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以及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0944发布日期:2018-08-10 19:5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器具以及电气设备,尤其涉及具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的发光元件的照明器具以及其他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设置在天花板的吸顶灯等的照明器具被众人所知。吸顶灯具备:例如,光源模块,发出照明光;器具主体,支撑光源模块;电源模块,生成用于使光源模块点灯的电力;以及透光性的球形罩,以覆盖光源模块的方式安装在器具主体。

光源模块具有,光源基板、以及安装在光源基板上的多个LED元件。并且,电源模块(电源单元)具有,电源基板、以及安装在电源基板的多个电路元件。

以往,分开设置光源基板和电源基板,将LED元件和电路元件安装在不同基板的结构被众人所知。在此情况下,光源基板和电源基板,个别地固定在器具主体的规定的位置,由线束等的电线电连接。据此,设置在不同基板的LED元件和电路元件电连接。

近几年,对于照明器具,研究将光源基板和电源基板构成为一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也就是说,研究将LED元件和电路元件安装在同一基板的结构。在此情况下,设置在同一基板的LED元件和电路元件,由在基板以规定形状的图案形成的布线电连接。因此,与分开设置光源和基板电源基板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线束等的部件,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成本,并且,通过照明器具的装配工时(线束的布置以及连接等)的简化,也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1569号公报

然而,将LED元件和电路元件设置在同一基板的基板一体型的模块中存在的问题是,难以与多品种的照明器具对应。例如,在具备照明光的光色以及光输出等不同的多品种的产品阵容的情况下,在将LED元件和电路元件设置在同一基板的基板一体型的模块中,品种越多就越需要个别地设计以及制造模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器具,即使分开设置光源基板和电源基板,也与光源基板和电源基板由同一基板构成的情况同样,能够简单地装配照明器具。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设备,不仅限于光源基板以及电源基板,将具有第一导电部的第一基板和具有第二导电部的第二基板这两个基板电连接并且能够简单地装配。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实施方案之一,具有:第一基板,在该第一基板设置有发光元件以及第一导电部,该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第二基板,在该第二基板设置有电路元件以及第二导电部,所述电路元件用于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电路元件电连接;以及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具有弹性力的连接导电体,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以夹住所述连接部件的状态而被固定,所述连接导电体,在接受来自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的按压力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

也可以是,所述照明器具还具备器具主体,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器具主体,由螺钉一起紧固。

也可以是,所述连接部件具有,保持所述连接导电体的保持体,所述连接导电体是板簧。

也可以是,所述板簧具有,第一板部、第二板部以及第三板部,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一板部相对,所述第三板部将所述第一板部以及所述第二板部连接,所述保持体具有,第一保持部、第二保持部以及第三保持部,所述第一保持部呈板状,所述第一保持部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且在内表面保持所述第一板部,所述第二保持部呈板状,所述第二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且在内表面保持所述第二板部,所述第三保持部支撑所述第一保持部以及所述第二保持部,在所述第一保持部形成有第一开口部,在所述第二保持部形成有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板部具有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经由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接触,所述第二板部具有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经由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

也可以是,所述板簧具有,第一板部、第二板部以及第三板部,所述第二板部在与所述第一板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板部将所述第一板部以及所述第二板部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板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在俯视时不重叠。

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导电体还具有旋转防止板,该旋转防止板在与所述第一板部或所述第二板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旋转防止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板部以及所述第二板部的至少一方隔开且并列,并且,与所述保持体的内表面以面接触。

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导电体,由焊料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至少一方连接。

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导电体具有,焊料部、弹簧部以及脚部,所述焊料部,由焊料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方连接,所述弹簧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另一方进行弹性接触,所述脚部连结所述焊料部以及弹簧部,所述脚部的运动,由所述保持体限制。

也可以是,所述电路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基板侧的面。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基板的与所述第一基板侧的面相反侧的面是焊料面,所述第二导电部是引线,该引线的两端从所述第一基板侧的面向所述焊料面贯通所述第二基板,所述引线的一端,在所述焊料面由焊料接合,所述引线的另一端,留有间隙地贯通所述第二基板。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导电部,相对于一个所述连接导电体设置有多个。

也可以是,所述电路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与所述第一基板侧的面相反侧的面。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基板侧的面是焊料面,所述第二导电部是,在所述焊料面以规定的图案形成的金属布线。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导电部是,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基板侧的面以规定的图案形成的金属布线。

也可以是,所述照明器具还具备,由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夹持的间隔件,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在夹住所述连接部件的状态下由螺钉固定,所述螺钉的轴部,贯通所述间隔件。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气设备的实施方案之一,具备:第一基板,具有第一导电部;第二基板,具有第二导电部;以及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具有弹性力的连接导电体,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以夹住所述连接部件的状态而被固定,所述连接导电体,在接受来自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的按压力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照明器具,设置有发光元件的第一基板和设置有电路元件的第二基板是分开设置的,因此,即使照明器具的品种增加也能够容易对应。而且,即使分开设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也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由同一基板构成的情况同样,能够简单地装配照明器具。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气设备,能够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这两个基板电连接,并且,能够简单地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

图2的(a)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光源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连接部件的连接关系的平面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IIB-IIB的截面图,图2的(c)是图2的(a)的IIC-IIC的截面图。

图3的(a)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分解光源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连接部件时的放大侧面图,图3的(b)是该照明器具的、分解光源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连接部件时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分解光源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连接部件时的放大平面图。

图5A是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斜视图。

图5B是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截面图。

图5C是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的斜视图。

图6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斜视图。

图6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截面图。

图6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的斜视图。

图7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斜视图。

图7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截面图。

图7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的斜视图。

图8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斜视图。

图8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截面图。

图8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的斜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涉及的由连接部件连接光源模块的第一基板和电源模块的第二基板的部位的截面图。

图10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斜视图。

图10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截面图。

图10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的斜视图。

图11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斜视图。

图11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截面图。

图11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的斜视图。

图12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斜视图。

图12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截面图。

图12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的斜视图。

图12D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的平面图。

图13的(a)是表示图5A至图5C所示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发生弹性变形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3的(b)是表示图5A至图5C所示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发生了弹性变形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4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发生弹性变形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4的(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发生了弹性变形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5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斜视图。

图15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截面图。

图15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的斜视图。

图16是图15B的XVI-XVI线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涉及的连接部件的一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7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斜视图。

图17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涉及的连接部件的截面图。

图17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涉及的连接部件的连接导电体的斜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

图19的(a)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光源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连接部件的连接关系的平面图,图19的(b)是图19的(a)的VIB-VIB的截面图,图19的(c)是图19的(a)的VIC-VIC的截面图。

图20的(a)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分解光源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连接部件时的放大侧面图,图20的(b)是该照明器具的、分解光源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连接部件时的放大平面图。

图21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分解光源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连接部件时的放大平面图。

图22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涉及的照明器具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2 照明器具

11 第一基板

12 LED 元件(发光元件)

13 第一导电部

21 第二基板

22 电路元件

23、23A 第二导电部

30、30A、30B、30C、30D、30E、30F、30G、30H 连接部件

31、31A、31B、31C、31D、31E、31F、31G、31H 连接导电体

31a 第一板部

31a1 第一接触部

31b 第二板部

31b1 第二接触部

31c 第三板部

31f 第一旋转防止板(旋转防止板)

31g 第二旋转防止板(旋转防止板)

