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组件及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7922发布日期:2018-09-21 20:0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组件及包含该发光组件的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电子产品的高品质和美感度的追求,很多电子产品都通过设置各种形状的灯带实现电子产品的发光功能。

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发光部件主要包括led光源、白色均光板和导光件,led光源位于白色均光板和导光件之间,导光件中具有扩散粉,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在白色均光板上,经过白色均光板的反射后,照射在导光件上,通过导光件中的扩散粉的扩散作用,将光线均匀地导出到外观面。该发光部件虽然能够实现发光,但是零件较多,组装不方便。此外,当存在多个led光源分散布置时,相邻led光源之间的区域光线较暗,发光不均匀。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发光部件的零件结构繁多、组装不方便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组件,以简化零件结构,方便组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该发光组件的电子产品,以简化电子产品的零件结构,方便组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光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还包括透光体,透光体的表面具有入射面和出射面,透光体的体内对应每个光源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在一条反射路径上依次布置的弧形反射面,光源的发光方向与入射面相对,且与透光体的平面平行,每个光源的光线经过各自对应的弧形反射面的聚拢或扩散反射后从出射面扩散射出。

优选地,在上述的发光组件中,多个光源呈带状布置,出射面为多个光源共用的带状出射面。

优选地,在上述的发光组件中,多个光源呈环形带状布置,出射面为多个光源共用的环形出射面。

优选地,在上述的发光组件中,对应每个光源的弧形反射面至少包括沿一条反射路径依次布置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为向光源的发光方向聚拢的弧面,且第一反射面与光源的发光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反射面为与第一反射面对应的扩散弧面,且第二反射面的出射光线从出射面射出。

优选地,在上述的发光组件中,对应每个光源的弧形反射面还至少包括位于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的反射路径之间的第三反射面,第三反射面为扩散弧面。

优选地,在上述的发光组件中,每个光源对应一个入射面,入射面为敞口的圆弧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第三反射面均为锥弧面。

优选地,在上述的发光组件中,光源为led光源,led光源的发光点位于入射面所围成的圆周内,且靠近入射面的敞口位置布置。

优选地,在上述的发光组件中,透光体为盘状透光体,第三反射面为设置于盘状透光体的边缘的环形锥弧面,多个光源共用一个第三反射面。

优选地,在上述的发光组件中,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第三反射面上设置有反光层。

优选地,在上述的发光组件中,反光层为浅色涂层。

优选地,在上述的发光组件中,透光体为盘状透光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主板和发光部件,发光部件为如以上任一项发光组件,发光组件的光源与主板连接,光源位于主板和发光组件的透光体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子产品中,还包括面壳和壳体,面壳与透光体固定,透光体位于壳体内部。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子产品中,主板设置于面壳和透光体之间,出射面位于透光体的边缘顶部,光源的发光方向沿平行于主板的方向向外。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子产品中,主板位于透光体远离面壳的一侧,出射面位于透光体的边缘顶部,光源的发光方向沿平行于主板的方向向外。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子产品中,主板和透光体之间支撑设置有硅胶垫,且光源和入射面嵌入硅胶垫中。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子产品中,硅胶垫为深色遮光硅胶垫。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子产品中,面壳与主板之间设置有密封棉。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子产品中,还包括设置于面壳上的按键。

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子产品中,电子产品为包括智能音箱、智能耳机、虚拟现实智能设备或智能灯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发光组件中,包括光源和透光体,透光体的表面具有入射面和出射面,透光体的体内对应每个光源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弧形反射面,光源的发光方向与入射面相对,每个光源的光线经过各自对应的弧形反射面的聚拢或扩散反射后从出射面扩散射出。可见,该发光组件的光源发出的光线仅通过一个透光体的体内的弧形反射面进行一次或多次聚拢或扩散反射后均匀射出透光体,与现有的需要白色均光板和设置有扩散粉的导光件相比,减少了零件,方便了组装。且光线经过弧形反射面的聚拢或扩散反射后最终从出射面均匀扩散射出,相邻两个光源经各自弧形反射面反射并从出射面射出后,两个光源之间形成光线的部分重叠,解决了两个光源之间位置光线偏暗的问题,使整个出射面的光线更加均匀。

