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校园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1141发布日期:2018-08-10 19:5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校园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校园路灯。



背景技术:

路灯作为校园的公共设施,对校园的治安、交通、安全和方便师生学习、科研与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特别是晚上学生们活动频繁,校园公共空间的路灯照明设计,对于提高行人和车辆在夜间通过校园的安全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多大学的夜景照明均存在过于追求校园形象,科学分析论证不足、统一规划或规划相对滞后的问题。出现了该亮的不亮,不该亮的反而很亮的现象,整个校园的夜景分散零乱,没有主次和特点,这样的设计规划不仅浪费了能源,整体照明效果也不好;而且损害率极高,当路灯出现问题时,需要学生、老师或者维修人员报送大体位置,然后在有维修人员检查是线路损坏还是灯损坏,然后才能维修,维修过程中有时甚至需要将地表挖开并将路灯灯杆放倒,给师生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校园路灯,解决现有技术中校园路灯报修、维修过程复杂,易给师生造成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校园路灯,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地笼基座,所述地笼基座上方设置有灯杆,所述灯杆外周壁上套设有连接套,且所述灯杆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套沿所述灯杆的外周壁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连接套的侧部与摇臂灯架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摇臂灯架的一端设置有灯头,所述灯杆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射频识别组件的应答器,所述应答器通信连接有阅读器,所述阅读器通信连接有中央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灯杆的上方设置有弧面状的防雨罩。

再进一步的,所述灯杆的上方设置有避雷针。

再进一步的,所述灯杆的上方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地笼基座的下方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灯头电性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灯杆的底部与所述地笼基座的顶部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灯杆的底部与所述法兰盘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与所述地笼基座的上方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灯杆的材质为碳化钢,且所述灯杆的表面进行热镀锌处理。

再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灯杆内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传动螺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螺杆上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传动螺套,所述传动螺套的外周壁与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灯杆的周壁上开设有通行槽,所述通行槽的两侧与所述连接件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套的内周壁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通行槽的两端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遮蔽所述通行槽的风琴式防水罩。

再进一步的,所述灯杆下部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LED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报修过程简单方便,路灯采用RFID射频技术,当路灯出现故障时,校园工作人员或师生只需手持阅读器在路灯下面经过,由阅读器发出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用以驱动电子标签也就是应答器,应答器将内部包含有位置信息的数据送出,由阅读器接收到,然后将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检修人员即可确定路灯的准确位置。

(2)当路灯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启动设置于灯杆内部的电机带动传动螺杆转动,与传动螺杆相适配的传动螺套向下运动,进而与传动螺套固定连接的连接套带动摇臂灯架向下运动,摇臂灯架运动到人能接触到的位置时关闭电机并通过调整摇臂灯架的角度使维修人员在地面即可对路灯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在调整摇臂灯架回复原位置并紧固,启动电机反转带动摇臂灯架上升,使路灯回复原状。本实用新型在维修时无需将地表挖开也不用将路灯灯杆放倒,维修作业快捷方便,不会为师生造成不便,并减少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杆内部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地笼基座;2、灯杆;2-1、通行槽;3、连接套;4、摇臂灯架;5、灯头;6、应答器;7、防雨罩;8、避雷针;9、太阳能电池板;10、蓄电池;11、法兰盘;12、电机;13、传动螺杆;14、传动螺套;15、连接件;16、LED显示屏;17、阅读器;18、中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校园路灯,包括埋设与地面以下的混凝土结构的地笼基座1,所述地笼基座1上方通过法兰盘11固定安装有灯杆2,具体的所述灯杆2的底部与所述法兰盘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11通过螺栓与所述地笼基座1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灯杆2的材质具体为为碳化钢,且所述灯杆2的表面进行热镀锌处理。

所述灯杆2的外周壁上套设安装有连接套3,且所述灯杆2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套3沿所述灯杆的外周壁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灯杆2内部的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驱动轴通过连轴器与传动螺杆13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螺杆13上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传动螺套14,所述传动螺套14的外周壁与连接件15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灯杆2的周壁上开设有通行槽2-1,所述通行槽2-1的两侧与所述连接件15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连接件15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套3的内周壁固定连接。并且所述通行槽2-1的两端与所述连接件15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遮蔽所述通行槽2-1的风琴式防水罩。风琴式防水罩可保证外界得雨水和灰尘不会由通行槽2-1进入灯杆2的内部对驱动装置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

所述连接套3的侧部与摇臂灯架4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摇臂灯架4的一端安装有灯头,所述灯头设置有LED光源。

所述灯杆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射频识别组件的应答器6,所述应答器6通信连接有阅读器17,所述阅读器通信连接有中央处理器18。

本实施例中的射频识别即RFID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电子标签即应答器进入磁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标签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RFID射频技术,当路灯出现故障时,校园工作人员或师生只需手持阅读器在路灯下面经过,由阅读器发出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用以驱动电子标签也就是应答器,应答器6将内部包含有位置信息的数据送出,由阅读器17接收到,然后将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18,检修人员即可确定路灯的准确位置。

当路灯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可启动设置于灯杆内部的电机带动传动螺杆转动,与传动螺杆相适配的传动螺套向下运动,进而与传动螺套固定连接的连接套带动摇臂灯架向下运动,摇臂灯架运动到人能接触到的位置时关闭电机并通过调整摇臂灯架的角度使维修人员在地面即可对路灯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在调整摇臂灯架回复原位置并紧固,启动电机反转带动摇臂灯架上升,使路灯回复原状。

所述灯杆的上方安装有弧面状的防雨罩7、避雷针8等其他防护装置。

本实施例采用太阳能发电作为灯头电源节能环保,所述灯杆2的上方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9,所述地笼基座1的下方设置有蓄电池10,所述太阳能电池板9与所述蓄电池10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10与所述灯头5电性连接。

所述灯杆2下部的外周壁上安装有LED显示屏16,所述LED显示屏16距地面的距离为1.5米至2米,学校的的一些宣传、重要通知、名人简介等可通过显示屏告诉大家,并且内容可随时更换,丰富校园生活。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