311 焊料部

312 弹簧部

313 脚部

32、32C、32D、32E 保持体

32a 第一保持部

32a1 第一开口部

32b 第二保持部

32b1 第二开口部

32c 第三保持部

40 间隔件

50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都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子。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等是一个例子,而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因此,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最上位概念的实施方案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而被说明。

并且,各个图是模式图,并不一定是严密示出的图。并且,在各个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符号,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并且,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X轴、Y轴以及Z轴表示,三维正交座标系的三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Z轴方向设为铅垂方向,将与Z轴垂直的方向(与XY平面平行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X轴以及Y轴是,彼此正交、且均与Z轴正交的轴。

(实施方式1)

[照明器具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于实施方式1涉及的照明器具1的整体结构,利用图1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照明器具1的截面图。

如图1示出,照明器具1具备,光源模块10、电源模块20、连接部件30、以及间隔件40。

光源模块10以及电源模块20被配置为,经由连接部件30以及间隔件40重叠。光源模块10、电源模块20、连接部件30以及间隔件40是,光源模块10和电源模块20由螺钉50连结从而成为一体化的。

而且,螺钉50的轴部,贯通间隔件40。具体而言,在间隔件40设置有贯通孔41,螺钉50的轴部,插通贯通孔41。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还具备,器具主体60、电路罩70、光源罩80、以及球形罩90。

器具主体60是,金属制,例如,对铝板或钢板等的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形成为规定形状。在器具主体60的中央形成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安装与设置在天花板的吸顶灯线盒主体电连接以及机械地连接的适配器。电源模块20,经由该适配器与商用电源电连接。

电路罩70是,覆盖电源模块20的罩部件。电路罩70,作为在电源模块20的电路元件22发生故障等时抑制延烧、或在拆下球形罩90时不使人接触的保护盖来发挥功能。电路罩70,为了抑制延烧而由铝等的金属材料构成为好,但是,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由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并且,电路罩70也可以,作为反射罩来发挥功能,以使从光源模块10射出的光反射。在此情况下,电路罩70的表面是,例如,白色面或金属反射面。

光源罩80被配置为,覆盖光源模块10。光源罩80是,透光罩,使从光源模块10射出的光透射。配置光源罩80,从而能够保护光源模块10,或能够不使用户接触光源模块10的充电部。并且,光源罩80也可以是,对从光源模块10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配光控制部件,例如,也可以使光源罩80具有透镜功能等,也可以使光源罩80具有光扩散(光散射)功能。

球形罩90是,圆顶状的外围罩。球形罩90,覆盖器具主体60的内表面整体,装拆自如地安装在器具主体60。因此,球形罩90,覆盖电路罩70以及光源罩80。球形罩90是,使从光源模块10射出后透射光源罩80的光透射的透光罩,由例如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氯乙烯等的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球形罩90具有,光扩散性。使球形罩90具有光扩散性,从而能够使入射到球形罩90的光扩散(散乱),能够从球形罩90整体提取均匀的光。

如此构成的照明器具1,被设置在住宅等的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天花板或墙壁等)。例如,照明器具1是,被设置在天花板的吸顶灯。在此情况下,照明器具1,被安装到设置在天花板的吸顶灯线盒主体,从而被设置在天花板。

以下,参照图1,利用图2至图4,详细说明照明器具1的各个构成部件。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照明器具1的、光源模块10、电源模块20以及连接部件30的连接关系的图,图2的(a)是平面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IIB-IIB的截面图,图2的(c)是图2的(a)的IIC-IIC的截面图。图3以及图4是,该照明器具1的、光源模块10、电源模块20以及连接部件30的分解图,图3的(a)是放大侧面图,图3的(b)是放大正面图,图4是放大平面图。

[光源模块]

光源模块10是,发出作为照明光的例如白光的发光模块。光源模块10,由器具主体60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模块10,被安装在器具主体60。

如图2示出,光源模块10具有,作为光源基板的第一基板11、多个LED元件12、以及与多个LED元件12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13。多个LED元件12以及第一导电部13,被设置在第一基板11。第一基板11,被载置在器具主体60,固定在器具主体60。

第一基板11具有,第一主面11a、以及作为与第一主面11a相反侧的面的第二主面11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面11a是,第二基板21侧(球形罩90侧)的面,另一方面,第二主面11b是,与第二基板21侧的面相反侧(器具主体60侧)的面。多个LED元件12以及第一导电部13,被设置在第一主面11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面11a是焊料面,多个LED元件12,由焊料在第一主面11a进行表面安装。

作为一个例子,第一基板11是,印刷布线基板,例如在第一主面11a,以规定的图案形成有由银或铜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布线(金属箔)。多个LED12彼此,由该金属布线电连接。而且,在第一基板11的第一主面11a也可以,以覆盖第一导电部13的方式形成有绝缘性的白色保护膜。并且,在第二主面11b也可以形成有金属箔。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二主面11b的金属箔,作为散热用或布线用来使用。

对于第一基板11的基材,例如,能够利用由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基板、由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基板、作为陶瓷材料的烧结体的陶瓷基板、或者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玻璃基板等。

第一基板11的俯视形状是,例如,在中央部具有开口部的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1的俯视形状的外形是,大致矩形状,但也可以是圆形。

如图3的(a)、图3的(b)以及图4示出,在第一基板11,设定有与连接部件30连接的第一连接区域11c。在第一连接区域11c形成有第一导电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区域11c是,形成为向第一基板11的开口部的中心突出的大致矩形状的突出部。

并且,在第一基板11,形成有用于使第一基板11和连接部件30连结的第一贯通孔11d。第一贯通孔11d,在第一连接区域11c形成有两个。两个第一贯通孔11d,被形成在夹住三个第一导电部13的位置。设置在连接部件30的保持体32的第一突起部32d插入到第一贯通孔11d。

如图2示出,在第一基板11,设置有第一螺孔11e。螺钉50插入到第一螺孔11e。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螺孔11e,形成有四个。各个第一螺孔11e,被形成在俯视时与第二基板21重叠的区域。

如图2示出,多个LED元件12,以沿着第一基板11的环状形状的环状被配置在第一基板11。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LED元件12,被配置为多个列(图2中两个列),但是,不仅限于此,也可以被配置为仅一列。

各个LED元件12是,发出光的发光元件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LED元件12是,个别封装化的表面安装(SMD:Surface Mount Device)型的发光元件,例如,包括:具有凹部的白色树脂制的封装体(容器);被一次安装在封装体的凹部的底面的LED芯片(裸芯片);以及封入在封装体的凹部内的密封部件。密封部件,例如,由硅树脂等的透光性树脂材料构成。密封部件也可以是,含有荧光体等的波长转换材料的含荧光体树脂。

LED芯片是,因规定的直流电而发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一个例子,也是发出单色的可见光的裸芯片。LED芯片是,例如,通电后发出蓝光的蓝色LED芯片。在此情况下,为了获得白光,密封部件含有,将来自蓝色LED芯片的蓝光作为激励光来进行萤光发出的YAG(钇铝石榴石)等的黄色荧光体。

本实施方式的LED元件12是,由蓝色LED芯片和黄色荧光体构成的B-Y型的白色LED光源。在此情况下,密封部件所含有的黄色荧光体,吸收来自蓝色LED芯片的蓝光的一部分来激励,从而放出黄色光。该放出的黄色光和没有由黄色荧光体吸收的蓝光混合,从而生成白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有发出高色温(例如白色)的光的LED元件12、以及低色温(例如电灯泡色)的LED元件12。

而且,多个LED元件12的连接的形态(串联连接、并联连接、以及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的组合的连接等),不特别限定。

