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8531发布日期:2018-07-17 22:0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的背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背光模组是电子装置的重要部件,目前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光模组通常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即光源发出的光从导光板侧边射入导光板,从而经导光板为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然而由于这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和一些相关的结构需要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因此,占用了较大的非显示区域,不利于窄边框和全面屏的实现,如何缩短背光模组在非显示区域的宽度而又不影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端部和导光板主体部;光源,设置在入光端部背离导光板主体部的一侧;匀光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上;柔性电路板,部分设置在导光板未被匀光元件覆盖的区域上,光源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柔性电路板靠近匀光元件的一端与匀光元件靠近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之间具有预留间隙;遮光层,设置于导光板靠近匀光元件的表面上且位于预留间隙对应的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组件,该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端部和导光板主体部;光源,设置在入光端部背离导光板主体部的一侧;匀光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上;柔性电路板,部分设置在导光板未被匀光元件覆盖的区域上,光源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柔性电路板靠近匀光元件的一端与匀光元件靠近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之间具有预留间隙;遮光层,设置于导光板靠近匀光元件的表面上且位于预留间隙对应的区域,从而使得背光模组不需要另外设置单独占用非显示区域宽度的遮光结构,可以在减小背光模组的非显示区域占用的宽度的情况下,避免背光模组出现漏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背光模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实施例中遮光层宽度大于预留间隙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遮光层遮光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遮光层利用反射层来实现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遮光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反射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框11、反射片12、导光板13、匀光元件14、遮光层15、柔性电路板16、连接胶带17、遮光胶带18、第一胶框19、第二胶框20以及光源21。

背框11为一面开口的盒状结构,背框11包括底壁111和侧壁112,底壁111与侧壁112弯折连接,底壁111与侧壁112围成容置腔。背框1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例如,铁、铝等。

反射片12设置于背框11的底壁111上,且位于容置腔内部。

导光板13设置于反射片12上,且位于容置腔内部。

导光板13包括入光端部131和导光板主体部132,导光板13在靠近其入光侧的入光端部131厚度大于导光板主体132的厚度。

可选地,该入光端部131从入光侧至远离入光侧的方向厚度逐渐减小,导光板主体部132厚度均匀,即处处厚度相等。

光源23设置于反射片12未被导光板13覆盖的区域上,且光源23位于导光板13的侧边。光源23位于导光板13的入光侧。光源23可以led灯。光源23设置在入光端部131背离导光板主体部132的一侧,例如,如图1所示,光源23位于导光板13的左侧。

匀光元件14包括依次远离导光板设置的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增光膜。可选地,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增光膜彼此互为独立的膜层,或者,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增光膜中至少两者设置为一体。

第一胶框19设置在背框11的底壁111上且与背框11的侧壁112贴靠设置。第一胶框19设置在光源21远离导光板13的一侧,例如,第一胶框19设置在光源21的左侧,第一胶框19和光源21之间留有混光散热空间。

柔性电路板16部分设置在导光板13未被匀光元件14覆盖的区域上,且柔性电路板16未设置在导光板13的部分设置在第一胶框19和光源21上方。

光源21与柔性电路板16未设置在导光板13上的部分的下表面固定,且光源21与柔性电路板16电连接。柔性电路板16上的线路连接光源21和外部供电引脚,以使外部供电引脚能够为光源21供电。

柔性电路板16通过连接胶带17与导光板13未被匀光元件14覆盖的区域粘接。连接胶带17可以为双面胶带。双面胶带的一面与柔性电路板17对应位置的下表面贴合,另一面与导光板13对应位置的上表面贴合。

柔性电路板16和连接胶带17靠近匀光元件14的端部与匀光元件14的靠近柔性电路板16的端部之间具有预留间隙a。该预留间隙a一方面用于匹配装配误差,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的冷热变形情况下使背光模组仍能正常使用。

遮光胶带18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6上,且设置在匀光元件14的部分区域上。遮光胶带18可与匀光元件14上表面粘接,从而将匀光元件14固定。

可选地,遮光胶带18可以包括第一子遮光胶带部181和第二子遮光胶带部182,第一子遮光胶带部181覆盖于柔性电路板16上,第二子遮光胶带部182覆盖于匀光元件14的部分区域上。第一子遮光胶带部181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子遮光胶带部182的厚度。

第二胶框20在遮光胶带18和柔性电路板16远离匀光元件14的一侧(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侧)将遮光胶带18和柔性电路板16固定。

