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1159发布日期:2018-08-10 19:54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防撞路灯。



背景技术:

路灯作为城市照明的重要设施,常常分布于马路两侧,为夜间行车提供照明,现有的路灯灯杆主要由钢板卷制而成,都是刚性材料,而马路两旁有时会存在车辆撞击路灯的情况。目前市场上的路灯缺少防撞结构,有的即使增设防撞结构,也仅在路灯两侧设置防撞台,无法做到依据车速有效防撞,同时无法对车头和灯杆均起到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效果佳、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的防撞路灯。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防撞路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撞路灯,包括灯杆、设于灯杆顶部的灯具以及设于灯杆底部的灯座,所述灯杆下部设有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设于灯杆外表面的柱形套体,所述柱形套体外部设有梯形回旋体,所述柱形套体和梯形回旋体之间设有压缩气囊,所述压缩气囊两侧设有分别与柱形套体和梯形回旋体相连接的弹簧,所述压缩气囊与加速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梯形回旋体外侧。

优选的,所述灯杆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

优选的,所述灯具通过连接件插设于灯杆顶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柱以及设于连接柱两端的插头。

优选的,所述插头包括中柱,中柱外围环设有插入灯具内置V形槽的L形卡条。将L形卡条卡入V形槽内,使灯具与灯杆连接紧密。

优选的,所述柱形套体和梯形回旋体均采用橡胶制成。利用橡胶的回弹、柔软性,使车头和灯杆避免撞坏。

优选的,所述梯形回旋体的中心距地面的距离与车头高度相一致。通过对梯形回旋体中心高度的限定,使材料得到有效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杆外围设置橡胶制成的柱形套体和梯形回旋体,进行一级防撞,利用柱形套体和梯形回旋体之间设置弹簧,进行二级防撞,令防撞效果优化;

2、本实用新型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辆速度,根据速度大小决定气囊打开与否,不仅令防撞性能得到优化,而且令资源得到有效分配;

3、本实用新型中将梯形回旋体中心高度设置为正常车辆高度,不仅对车头进行全面防撞,而且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杆;2.灯具;3.灯座;4.柱形套体;5.梯形回旋体;6.气囊;7.弹簧;8.加速度传感器;9.太阳能电池板;10.连接柱;11.中柱;12.L形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防撞路灯,包括灯杆1、设于灯杆1顶部的灯具2以及设于灯杆1底部的灯座3,所述灯杆1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9,所述灯具2通过连接件插设于灯杆1顶部,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柱10以及设于连接柱10两端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中柱11,中柱11外围环设有插入灯具2内置V形槽的L形卡条12,所述灯杆1下部设有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设于灯杆1外表面的柱形套体4,所述柱形套体4外部设有梯形回旋体5,所述柱形套体4和梯形回旋体5之间设有压缩气囊6,所述压缩气囊6两侧设有分别与柱形套体4和梯形回旋体5相连接的弹簧7,所述压缩气囊6与加速度传感器8相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8设于所述梯形回旋体5外侧。其中,所述柱形套体4和梯形回旋体5均采用橡胶制成,所述梯形回旋体5的中心距地面的距离与车头高度相一致。

当车辆撞向道路两侧的灯杆1时,柱形套体4和梯形回旋体5利用橡胶的柔软性能和弹性性能对车辆进行一级防撞,如车辆速度稍大,柱形套体4和梯形回旋体5之间的弹簧7被压缩,对车辆形成外部推动力,进而形成二级防撞,随着车辆速度的进一步加大,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到当前速度符合气囊6打开条件,气囊6打开,形成加强防撞,使车头和灯杆1均得到保护;同时利用连接件连接灯具2和灯杆1,使灯具2便于拆卸,进而实现灯具2的更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