第一导电部13,与连接部件30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导电部13,与连接部件30的连接导电体31接触,从而与连接部件30连接。更具体而言,如图3的(a)以及图3的(b)示出,第一导电部13,与连接导电体31的第一板部31a接触。并且,第一导电部13,经由形成在第一基板11的金属布线与多个LED元件12电连接。据此,LED元件12和连接导电体31经由第一导电部13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部13是,在第一基板11的第一主面11a(第二基板21侧的面)以规定的图案形成的金属布线,例如由银或铜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第一导电部13,在为了使多个LED元件12彼此连接而对金属布线进行图案形成时同时形成。而且,第一导电部13的与连接导电体31的接触部分为,比其他的宽度(面积)大的端子电极。据此,能够抑制第一导电部13和连接导电体31的连接不良的发生。也就是说,即使连接导电体31和第一导电部13在水平方向上错开来发生错位,也能够维持连接导电体31和第一导电部13的接触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部13,在第一基板11的第一连接区域11c形成有三个,以与三个连接导电体31一一对应。三个第一导电部13是,例如,高色温LED元件用的低压侧布线、低色温LED元件用的低压侧布线、以及高色温LED元件和低色温LED元件共同的高压侧布线。是高压侧布线、低压侧布线、接地布线。

[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20,用于生成用于使光源模块10(LED元件12)发光的电力的电源单元(电源装置)。

如图2示出,电源模块20具有,作为电源基板的第二基板21、多个电路元件22、以及第二导电部23。多个电路元件22以及第二导电部23,被设置在第二基板21。第二基板21,由螺钉50固定在第一基板11。

第二基板21具有,第一主面21a、以及作为与第一主面21a相反侧的面的第二主面21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面21a是,第一基板11侧(器具主体60侧)的面,另一方面,第二主面21b是,与第一基板11侧的面相反侧(球形罩90侧)的面。多个电路元件22以及第二导电部23,被设置在第一主面21a(第一基板11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主面21b(与第一基板11侧的面相反侧的面)是焊料面,多个电路元件22在第二主面21b被焊接。

作为一个例子,第二基板21是,印刷布线基板等的电路板,例如,第一主面21a,以规定的图案形成有由银或铜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布线(金属箔)。多个电路元件22彼此,由该金属布线电连接。对于第二基板21,利用例如由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基板,但是,不仅限于此。

第二基板21的俯视形状是,例如,在中央部具有开口部的环状。第二基板21的开口部,比第一基板11的开口部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1的俯视形状的外形是,大致矩形状,但也可以是圆形。

第二基板21的外形,比第一基板11的外形小。具体而言,第二基板21的形状是,以在俯视时不与LED元件12重叠的方式,第二基板21的外形的轮廓线位于比LED元件12的安装区域靠近内侧的位置的形状。

如图3的(a)、图3的(b)以及图4示出,在第二基板21,设定有与连接部件30连接的第二连接区域21c。在第二连接区域21c形成有第二导电部23。

并且,在第二基板21,形成有用于使第二基板21和连接部件30连结的第二贯通孔21d。第二贯通孔21d,形成有两个。两个第二贯通孔21d,被形成在夹住三个第二导电部23的位置。设置在连接部件30的保持体32的第二突起部32e插入到第二贯通孔21d。

如图2示出,在第二基板21,设置有第二螺孔21e。螺钉50插入到第二螺孔21e。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螺孔21e,在与第一螺孔11e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四个。各个第二螺孔21e,被形成在俯视时与第一基板11重叠的区域。

多个电路元件22是,用于使LED元件12发光的电路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电路元件22,构成用于生成用于使LED元件12发光的电力的电源电路,将例如从商用电源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多个电路元件22生成的直流电,依次通过第二导电部23、连接部件30(连接导电体31)以及第一导电部13,提供到多个LED元件12的每一个。据此,多个LED元件12发光。

多个电路元件22是,例如,电解电容器或陶瓷电容器等的电容元件、电阻器等的电阻元件、整流电路元件、线圈元件、扼流圈(扼流变压器)、噪声滤波器、二极管或集成电路元件等的半导体元件等。而且,在电路元件22中,也可以包括构成调光电路或升压电路等的电路部件,也可以包括构成无线通信电路的电路部件(通信模块)等。

如图2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电路元件22,被设置在第二基板21的第一主面21a(第一基板11侧的面)。也就是说,对于电路元件22的主体部,以位于第二基板21的第一主面21a侧的方式,电路元件22被安装在第二基板21。而且,电路元件22的引线,贯通第二基板21且在第二主面21b由焊料接合。

第二导电部23,与连接部件30连接。具体而言,第二导电部23,与连接部件30的连接导电体31接触,从而与连接部件30连接。更具体而言,第二导电部23,与连接导电体31的第二板部31b接触。并且,第二导电部23,与多个电路元件22电连接。据此,电路元件22和连接部件30的连接导电体31经由第二导电部23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部23是,例如,由金属等构成的引线。在此情况下,第二导电部23(引线),两端从第一主面21a向第二主面21b(焊料面)贯通第二基板21,一端在第二主面21b由焊料接合,另一端留有间隙地贯通第二基板21。换而言之,作为引线的第二导电部23,在第一主面21a以跨过第二基板21的两个贯通孔的方式架设,一端固定在第二基板21,并且,另一端在能够移动贯通孔的状态下,固定在第二基板21。

如图3的(b)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部23,相对于一个连接导电体31设置有多个。具体而言,第二导电部23被设置为,一对。并且,一对第二导电部23被设置为,与三个连接导电体31一一对应。因此,第二导电部23,设置有共计六根。三组一对第二导电部23,经由三个连接导电体31与第一导电部13电连接,例如,是高色温LED元件用的低压侧布线、低色温LED元件用的低压侧布线、以及高色温LED元件和低色温LED元件共同的高压侧布线。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一个连接导电体31设置多个第二导电部23,但是,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相对于一个连接导电体31仅设置一个第二导电部23。并且,将一对第二导电部23架设为沿着X轴方向延伸,但是,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一对第二导电部23架设为沿着Y轴方向延伸。并且,将第二导电部23设为引线,但是,也可以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同样,将第二导电部23设为金属布线。并且,也可以与第二导电部23同样,将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设为引线。

[连接部件]

如图2示出,连接部件30,将光源模块10的第一导电部13以及电源模块20的第二导电部23电连接。连接部件30,被配置在光源模块10的第一基板11与电源模块20的第二基板21之间。具体而言,连接部件30,与间隔件40一起,由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夹持。也就是说,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被配置为,按照连接部件30以及间隔件40的高度隔开。

连接部件30包括,具有弹性力的连接导电体31、以及保持连接导电体31的保持体32。

连接导电体31,与设置在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接触。具体而言,连接导电体31,在从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接受按压力的状态下,与第一导电部13以及第二导电部23接触。

如图3的(b)以及图4示出,连接导电体31被设置为,与三个第一导电部13以及三个第二导电部23一一对应。因此,连接导电体31,设置有三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连接导电体31是,具有弹性的板簧。也就是说,连接导电体31具有,若向连接导电体31施加外力则变形,若释放外力则恢复为原样的性质。也就是说,连接导电体31,具有作为弹性力的弹性恢复力。例如,连接导电体31是,薄金属板制的导电板,对规定形状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从而能够形成连接导电体31。

具体而言,如图3的(a)以及图3的(b)示出,作为板簧的连接导电体31具有,第一板部31a、在与第一板部31a相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板部31b、以及连接第一板部31a和第二板部31b的第三板部31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部31b,与第一板部31a相对。也就是说,第一板部31a和第二板部31b,在俯视时重叠。