第一胶框19位于背框11的容置腔内,第二胶框20位于背框11的容置腔外。

遮光层15设置于导光板13靠近匀光元件14的表面上且位于预留间隙对应的区域。

遮光层15的材质为遮光材料。

可选地,遮光层15可以为通过印刷工艺形成在导光板13上表面的黑色油墨层。印刷工艺为可以为丝网印刷工艺。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15可以为通过喷涂的方式形成在导光板13上表面的黑色油墨层。应理解,遮光层15可以通过其他工艺形成在对应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遮光层15的厚度小于连接胶带17的厚度。

可选地,遮光层15的宽度等于预留间隙a的宽度,遮光层15完全覆盖导光板13在预留间隙a对应的区域。遮光层15可以设置在连接胶带17右端和匀光元件14左端之间,遮光层15左端可与连接胶带17的右端齐平,遮光层15的右端可与匀光元件14的左端齐平,从而使得遮光层15完全将预留间隙a覆盖遮挡。

请参阅图2,图2是另一实施例中遮光层宽度大于预留间隙的示意图。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遮光层25的宽度大于预留间隙a的宽度。遮光层25在其左侧超出预留间隙a的部分设置在连接胶带17和导光板13之间。遮光层25在其右侧超出预留间隙a的部分设置在匀光元件14和导光板13之间。

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遮光层遮光原理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线s1原本是从光源21经过预留间隙a直射漏出的光线,可由遮光层15遮挡而不会直射出背光模组,可避免直射入人眼。遮光层15的设置在宽度方向上且在预留间隙a中,没有占用单独的宽度空间,因此,可以减小背光模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其中,非显示区域是指遮光胶带18覆盖的区域,显示区域是遮光胶带18未覆盖的区域。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遮光层利用反射层来实现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遮光层为反射层35。

反射层35的反射面朝向导光板12,反射层35用于将由光源12直射至反射层35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3。与黑色油墨层类似,反射层35同样对由光源12直射至反射层35的光线具有遮挡的作用。

可选地,反射层35可以包括靠近导光板13的透明薄膜层351和设置在透明薄膜层351远离导光板13的表面的镀银层352。透明薄膜层351可以粘接在导光板13远离反射片12的表面,镀银层352可以镀设在透明薄膜层351远离导光板13的表面(例如,图4中透明薄膜层351的上表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射层可以不包括透明薄膜层,反射层可以为镀设在导光板13靠近匀光元件14的表面的镀银层。

请参阅图5,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遮光原理示意图。如图5所示,光线s2原本是从光源21直射漏出的光线,可由反射层35遮挡而不会直射出背光模组,可避免直射入人眼。反射层35的设置在宽度方向上没有占用单独的宽度空间,因此,可以减小背光模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其中,非显示区域是指遮光胶带20覆盖的区域,显示区域是遮光胶带20未覆盖的区域。

进一步地,由于采用反射层35进行遮光,使得原本直射出去的光线被反射回导光板13,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反射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的反射面为漫反射面,使得光源直射至反射面的光线发生漫反射各向均匀地反射回导光板13。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45包括透明薄膜层451和镀设于透明薄膜层451的第一表面上的镀银层452。该第一表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可选地,第一表面可为呈锯齿状,透明薄膜层451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可为平整表面。

透明薄膜层451设置在导光板13的上表面,透明薄膜层451的第二表面为远离导光板13的表面,第一表面靠近导光板13的表面。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可以为智能手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也可以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表等。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可以包括包括后壳51、中框52、显示组件53以及盖板54。

中框52与后壳51固定连接。

显示组件53固定于中框52。

显示组件53包括背光模组531和显示面板532,背光模组53用于为显示面板532提供背光。

显示面板532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其他的显示面板。

盖板54盖设于显示组件53上。盖板54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在非显示区域,盖板54可以为不透明。例如,盖板54在非显示区域涂有遮光油墨。

应理解,在后壳51和中框52之间可以设置有电子装置50的其他结构,例如,电路板等,由于本申请不涉及对这些部件的改进,因此此处不做具体说明。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上述电子装置50的结构的说明并非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端部和导光板主体部;光源,设置在入光端部背离导光板主体部的一侧;匀光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上;柔性电路板,部分设置在导光板未被匀光元件覆盖的区域上,光源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柔性电路板靠近匀光元件的一端与匀光元件靠近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之间具有预留间隙;遮光层,设置于导光板靠近匀光元件的表面上且位于预留间隙对应的区域,从而使得背光模组不需要另外设置单独占用非显示区域宽度的遮光结构,可以在减小背光模组的非显示区域占用的宽度的情况下,避免背光模组出现漏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