本发明提供电子产品采用了本申请中的发光组件,因此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产品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产品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组件装配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组件装配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组件的透光体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组件的透光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组件的透光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组件的透光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产品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面壳、2为透光体、21为入射面、22为第一反射面、23为第二反射面、24为第三反射面、25为出射面、3为按键、4为密封棉、5为主板、6为硅胶垫、7为光源、8为螺纹孔、9为壳体、10为麦克风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发光组件,简化了零件结构,方便组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发光组件的电子产品,简化了电子产品的零件结构,方便组装。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3-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7,还包括透光体2,透光体2为透明结构,具体可以为pc材质等透明材质,透光体2的表面具有入射面21和出射面25,透光体2的体内对应每个光源7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弧形反射面,多个弧形反射面在一条反射路径上依次布置,入射面21与光源7的发光方向相对,用于将光源7的光线引入透光体2内,每个光源7的光线经过与该光源7各自对应的弧形反射面的聚拢或扩散反射后从出射面25扩散射出,弧形反射面的角度根据入射面21和出射面25的位置确定,只要确保光线从入射面21进入,从出射面25射出即可。

该发光组件的工作原理是:每个光源7发出的光线经透光体2的入射面21进入透光体2内,每个光源7的光线在透光体2内经过对应的弧形反射面一次或多次聚拢或扩散反射后从出射面25均匀扩散射出,完成发光组件的均匀发光。可见,本申请中的发光组件仅通过一个透光体2的体内的弧形反射面完成对光线的一次或多次聚拢或扩散反射后均匀射出透光体,与现有的需要白色均光板和设置有扩散粉的导光件相比,减少了零件,方便了组装,同时满足结构强度。且由于光源7发出的光线通常不是点光线,而是面光线,面光线经过弧形反射面的聚拢或扩散反射后最终从出射面25均匀扩散射出。相邻两个光源7经各自弧形反射面反射并从出射面25射出后,两个光源7之间形成光线的部分重叠,如图11所示,解决了两个光源7中间位置光线偏暗的问题,使整个出射面25的光线更加均匀。

透光体2内的弧形反射面由透光体2的自身形状形成,且均为透光体2的体内的内表面。当然,也可以在体内单独设置弧面作为弧形反射面。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光源7有多个时,则这些光源7呈带状布置,相应地,出射面25为这些光源7共用的带状出射面。如此设置,通过带状出射面发出的光呈光带形状。优选地,多个光源7呈环形带状布置,出射面25为多个光源7共用的环形出射面,则通过环形出射面发出的光呈环形光带。当然,带状出射面还可以呈直线带状、曲线带状、半环形带状或任意闭合形状的带状。具体形状根据产品需要而设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形状。当然,每个光源还可以一一对应设置一个出射面25,出射面25为离散布置。

如图3-图11所示,对应每个光源7的弧形反射面至少包括沿一条反射路径依次布置的第一反射面22和第二反射面23;第一反射面22为向光源7的发光方向聚拢的弧面,且第一反射面22与光源7的发光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反射面23为与第一反射面22对应的扩散弧面,且第二反射面23的出射光线从出射面25射出。

该透光体2的工作原理是:以其中一个光源7的光线传播路径为例进行说明,光源7发出的光线通常不是点光线,而是面光线,面光线通过透光体2的入射面21进入透光体2内,面光线照射在第一反射面22上,由于第一反射面22为向光源的发光方向聚拢的弧面,因此,面光线经第一反射面22反射后,向第二反射面23上聚拢,由于第二反射面23为扩散弧面,因此,面光线经过第二反射面23的反射后,向出射面25均匀扩散。且相邻两个光源7经各自弧形反射面反射并从出射面25射出后,两个光源7之间形成光线的部分重叠,如图11所示,解决了两个光源7中间位置光线偏暗的问题,使整个出射面25的光线更加均匀。

