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7187发布日期:2018-09-28 18:4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灯和车辆。



背景技术:

激光光源产生的光束具有更好的准直特性和穿透性能,可以用于车辆的车灯,特别是用于车辆的远光灯。

目前,车辆照明激光光源的固定安装采用光源与反射结构分别独立固定于散热器的固定方式,当光学系统采用短焦距设计时,由于光源与光学系统之间不存在关联性,光学系统的定位公差将随之增多,同时短焦长光学系统对于系统中光源与反射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极为敏感,微小的偏差就会导致光学系统出现离焦,光源利用率降低,因此光源在安装结构设计中对于安装误差非常敏感,增加安装结构的加工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灯,以解决激光管与反光模块安装误差要求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灯,其中,所述车灯包括激光管以及一体连接的固定板和反射板,所述激光管固定于贯穿所述固定板的安装孔中,所述反射板在所述安装孔的后侧连接于所述固定板并延伸到所述激光管的上侧,所述反射板包括朝向所述激光管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能够将所述激光管发出的光反射为与所述固定板平行的从后向前的平行光。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对齐的安装筒,所述激光管固定在所述安装筒中。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采光孔,所述采光孔中设置有采光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采光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前侧,所述反射板包括能够反射所述平行光的曲面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曲面板的前侧的平板部,所述平板部能够将所述激光管发出的光反射到所述采光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包括散热板、散热风扇和驱动电路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并位于所述反射板的后侧,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并对齐于所述驱动电路板,所述激光管和所述采光元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板下表面并对齐于所述固定板的过渡电路板,所述激光管和所述采光元件通过所述过渡电路板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电路板设置有与所述激光管邻近的感温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板上的屏蔽盒盖。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散热板卡扣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中,固定板与激光管彼此固定,并且固定板与反射板一体连接,实现激光管与反射板的直接固定,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更为稳定,可以降低安装误差,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车灯的激光管与反光模块安装误差要求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车灯。

所述车辆与上述车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车灯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车灯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激光管,2-反射板,3-固定板,4-过渡电路板,5-屏蔽盒盖,6-散热风扇,7-驱动电路板,8-采光元件,9-散热板,21-曲面板,22-平板部,31-安装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灯,其中,所述车灯包括激光管1以及一体连接的固定板3和反射板2,所述激光管1固定于贯穿所述固定板3的安装孔中,所述反射板2在所述安装孔的后侧连接于所述固定板3并延伸到所述激光管1的上侧,所述反射板2包括朝向所述激光管1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能够将所述激光管1发出的光反射为与所述固定板3平行的从后向前的平行光。

在本方案中,激光管1(可以产生激光白光)固定于固定板3,并且固定板3也与反射板2为一体件,即激光管1与反射板2之间具有稳定的连接关系,相比于激光管1和反射板2分别固定其他结构的安装方式,激光管1与反射板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更为稳定,使得反射板2可以形成稳定的平行光,减少激光管1与反射板2之间的安装误差,简化了安装操作,节省安装时间。

其中,形成的平行光的朝向为从后向前,以此为定位标准,反射板2与固定板3的连接位置大致位于激光管1的后侧,并且反射板2延伸到激光管1的上侧,反射板2大致形成为曲面结构,并且反射板2朝向激光管1的表面为能够充分反射光线的反射面,以能够将散射的光线反射汇聚为平行光。

另外,所述固定板3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对齐的安装筒31,所述激光管1固定在所述安装筒31中。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安装筒31,激光管1稳定地固定于安装筒31中,安装筒31可以对管状的激光管1进行全面的限位,保证激光管1处于稳定状态而不晃动,从而可以通过反射板2形成平行光。

