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聚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1022发布日期:2018-12-11 19:5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多用途聚光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聚光灯。



背景技术:

在各种室内外活动中,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常常需要采用不同功能、不同亮度及色温的照明灯具。譬如对于家用而言,多采用吸顶式、悬挂式或摆放式的暖色光展现温馨,阅读时倾向采用摆放式的自然光或正白光,因此需要设置多个且多种功能的灯具方能获得相应的出光效果,安装布线繁琐且成本较高。

而对于各种室内外商业活动、聚会庆典、大型演出、影视制作等活动中使用的照明灯具的亮度及色温的要求则更高,既需要起照明舞台用的悬挂式的聚光灯,又需要起追光作用的摆放式的聚光灯等,因此,往往需要不同色温及亮度的多个聚光灯组合使用方能获得相应的出光效果。并且,现有的起到专业照明作用的聚光灯的功率较高,其散热器、电路控制部分及光源一般被锁定在相对密闭的灯腔中,仅通过散热器的传导来散热的效率相对较低,易导致光源及电路控制部分因发热而烧毁,从而影响整个灯具的使用寿命。尤其是电路控制部分成本相对较高,受热后更易损坏且不易拆卸维修。并且多个大功率的聚光灯的安装及布线愈加繁琐,在不同的安装方式之间转换时安装及拆卸较为不便。

为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佳、色温及亮度可调的多用途聚光灯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佳、色温及亮度可调的多用途聚光灯,以期提升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聚光灯,包括灯架、电源控制器、散热器、光源组件及定位组件,所述电源控制器与所述散热器呈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灯架的顶侧与底侧,且所述电源控制器呈可拆卸地安设于所述灯架上,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色温不同的至少两光源,至少两所述光源安设于所述散热器的底侧并分别与所述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器控制至少两所述光源的色温及亮度,以调整所述多用途聚光灯的出光效果,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灯架的顶侧及周侧,以调整所述多用途聚光灯的安放方式。

较佳的,所述光源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光源组件呈一一对应的设置。当光源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时,散热器与光源组件一一对应的设置更加有效的提高散热效果,从而有效保护电源控制器及光源。而无论光源组件的数量为几个,均通过一电源控制器来进行调节。

较佳的,所述灯架包括顶板、底板及设于二者之间的围板,所述顶板、所述围板及所述底板三者相互连接而围出一容置空间,所述散热器安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通过围板加大顶板与底板间的间距,更加有利于隔开散热器与电源控制器,从而提高散热效果,有效保护电源控制器等电子元件。

较佳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由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而成,所述第二光源由多个第二发光单元电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色温不同。具体地,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安设于所述散热器底侧的铝基板及透镜,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安设于所述铝基板上并藉由所述铝基板分别与所述电源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透镜罩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的外部。

较佳的,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安设于铝基板上并于所述铝基板上呈同心圆状排布,且每一圆环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数量相同,从而可实现均匀的出光。具体地,每一圆环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各自呈连续地排布而将所述圆环二等分,且相邻的所述圆环间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呈相错地排布。从而不仅可以获得均匀的出光效果,且进一步地简化结构,便于生产加工。

较佳的,所述电源控制器包括外接控制接口,外置控制设备通过所述外接控制接口遥控至少两所述光源的色温及亮度,从而实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用途聚光灯进行远距离调节操作的目的。

较佳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U形架、吊环及吊绳,所述U形架呈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围板的两相对侧,所述吊环固设于所述顶板上并与所述吊绳可拆卸地连接。则藉由U形架实现对本申请的多用途聚光灯的出光角度可调的架装及摆放,并通过吊环与所述吊绳相配合以实现所述多用途聚光灯的吊装。