对于具有环形出射面的透光体2,由于通过弧形反射面的均匀扩散,因此,不需要设置较多的光源7,便可以实现光线均匀地从环形出射面射出,因此,相比于现有的发光部件,减少了光源7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对应每个光源7的弧形反射面除了包括第一反射面22和第二反射面23之外,还至少包括位于第二反射面23和出射面25的反射路径之间的第三反射面24,第三反射面24为扩散弧面。

该透光体2的工作原理与具有两个弧形反射面的透光体2相同,只是在光线经过第二反射面23的扩散反射后,再照射到第三反射面24上,经过第三反射面24的进一步扩散反射,最终从出射面25射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光线的均匀扩散。

当然,每个光源7对应的弧形反射面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四个、五个等更多个,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设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数量。

如图6-图11所示,对入射面21和弧形反射面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光源7对应一个入射面21,入射面21为敞口的圆弧面,第一反射面22、第二反射面23和第三反射面24均为锥弧面,优选地,入射面21与光源7的发光方向垂直,以减少入射光线的反射损失,使光线垂直射入入射面21。第一反射面22为聚拢锥弧面,第二反射面23和第三反射面24均为扩散锥弧面。第一反射面22和入射面21在透光体2上围成具有中心圆孔的锥台,锥台的中心圆柱面为入射面21,且锥台并不是封闭的锥台,而是具有敞口,用于光源7的光线从该敞口位置射入入射面21,锥台的内锥弧面为第一反射面22,锥台的中心角优选为110°~210°。第二反射面23在透光体2的底部对应锥台的位置形成凹陷的锥弧面,该锥弧面的内侧为第二反射面23。

该透光体2能够针对每个光源7单独进行光线的反射,且在共用的出射面25上能够均匀扩散射出。

如图8和图9所示,光源7的发光点优选地位于入射面21所围成的圆周内,且靠近入射面21的敞口位置布置。如此设置,由于光源7的光线向四周发散,且光源7中心区域的光线亮度较高,通常,光源7的光线发散角度为110°左右,为了使光源7的亮度较高的光线均匀地照射在入射面21上,因此,将光源7布置于入射面21所围成的圆周内,且靠近入射面21的敞口位置,相较于布置于入射面21的中心位置,入射面21上的光线更加均匀、亮度更高。光线的最终出射效果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反射面24为环形锥弧面,多个光源7共用一个第三反射面24。环形锥弧面围绕设置在透光体2的边缘,如此设置,简化了透光体2的结构,方便加工制造。当然,第三反射面24还可以与每个光源7一一对应设置,同样能够实现光线的均匀射出,只是结构稍复杂。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体2为盘状透光体,出射面25和第三反射面24均设置在盘状透光体的边缘,入射面21、第一反射面22和第二反射面23位于盘状透光体的盘面内,即锥台和凹陷设置在盘面上,根据光源7的位置确定各个锥台和凹陷的位置,优选地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22、第二反射面23和第三反射面24上设置有反光层,反光层从透光体2的外部设置在弧形反射面上,由于透光体2为透明结构,通过设置反光层可以提高弧形反射面的反光率,减少光线从弧形反射面透射,减少光线损失,保证了光线强度。

作为优化,反光层为浅色涂层,更优选为白色漆层,通过在对应的弧形反射面上设置白色漆层,提高了光线的反射率和光线强度。当然,反光层还可以通过在透光体2的外部对应的弧形反射面位置粘贴反光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反射面22和第二反射面23平行,且与光源7的发光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优选为45°,从而使第一反射面22的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呈90°,第二反射面22的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呈90°,此时,光源7的发光方向与第二反射面23的出射方向平行。如果透光体2只有两个弧形反射面,则此时的出射面25位于透光体2的外周侧面,且与光源7的发光方向垂直。当然,第一反射面22和第二反射面23之间的夹角,以及两者与光源7的发光方向的夹角还可以为其它角度,根据出射面25的位置进行选择,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角度值。

当透光体2还包含第三反射面24时,在上面第一反射面22和第二反射面23的角度设置的基础上,第三反射面24与光源7的发光方向之间的夹角根据出射面25的位置而定,如果出射面25设置在透光体2的边缘顶部位置,则第三反射面24与光源7的发光方向之间的夹角在45°左右。即光源7的发光方向水平,光线最终垂直射出。

