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LED照明用微波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1527发布日期:2018-12-11 19:5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智能LED照明用微波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智能LED照明用微波感应器。



背景技术:

微波感应器又称微波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多普勒原理制作的仪器。

微波感应器通常包括一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线路板、微波探头以及微波感应模块,在壳体的两侧设置有电源线和信号线通孔,线路板连接电源线和信号线,微波感应器为保证其探测范围,通常安装在较高处,其为感应灯实现智能照明的关键部件,但其与照明灯分体安装,微波感应器又属于精密部件,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损坏失灵需要进行更换,但其安装在高处,通过螺钉方式固定在天花板上,每次都需要专业人工进行操作,将其取下,并将电源线重新连接,不但较为繁琐,请专业人工进行更换更是耗费钱财,特别是对于家装要求较高的,微波感应器整体隐藏于天花板内,只留微波探头伸出天花板,在更换时更加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微波感应器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无需专业操作工人,只需使用者将其中的壳体由定位基准壳取下,再放入通过快速定位机构固定,其中导电系统自动接通的智能LED照明用微波感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LED照明用微波感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线路板、微波探头以及微波感应模块,还包括定位基准壳,所述壳体装于定位基准壳内,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导电片,所述定位基准壳内侧设置有与第一导电片配合的第二导电片,所述壳体与定位基准壳之间设置有快速定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快速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外侧面上的定位槽,还包括设置于定位基准壳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定位基准壳通过轴铰接,所述定位基准壳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定位块位于容纳槽内,所述定位块与定位基准壳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通透定位基准壳的内外表面,所述定位块朝向定位基准壳外侧设置有供手扳动的操作头。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此面上设置有密封条。

进一步的所述快速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定位基准壳上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开口朝下,所述限位滑槽内设置有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的端部伸出限位滑槽的开口,所述限位滑杆与限位滑槽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杆的端部上设置有定位板,所述限位滑杆与限位滑槽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对应定位板处开设有容纳定位板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旁还开设有方便开启定位板的闲置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设定位基准壳、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在安装时定位基准壳先预埋或直接安装在待安装的天花板上,而后打开快速定位机构,将壳体直接嵌入定位基准壳即可,再利用快速定位机构将壳体固定;在需要更换微波感应器时,使用者只需将快速定位机构打开,将壳体取下,更换上新的即可,更换完成后第一导电片将自动与第二导电片接触通电,无需专业人员也可轻松完成更换,不但节约时间,而且能够节约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LED照明用微波感应器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LED照明用微波感应器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智能LED照明用微波感应器实施例二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定位基准壳;2、壳体;3、第二导电片;4、操作头;5、容纳槽;6、微波探头;7、压缩弹簧;8、定位块;9、第一导电片;10、定位槽;11、限位滑杆;13、定位板;14、限位滑槽;15、限位环;16、凹槽;17、凸耳;18、闲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智能LED照明用微波感应器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智能LED照明用微波感应器,包括壳体2,壳体2内设置有线路板、微波探头6以及微波感应模块,还包括定位基准壳1,所述壳体2装于定位基准壳1内,所述壳体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导电片9,所述定位基准壳1内侧设置有与第一导电片9配合的第二导电片3,所述壳体2与定位基准壳1之间设置有快速定位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快速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2外侧面上的定位槽10,还包括设置于定位基准壳1上的定位块8,所述定位块8与定位基准壳1通过轴铰接,所述定位基准壳1上设置有容纳槽4,所述定位块8位于容纳槽4内,所述定位块8与定位基准壳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7。

在首次安装时,首先将定位基准壳1安装于天花板上,并使其第二导电片3连接电源线及信号线,而后将壳体2由下方推入定位基准壳1内,推入过程中,壳体2首先挤压定位块8至容纳槽4内,在壳体2的定位槽10到达定位块8处,定位块8将在压缩弹簧7的作用下弹出并伸入定位槽10内,壳体2将嵌入定位基准壳1内无法掉出,此时第一导电片9与第二导电片3接触,壳体2内的机构将运行进行控制智能照明灯的开闭;如需要更换微波感应器时,通过将定位块8沿轴转动收缩至容纳槽4内即可使壳体2由定位基准壳1脱离,在普通情况下可通过任意薄片伸入壳体2与定位基准壳1的缝隙中,利用薄片挤压定位块8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4通透定位基准壳1的内外表面,所述定位块8朝向定位基准壳1外侧设置有供手扳动的操作头4,利用此种结构便可通过手伸入容纳槽4扳动操作头4,使定位块8转动即可脱离定位槽10。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定位块8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此面上设置有密封条。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所述快速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定位基准壳1上的限位滑槽14,所述限位滑槽14的开口朝下,所述限位滑槽14内设置有限位滑杆11,所述限位滑杆11的端部伸出限位滑槽14的开口,所述限位滑杆11与限位滑槽14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杆11的端部上设置有定位板13,所述限位滑杆11与限位滑槽14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7,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如图3所示,其中左侧限位滑杆11位于限位滑槽14内,且定位板13抵触挤压壳体2,右侧限位滑杆11部分滑出限位滑槽14,定位板13并未抵触壳体2,在需要更换时,将限位滑杆11向外拉动,并转动限位滑杆11,使定位板13离开壳体2掉落区域,壳体2便可轻松取下,放入新的壳体2后,再使定位板13转动至壳体2正下方,松开限位滑杆11压缩弹簧7将推动限位滑杆11回复原位,及定位板13抵触在壳体2的下方,使壳体2固定在定位基准壳1内。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滑杆11上设置有至少两段限位环15,限位环15抵触限位滑槽14,能够避免限位滑杆11发生摆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壳体2上对应定位板13处开设有容纳定位板13的凹槽16,所述凹槽16旁还开设有方便开启定位板13的闲置槽18。

凹槽16能够使定位板13与壳体2下表面齐平,即整个微波感应器下表面平整,特别是在安装定位基准壳1时,定位基准壳1的底面与天花板齐平,只有微波探头6伸出天花板,整体更加整洁美观。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在定位基准壳1的底面两侧设置安装凸耳17,安装时能够将整体隐藏与天花板内,只将微波探头6露出天花板。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第一导电片9设置有一组,而第二导电片3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导电片3对称设置在定位基准壳1的两个内侧面,且两组第二导电片3通过导线连接,在安装壳体2时无需考虑壳体2安装的正反问题,即使旋转180度也能够使第一导电片9与第二导电片3接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