较佳的,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座及锁紧件,所述定位座可固定于所述围板上,所述定位座与所述锁紧件呈可拆卸地连接,所述U形架设于所述定位座与所述锁紧件之间并可相对所述定位座转动。则操作所述锁紧件使其做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座的直线运动,运动的所述锁紧件与所述定位座相配合以夹紧或松开位于二者之间的所述U形架,从而禁止或允许所述U形架相对所述定位座转动。具体地,所述锁紧件的一端可卡接于所述定位座上,所述锁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U形架活动地连接。

较佳的,所述锁紧件包括穿接轴、紧固件及手柄,所述穿接轴的一端可卡接于所述定位座上,所述穿接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U形架及所述紧固件后再与所述手柄螺纹连接,所述手柄绕着所述穿接轴旋转而驱使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穿接轴的轴向移动,移动的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定位座相配合而夹紧或松开位于二者之间的所述U形架。

较佳的,所所述定位座包括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与所述围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座可相对所述第一定位座转动并可与所述第一定位座相卡接。具体地,所述第二定位座可绕着穿置于其上的所述穿接轴转动,则通过第二定位座绕着穿接轴转动而调整U形架与第一定位座间的装配角度,以适应具体的摆放及出光要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座与所述第二定位座任一者上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定位座与所述第二定位座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相卡接的卡合部,则通过卡接部与卡合部的卡接配合实现将U形架牢固的固定于该装配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用途聚光灯将电源控制器与散热器间隔开地布置,尽可能的增大二者之间的距离,有效的保护了易损坏的电源控制器,从而延长了整个灯具的使用寿命。并且,电源控制器呈可拆卸地设于灯架上,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对电源控制器的维修及替换。结合电源控制器控制色温不同的至少两光源的色温及亮度以获得相应的出光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聚光灯通过自身即可实现现有技术中多种色温的多个灯具的组合使用才能获得的调光效果,因而有效简少了灯具的数量及简化了相应的线路排布,有效降低了成本。再者,通过设于灯架顶侧的定位组件实现对灯具的吊装,通过设于灯架周侧的定位组件实现对灯具的架装及摆放,并可对该灯具的出光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聚光灯既可以作为家用的射灯用,也可以作为专业的照明灯具,且在对应地多种安装方式之间转换时方便且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用途聚光灯第一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用途聚光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多用途聚光灯设有光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多用途聚光灯的一个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多用途聚光灯的另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的定位组件的一个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的定位组件的另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用途聚光灯第二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用途聚光灯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中电源控制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以下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多用途聚光灯100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用途聚光灯100包括灯架10、电源控制器20、散热器30、光源组件40及定位组件50。电源控制器20与散热器30呈间隔开地布置于灯架10的顶侧与底侧,二者较大间距的设置更有利于保护电源控制器20,进而延长多用途聚光灯100的使用寿命,并且,电源控制器20还呈可拆卸地设置于灯架10上,从而便于替换及维修。而光源组件40包括色温不同的至少两光源,至少两光源均安设于散热器30的底侧并分别与电源控制器20电性连接,则通过电源控制器20控制至少两光源的色温及亮度,从而通过混光或单独出光来调整多用途聚光灯100的出光效果。而定位组件50设置于灯架10的顶侧及周侧,以实现对多用途聚光灯100的吊装、支撑摆放或架装等安放方式的调整,从而本申请的多用途聚光灯100既可通过吊装而作为专业照明用的太空灯使用,或者作为家居用的射灯使用。当然,还可通过架装或支撑摆放而作为追光灯及补光灯使用,即根据多用途聚光灯100实际用途藉由固定组件50选择相应地安放方式即可。其中,光源组件4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散热器30与光源组件40呈一一对应的设置,当光源组件40的数量为多个时,一一对应的设置可更加有效的提高散热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保护电源控制器20及光源等电子元器件。而无论光源组件40的数量为几个,电源控制器20的数量始终为一个,通过一电源控制器20实现对所有光源组件40的控制。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40的数量为3个,3个光源组件40呈正三角形排列。更具体地:

