装的位置及安装的角度一般都是固定而不可调的。但在外出拍摄过程中,或在摄影棚、演播室、舞台演出及影视拍摄等实地场景中,经常遇到实际拍摄场地的光线不足或光线过强的问题,这就需要调整灯具的安放位置、数量及出光角度等来进行补光或遮光,从而获得更佳的照明效果。因此会涉及到对灯具的拆卸、运输及组装等,但由于灯具一般都比较容易破碎,在拆卸、运输及组装过程中较易损坏灯具,为了保护灯具,往往还需要增设运输箱及保护膜等,增加了成本。另外,现有的灯具的拆卸及再安装并不方便,无法保证高效的安装,现有的灯具一般也无法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且可调的安装于支撑物上,从而无法满足不同照明效果的要求。

为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固定、可灵活改变定位及出光角度且便于携带的可折叠灯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固定、可灵活改变定位及出光角度且便于携带的可折叠灯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灯具,包括金属板和灯管,所述灯管可拆卸的安设于所述金属板上,所述金属板可折弯以调整所述灯管的出光角度,所述金属板还可折弯至形成一收容腔,且所述灯管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灯具包括金属板和灯管,由于灯管可拆卸的安设于所述金属板上,则可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快捷的更换所需色温或功率的灯管,并通过将金属板固定于支架、墙壁或人工手持定位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从而确定灯管的安放位置及角度。另一方面,由于所述金属板可折弯,则可通过将金属板折弯而有效的改变灯管的出光角度,从而实现遮光或补光的目的。再者,金属板还可折弯至形成一收容腔,从而将所述灯管有效的保护在所述收容腔内,从而实现了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对灯管的有效保护,且无需增设运输箱及保护膜,从而降低了成本。本申请的可折叠灯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安装固定、且可灵活改变灯具的定位角度,从而满足不同照明效果的要求。

较佳地,所述金属板经折弯而形成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左顶板及右顶板,所述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左顶板及右顶板五者共同围出所述收容腔。

较佳地,所述金属板的纵向的边缘处连接有弹性件。

较佳地,所述弹性件为金属软管。

较佳地,所述金属板的底板上安设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抓持部。

较佳地,所述抓持部为两拉环,两所述拉环呈对称地布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较佳地,所述金属板的底板上安设有一安装板,所述可折叠灯具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支架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固定支架卡接于所述卡槽内,用以定位所述灯管并调整所述灯管的出光角度。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灯具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设于所述金属板上,所述灯管卡接于所述安装座上。

较佳地,所述灯管为色温可调的节能灯。

较佳地,所述灯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灯管沿所述金属板的纵向排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灯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灯具折弯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灯具折弯至形成收容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灯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灯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灯具100,可根据需要实现方便快捷的安装、拆卸及安全运输,且可灵活的调整出光角度以获得更佳的照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灯具100包括金属板10和灯管20,灯管20呈可拆卸的安设于金属板10上,金属板10可折弯以调整灯管20的出光角度,金属板10还可折弯至形成一收容腔10a,且灯管20位于收容腔10a内。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灯具100还包括安装座30,安装座30固设于金属板10上,灯管20卡接于安装座30上。具体地,安装座30设置于金属板10的正面,在形成收容腔10a时位于收容腔10a内。安装座30上设有与灯管20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卡位,灯管20沿金属板10的横向卡接于安装座30的卡位上,且灯管20的两端未超出金属板10的两边缘处,有效减少了对灯管20的碰撞,从而提高了的运输的安全性。并且可根据实际打光效果的需要来设置灯管20的数量,灯管2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灯管20沿金属板10的纵向排列地卡接于安装座30的相应地卡位上。进一步地,灯管20为色温可调的节能灯。更具体地:

请参阅图1至图3,金属板10经折弯而形成底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左顶板14及右顶板15,底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左顶板14及右顶板15五者共同围出收容腔10a。具体地,沿着金属板10上的折横将金属板10的两端向着灯管20的方向折弯并扣合,至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与底板11相垂直,左顶板14和右顶板15与底板11相平行,且左顶板14和右顶板15相对合,从而形成包合灯管20的保护罩,收容腔10a位于保护罩内。

而为了便于金属板10的折弯及折弯时的有效定位的问题,金属板10的纵向的边缘处连接有弹性件40。具体地,弹性件40为金属软管,通过金属软管可实现有效折弯及保持折弯时的定位的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遮光及保护的目的。

请参阅图4,为了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灯具100的定位及其出光角度的调节,在第一实施例中,金属板10的底板11上安设有一安装板50,安装板50上设有抓持部60。可手持抓持部60,根据需要对金属板10进行不同方向的摆放位置及角度的调整,从而可获取相应的出光效果。也可通过将抓持部60安置于相应的外界的支撑物上以定位。具体地,抓持部60为两拉环,两拉环呈对称地布置于安装板50上。

请参阅图5和图6,为了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灯具100的定位及其出光角度的调节,在第二实施例中,金属板10的底板11上也安设有一安装板50,可折叠灯具100还包括固定支架70,安装板50上设有与固定支架70相对应的卡槽51,固定支架70卡接于卡槽51内,从而通过金属板10来定位灯管20并调整灯管20的出光角度。

具体地,固定支架70包括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第一连接件71的一侧与第二连接件72枢接,第一连接件71的另一侧与安装板50卡接。第一连接件71包括定位座711、移动座712及锁紧件713,第二连接件72包括相连接的枢接部721和连接部722。锁紧件713的一端卡接于定位座711上,锁紧件713的另一端与移动座712活动地连接。移动座712在锁紧件713的驱使下做靠近或远离定位座711的直线运动,运动的移动座712与定位座711二者相配合以夹紧或松开位于二者之间的第二连接件72的枢接部721,从而禁止或允许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之间的相互转动。则可通过第一连接件71与第二连接件72实现可折叠灯具100的快捷安装及拆卸,并可通过第一连接件71带动与之相卡接的金属板10转动,至使灯管20位于所需的角度后再锁紧,而将可折叠灯具100定位于不同的使用位置处,从而获得所需的照明效果。具体地,枢接部721为球形,连接部722为圆柱形,则可通过连接部722与外部的固定物相连接,从而实现可折叠灯具100的安装及固定,如安装固定于支架上或墙体上。

进一步地,定位座711通过设置于其底座上的卡接部73实现与金属板10上的安装板50的卡接。定位座711还通过设置于其底座上的锁紧螺母74实现对卡接部73与安装板50的卡接的锁定或解锁。定位座711还通过设置于其底座上的导向柱75实现对卡接部73与安装板50卡接时的导向。对应地,安装板50上设有与锁紧螺母74相匹配的锁紧孔52,与导向柱75相匹配的导向孔53。较优地,卡接部73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至少2个卡接部73呈对称的布置于定位座711的底座上。具体地,卡接部16的数量为4个,卡接部73为螺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灯具100包括金属板10和灯管20,由于灯管20可拆卸的安设于金属板10上,则可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快捷的更换所需色温或功率的灯管20,并通过将金属板10固定于支架、墙壁或人工手持定位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从而确定灯管20的位置及角度。另一方面,由于金属板10可折弯,则可通过将金属板10折弯而有效的改变灯管20的出光角度,从而实现遮光或补光的目的。再者,金属板10还可折弯至形成收容腔10a,从而将灯管20有效的保护在收容腔10a内,从而实现了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对灯管20的有效保护,且无需增设运输箱及保护膜,从而降低了成本。本申请的可折叠灯具10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安装固定、且可灵活改变灯具的定位角度,从而满足不同照明效果的要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