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压平板采光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4013发布日期:2018-08-14 18:1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递光束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压平板采光罩。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室内或地下室的照明,于房屋内通常会装设很多个照明装置,避免人在进入地下室时、漆黑或夜晚等视线较不清楚的情况下碰触到其他杂物,导致跌倒或触摸道危险物品而伤亡。

此外,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于现代技术中,房屋内部通常装设有窗户或在天花板设置透明玻璃等装置,此外,也常见于房屋屋顶等地方装设有导光管等以将太阳光或自然光引入室内,其中,一般于导光管设计当中,为了增加其受光面积与入光角度,因而其受光端通常采用半圆球状的集光器等组件组合设计而成,然而,此种结构却非常不适宜设置于人车有可能会经过的地面上,一来其极有可能导致人员绊倒,二来也会影响车辆行进,此外,当人员或车辆等重物辗压于其上时,更很容易导致其半圆球面破裂,进而影响整体之集光效果,更有可能导致漏水等现象发生,因而,传统的导光管设计是无法应用并装设于地面上以提供地下室照明使用的。

是以,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压平板采光罩以克服上述议题,并提供使用者安装于地面上以将自然光导引至地下室等空间内,同时,可以承受地面上行人或车辆等重物的辗压而不致产生碎裂与漏水等情形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压平板采光罩,主要通过采光罩、光导管、与采光板的设计,而得以实现在地平面有需要的地方都能安装导光管,并能将光导入到地下室或室内,而不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与耐压等功能。

为了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耐压平板采光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平板基座,是设置于所述墩座上;

一双壁波纹管或光滑内壁圆管,是设置于所述墩座上;

一平板采光罩,是设置于所述平板基座上,并贴齐于地面;

一导光管,设置于所述平板基座下,并贴齐于所述双壁波纹管或光滑内壁圆管;以及

一漫射器组件,连接于所述导光管的一端,用以将自然光晕开并将晕开后的自然光照射于室内或地下室。

如上所述的耐压平板采光罩,更设有:

一漫一防水层,设于所述平板基座的一侧;

一密封条,设于所述墩座与墩座之间,用以密封所述光导管的外侧面;

一固定装饰圈,设于所述漫射器组件与所述采导光管之间;以及

一膨胀螺栓,用以固定所述平板基座于所述墩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耐压平板采光罩是置于墩座上,可以在地平面任何有需要的地方安装导光管,且不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增加安装位置的适应性,拓展了地下建筑的采光面积,减少了灯具照明所消耗的能源,经济又环保。

必须加以强调的是,上述详细说明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具体说明,惟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专利范围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压平板采光罩的预留孔洞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耐压平板采光罩的墩座的侧视图;

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耐压平板采光罩的平板采光罩的示意图;以及

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耐压平板采光罩的导光管与漫射器组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 耐压平板采光罩

2 墩座

11 平板基座

12 双壁波纹管或光滑内壁圆管

13 平板采光罩

14 导光管

15 漫射器组件

16 防水层

17 密封条

18 固定装饰圈

19 膨胀螺栓

G 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耐压平板采光罩,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压平板采光罩的预留孔洞的平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耐压平板采光罩的墩座的侧视图,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耐压平板采光罩的平板采光罩的示意图,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耐压平板采光罩的导光管与漫射器组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耐压平板采光罩1,是置于墩座2上主要包括有平板基座11、双壁波纹管或光滑内壁圆管12、一平板采光罩13、一导光管14、一漫射器组件15、一防水层16、一密封条17、一固定装饰圈18以及漫射器组件19,其中,所述平板基座11是设置于所述墩座2上;并且,所述双壁波纹管或光滑内壁圆管12是设置于所述墩座2上。

承上述,所述平板采光罩13,是设置于所述平板基座11上,并贴齐于地面G;所述导光管14,设置于所述平板基座11下,并贴齐于所述双壁波纹管或光滑内壁圆管12;以及漫射器组件15,连接于所述导光管14的一端,用以将自然光晕开并将晕开后的自然光照射于室内或地下室。

请继续参阅图3与图4,如图所示,所述防水层16,设于所述平板基座11的一侧;所述密封条17设于所述墩座2与光导管14之间,用以密封所述导光管14的外侧面;所述固定装饰圈18设于所述漫射器组件15与所述导光管14之间;以及所述膨胀螺栓19,用以固定所述平板基座11于所述墩座2上。

其中,于实际施作上,工程人员首先将墩座2安置于地基上,再将平板基座11等各部位组件进行设置,并且,当完成耐压平板采光罩1的安装设置后,再进行填土工程于墩座2上并使得地面G切齐于所述平板采光罩13,进而使得整体耐压平板采光罩1贴齐于地面G;如此,当人员或车辆行经本实用新型创作的耐压平板采光罩1时,将不会产生高低落差,进而得以平均地将人员或车辆重量分散,而大幅地避免平板采光罩13破裂的风险。

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是适用于平面工程设置的过程当中,即将平板采光罩规划并一并于铺设过程中进行设置等状况,且可使其与平面工程达到一体化的效果;而并非于平面工程完成后,又于平面上开一孔洞进行采光罩安置的情形,由于上述情形于实务上往往会发生漏水或平板采光罩13无法顺利贴平地面G等缺陷发生。

如此,经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耐压平板采光罩的组成组件、结构与技术特征已清楚且完整的被说明,并且,通过上述说明,吾人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将可实现当地面下需照明时,使用平板基座、双壁波纹管或光滑内壁圆管、平板采光罩、与导光管的设计,而得以实现在地平面下有需要的地方都能安装导光管,并能将光导入到地面下,而不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的功能。

2.藉由膨胀螺栓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耐压平板采光罩于受到外力影响时,不会因震动而脱落。

4.藉由耐压平板的组件设置,当用户将其设置于地面上时,人员与车辆行经时的辗压重量得以平均地分散于平板上,进而避免其破裂或损坏,进而影响采光罩的防水效果。

必须加以强调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