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墙壁双用型太阳能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2200发布日期:2019-02-15 19:53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墙壁双用型太阳能路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墙壁双用型太阳能路灯。



背景技术:

太阳能路灯由于能够收集太阳能的同时在夜间承担照明工作,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电路铺设所带来的成本而受到欢迎。目前市面上的太阳能路灯包括设置在墙壁和设置在地面的两种类型,由于这两种类型的太阳能灯的安装方式不同,因此在实际使用时一般需要针对不同的类型设计不同的灯头,这样增加了制造成本,不利于灯头的多处使用。并且现有的路灯普遍存在着太阳能板上仰的情况,导致太阳能光的接收率严重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墙壁双用型太阳能路灯。

本实用新型具体内容如下:一种道路墙壁双用型太阳能路灯,包括灯头、支架和连接部,所述灯头通过连接部与支架相连,所述支架设置在墙壁或者地面上,所述连接部设置在灯头尾端;灯头包括灯上盖、灯下盖、固定盖、太阳能板、电池包、控制板、铝基板和光学偏光透镜,所述灯上盖和灯下盖相互扣合,灯上盖和灯下盖均为从头部到尾部由薄变厚的结构,连接部设置在灯上盖和灯下盖的尾部相接处中央,固定盖设置在灯上盖尾部,太阳能板设置在灯上盖上,电池包和铝基板设置在灯上盖和灯下盖组成的空间内并和太阳能板相连,电池包还连接有电池盖板,所述控制板和电池包、铝基板相连,铝基板上设有灯珠,光学偏光透镜设置在灯下盖。

进一步的,所述灯上盖尾端设有灯杆凹槽,灯杆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灯杆凹槽内部包括半圆柱形的柱状槽和柱状槽两边的平台,平台外是灯上盖的外壳,平台上设有灯杆安装孔,柱状槽设有灯臂安装孔,灯上盖尾部的地面为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灯下盖的尾部设有灯臂凹槽,灯臂凹槽为灯下盖尾端的边缘向下凹陷形成,在灯臂凹槽的中央向下还设有一段圆弧形凹陷;灯下盖的尾部内侧设有与灯杆安装孔和灯臂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导柱。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灯臂,灯臂包括互相垂直的水平部和竖直部,水平部的顶端设有与灯臂安装孔相对应的通孔,竖直部与墙壁连接,竖直部上设有用于固定在墙壁上的通孔;所述灯臂的水平部为片状结构,水平部的厚度不大于灯臂凹槽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盖的上表面与灯上盖的尾部齐平,固定盖上设有与灯臂安装孔对应的通孔,固定盖、灯上盖、灯臂和灯下盖通过灯臂固定螺丝固定在一起;固定盖在边缘向下延伸出挡板,挡板的大小与柱状槽的截面相同。

设置灯臂以及对应的固定盖,可方便地将灯臂插入灯臂凹槽中,固定盖能够将灯杆凹槽完全覆盖,增加防水效果和美观性,通过灯臂安装螺丝将固定盖、灯上盖、灯臂和灯下盖连接在一起,能够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灯杆,灯杆的顶端为圆柱状,灯杆顶端插入灯杆凹槽的柱状槽中,固定盖包括两侧的侧翼和中央的圆弧部,侧翼的大小与平台相适应,圆弧部的大小与灯杆的大小相适应;侧翼设有与灯杆安装孔对应的通孔,固定盖、灯上盖和灯下盖通过灯杆安装螺丝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灯杆呈直线结构或弯曲结构,灯杆的尾端通过固定装置与墙壁或者地面相连。灯杆为直线结构时,可将灯杆通过支撑架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灯杆为弯曲结构是指灯杆的头部和尾部连接处是弯曲的,灯杆的尾部插入地面,灯杆的头部根据太阳光照射情况选择合适的弯曲角度。

设置灯杆以及对应的固定盖,可方便地将灯杆插入灯杆凹槽中,固定盖能够将灯杆凹槽完全覆盖,增加防水效果和美观性,通过灯杆安装螺丝将固定盖、灯上盖和灯下盖连接在一起,能够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铝基板和光学偏光透镜设置在灯下盖的前端,灯下盖的后端与前端呈台阶式分布,灯下盖的后端厚度大于前端,灯下盖后端设有电池槽,电池包设置在电池槽内,电池盖板设置在电池槽的顶部,灯下盖的前端与后端相接的台阶处设有供控制板的按键通过的通孔。结合灯上盖的从前端到后端逐渐增厚的形状,可以使本申请的灯具前细后粗,更加纤薄美观,富有美感。将电池包、控制板等设置在灯上盖和灯下盖的尾端所组成的空间中,既合理地利用了空间,将灯具的重量主要集中在灯具尾部,便于灯具安装时的配重,又能够增加防水效果的同时兼具美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以根据具体的地形选择合适的支架,当需要将路灯设置在墙壁上时选择灯臂或灯杆,将路灯设置在地面上时选择灯杆,可以做到一个灯头的两桶设置,使灯具的安装简单、灵活性、通用性强;由于灯上盖以及太阳能板的斜面设计,还能够增加太阳光的接收率,提高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六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灯头的立体图1;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灯头的立体图2;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工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光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灯上盖和灯下盖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灯下盖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1;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2;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安装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六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工作示意图1;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工作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10,本实施例的一种道路墙壁双用型太阳能路灯,包括灯头、支架9和连接部,灯头通过连接部与支架9相连,支架9设置在墙壁或者地面上,连接部设置在灯头尾端;灯头包括灯上盖1、灯下盖2、固定盖3、太阳能板4、电池包5、控制板6、铝基板7和光学偏光透镜8,灯上盖1和灯下盖2相互扣合,灯上盖1和灯下盖2均为从头部到尾部由薄变厚的结构,连接部设置在灯上盖1和灯下盖2的尾部相接处中央,固定盖3设置在灯上盖1尾部,太阳能板4设置在灯上盖1上,电池包5和铝基板7设置在灯上盖1和灯下盖2组成的空间内并和太阳能板4相连,电池包5还连接有电池盖板51,控制板6和电池包5、铝基板7相连,铝基板7上设有灯珠,光学偏光透镜8设置在灯下盖2。