并且,连接部件30是,双弹簧结构。因此,在连接部件30固定到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时,第一板部31a,在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接触的状态下发生弹性变形,并且,第二板部31b,在与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接触的状态下发生弹性变形。也就是说,第一板部31a与第一导电部13进行弹性接触,并且,第二板部31b与第二导电部23进行弹性接触。

保持体32是,收纳连接导电体31的外壳。保持体32具有,截面凹状的凹部。保持体32,将连接导电体31收纳在保持体32的凹部,从而保持连接导电体31。

具体而言,保持体32具有,与第一基板11相对且在内表面保持第一板部31a的板状的第一保持部32a、与第二基板21相对且在内表面保持第二板部31b的板状的第二保持部32b、以及支撑第一保持部32a及第二保持部32b的第三保持部32c。

在第一保持部32a,形成有作为贯通第一保持部32a的贯通孔的大致矩形状的第一开口部32a1。在第二保持部32b,形成有作为贯通第二保持部32b的贯通孔的大致矩形状的第二开口部32b1。

连接导电体31的第一板部31a具有,在第一板部31a发生弹性变形时与设置在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接触的第一接触部31a1。第一接触部31a1与第一导电部13的接触部分成为第一接点。第一接触部31a1,经由第一保持部32a的第一开口部32a1与第一导电部13接触。如图3的(a)示出,第一接触部31a1被形成为弯曲,以从第一开口部32a1向外部突出。

并且,连接导电体31的第二板部31b具有,在第二板部31b发生弹性变形时与设置在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接触的第二接触部31b1。第二接触部31b1与第二导电部23的接触部分成为第二接点。第二接触部31b1,经由第二保持部32b的第二开口部32b1与第二导电部23接触。与第一接触部31a1同样,第二接触部31b1被形成为弯曲,以从第二开口部32b1向外部突出。

如图3的(b)示出,在保持体32,设置有第一突起部32d。第一突起部32d,被设置在第一保持部32a的第一基板11侧的面。在第一突起部32d的前端部形成有凸缘部,将第一突起部32d插入并按入到第一基板11的第一贯通孔11d,从而第一突起部32d的前端部卡止于第一基板11。

并且,在保持体32,设置有第二突起部32e。第二突起部32e,被设置在第二保持部32b的第二基板21侧的面。在第二突起部32e的前端部形成有凸缘部,将第二突起部32e插入并按入到第二基板21的第二贯通孔21d,从而第二突起部32e的前端部卡止于第二基板21。

第一突起部32d以及第二突起部32e是,例如锁紧支撑件,通过嵌入式将第一突起部32d以及第二突起部32e按入到第一贯通孔11d以及第二贯通孔21d,从而能够将第一突起部32d以及第二突起部32e的凸缘部挂在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的表面。据此,能够将第二突起部32e的前端部卡止于第二基板21。

而且,在图3以及图4中示意性地表示连接部件30,但是,具体而言,也可以像图5A至图5C所示那样构成连接部件30。图5A是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涉及的连接部件30的斜视图。图5B是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涉及的连接部件30的截面图。图5C是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涉及的连接部件30的连接导电体31的斜视图。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部件30中,如图5B示出,在保持体32的第三保持部32c形成有突起32c1。形成有与连接导电体31的数量相同的数量(本实施例中三个)的突起32c1。并且,如图5C示出,在各个连接导电体31的第三板部31c形成有贯通孔31c1。而且,将各个保持体32的突起32c1插嵌于各个连接导电体31的贯通孔31c1,来将突起32c1卡止于贯通孔31c1,从而各个连接导电体31固定在保持体32。

而且,如图5A示出,在本实施例的连接部件30中,保持体32的第二突起部32e,不是锁紧支撑结构,但是,也可以成为与第一突起部32d同样的锁紧支撑结构。

[连接方法]

接着,对于光源模块10和电源模块20的连接方法,参照图2至图4进行说明。

首先,将连接部件30配置为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连接区域11c以及第二基板21的第二连接区域21c对应,将连接部件30的保持体32的第一突起部32d嵌入到第一基板11的第一贯通孔11d,并且,将连接部件30的保持体32的第二突起部32e嵌入到第二基板21的第二贯通孔21d。据此,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由连接部件30连结。也就是说,光源模块10和电源模块20临时固定(临时定位)于连接部件30。

在该临时固定时,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和连接部件30的连接导电体31(第一板部31a),也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同样,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和连接部件30的连接导电体31(第二板部31b),也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接着,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21之间配置间隔件40,由螺钉50固定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

具体而言,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21之间配置四个间隔件40。此时,各个间隔件40插入到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21之间,以使贯通孔41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螺孔11e以及第二基板21的第二螺孔21e一致。

而且,按照第二螺孔21e(第二基板21)、贯通孔41(间隔件40)以及第一螺孔11e(第一基板11)的顺序插入螺钉50的轴部,在由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夹住连接部件30以及间隔件40的状态下,由螺钉50固定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器具主体60形成有螺钉50拧进的螺孔,将螺钉50拧进到器具主体60的螺孔,从而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 与器具主体60一起紧固。因此,在此情况下,第一基板11的第一螺孔11e以及第二基板21的第二螺孔21e也可以是,钻孔。并且,在不将螺钉50拧进到器具主体60的情况下,将第二螺孔21e设为螺纹孔即可。

如此,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在夹住连接部件30的状态下由螺钉50固定,从而光源模块10以及电源模块20与连接部件30成为一体并固定到器具主体60。

此时,连接部件30由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夹持,从而光源模块10以及电源模块20与连接部件30,不仅机械地连接也电连接。具体而言,连接部件30由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夹持,从而连接部件30的连接导电体31从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接受按压力。据此,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与连接导电体31的第一板部31a接触并导通,并且,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与连接导电体31的第二板部31b接触并导通。

也就是说,连接导电体31,在从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接受按压力的状态下,与第一导电部13以及第二导电部23接触。在此情况下,连接导电体31具有弹性力,因此,通过连接导电体31发生弹性变形来能够吸收因螺钉50的紧固而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和连接部件30接受的Z轴方向的应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21之间配置间隔件40。据此,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21的间隔由间隔件40限制,因此,即使过度拧紧螺钉50,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也只能按照间隔件40的高度接近。据此,能够抑制由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过度夹持连接部件30来导致变形或损坏。

而且,在拧紧螺钉50时,为了确保连接导电体31与第一导电部13以及第二导电部23接触的状态、和保持体32不与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接触的状态,而优选的是,将间隔件40的高度设为,比保持体32的高度高,并且,比连接导电体31没有被施加按压力的状态时的连接导电体31的高度低。

并且,光源模块10与电源模块20的连接方法,不仅限于所述连接方法(第一连接方法)。例如,将光源模块10与电源模块20连接的第二连接方法也可以是如下的方法,即,首先,将第一基板11固定到器具主体60,在其上配置连接部件30以及间隔件40,进一步,在其上配置第二基板21,由螺钉50固定。

