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漂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6510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漂浮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彩漂浮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水上漂浮机构。



背景技术:

灯彩,又叫“花灯”,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它与流传中国民间的元宵赏灯习俗密切相连。据考证元宵赏灯始于西汉,盛于隋唐,明清尤为风行。上海元宵赏灯习俗,明弘治、嘉靖年间修攥的地方志都有记载。从夏历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五元宵灯彩最为高潮动人。每年端午节和中秋节,申城繁华商街也是花灯高熙,灯市红火。灯彩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走兽、飞禽,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目前的灯彩为了增加观赏乐趣大多数都会放置在水中,使这些灯彩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流运动,比如一些动物形状的灯彩,人们会在这些灯彩的底部设置若干浮球,利用浮球的浮力使灯彩漂浮在湖面上,由于浮球在水中受到浮力会产生挤压,渐渐的浮球受到的浮力会慢慢变小,如果长时间使用灯彩就很可能会在湖中倾倒,影响灯彩的效果,无法使灯彩长时稳定的漂浮在水面上。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上漂浮机构,用来解决目前灯彩无法长时稳定的漂浮在水面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上漂浮机构,包括第一气囊、反应箱和安装板,所述第一气囊安装在反应箱底部,所述安装板位于反应箱顶部;所述反应箱从下至上依次开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气囊通槽;所述第一空腔下部开有入水口,第一空腔内设有滑槽,滑槽上滑动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上设有移动柱,移动柱顶部装有活泼的单质金属;所述第二空腔内装有清水,第二空腔底部开有圆柱形的开口,开口内配合有用于堵塞开口的活塞,所述移动柱位于开口的正下方,移动柱的高度大于开口的深度;所述气囊通槽内放置有未充气的第二气囊,第二气囊上设有充气口,充气口内设有吸风机,第二气囊的顶部固定在气囊通槽上,气囊通槽底部开有与第二空腔相通的通孔,气囊的充气口穿过通孔与第二空腔相通。

首先将灯彩安装在安装板上,然后利用充气枪向第一气囊充气,将第一气囊充满气,接下来就将灯彩放入水中,由于有第一气囊的浮力支持,此时灯彩不会下沉,当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第一气囊的浮力渐渐减少,反应箱缓缓下沉与水面接触,部分湖水从入水口流入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的水逐渐增多与浮板接触,浮板受到湖水的浮力向上移动,从而使移动柱也向上运动,移动柱渐渐靠近开口,最终移动柱将开口内的活塞推开,开口内不再有活塞封闭,移动柱穿过开口进入第二空腔。

由于移动柱顶部装有活泼的单质金属,因此随着移动柱进入第二空腔,单质金属将会与水接触并且发生反应产生气体,由于气体较轻会向上移动,同时在吸风机的吸力作用下,第二空腔内的气体迅速进入第二气囊的充气口,对第二气囊进行充气,将第二气囊充满,充满气后的第二气囊膨胀会伸出气囊通槽,第二气囊与水面接触,由于第二气囊实时会补充气体,因此第二气囊可以一直保持浮力,保证灯彩可以长时稳定的漂浮在水中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口的端部设有吸气管,吸气管呈倒漏斗型。

漏斗型的吸气管增大了吸气管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当吸风机开始吸风的时候可以增大风速,快速将第二气囊充满。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柱包括下方的堵塞部和上方的反应部,堵塞部的截面直径与开口的截面直径相同,反应部内装有活泼的单质金属。

随着移动柱逐渐靠近开口,移动柱会与开口内的活塞接触,最终随着移动柱的持续移动将活塞从开口内推开,移动柱的堵塞部封堵住开口,避免气体从开口漏出,提高气体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入水口与滑槽位于第一空腔的同一侧。

只要湖水进入第一空腔,浮板就会受到浮力,迅速向靠近开口的位置移动,提高反应的及时性,避免灯彩在湖面上倾覆。

进一步地,所述活泼的单质金属为单质钠。单质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对环境无害,避免对湖水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为T型活塞或漏斗型活塞。可以封闭的更加完全,避免有有水直接从开口流进第一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表面设有箱门,箱门上设有把手。当将反应箱放入湖中时,就关闭箱门,使整个反应箱更加美观,增加灯彩的观赏性。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气囊通槽,利用活泼的单质金属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方式,可以对第二气囊实现实时补充气体,保证第二气囊内的气体不会减少,使第二气囊一直保持浮力,支撑灯彩一直稳定的漂浮在水面上,而且采用吸风机可以快速吸收气体对第二气囊充气,从而保证在第一气囊受到的浮力下降时第二气囊可以快速膨胀,补偿第一气囊减少的浮力,为漂浮的灯彩提供双重浮力支撑,提高灯彩在水面上漂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漂浮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漂浮机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如下:

第一气囊10、反应箱20、第一空腔21、浮板211、滑槽212、移动柱213、第二空腔22、T型活塞221、气囊通槽23、第二气囊231、吸气管232、充气口233、箱门24、把手241、安装板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上漂浮机构,包括第一气囊10、反应箱20和安装板30,第一气囊10安装在反应箱20底部,安装板30位于反应箱20顶部,安装板30用于安装灯彩,反应箱20内开有从下至上依次开有第一空腔21、第二空腔22和气囊通槽23,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22上铰接有箱门24,箱门24右侧一体成型有把手241,第一空腔21左侧下部开有入水口,第一空腔21内左侧壁上安装有滑槽212,滑槽212上滑动连接有浮板211,浮板211上一体成型有移动柱213;第二空腔22内装有清水,第二空腔22底部开有圆柱形的开口,开口内配合有用于堵塞开口的T型活塞221,移动柱213位于开口的正下方且移动柱213的横截面直径为5cm,开口的横截面直径为5cm;气囊通槽23内放置有未充气的第二气囊231,第二气囊231的顶部固定在气囊通槽23表面,气囊通槽23底部开有与第二空腔22相通的通孔,气囊的充气口233穿过通孔,充气口233内安装有吸风机,充气口233底部安装有吸气管232,吸气管232呈倒漏斗型。

如图3所示,移动柱213包括下方的堵塞部和上方的反应部,反应部内装有单质钠,堵塞部的高度为10cm,开口的深度为8cm。

具体工作时,首先将灯彩安装在安装板30上,然后利用充气枪向第一气囊10充气,将第一气囊10充满气,接下来就将灯彩放入水中,由于有第一气囊10的浮力支持,此时灯彩不会下沉,当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第一气囊10的浮力渐渐减少,反应箱20缓缓下沉与水面接触,部分湖水从入水口流入第一空腔21,第一空腔21内的水逐渐增多与浮板211接触,浮板211受到湖水的浮力向上移动,从而使移动柱213也向上运动,由于移动柱213位于开口的正下方且移动柱213的横截面直径为5cm,开口的横截面直径为5cm,因此随着移动柱213逐渐靠近开口,移动柱213会与开口内的T型活塞221接触,最终随着移动柱213的持续移动将T型活塞221从开口内推开,移动柱213的堵塞部封堵住开口,反应部位于第二空腔22内,反应部内的单质钠与第二空腔22内的清水反应,生成氢气。

吸风管内的吸风机工作,将第二空腔22内产生的氢气吸入吸风管,穿过充气口233进入第二气囊231,单质钠与清水反应源源不断的产生氢气,将第二气囊231充满,充满气后的第二气囊231膨胀会伸出气囊通槽23,第二气囊231与水面接触,由于第二气囊231实时会补充氢气,因此第二气囊231可以一直保持浮力,保证灯彩可以长时稳定的漂浮在水中。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