本实施例中,光学偏光透镜8经过合理设计,结合灯具的形状,将灯光更好地照射路面;灯上盖1为前细后粗的倾斜式设计,太阳能板4设置在灯上盖1上,形成斜面的设计能够大幅地增加阳光的接收率。

本实施例优选的,灯上盖1尾端设有灯杆凹槽11,灯杆凹槽1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灯杆凹槽11内部包括半圆柱形的柱状槽12和柱状槽12两边的平台13,平台13外是灯上盖1的外壳,平台13上设有灯杆安装孔14,柱状槽12设有灯臂安装孔15,灯上盖1尾部的地面为平面。

本实施例优选的,灯下盖2的尾部设有灯臂凹槽21,灯臂凹槽21为灯下盖2尾端的边缘向下凹陷形成,在灯臂凹槽21的中央向下还设有一段圆弧形凹陷22;灯下盖2的尾部内侧设有与灯杆安装孔14和灯臂安装孔15相对应的安装导柱23。

本实施例优选的,支架9为灯臂,灯臂包括互相垂直的水平部91和竖直部92,水平部91的顶端设有与灯臂安装孔15相对应的通孔,竖直部92与墙壁连接,竖直部92上设有用于固定在墙壁上的通孔;灯臂的水平部91为片状结构,水平部91的厚度不大于灯臂凹槽21的高度。

本实施例优选的,固定盖3的上表面与灯上盖1的尾部齐平,固定盖3上设有与灯臂安装孔15对应的通孔,固定盖3、灯上盖1、灯臂和灯下盖2通过灯臂固定螺丝93固定在一起;固定盖3在边缘向下延伸出挡板,挡板的大小与柱状槽12的截面相同。

设置灯臂以及对应的固定盖3,可方便地将灯臂插入灯臂凹槽21中,固定盖3能够将灯杆凹槽11完全覆盖,增加防水效果和美观性,通过灯臂安装螺丝将固定盖3、灯上盖1、灯臂和灯下盖2连接在一起,能够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优选的,铝基板7和光学偏光透镜8设置在灯下盖2的前端,灯下盖2的后端与前端呈台阶式分布,灯下盖2的后端厚度大于前端,灯下盖2后端设有电池槽24,电池包5设置在电池槽24内,电池盖板51设置在电池槽24的顶部,灯下盖2的前端与后端相接的台阶处设有供控制板6的按键通过的通孔。结合灯上盖1的从前端到后端逐渐增厚的形状,可以使本申请的灯具前细后粗,更加纤薄美观,富有美感。将电池包5、控制板6等设置在灯上盖1和灯下盖2的尾端所组成的空间中,既合理地利用了空间,将灯具的重量主要集中在灯具尾部,便于灯具安装时的配重,又能够增加防水效果的同时兼具美观效果。

实施例2

结合图9-图17,本实施例中,支架9为灯杆,灯杆的顶端为圆柱状,灯杆顶端插入灯杆凹槽11的柱状槽12中,固定盖3包括两侧的侧翼和中央的圆弧部,侧翼的大小与平台13相适应,圆弧部的大小与灯杆的大小相适应;侧翼设有与灯杆安装孔14对应的通孔,固定盖3、灯上盖1和灯下盖2通过灯杆安装螺丝94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优选的,灯杆呈直线结构或弯曲结构,灯杆的尾端通过固定装置与墙壁或者地面相连。灯杆为直线结构时,可将灯杆通过支撑架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灯杆为弯曲结构是指灯杆的头部和尾部连接处是弯曲的,灯杆的尾部插入地面,灯杆的头部根据太阳光照射情况选择合适的弯曲角度。

设置灯杆以及对应的固定盖3,可方便地将灯杆插入灯杆凹槽11中,固定盖3能够将灯杆凹槽11完全覆盖,增加防水效果和美观性,通过灯杆安装螺丝94将固定盖3、灯上盖1和灯下盖2连接在一起,能够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