在此情况下,具体而言,如下能够将光源模块10与电源模块20连接。参照图2至图4,说明将光源模块10与电源模块20连接的第二连接方法。

首先,将光源模块10安装到器具主体60。具体而言,由螺钉等的固定部件或敛缝等,将光源模块10的第一基板11固定到器具主体60。

接着,进行连接部件30的定位,并且,将连接部件30临时固定到光源模块10。具体而言,将连接部件30配置为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连接区域11c对应,通过嵌入式将连接部件30的保持体32的第一突起部32d嵌入到第一基板11的第一贯通孔11d,从而将连接部件30临时固定到第一基板11。也就是说,将第一突起部32d的前端卡止于第一基板11,从而将连接部件30临时固定到第一基板11。据此,能够防止连接部件30相对于第一基板11在横方向上错开,进行连接部件30相对于第一基板11的横方向的定位,并且,能够防止在将连接部件30放置在第一基板11时连接部件30因连接导电体31的弹簧反力而浮起。

而且,连接部件30的临时固定,不仅限于将第一突起部32d的前端卡止于第一基板11的结构(锁紧支撑结构),也可以是单纯地将第一突起部32d延伸的结构。也就是说,直到正式固定第二基板21为止,连接部件30不会从第一基板11在横方向上错开即可。并且,在其工序中进行连接部件30的定位,但是,连接部件30的定位是,在正式固定后也需要的。这是因为,若没有连接部件30的定位,仅由基于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这两张基板的按压的摩擦力保持连接部件30,在不稳定的状态下保持连接部件30的缘故。

接着,在临时固定于第一基板11的连接部件30临时固定电源模块20。具体而言,将第二基板21配置为电源模块20的第二基板21的第二连接区域21c与连接部件30对应,以通过嵌入式将连接部件30的保持体32的第二突起部32e嵌入到第二基板21的第二贯通孔21d的方式,将第二基板21临时固定到连接部件30。据此,能够防止连接部件30相对于第二基板21在横方向上错开,进行连接部件30相对于第二基板21的横方向的定位。

据此,光源模块10的第一基板11和电源模块20的第二基板21由连接部件30连结。也就是说,光源模块10以及电源模块20的双方临时固定到连接部件30。

而且,在该临时固定时,如上所述,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和连接部件30的连接导电体31(第一板部31a),也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同样,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和连接部件30的连接导电体31(第二板部31b),也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并且,对于临时固定的方法,不仅限于将第一突起部32d的前端卡止于第一基板11的方法(嵌入式),也可以是连接导电体31和第一导电部13由焊料连接的方法。但是,在仅由焊料临时固定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以在焊料连接部分产生裂缝后也连接部件30的位置不会在横方向上错开的方式,将第一突起部32d嵌插到第一贯通孔11d。

接着,正式固定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具体而言,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21之间配置间隔件40,由螺钉50固定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

而且,在第二连接方法中,第一基板11预先固定在器具主体60。因此,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由螺钉50一起紧固即可,也可以不使螺钉50拧进到器具主体60。

如此,根据第一连接方法以及第二连接方法,能够在进行光源模块10和电源模块20的连接的同时,将光源模块10以及电源模块20固定到器具主体60,因此,能够提高照明器具的装配效率。进而,在由螺钉50固定时,针对电路罩70以及光源罩80也可以利用同一孔一起紧固。据此,能够更提高照明器具的装配效率。

[总括]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器具1,具备:设置有LED元件12、以及与LED元件12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13的第一基板11;设置有用于使LED元件12发光的电路元件22、以及与电路元件22电连接的第二导电部23的第二基板21;以及将第一导电部13以及第二导电部23电连接的连接部件30,连接部件30包括,具有弹性力的连接导电体31。而且,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在夹住连接部件30的状态下由螺钉50固定,连接导电体31,在从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接受按压力的状态下与第一导电部13以及第二导电部23接触。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器具1中,设置有LED元件12的第一基板11和设置有电路元件22的第二基板21是分开设置的,因此,即使照明器具的品种增加也能够容易对应。也就是说,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21分离,因此,能够按照产品规格个别地设计光源模块10以及电源模块20,或者,准备多个标准规格的光源模块10以及电源模块20,并组合它们,从而能够容易进行多品种展开。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中,将连接部件30固定为夹住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的状态,从而将连接部件30的连接导电体31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和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接触。也就是说,固定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从而将光源模块10与电源模块20电连接。

据此,即使分开设置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也不需要用于将光源模块10与电源模块20电连接的线束等的电线,因此,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由同一基板构成的情况同样,能够简单地装配照明器具。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21以及器具主体60由螺钉50一起紧固。

据此,将光源模块10以及电源模块20固定到器具主体60,从而完成光源模块10与电源模块20的电连接。因此,能够更简单地装配照明器具。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由螺钉50固定时,连接导电体31在从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接受按压力的状态下与第一导电部13以及第二导电部23接触。在此情况下,连接导电体31具有弹性力,因此,即使连接部件30由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夹持并接受按压力的应力,连接导电体31发生弹性变形来能够吸收该应力。其结果为,由连接导电体31能够缓和连接部件30接受的来自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的按压力或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接受的来自连接部件30的反力。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21以及连接部件30因应力而导致损坏或变形。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器具1中的结构是,即使在夹住连接部件30的状态下由螺钉50机械地连结第一基板11(光源模块10)以及第二基板21(电源模块20),也能够缓和基于螺钉50的紧固的应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30具有,保持连接导电体31的保持体32,连接导电体31是,板簧。

据此,能够简单地实现具有弹性力,且与第一导电部13以及第二导电部23的双方同时接触的结构的连接导电体31。也就是说,能够容易实现能够同时实现光源模块10与电源模块20的电连接、和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21以及连接部件30由螺钉紧固而接受的应力的缓和的连接导电体31。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板簧的连接导电体31具有:第一板部31a;与第一板部31a相对的第二板部31b;以及将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连接的第三板部31c。并且,保持体32具有:与第一基板11相对且在内表面保持第一板部31a的板状的第一保持部32a;与第二基板21相对且在内表面保持第二板部31b的板状的第二保持部32b;以及支撑第一保持部32a以及第二保持部32b的第三保持部32c。而且,在第一保持部32a,形成有第一开口部32a1,在第二保持部32b,形成有第二开口部32b1,第一板部31a具有,经由第一开口部32a1与第一导电部13接触的第一接触部31a1,第二板部31b具有,经由第二开口部32b1与第二导电部23接触的第二接触部31b1。

据此,能够简单地实现即使由保持体32保持,也具有弹性力,且与第一导电部13以及第二导电部23的双方同时接触的结构的连接导电体3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元件22,被设置在第二基板21的第一基板11侧的面(第一主面21a)。也就是说,能够利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21之间的空间区域配置电路元件22的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

据此,能够利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21之间的空间配置电路元件22。因此,与在第二基板21的第二主面21b配置电路元件22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光源模块10以及电源模块20的总高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基板21的与第一基板11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的第二主面21b是,焊料面。而且,第二导电部23是,两端从第一基板11侧的面向作为焊料面的第二主面21b贯通第二基板21的引线,引线的一方,在作为焊料面的第二主面21b由焊料接合,引线的另一方,留有间隙地贯通第二基板21。

据此,除了连接导电体31以外,第二导电部23也具有弹性力。因此,能够更容易缓和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21以及连接部件30接受的应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部23,相对于一个连接导电体31设置有多个。

据此,即使在第二导电部23为引线那样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与连接导电体31的接触不良的发生。也就是说,若第二导电部23为引线那样细长且一条,则在光源模块10与电源模块20的连接时发生连接导电体31与第二导电部23的位置偏离(例如向Y轴方向的横向偏离)的情况下,会有连接导电体31和第二导电部23不接触而发生导通不良的情况。对此,将第二导电部23相对于一个连接导电体31设置有多个,从而即使发生连接导电体31和第二导电部23的位置偏离,也能够维持连接导电体31与第二导电部23的接触状态。也就是说,多个第二导电部23的至少一个与连接导电体31接触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部13是,在第一基板11的第二基板21侧的面以规定的图案形成的金属布线。

