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调节的磁吸轨道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9010发布日期:2018-12-18 21:28阅读:8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调节的磁吸轨道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灯,特别是一种易于调节的磁吸轨道灯。



背景技术:

轨道灯就是安装在一个类似轨道上面的灯,可以任意调节照射角度,一般作为射灯使用在需要重点照明的地方。传统轨道灯一般由轨道、电源盒、灯体组成,电源盒与轨道滑动连接便于调节位置,灯体与电源盒枢接以实现发光角度调节,人们认为电源盒与轨道之间的滑动连接结构过于复杂,难以拆卸维护且成本高昂,因此设计了磁吸连接结构,即在电源盒内安装磁铁,对应的轨道上安装铁片与磁铁吸合。然而,磁铁与铁片吸合之后,由于接触面积增大,导致摩擦力也激增,滑动调节时便很费力,不利于快速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调节的磁吸轨道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易于调节的磁吸轨道灯,包括轨道、电源盒以及灯体,该轨道内安装有铁片,电源盒通过可与铁片吸合的磁铁设置在轨道上,所述电源盒与灯体枢接;

所述轨道两相对内侧壁设置有前后贯通的滑槽,铁片两侧各设有一连杆和滚轮,该滚轮位于滑槽内并通过连杆与铁片固定连接。

所述轨道为半封闭箱体结构,电源盒整体位于半封闭结构内。

所述轨道顶部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卡槽,该卡槽用于连接天花板上的安装架。

所述电源盒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磁铁的磁铁槽,磁铁槽内设置有锁定磁铁的弹性倒扣。

所述电源盒内的驱动电源包括:主回路,该主回路包括输入端连接交流电网的整流桥Br,整流桥Br具有两输出端,其第一输出端接地;第一功率三极管Q1,第一功率三极管Q1基极通过第一偏置电阻Rb1与整流桥Br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集电极与LED灯串输出端相连,发射极通过连接一采样电阻Rs接地;第二功率三极管Q2,第二功率三极管Q2基极通过第二偏置电阻Rb2与整流桥Br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集电极与LED灯串输出端相连,发射极通过连接采样电阻Rs接地;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环路,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环路包括:第一电流控制三极管Q3,其集电极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其基极通过连接采样电阻Rs接地,其发射极接地;第二电流控制三极管Q4,其集电极与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其基极通过连接采样电阻Rs接地,其发射极接地;互补PWM信号输入端,用于外部电路输入互为反相的PWM信号,具有两输入端,其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其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轨道灯通过在传统磁吸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滚轮与滑槽的滑动结构,即可保留磁吸结构的方便安装与拆卸特点,又可利用滚轮与滑槽的滑动调节便利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轨道灯的驱动电源利用PWM信号控制两只功率三极管轮流导通,共同为LED灯串提供电流通路,在保证输出功率的同时,单个三极管的功耗大大降低,提高了电源效率,减小了发热,增加了轨道灯的安全性能;无电解电容,成本仍然很低,同时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吸轨道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磁吸轨道灯的轨道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磁吸轨道灯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磁吸轨道灯的驱动电源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磁吸轨道灯的驱动电源电路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于调节的磁吸轨道灯,包括轨道1、电源盒2以及灯体3,该轨道1内安装有铁片4,电源盒2通过可与铁片4吸合的磁铁设置在轨道1上,所述电源盒2与灯体3枢接;灯体3内以LED灯串作为光源。

在灯体设计方面的改良为:所述轨道1两相对内侧壁设置有前后贯通的滑槽11,铁片4两侧各设有一连杆5和滚轮6,该滚轮6位于滑槽11内并通过连杆5与铁片4固定连接。其工作原理是,磁铁与铁片正常吸合固定,在外力拉动下,滚轮6在滑槽11内滑动便可带动电源盒2与灯体3整体移动调节,通过在传统磁吸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滚轮与滑槽的滑动结构,即可保留磁吸结构的方便安装与拆卸特点,又可利用滚轮与滑槽的滑动调节便利性。

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结构,所述轨道1为半封闭箱体结构,电源盒2整体位于半封闭结构内,从未保持整体美观与整洁。

此外,所述轨道1顶部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卡槽12,该卡槽12用于连接天花板上的安装架,安装时直接挂上安装架即可,快速便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所述电源盒2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磁铁的磁铁槽21,磁铁槽21位于电源盒2的底盖上,磁铁槽21内设置有锁定磁铁的弹性倒扣22,安装磁铁时直接将磁铁卡进磁铁槽21内。

在电源设计方面,为了降低功耗,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轨道灯电源盒内的驱动电源包括:

主回路,包括:输入端连接交流电网的整流桥Br,整流桥Br具有两输出端,其第一输出端接地;LED灯串输入端与整流桥Br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包括至少一个串并联的LED;第一功率三极管Q1,其基极通过第一偏置电阻Rb1与整流桥Br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集电极与LED灯串输出端相连,发射极通过连接一采样电阻Rs接地;第二功率三极管Q2,其基极通过第二偏置电阻Rb2与整流桥Br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集电极与LED灯串输出端相连,发射极通过连接采样电阻Rs接地;

输出电流采样控制环路,包括:第一电流控制三极管Q3,其集电极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其基极通过连接采样电阻Rs接地,其发射极接地;第二电流控制三极管Q4,其集电极与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其基极通过连接采样电阻Rs接地,其发射极接地;

互补PWM信号输入端,用于外部电路输入互为反相的PWM信号,具有两输入端,其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其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轨道灯驱动电源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参数如下,额定输入电压AC220V,功率3W,LEDs规格:40颗3014白光LED。

其中,用于为互补PWM信号输入端提供互为反相的PWM信号的外部电路为多谐自激振荡电路,多谐自激振荡电路包括:

第一三极管Q5,其发射极接地且与整流桥Br的第二输出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0、并连着的电容C0与稳压二极管D1,电阻R0与电容C0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其集电极与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且其集电极还与电阻R0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R1,其基极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C2,且其基极还与电阻R0之间串联有第三电阻R3;

第二三极管Q6,其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5集电极之间串联有第一电容C1,且其基极还与电阻R0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R2,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其集电极还与电阻R0之间串联有第四电阻R4。

其工作原理是:主回路输入端连接AC220v交流电网,输入正弦交流电经整流桥Br整流后变为半周波的脉动直流电,当脉动直流电的电压上升至LED灯串中LED串的开启电压时,若此时第一功率三极管Q1(第二功率三极管Q2)基极的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处于高电平,则第一功率三极管Q1(第二功率三极管Q2)导通,为LED提供电流通路,当电压回落到LED串的开启电压以下或第一功率三极管Q1(第二功率三极管Q2)基极PWM信号处于是低电平时,第一功率三极管Q1(第二功率三极管Q2)截止,切断LED电流通路,第一功率三极管Q1和第二功率三极管Q2基极的PWM信号是互为反相的,也即在输入电压高于LED的导通电压时,第一功率三极管Q1和第二功率三极管Q2是轮流导通的,第一功率三极管Q1和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功耗将相对于仅用一只三极管的情况降低了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