灯架10包括顶板11、底板12及设于二者之间的围板13,顶板11、围板13及底板12三者相互连接而围出一容置空间10a,散热器30安装于底板12上并位于容置空间10a内。其中,顶板11与底板12可为圆形、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围板13连接于二者的边缘处并与二者的形状相对应而使得二者呈间隔开地布置。而顶板11与围板13具体为镂空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优选地,顶板11为镂空板,围板13为网格板,散热器30为鳍片式散热器。而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在顶板11顶侧与电源控制器20的底侧之间还可设置隔热板。而为了防止杂物穿过镂孔较大的顶板11而落到散热器30上,在顶板11与散热器30之间还可增设一网板14,网板14的网孔的尺寸小于顶板11的镂孔的尺寸。另外,底板12上开设有与散热器30的形状及大小相对应的安装槽12a,散热器30的底端面正对安装槽12a的位置处,从而便于光源组件40装配于散热器30的底端面上。而底板12上在安装槽12a的边缘处还开设多个通孔12b,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果。安装槽12a的数量与光源组件40的数量呈相对应。

电源控制器20包括电性连接的电源模块21、控制模块22及驱动模块(图中未示出),驱动模块与光源呈一一对应的设置,即一驱动模块对应电性连接一种色温的光源,从而便于对色温不同的光源进行调节。电源控制器20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电端23,电源控制器20还包括外壳体24,外壳体24上设有散热孔,则外壳体24不仅可起到保护其内部的电子元件的作用,且还便于电源控制器20于灯架10上的装配及拆卸。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24为八角形,具有较大的装配空间,便于散热。其中,控制模块22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221及触控键222,使用者操作触控键222时,由触控键222调节与之电连接的光源的光色,而显示屏221用于显示光源的调节值,这样一方面便于使用者对光源光色的调节操作,该操作十分简便,另一方面能精准可靠地调节光源的光色。具体地,触控键222包括按键及旋钮,如菜单按键、切换按键、选择按键、复位按键及数值调节旋钮等,从而便于使用者的操作,但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电源控制器20还包括外接控制接口25,外界控制设备可藉由该外接控制接口25遥控至少两光源的色温及亮度,从而实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用途聚光灯100进行远距离调节操作的目的。优选地,本申请使用标准DMX512信号进行调光控制,响应迅速。则外接控制接口25包括DMX输入接口251及DMX输出接口252。当然也可以通过蓝牙、WIFF等进行无线控制。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2的控制面板与外接控制接口25分设于电源模块21的两侧,且外接控制接口25及接电端23的插接口均朝上,外壳体24的上盖241的顶面上开设有与之对应的开孔。控制模块22可采用增强型8051内核结构的MCU芯片进行控制,调光范围更广,效果更好。可理解的是,电源模块21、控制模块22及驱动模块控制光源的原理和电路关系均为本领域所公知的,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40包括色温不同的第一光源41与第二光源42,光源组件40还包括安设于散热器30上的铝基板43与透镜44,第一光源41与第二光源42安置于铝基板43上并藉由铝基板43内铺设的电路分别与电源控制器20电性连接,透镜44罩设于第一光源41与第二光源42的外部。其中,第一光源41由多个第一发光单元411电连接而成,第二光源42由多个第二发光单元421电连接而成,第一发光单元411与第二发光单元421的色温不同。