据此,在形成第一基板11上形成的其他的金属布线时,能够同时将第一导电部13的金属布线图案化并形成。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还具备由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夹持的间隔件40。而且,螺钉50的轴部,贯通间隔件40。

据此,能够由间隔件40确保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21的间隔,并且,能够利用间隔件40的配置空间设置螺钉5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以及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电连接的连接部件30的具体实施例,利用了图5A至图5C所示的结构的连接部件30,但是,不仅限于此。以下,对于连接部件30的其他的实施例,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首先,对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利用图6A至图6C进行说明。图6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涉及的连接部件30A的斜视图。图6B是该连接部件30A的截面图。图6C是该连接部件30A的连接导电体31A的斜视图。

如图6A至图6C示出,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A是,与图5A至图5C所示的连接部件30同样,双弹簧结构。也就是说,在连接部件30A固定到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时,连接导电体31A的第一板部31a,在第一接触部31a1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接触的状态下发生弹性变形,并且,连接导电体31A的第二板部31b,在第二接触部31b1与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接触的状态下发生弹性变形。

并且,如图6C示出,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A的连接导电体31A,作为提高连接导电体31A的刚性来增强连接导电体31A的增强部,具有第一增强板31d以及第二增强板31e。第一增强板31d,以包围第一板部31a的方式与第三板部31c连接。第二增强板31e,以包围第二板部31b的方式与第三板部31c连接。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接着,对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利用图7A至图7C进行说明。图7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涉及的连接部件30B的斜视图。图7B是该连接部件30B的截面图。图7C是该连接部件30B的连接导电体31B的斜视图。

如图7A至图7C所示,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B是,与图5A至图5C所示的连接部件30不同,单侧弹簧结构。也就是说,在连接部件30B固定到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时,连接导电体31B的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的仅一方发生弹性变形。

在本变形例中,在连接部件30B固定到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时,连接导电体31B的第一板部31a,不发生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程度的弹性变形,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接触。另一方面,连接导电体31B的第二板部31b,以具有弹性恢复力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与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接触。

并且,如图7C示出,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B的连接导电体31B,与变形例1的连接部件30A同样,具有作为增强连接导电体31B的增强部的增强板31e。增强板31e,以包围第二板部31b的方式与第三板部31c连接。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

接着,对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利用图8A至图8C以及图9进行说明。图8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涉及的连接部件30C的斜视图。图8B是该连接部件30C的截面图。图8C是该连接部件30C的连接导电体31C的斜视图。图9是示出由该连接部件连接光源模块10的第一基板11 和电源模块20的第二基板21的部位的截面图。

如图8A至图8C示出,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C包括,具有弹性力的连接导电体31C、以及保持连接导电体31C的保持体32C。连接导电体31C是,具有弹性的板簧,设置有三个。连接导电体31C是,薄金属板制的导电板,例如,通过对规定形状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来能够形成。

保持体32C是,收纳连接导电体31C的外壳。保持体32C包括,有底方筒状的凹部。三个连接导电体31C,被收纳在保持体32C的凹部。在保持体32C,形成有用于使各个连接导电体31C的一部分露出的三个贯通孔。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如图9示出,为了进行连接部件30C和第一基板11的临时固定,连接导电体31C,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以及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的至少一方由焊料连接。

也就是说,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在由连接部件30连接光源模块10和电源模块20时,使连接部件30的第一突起部32d的前端卡止于第一基板11的第一贯通孔11d,来进行了连接部件30和第一基板11的临时固定,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在由连接部件30C连接光源模块10和电源模块20时,由焊料进行连接部件30C和第一基板11的临时固定。

如图9示出,在本变形例中,连接导电体31C,由焊料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8B、图8C以及图9示出,连接导电体31C,包括:半田部311,由焊料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连接;弹簧部312,与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进行弹性接触;以及脚部313,将半田部311以及弹片部312连结。

半田部311是,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以面接触的板部。半田部311与第一导电部13的接触部分成为第一接点。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半田部311被形成为一对。具体而言,半田部311被形成为向外折叠,以从一对脚部313的每一个向保持体32C的开口部露出。

弹簧部312,包括:接触部312a,与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接触;以及一对弯曲部312b,用于使连接导电体31C发生弹簧变形。如图8A以及图8B示出,弹簧部312(接触部312a),经由形成在保持体32C的贯通孔31C1与第二导电部23接触。弹簧部312的接触部312a与第二导电部23的接触部分成为第二接点。

脚部313,在弹簧部312的两侧被形成为一对。具体而言,一对脚部313,与弹簧部312的一对弯曲部312b连接。脚部313的运动,由保持体32C限制。具体而言,脚部313,与保持体32C的内表面接触,从而运动被限制。

如此,在本变形例中,在由连接部件30C连接光源模块10和电源模块20时,由焊料进行连接部件30C和第一基板11的临时固定。

此时,在图5A至图5C所示的连接部件30中,若连接导电体31(第一接触部31a1)与第一基板11与第一导电部13的第一接点由焊料临时固定,则来自第二基板21与连接导电体31(第二接触部31b1)的第二接点的按压继续施加到焊料部分,因此,会有在焊料部分产生裂缝的情况。

即使在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C中,也连接导电体31C(焊料部311)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的第一接点由焊料临时固定,因此,若连接导电体31C(弹簧部312)和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进行弹性接触,则连接导电体31C的脚部313将要向外侧扩大。

但是,在本变形例中,连接导电体31C的脚部313的运动由保持体32C限制。据此,即使在连接导电体31C(焊料部311)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的第一接点由焊料临时固定,连接导电体31C的脚部313也不向外侧扩大,因此,在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焊接的焊料部311,不施加从第一基板11撕下的方向的力量。因此,能够抑制在连接导电体31C(焊料部311)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的焊料连接部分产生裂缝。并且,即使因按压而在焊料部311产生裂缝,连接导电体31C的位置也不向横方向错开,按压继续施加到第一基板11,因此,继续处于稳定的电连接。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连接导电体31C,由焊料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连接,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连接导电体31C也可以,由焊料与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连接。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

接着,对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利用图10A至图10C进行说明。图10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涉及的连接部件30D的斜视图。图10B是该连接部件30D的截面图。图10C是该连接部件30D的连接导电体31D 的斜视图。

如图10A至图10C示出,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D,与所述变形例3的连接部件30C(图8A至图8C)同样,由焊料进行连接部件30D和第一基板11的临时固定。

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D与所述变形例3的连接部件30C不同之处是,连接导电体31D的形状。具体而言,在变形例3的连接部件30C中,连接导电体31C的弹簧部312的弯曲部312b存在于保持体32D内,对此,在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D中,连接导电体31D的弹簧部312的弯曲部312b存在于保持体32D外。具体而言,连接导电体31D的弹簧部312的弯曲部312b被形成为向外折叠,以从一对脚部313的每一个向保持体32D的贯通孔32D1露出。

而且,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D,与变形例3的连接部件30C同样,连接导电体31D的脚部313的运动由保持体32D限制。据此,获得与所述变形例3的连接部件30A同样的效果。也就是说,即使在连接导电体31D(焊料部311)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的第一接点由焊料临时固定,连接导电体31D的脚部313也不向外侧扩大,因此,在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焊接的焊料部311,不施加从第一基板11撕下的方向的力量。因此,能够抑制在连接导电体31D(焊料部311)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的焊料连接部分产生裂缝。并且,即使因按压而在焊料部311产生裂缝,连接导电体31D的位置也不向横方向错开,按压继续施加到第一基板11,因此,继续处于稳定的电连接。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