如图1-图3所示,基于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发光组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主板5和发光部件,发光部件为如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发光组件,发光组件的光源7与主板5连接,光源7位于主板5与透光体2之间。以电子产品的正常放置位置为参考,光源7的发光方向沿水平方向,经过透光体2的反射后从出射面25射出,射出的方向根据出射面25的位置以及弧形反射面的设置角度而定。

该电子产品采用了本申请中的发光组件,因此,光源7的光线仅通过一个透光体2的反射后均匀射出,简化了零件结构,组装方便。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产品还包括面壳1和壳体9,面壳1与透光体2,透光体2位于壳体9内部。通过面壳1和壳体9保护内部部件。面壳1与透光体2具体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透光体2和面壳1上均开设有对应的螺纹孔8,面壳1和透光体2还可通过粘接或卡扣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的发光组件的装配结构,主板5设置于面壳1和透光体2之间,出射面25位于透光体2的边缘顶部,光源7的发光方向沿平行于主板5的方向向外。如此设置,透光体2的入射面21和第一反射面22位于透光体2的上表面至上。光源7的水平光线经过透光体2的反射后从出射面25垂直射出。当然,出射面25也可以设置在透光体2的其他位置。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电子产品的发光组件的装配结构,主板5位于透光体2远离面壳1的一侧,即主板5位于透光体2的下部,出射面25位于透光体2的边缘顶部,光源7的发光方向沿平行于主板5的方向向外。如此设置,透光体2的入射面21和第一反射面22位于透光体2的下表面以下,光源7的水平光线经过透光体2的反射后从出射面25垂直射出。当然,出射面25也可以设置在透光体2的其他位置。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主板5和透光体2之间支撑设置有硅胶垫6,且光源7和入射面21嵌入硅胶垫6中,即用于形成入射面21和第一反射面22的锥台嵌入硅胶垫6中,通过硅胶垫6缓冲电子产品的振动,且将光源7嵌入其中,用于遮光,避免光线照射到电子产品的其它位置,只允许光线从透光体2的入射面21进入。

作为优化,硅胶垫6为深色遮光硅胶垫,如黑色、深蓝色等,遮光效果更好。

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主板5位于面壳5和透光体2之间时,优选地,在面壳1与主板5之间设置有密封棉4,密封棉4具体为eva材质,具有密封、防腐蚀、减震、绝缘的作用。当然密封棉4还可以为pvc材质等。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产品为智能音响、智能闹钟、智能耳机、虚拟现实智能设备或智能灯具,智能灯具如电子夜灯或指示灯等,只要能够包含发光组件,其它种类的电子产品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音响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图3和图12所示,音响包括面壳1、按键3、密封棉4、主板5、硅胶垫6、透光体2和壳体9;其中,主板5上连接有光源7和麦克风组件10,光源7、麦克风组件10和螺纹孔8沿圆周均匀布置于主板5上,光源优选为led,数量为6~20个;按键3热熔在面壳1上,密封棉4粘贴在主板5上,主板5装入面壳1中,硅胶垫6放在主板5与透光体2之间,透光体2与面壳1固定,具体可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最后将面壳1和透光体2装入壳体9中,完成音响的组装,组装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发光组件中,包括光源7和透光体2,透光体2的表面具有入射面21和出射面25,透光体2的体内对应每个光源7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弧形反射面,光源7的发光方向与入射面21相对,每个光源7的光线经过各自对应的弧形反射面的聚拢或扩散反射后从出射面25扩散射出。可见,该发光组件的光源7发出的光线仅通过一个透光体2的体内的弧形反射面进行一次或多次聚拢或扩散反射后均匀射出透光体2,与现有的需要白色均光板和设置有扩散粉的导光件相比,减少了零件,方便了组装。且光线经过弧形反射面的聚拢或扩散反射后最终从出射面25均匀扩散射出,相邻两个光源7经各自弧形反射面反射并从出射面25射出后,两个光源7之间形成光线的部分重叠,解决了两个光源7之间位置光线偏暗的问题,使整个出射面25的光线更加均匀。

本发明提供电子产品采用了本申请中的发光组件,因此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