多个第一发光单元411与多个第二发光单元421安设于铝基板43上并于铝基板43上呈同心圆状排布,且每一圆环中第一发光单元411与第二发光单元421的数量相同,从而可实现均匀的出光。具体地,每一圆环中第一发光单元411与第二发光单元421各自呈连续地排布而将该圆环二等分,且相邻的两圆环之间呈相错一定角度地排布,即相邻的圆环间的第一发光单元411与第二发光单元421呈相错地排布。优选地,相邻的两圆环之间呈相错180°的排布,则一圆环中连续排布呈半圆状的第一发光单元411的内侧或/和外侧相邻的为第二发光单元421。本申请中不同色温的发光单元411各自连续地排布而将圆环二等分,不仅可获得更佳均匀的出光效果,而且进一步简化结构,便于生产加工。则无论光源组件40的数量为多少,只需电源控制器20对光源组件40中的第一发光单元411与第二发光单元421进行调节,即可实现对由第一发光单元411组成的第一光源41及由第二发光单元421组成的第二光源42间的光亮及色温的调节,从而得到单一光色或混光的效果。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411与第二发光单元421为冷暖色灯珠或者RGBW灯珠,灯珠规格具体为3030、5050或者其它。

请参阅图4和图5,定位组件50包括U形架51、吊环52及吊绳53,U形架51呈可拆卸地连接于围板13的两相对侧,吊环52固设于顶板11上并与吊绳53可拆卸地连接。则藉由U形架51实现对多用途聚光灯100的出光角度可调的架装,藉由吊环52与吊绳53的配合实现对多用途聚光灯100的吊装。

结合图6和图7,定位组件50还包括定位座54及锁紧件55,定位座54可固定于围板13上,定位座54与锁紧件55呈可拆卸地连接,U形架51安设于定位座54与锁紧件55之间并可相对定位座54转动。则操作锁紧件55使其做靠近或远离定位座51的直线运动,运动的锁紧件55与定位座51相配合以夹紧或松开位于二者之间的U形架51,从而禁止或允许U形架51相对定位座54转动,以实现将多用途聚光灯100调整定位于不同的使用位置处。定位组件50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安装固定、且可灵活改变灯具的定位角度,从而满足不同照明效果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55的一端可卡接于定位座54上,锁紧件55的另一端与U形架51活动地连接。其中,锁紧件55包括穿接轴551、紧固件552及手柄553,穿接轴551的一端与定位座54可卡接,穿接轴55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U形架51及紧固件552后再与手柄553螺纹连接,手柄553绕着穿接轴551旋转而驱使紧固件552沿穿接轴551的轴向移动,移动的紧固件552与定位座54相配合而夹紧或松开位于二者之间的U形架51。在U形架51被夹紧而保持锁紧状态的情况下,手柄553还可相对穿接轴551转动以调整手柄553的摆放位置。即可在每次锁紧后,在不解除锁紧状态的情况下,将旋转至非理想位置处的手柄553转动至合理的位置处。优选地,可通过花键554来实现这一目的,但并不以此为限。具体地,花键554的内壁与穿接轴551螺纹连接,手柄553套接于花键554的外壁上。则通过抵压花键554,使得手柄553于花键554的外壁上沿轴向移动以解锁,再将手柄553旋转至合理的位置处即可。

具体地,定位座54包括第一定位座541和第二定位座542,第一定位座541与围板13可拆卸地连接,则定位座54藉由第一定位座541固定于围板13上。第二定位座542可相对第一定位座541转动并可与第一定位座541相卡接,其中,第二定位座542可绕着穿置于其上的穿接轴551转动,则通过第二定位座542绕着穿接轴551转动而调整U形架51与第一定位座541间的装配角度,以适应具体的摆放及出光要求,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座541与第二定位座542任一者上设有卡接部5411,第一定位座541与第二定位座542另一者上设有可与卡接部5411相卡接的卡合部5421,则通过卡接部5411与卡合部5421的卡接配合实现将U形架51牢固的固定于该装配位置。而第一定位座541上还设有供穿接轴551卡接的第一卡槽5412,第二定位座542上设有供U形架51卡接的第二卡槽5422及供穿接轴551穿接的穿接孔5423,U形架51上对应开设有供穿接轴551穿置的穿接孔511。