接着,对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利用图11A至图11C进行说明。图11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涉及的连接部件30E的斜视图。图11B是该连接部件30E的截面图。图11C是该连接部件30E的连接导电体31E的斜视图。

如图11A至图11C示出,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E,与所述变形例3、4的连接部件30C、30D同样,由焊料进行连接部件30E和第一基板11的临时固定。

另一方面,在所述变形例3、4的连接部件30C、30D中,焊料部分和第一接点的部位相同,但是,在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E中,焊料部分和第一接点的部位不同。

因此,如图11B以及图11C示出,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E,与所述变形例3、4的连接部件30C、30D相比,不同之处是,连接导电体31E的形状。

具体而言,在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E中,连接导电体31E,包括:焊料部311,由焊料与第一基板11连接;弹簧部312,与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进行弹性接触;连接部314,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连接;以及脚部313,连结弹簧部312以及焊料部311与弹簧部312以及连接部314。连接部314具有接触部314a,在焊料部311由焊料与第一基板11焊接时,与设置在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接触。

在本变形例中,连接部314的接触部314a与第一导电部13的接触部分成为第一接点。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焊料部311,也可以与第一导电部13电连接,也可以不与第一导电部13电连接。

而且,在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E中,脚部313的运动也由保持体32E限制。据此,获得与所述变形例3、4的连接部件30C、30D同样的效果。也就是说,即使在连接导电体31E(焊料部311)与第一基板11由焊料临时固定,连接导电体31E的脚部313也不向外侧扩大,因此,在与第一基板11焊接的焊料部311,不施加从第一基板11撕下的方向的力量。因此,能够抑制在连接导电体31E(焊料部311)与第一基板11的焊料连接部分产生裂缝。并且,即使因按压而在焊料部311产生裂缝,连接导电体31D的位置也不向横方向错开,按压继续施加到第一基板11,因此,继续处于稳定的电连接。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

接着,对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利用图12A至图12D进行说明。图12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涉及的连接部件30F的斜视图。图12B是该连接部件30F的截面图。图12C是该连接部件30F的连接导电体31F的斜视图。图12D是该连接导电体31F的平面图。

如图12A至图12D示出,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F是,与图5A至图5C所示的连接部件30同样,双弹簧结构。也就是说,在连接部件30F固定到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时,连接导电体31F的第一板部31a,在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接触的状态下发生弹性变形,并且,连接导电体31F的第二板部31b,在与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接触的状态下发生弹性变形。

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F与图5A至图5C所示的连接部件30不同之处是,连接导电体31F的第一板部31a与第二板部31b的配置关系。也就是说,如图12D示出,在本变形例的连接导电体31F中,具有第一接触部31a1的第一板部31a和具有第二接触部31b1的第二板部31b被形成为,在俯视时不重叠。也就是说,在本变形例中,第一板部31a不与第二板部31b相对,连接导电体31F的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的前端部在俯视时错开。

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连接部件30F的高度。对于这一点,利用图13以及图14进行说明。图13是图5A至图5C所示的连接部件30的连接导电体31发生了弹性变形时的截面图。图14是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F的连接导电体31F发生了弹性变形时的截面图。

若将图5A至图5C所示的连接部件30固定到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连接导电体31则从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接受按压,因此,连接导电体31发生弹性变形。具体而言,连接导电体31,从图13的(a)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13的(b)所示的状态。也就是说,连接导电体31的形状变化为,第一板部31a的前端部与第二板部31b的前端部接近。

此时,若因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的前端部彼此接触而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干涉,则连接导电体31再也不能发生弹性变形。其结果为,第一板部31a(第一接触部31a1)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的接触状态变坏,或者,第二板部31b(第二接触部31b1)与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的接触状态变坏。并且,若连接导电体31的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干涉,则会有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从连接导电体31接受应力(按压),以作为基于该干涉的反力,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破坏或分裂的情况。

于是,为了避免连接导电体31的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的干涉,也可以考虑使连接导电体31的弹性变形时的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的行程变大,但是,在此情况下,需要使保持体32的高度变大。具体而言,需要将保持体32的高度设为,将第一板部31a的行程与第二板部31b的行程相加的长度以上。

然而,若保持体32的高度变高,保持体32具有遮光性,因此,会有因由保持体32遮蔽光源模块10的光的一部分而产生光的影子的情况。而且,若想要避免基于保持体32的光的影子的发生,则会有照明器具整体的高度变高的情况。

对此,在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F中,如图12D示出,连接导电体31F的第一板部31a和第二板部31b,在俯视时不重叠。

据此,在将连接部件30F固定到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的情况下,连接导电体31F,与所述连接导电体31同样,从图14的(a)所示的状态弹性变形为图14的(b)所示的状态,但是,如图14的(b)示出,连接导电体31,在从侧面看时,第一板部31a和第二板部31b能够变形到彼此交叉的位置为止。也就是说,在连接导电体31F的弹性变形时,第一板部31a的行程和第二板部31b的行程不会彼此障碍。

其结果为,能够避免如下情况,即,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因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的干涉而从连接导电体31F受到应力,导致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21破坏或分裂。

并且,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不干涉,因此,不需要将保持体32的高度设为,将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的每一个的行程相加的长度以上。因此,能够将保持体32的高度抑制到低,据此,能够抑制因保持体32而发生光的影子。并且,不需要为了抑制基于保持体32的光的影子的发生,而使照明器具整体的高度变高,能够实现薄型的照明器具。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

接着,对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利用图15A至图15C以及图16进行说明。图15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涉及的连接部件30G的斜视图。图15B是该连接部件30G的截面图。图15C是该连接部件30G的连接导电体31G的斜视图。图16是该连接部件30G的一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图15B的XVI-XVI线的截面。

如图15A至图15C示出,与变形例6的连接部件30F同样,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G被形成为,在俯视时第一板部31a和第二板部31b不重叠。据此,在连接导电体31G发生弹性变形时第一板部31a和第二板部31b不干涉,因此,获得使保持体32的高度变低等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G中,连接导电体31G,还具有,在与第一板部31a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旋转防止板31f、以及在与第二板部31b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旋转防止板31g。

如图15C以及图16示出,第一旋转防止板31f,被设置为与第一板部31a隔开且并列,并且,与保持体32的内表面以面接触。并且,第二旋转防止板31g,被设置为与第二板部31b隔开且并列,并且,与保持体32的内表面以面接触。在本变形例中,第一旋转防止板31f以及第二旋转防止板31g,都是细长板状,与第三板部31c连接。

如此,设置第一旋转防止板31f以及第二旋转防止板31g,从而能够抑制连接导电体31G围绕X轴旋转。对于这一点,以下进行说明。

若像所述变形例6的连接导电体31F那样被形成为,在没有设置第一旋转防止板31f以及第二旋转防止板31g的状态下第一板部31a和第二板部31b被形成为在俯视时不重叠,则在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发生弹性变形时,产生使连接导电体31G围绕X轴旋转的力量。其结果为,第一板部31a与第一基板11的第一导电部13的接触状态变坏,或者,第二板部31b与第二基板21的第二导电部23的接触状态变坏。