另外,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有采光孔,所述采光孔中设置有采光元件8。所述采光孔贯穿固定板3,采光元件8固定在该采光孔中。采光元件8可以为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可以接收反射板2反射到其表面的激光白光光强来测量激光白光的强度,由于激光白光单元发出的白光是由黄光和蓝光混合而成,其中蓝色激光激发出的黄色荧光为自发辐射光(各个方向均有黄色荧光分布,且黄色荧光随发散角度变化的分布强度相同),当激光白光单元有大量蓝色激光(450nm)出射时,光电二极管检测到485nm-700nm波长的光(黄光)的比例会减少,但蓝色激光(450nm)为受激辐射相干光(发散角小,且强度发散随角度变化分布不均匀),此时激光白光光强随发散角度变化较大,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强改变,超出正常工作范围,光电二极管会发出信号至控制元件(例如以下所述的驱动电路板7),控制元件由此判断切断电路,防止由于蓝光出射造成对其他道路参与者造成的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采光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前侧,所述反射板2包括能够反射所述平行光的曲面板21以及连接在所述曲面板21的前侧的平板部22,所述平板部22能够将所述激光管1发出的光反射到所述采光元件8。如图1和图2所示,反射板2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中曲面板21从激光管1的后侧延伸到激光管1的上侧,平板部22连接在曲面板21的上端,平板部22朝向激光管1的表面为反光面,可以将激光管1的部分光线反射到采光元件8,实现对激光管1产生的激光白光的采集测量。曲面板21大致可以为部分的球形板。

另外,所述车灯包括散热板9、散热风扇6和驱动电路板7,所述固定板3设置在所述散热板9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电路板7设置在所述散热板9的上表面并位于所述反射板2的后侧,所述散热风扇6设置在所述散热板9的下表面并对齐于所述驱动电路板7,所述激光管1和所述采光元件8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板7。驱动电路板7用于控制激光管1的开启、关闭等,采光元件8可以将激光光强信号传递到驱动电路板7,驱动电路板7根据光强信号控制激光管1开启或关闭。其中,为了便于安装散热风扇6,固定板3和驱动电路板7均设置在散热板9的同一表面上,即上侧表面,散热风扇6设置在散热板9的下侧表面上并对齐于驱动电路板7,实现对驱动电路板7的散热。

另外,所述车灯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板9下表面并对齐于所述固定板3的过渡电路板4,所述激光管1和所述采光元件8通过所述过渡电路板4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板7。由于固定板3和反射板2的限制,激光管1难以直接连接于驱动电路板7,并且采光元件8也需要对应的支撑结构,因此,可以设置过渡电路板4,激光管1和采光元件8直接穿过散热板9而连接于过渡电路板4,过渡电路板4可以通过导线连接于驱动电路板7,实现激光管1和采光元件8与驱动电路板7的电连接。

另外,所述过渡电路板4设置有与所述激光管1邻近的感温元件。感温元件可以为热敏电阻,所述感温元件用于测量激光管1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递到驱动电路板7,驱动电路板7根据温度信息控制激光管1的开启和关闭,保证激光管1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行。

另外,所述车灯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板7上的屏蔽盒盖5。屏蔽盒盖5可以对驱动电路板7进行保护,避免驱动电路板7受到外部电磁场等干扰。驱动电路板7的下侧表面贴合设置在散热板9上。屏蔽盒盖5设置在驱动电路板7的上侧表面,除了屏蔽电磁场外,也可以对驱动电路板7提供物理保护,避免外部结构直接碰撞驱动电路板7。

具体的,所述固定板3与所述散热板9卡扣连接。散热板9上设置有卡孔,固定板3上设置有朝向散热板9延伸的卡钩,所述卡钩可以插入并锁定在所述卡孔中,实现固定板3与散热板9的卡扣配合,并且允许二者彼此拆卸分离。

另外,所述散热板9设置有贯穿的散热孔。散热板9可以形成为镂空结构,允许两侧之间进行气流交换流通,散热风扇6可以在驱动电路板7附近形成散热气流,提高散热效果。散热板9可以由金属、合金等导热效果好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车灯。所述车灯可以产生传播距离较远的平行光,因此可以用于车辆的远光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