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的LED灯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9109发布日期:2018-12-18 21:2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的LED灯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领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水的LED灯罩。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房屋漏水现象十分严重,而很多的LED灯都是通过铁丝垂直吊在屋顶下,房屋漏水导致水顺着铁丝直接流到LED灯罩本体内,从而导致LED灯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的LED灯罩,保证屋顶漏出的水不会流到LED灯罩本体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的LED灯罩,包括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灯罩本体和收集桶,所述灯罩本体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固定在屋顶上,所述第一拉线的底部与第一拉环连接,所述灯罩本体上的左端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拉环贯穿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与第一拉线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底部与第二拉环连接,所述灯罩本体上的右端设有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所述第二拉环贯穿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与第二拉线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圆孔、第二圆孔、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收集桶,所述收集桶的底部设有圆形小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穿过圆形小孔并采用焊条焊满圆形小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上涂覆有吸水树脂。

优选的,所述收集桶固定焊接在第一圆孔、第二圆孔、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线、第一拉环、第二拉线和第二拉环均采用铁丝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收集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防止屋顶漏水的LED灯罩本体,当屋顶漏水时,一部分的雨水会被拉线和拉环上涂覆的吸水树脂所吸收,还有一部分的雨水会顺着拉线和拉环流到收集桶内,由于收集桶的底部的圆形小孔被封死,雨水无法从收集桶内再往下流,保证了灯罩本体内不会进水,保证了LED灯不受屋顶漏水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灯罩本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屋顶;2、第一拉线;21、第一拉环;22、吸水树脂;3、第二拉线;31、第二拉环;4、灯罩本体;41、第一圆孔;42、第二圆孔;43、第三圆孔;44、第四圆孔;5、收集桶;51、圆形小孔;52、焊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防水的LED灯罩,包括第一拉线2、第二拉线3、灯罩本体4和收集桶5,灯罩本体4通过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固定在屋顶1上,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用来拉住灯罩本体4,使LED灯向下照射,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上涂覆有吸水树脂22,吸水树脂22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它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并且保水性能优良,一旦吸水膨胀成为水凝胶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屋顶1的雨水顺着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流下时,在吸水树脂22的作用下,一部分的雨水被吸收,第一拉线2的底部与第一拉环21连接,灯罩本体4上的左端设有第一圆孔41和第二圆孔42,第一拉环21贯穿第一圆孔41和第二圆孔42与第一拉线2的底端连接,第二拉线3的底部与第二拉环31连接,第一拉线2、第一拉环21、第二拉线3和第二拉环31均采用铁丝材料制成,拉线和拉环起到非常重要拉动作用,保证灯罩本体4不会掉落,灯罩本体4上的右端设有第三圆孔43和第四圆孔44,第二拉环31贯穿第三圆孔43和第四圆孔44与第二拉线3的底端连接,第一圆孔41、第二圆孔42、第三圆孔43和第四圆孔44的上表面均固定焊接收集桶5,收集桶5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保证收集桶5不易生锈的同时,能够保证收集桶5能够焊接在灯罩本体4上,当屋顶1漏水时,一部分的雨水顺着拉线和拉环流到收集桶5内,收集桶5的底部设有圆形小孔51,第一拉环21和第二拉环31穿过圆形小孔51并采用焊条52焊满圆形小孔51,由于拉环要贯穿收集桶5,所以当收集桶5安装完成以后,采用焊条52将圆形小孔51封死,防止雨水从圆形小孔51流入灯罩本体4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防止屋顶漏水的LED灯罩本体,当屋顶1漏水时,一部分的雨水会被拉线和拉环上涂覆的吸水树脂22所吸收,还有一部分的雨水会顺着拉线和拉环流到收集桶5内,由于收集桶5的底部的圆形小孔51被焊条52封死,雨水无法从收集桶5内再往下流,保证了灯罩本体4内不会进水,保证了LED灯不受屋顶1漏水的影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