具体地,为了实现第一定位座541与第二定位座542的紧密配合,第一定位座541上具有一卡台5413,卡台5413的中心处形成供穿接轴551卡接的第一卡槽5412。第二定位座542通过穿接孔5423套接于卡台5413上,卡接部5411沿卡台5413的底侧部的周向布置。对应地,卡合部5421沿第二定位座542与第一定位座541相对的一侧的穿接孔5423的周向布置。第二定位座542与第一定位座541相背的一侧则形成供U形架51卡接的第二卡槽5422。而卡接部5411与卡合部5421可设置为多个,则可进行多角度的调节。优选地,卡接部5411与卡合部5421设置为可相互啮合的齿形结构,第二卡槽5422为弧形槽。

为了便于将多用途聚光灯100架装于外置的支撑物上,如支撑杆上,定位组件50还包括组接件56,组接件56设置于U形架51的外壁的中心处,组接件56包括插接槽561及抵顶件562,支撑杆等支撑物可插入至插接槽561中,操作抵顶件562使其沿插接槽561的径向直线移动而深入或退出插接槽561,从而固定或松开位于插接槽561内的支撑物。组接件56的结构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2。

为了防止在摆放或运输过程中多用途聚光灯100因碰撞而损坏的问题,定位组件50还包括多个支撑件57,多个支撑件57呈对称地布置与顶板11或底板12的边缘处,且支撑件57的端部突出于顶板11或底板12的表面。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57的数量为3个,且3个支撑件57于底板12上呈间隔120°的排布,具体请参阅图1、图4和图5。

根据使用需要,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聚光灯100还包括灯罩60,灯罩60罩设于底板12上,其形状与底板12的形状相对应,从而可将多个光源组件40罩设于其中,即可起到遮光或柔光的效果。具体地,灯罩60包括遮光板61或/和透光板62。遮光板61仅设于底板12的底侧的周向而不封口时,起到改变出光角度的作用,其具体为不透光材质所制成。而透光板62设于底板12的底侧的周向并封口,从而起到柔光的作用,其具体由透光材质所制成。还可以是遮光板61设于底板12的底侧的周向,并通过透光板62对遮光板61的开口处进行封口,从而起到聚光的作用,具体请参阅图3至图5。

以下结合图8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多用途聚光灯100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多用途聚光灯100的光源组件40的数量具体为6个,对应地,散热器30的数量也为6个。当然,光源组件40的数量还可以为8个或12个等,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光源组件40包括三种色温的光源,由此可调节得到彩光的出光效果,从而可获得更佳的舞台效果。而光源组件40具体包括多少种色温的光源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电源控制器20的布局进行优化,外壳体24大致为矩形,控制模块22的控制面板与外接控制接口25均设于电源模块21的同一侧,且外接控制接口25及接电端23的插接口朝侧方设置,外壳体24的上盖241的侧面开设有与之对应的开孔,从而有效缩小整个电源控制器20的体积。并且,通过外壳体24外设置的拆卸件242实现对整个电源控制器20快捷有效的拆卸。其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用途聚光灯100将电源控制器20与散热器30间隔开地布置,尽可能的增大二者之间的距离,有效的保护了易损坏的电源控制器20,从而延长了整个多用途聚光灯100的使用寿命。并且,电源控制器20呈可拆卸地设于灯架10上,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对电源控制器20的维修及替换。结合电源控制器20控制色温不同的至少两光源的色温及亮度以获得相应的出光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聚光灯100自身即可实现现有技术中多种色温的多个灯具组合使用才能获得的调光效果,因而有效简少了灯具的数量及简化了相应地线路排布,有效降低了成本。再者,通过设于灯架10顶侧的定位组件50实现对多用途聚光灯100的吊装,通过设于灯架10周侧的定位组件50实现对多用途聚光灯100的架装或摆放,从而对该多用途聚光灯100的出光角度进行调节,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聚光灯100既可以作为家用的射灯用,也可以作为专业的照明灯具,且在对应地多种安装方式之间转换时方便且快捷。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