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工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4408发布日期:2018-07-13 18:59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尘工矿灯。



背景技术:

工业领域照明具有环境复杂、条件恶劣(高温/潮湿/灰尘多)的特点,恶劣环境下灰尘容易覆盖灯具上面的散热片,散热片主要是通过表面的热辐射进行散热,如果被灰尘覆盖会严重减弱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尘工矿灯。

一种工矿灯,包括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散热器及光源组件;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片及散热防尘罩,所述散热片包围罩设所述光源组件,所述散热防尘罩设于所述散热片的远离所述光源组件的一侧;所述散热防尘罩包括圆弧形的罩片,用于遮蔽阻挡自所述散热器的顶部进入光源模组内部的灰尘。

优选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反射罩及柔光板,所述反射罩为设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的两弧形板,所述柔光板连接于所述反射罩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并大致平行于所述光源设置;所述散热片包括两第一散热片及一第二散热片,两第一散热片罩设于所述柔光板及所述反射罩的两侧,一第二散热片连接两所述第一散热片并罩设于所述光源的远离所述柔光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片包括有第一散热部及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整体为U形,且包围所述柔光板的侧面、所述柔光板的下表面边缘及上表面边缘,所述第二散热部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整体为弧形,且所述第二散热部的曲率与所述反射罩的曲率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工矿灯还包括固定底座及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散热片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二散热部向远离所述反射罩的方向凸设出,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截面为U形,且开口朝向远离所述反射罩的方向,定义所述第一固定部包围的空间为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所述固定底座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配合,将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固定底座相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片包括一第三散热部及两延伸防尘部,所述第三散热部与所述光源相平行,且两侧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散热片相接,所述两延伸防尘部分别自所述第三散热部的两侧平行延伸出后还逐渐向下延伸形成。

优选地,所述散热防尘罩的遮罩区域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散热部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散热防尘罩还包括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罩片及所述散热片之间,所述连接部具有预定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散热防尘罩还包括有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所述罩片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截面大致为U形,且开口方向为背向所述光源的方向,定义所述第二固定部包围的空间为第三固定孔;所述工矿灯还包括固定底座及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穿设所述固定底座并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配合,将所述散热防尘罩与所述固定底座相固定。

优选地,所述罩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所述罩片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开口处的的两个端部,两个所述罩片的截面均为向所述光源模组方向弯曲的圆弧形,且两个圆弧形共圆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光源模组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光源模组均为条状,多个所述光源模组平行排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防尘工矿灯的散热器顶部设散热防尘罩,可遮挡灰尘避免灰尘积累在光源上方从而防止散热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工矿灯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工矿灯的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工矿灯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工矿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工矿灯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6,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尘工矿灯100,包括电源盒1、驱动电源2、多个光源模组3、固定底座4及防护架5。

所述电源盒1设置于所述防尘工矿灯100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源2收容于所述电源盒1内。所述驱动电源2通过电源接线柱21接入外部电源(图未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源2还固定于所述电源盒1上。所述驱动电源2通过电源接线柱21接入外部电源(图未示)。所述驱动电源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多个所述光源模组3设置于所述电源盒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3为条状,所述光源模组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源盒1的延伸方向相同,多个所述光源模组3平行列于所述电源盒1的两侧。

每个所述光源模组3均包括散热器31及光源组件32。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32包括光源321、反射罩322及柔光板323。

所述反射罩322为设于所述光源321的出光方向的两弧形板,所述柔光板323连接于所述反射罩322远离所述光源321的一侧,并大致平行于所述光源321设置,所述光源321发出的光线自所述柔光板323出射,或经所述反射罩322反射后自所述柔光板323出射。

所述散热器31包括散热片310及散热防尘罩313。散热片310包围罩设所述光源组件32,具体地,所述散热片310包括两第一散热片311及一第二散热片312。两第一散热片311罩设于所述柔光板323及所述反射罩322的两侧,一第二散热片312连接两所述第一散热片311并罩设于所述光源321的远离所述柔光板323的一侧。所述散热防尘罩313罩设于所述第二散热片312的上方,所述散热防尘罩313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片312。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散热片311包括有第一散热部3131、第二散热部3112及第一固定部3113。所述第一散热部3131整体为U形,且包围所述柔光板323的侧面、所述柔光板323的下表面边缘及上表面边缘。所述第二散热部3112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31,所述第二散热部3112整体为弧形,且曲率与所述反射罩322的曲率大致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3113自所述第二散热部3112向远离所述反射罩322的方向凸设出,所述第一固定部3113呈条状且延伸方向与所述光源模组3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固定部3113的截面大致为U形,且开口朝向远离所述反射罩322的方向,定义所述第一固定部3113包围的空间为第一固定孔3114。

所述第二散热片312包括一第三散热部3121及两延伸防尘部3122。所述第三散热部3121大致与所述光源321相平行,且两侧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散热片311相接。所述两延伸防尘部3122分别自所述第三散热部3121的所述两侧延伸出后还逐渐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防尘部3122呈条状且延伸方向与所述光源模组3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延伸防尘部3122起到一定的散热、防尘遮挡作用。

所述散热防尘罩313包括一连接部3131、一第二固定部3132及两罩片3133。所述散热防尘罩313上也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防尘罩313不仅具有散热的作用,还能遮蔽阻挡自所述散热器31的顶部进入光源模组3内部的灰尘。

所述连接部3131为条状且自所述第三散热部3121的中间位置向远离所述光源321的方向凸设,所述连接部3131也具有与所述光源模组3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部3131有一预定的高度,以利于通风散热。所述第二固定部3132也为条状且与所述连接部3131平行相接,所述第二固定部3132的截面大致为U形,且开口方向为背向所述光源321的方向,定义所述第二固定部3132包围的空间为第三固定孔3134。所述两罩片3133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3132开口处的的两个端部。所述罩片3133也为条状且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132平行相接,两个所述罩片3133的截面均为向所述光源模组3方向弯曲的圆弧形,且两个圆弧形共圆心设置。所述两罩片3133的遮罩区域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散热部3121的尺寸,从而能够很好的遮蔽阻挡灰尘,防止灰尘自所述第三散热部3121上表面进入光源模组3内部。

所述固定底座4包括两侧板42,所述两侧板42与所述电源盒1及多个光源模组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且固定封设多个所述光源模组3的两端,及固定封设所述电源盒1的两开口端。

其中,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图未示)与多个光源模组3中的第一固定孔3114、第二固定孔3134对应配合并所述侧板42相固定,使所述侧板42与多个光源模组3相固定连接。

所述防护架5承载于所述光源模组3的底部,所述防护架5包括多条支撑板51及连接多条支撑板51的两固定板52,所述多条支撑板5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光源模组3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支撑板51位于所述光源模组3的出光区域以外的区域,从而不影响所述光源模组3的出光;所述两固定板52连接所述多条支撑板51的两端,所述两固定板52分别固定于一所述侧板4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工矿灯100的散热器顶部设散热防尘罩,散热防尘罩具有圆弧形的罩片,可遮挡灰尘避免灰尘积累在光源上方;光源模组水平分布在电源盒的两侧,每个模组具有独立的散热器,由于每个散热器都分布散开,热量不易累积于一处。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