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1320发布日期:2019-01-04 22:4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头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灯泡具有安装简便等优点,过去人们为了夜间或室内照明,通常会采用白炽灯泡,但白炽灯泡具有耗电量高、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另外,发光二极管具有反应速度快、体积小、用电省、污染低、高可靠度、适合量产等优点,因此在追求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发光二极管灯泡逐渐取代白炽灯泡。

传统的灯泡,其灯泡包含承座及连接承座的灯头,承座上固定有电路板及电性连接电路板的发光二极管;灯头具有金属制成的筒体,且筒体的末端装设有金属制成的凸点,筒体及凸点以形成灯泡的导电接点;再将二电线容置在承座内部,其一电线一端焊接电路板及另一端焊接筒体,另一电线一端焊接电路板及另一端焊接凸点,以形成一电路。

然而,上述灯泡具有以下缺点:其一,焊接过程的步骤繁琐,容易造成作业时间及组装成本的增加;其二,电线、电路板、筒体及凸点之间发生焊接不良的情况,当灯泡发生晃动或震动时,电线、电路板、筒体及凸点之间的焊接点就容易脱离,而无法形成导通电路,进而影响其组装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灯头组件,能够方便安装且不易出现接触不良而无法导通电路的现象,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漏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灯头组件,所述灯头组件包括塑料内壳,所述塑料内壳内相对设置有正极弹片和负极弹片,所述正极弹片和所述负极弹片分别有固定端和伸出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塑料内壳内,所述伸出端在灯体卡入所述塑料内壳后,分别直接与所述灯体的正极和负极相接以通电。

其中,所述正极弹片和所述负极弹片的所述固定端设置有凸起部和卡柱,通过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卡柱卡接在所述塑料内壳内。

其中,所述塑料内壳由两个半圆柱形壳体拼接形成圆柱形的塑料内壳,且所述正极弹片和所述负极弹片的固定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半圆柱形壳体内。

其中,所述灯头组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卡扣在所述塑料内壳顶端。

其中,所述灯头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塑料内壳外围,将整个塑料内壳与所述盖体都罩在所述外壳内。

其中,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头组件,通过在塑料内壳内设置正极弹片和负极弹片,通过正负极弹片的伸出端,直接与灯体的正负极接触导通电路,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弹片直接与正负极接触,从而有效避免现有的焊接点脱落而断电的问题,并且基于弹片的设置,从而也方便灯体安装,以达到节省灯体组装的时间及成本,并提高灯体的组装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也能有效避免漏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极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极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塑料内壳;2、正极弹片;3、负极弹片;4、固定端;5、伸出端;41、凸起部;42、卡柱;6、盖体;7、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头组件及其相关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灯头组件包括塑料内壳1,塑料内壳1内相对设置有正极弹片2和负极弹片3,正极弹片2和负极弹片3分别有固定端4和伸出端5,固定端4固定在塑料内壳1内,伸出端5在灯体卡入塑料内壳1后,分别直接与灯体的正极和负极相接以通电。

其中,正极弹片2和负极弹片3的固定端4设置有凸起部41和卡柱42,通过凸起部41和卡柱42卡接在塑料内壳1内。

其中,塑料内壳1由两个半圆柱形壳体拼接形成圆柱形的塑料内壳,且正极弹片2和负极弹片3的固定端4分别固定在两个半圆柱形壳体内。

其中,灯头组件还包括盖体6,盖体6卡扣在塑料内壳1顶端。

其中,灯头组件还包括外壳7,外壳7套设在塑料内壳1外围,将整个塑料内壳1与盖体6都罩在外壳7内。

其中,外壳7为塑料外壳,以起到防水防锈功效,并且也能有效避免漏电现象。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头组件,通过在塑料内壳内设置正极弹片和负极弹片,通过正负极弹片的伸出端,直接与灯体的正负极接触导通电路,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弹片直接与正负极接触,从而有效避免现有的焊接点脱落而断电的问题,并且基于弹片的设置,从而也方便灯体安装,以达到节省灯体组装的时间及成本,并提高灯体的组装质量。

通过塑料内壳和塑料外壳的配套设计以及弹片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漏电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