对此,根据本变形例的连接导电体31G,设置有分别与保持体32的内表面以面接触的第一旋转防止板31f以及第二旋转防止板31g,因此,即使被形成为在俯视时不重叠的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发生弹性变形来围绕X轴旋转的力量施加到连接导电体31G,如图16示出,第一旋转防止板31f以及第二旋转防止板31g与保持体32的内表面以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导电体31G围绕X轴旋转。也就是说,第一旋转防止板31f以及第二旋转防止板31g,作为抑制连接导电体31G的旋转的旋转抑制部发挥功能。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连接导电体31G,形成有第一旋转防止板31f和第二旋转防止板31g的双方,但是,也可以仅形成有第一旋转防止板31f和第二旋转防止板31g的任一方。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

接着,对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利用图17A至图17C进行说明。图17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涉及的连接部件30H的斜视图。图17B是该连接部件30H的截面图。图17C是该连接部件30H的连接导电体31H的斜视图。

如图17A至图17C示出,本变形例的连接部件30H的连接导电体31H 被形成为,与所述变形例7的连接部件30G的连接导电体31G同样,在俯视时第一板部31a和第二板部31b不重叠,并且,形成有用于抑制连接导电体31H的围绕X轴的旋转的第一旋转防止板31f以及第二旋转防止板31g。

在本变形例中,第一旋转防止板31f,以夹住第一板部31a的方式被形成为一对,并且,第一旋转防止板31f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的每一个连结。同样,第二旋转防止板31g,以夹住第二板部31b的方式被形成为一对,并且,第二旋转防止板31g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的每一个连结。

据此,与变形例7相比,第一旋转防止板31f以及第二旋转防止板31g的刚性提高,因此,即使在第一板部31a以及第二板部31b发生弹性变形时大的旋转力施加到连接导电体31G,也不使连接导电体31G(第一旋转防止板31f以及第二旋转防止板31g)发生变形,而能够抑制连接导电体31G围绕X轴旋转。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照明器具2。图18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照明器具2的截面图。

如图18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2的整体结构,与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照明器具1同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图19至图21,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照明器具2的、光源模块10、电源模块20A以及连接部件30的连接关系的图,图19的(a)是平面图,图19的(b)是图19的(a)的VIB-VIB的截面图,图19的(c)是图19的(a)的VIC-VIC的截面图。图20以及图21是该照明器具2的、光源模块10、电源模块20A以及连接部件30的分解图,图20的(a)是放大侧面图,图20的(b)是放大正面图,图21是放大平面图。

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电源模块20的电路元件22,被设置在第二基板21的第一基板11侧的面(第一主面21a),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8至图21示出,电源模块20A的电路元件22,被设置在与第二基板21的第一基板11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第二主面21b)。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第二基板21的与第一基板11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第二主面21b)是焊料面,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21 的第一基板11侧的面(第一主面21a)是焊料面。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第二导电部23是引线,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部23A是在作为焊料面的第一主面21a以规定的图案形成的金属布线。

以上,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器具2具备,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照明器具1同样的结构。

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器具2,获得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照明器具1同样的效果。具体而言,设置有LED元件12的第一基板11和设置有电路元件22的第二基板21是分开设置的,因此,即使照明器具2的品种增加也能够容易对应。而且,即使分开设置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也与由同一基板构成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的情况同样,能够简单地组合照明器具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电路元件22,被设置在第二基板21的与第一基板11侧的面相反侧的面。

据此,能够使电路元件22的主体部远离光源模块10,因此,能够抑制抗热性低的电解电容器等的电路元件22因光源模块10(LED元件12)发生的热而劣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21的第一基板11侧的面是,焊料面是,第二导电部23,在该焊料面以规定的图案形成的金属布线。

据此,在形成第二基板21上形成的其他的金属布线时,能够同时将第二导电部23的金属布线图案化并形成。并且,如此构成的电源模块20A,与现有的电源模块的结构同样,因此,能够利用现有的模块。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图22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涉及的照明器具2A的截面图。

如图22示出,在本变形例涉及的照明器具2A中,在光源罩80A的一部分设置有间隔件部81,利用该间隔件部81来代替间隔件40。也就是说,本变形例的光源罩80A是,在图18所示的照明器具2中,将光源罩80和间隔件40成为一体的。而且,间隔件部81,也可以被形成为环状,但是,在此情况下,如图22示出,为了避免间隔件部81与连接部件30的干涉(接触),在光源罩80A的连接部件30的周边部分,形成有作为用于使连接部件30释放的释放部的凹部。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电路罩70A形成有凸缘部71。螺钉50,插通电路罩70A的凸缘部71、第二基板21(电源基板)以及光源罩80A的间隔件部81。也就是说,电路罩70A、第二基板21以及光源罩80A,由螺钉50一起紧固。

以上,本变形例涉及的照明器具2A,获得与实施方式2涉及的照明器具2同样的效果。具体而言,设置有LED元件12的第一基板11和设置有电路元件22的第二基板21是分开设置的,因此,能够获得即使照明器具2A的品种增加也能够容易对应等的效果。

而且,本变形例也能够适用于实施方式1。

(其他的变形例)

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照明器具,根据实施方式1、2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所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LED元件12设为SMD型的发光元件年,将光源模块10设为SMD型,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光源模块10也可以是,将裸芯片直接安装(一次安装)在基板上的COB(Chip On Board)型的模块。也就是说,也可以将LED芯片本身作为LED元件12来采用。在此情况下,由密封部件,也可以将被安装在基板上的多个LED芯片一并密封,或者,也可以个别密封。并且,密封部件中也可以包含,所述的黄色荧光体等的波长转换材料。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LED元件12设为,由蓝色LED芯片和黄色荧光体放出白光的B-Y型的白色LED光源,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含有红色荧光体以及绿色荧光体的含荧光体树脂构成为,组合它和蓝色LED芯片来放出白光。并且,以显色性的提高为目的,也可以除了黄色荧光体以外,还混合红色荧光体以及绿色荧光体。并且,也可以利用发出蓝色以外的颜色的LED芯片,例如,也可以利用放出波长比蓝色LED芯片放出的蓝光短的紫外光的紫色外LED芯片构成为,由主要因紫外光而激励来放出蓝光、红光以及绿光的蓝色荧光体、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放出白光。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源模块1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进行调光控制以及/或能够进行调色控制。例如,光源模块10具备,发出红光的红色LED光源、发出绿光的绿色LED光源以及发出蓝光的蓝色LED光源,从而能够进行RGB控制。据此,能够实现能够进行调色控制的LED模块。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LED元件12的光源示出了LED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利用半导体激光器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或无机EL等、其他的固体发光元件。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照明器具中,内置有亮度传感器或人感传感器等的传感器,但是,也可以内置有亮度传感器以及人感传感器的一方,也可以内置有用于对照明器具进行远距离操作的遥控器受光装置等的功能单元。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以照明器具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照明器具以外。也就是说,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不仅限于光源基板以及电源基板。具体而言,也能够适用于包括具有第一导电部的第一基板、具有第二导电部的第二基板、以及将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电连接的连接部件的电气设备等。即使在此情况下,在夹住包括具有弹性力的连接导电体的连接部件的状态下由螺钉等固定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在连接导电体从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接受按压力的状态下使连接导电体与第一导电部以及第二导电部接触。据此,能够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电连接,并且,能够简单地装配。而且,对于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不仅限于光源基板以及电源基板,也可以利用均安装有电路部件的基板,也可以利用没有安装电路部件的仅形成有布线图案的基板,也可以是具有显示元件以及传感器元件、通信模块等的发光元件以外的功能元件的基板。对于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只要是具有导电部的基板,就不特别限定。

另外,对所述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以及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任意组合所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来实现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