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5094发布日期:2019-03-27 09:24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LED灯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灯壳。



背景技术:

LED是指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可以将电能转化成光能的半导体电子元件。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耗电量低、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是业内公认的替代传统光源成为新一代光源的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目前,LED灯作为光电器件已经在生活中大量应用,但是其工作过程中仅有不到20%的电能转换成光能,其余的电能以热量形式散发。

由于其主要是由芯片发热,且芯片面积较小,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芯片上累积的热量将越来越多,温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功率的LED灯,当其工作温度超过芯片的承载温度时,LED的发光效率将会快速降低,产生明显的光衰,同时器件发光波长变大,发生红移,最终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根据阿雷纽斯法则,温度每降低10℃,LED的寿命会延长2倍。散热问题的解决将使LED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公共照明和严酷环境下的照明。现有的LED灯通常包括LED灯壳、LED光源模组、灯罩及灯具固定臂,所述LED灯壳上设置有散热片,所述LED光源模组固定在LED灯壳的下方,所述灯罩盖设在所述LED光源模组上,所述固定臂位于所述LED灯壳的上方并与所述LED灯壳铰接。然而,现有的LED灯壳结构较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较简单及成本低的LED灯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灯壳,其包括顶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顶壁的中部设置有定位环及若干第一导热孔,若干所述第一导热孔位于所述定位环内,所述第一导热孔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及所述顶壁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位置相对设置并均与所述顶壁相连,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侧壁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侧壁的第二端相连,所述顶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形成有用于容纳LED光源模组的容纳槽;所述顶壁连接有若干用于与所述LED光源模组相连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热孔及第三导热孔,所述第二导热孔与所述第三导热孔位置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环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套设置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用于与所述LED光源模组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背向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导热孔的孔口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壁面呈正六边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三导热孔的孔口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壁面呈正六边形。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处形成有用于与灯罩相连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环绕所述容纳槽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柱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柱背向所述顶壁的端面处设置有固定螺孔。

优选地,所述顶壁的边缘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翼,所述固定翼上设置有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LED灯壳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由于所述顶壁的中部设置有定位环及若干第一导热孔,若干所述第一导热孔位于所述定位环内,所述第一导热孔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及所述顶壁的下表面相连通,因而不仅便于装配所述LED光源模组,而且较好地将热量散发出去,避免热量沉寂。此外,通过所述固定柱将所述LED光源模组固定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导热孔及第三导热孔,因而不仅使其散热效果较好,而且结构较简单紧凑,成本低及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LED灯壳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LED灯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LED灯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灯壳,其包括顶壁1、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及第四侧壁5,所述顶壁1的中部设置有定位环11及若干第一导热孔12,所述定位环11用于固定LED光源模组(图中未示出)。所述定位环11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的定位槽111,所述定位槽111内套设置有弹性圈(图中未示出),所述弹性圈用于与所述LED光源模组弹性抵接。使用时所述LED光源模组套设在所述定位环11上,通过设置所述弹性圈,因而不仅便于连接,而且连接更稳固。

若干所述第一导热孔12位于所述定位环11内,所述第一导热孔12与所述顶壁1的上表面及所述顶壁1的下表面相连通,以便于装配所述LED光源模组,而且较好地将热量散发出去,避免热量沉寂,从而可提高所述LED光源模组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侧壁2与所述第二侧壁3位置相对设置并均与所述顶壁1相连,所述第三侧壁4与所述第四侧壁5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侧壁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侧壁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侧壁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4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侧壁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侧壁5的第二端相连。所述顶壁1、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及第四侧壁5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LED光源模组的容纳槽6,所述容纳槽6呈长方体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容纳槽6可以呈正方体形等,其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顶壁1连接有若干用于与所述LED光源模组相连的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位于所述容纳槽6内,所述固定柱7之间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固定柱7距所述容纳槽6的槽角预设距离,所述固定柱7背向所述顶壁1的端面处设置有固定螺孔71。组装时所述LED光源模组上的固定螺钉插设在所述固定螺孔71内,以使所述LED光源模组与所述固定柱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壁2与所述第二侧壁3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热孔21及第三导热孔31,所述第二导热孔21与所述第三导热孔31位置相对设置,因而所述容纳槽6内的空气和所述LED灯壳外的空气较容易发生对流,从而较便于散热。

所述第一侧壁2背向所述容纳槽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环22,所述第二导热孔21的孔口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22内。所述第一固定环22的内壁面呈正六边形。所述第二侧壁3背向所述容纳槽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环32,所述第三导热孔31的孔口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32内。所述第二固定环32的内壁面呈正六边形。所述LED光源模组与外部连接的导线从所述第一导热孔12或所述第二导热孔21伸出,用于固定所述导线的固定套与所述第一固定环22的内壁或所述第二固定环32的内壁过盈配合。由于所述第一固定环22的内壁面呈正六边形及所述第二固定环32的内壁面呈正六边形,因而连接更稳固可靠。

所述容纳槽6的槽口处形成有用于与灯罩相连的固定槽61,所述固定槽61环绕所述容纳槽6设置。所述顶壁1的边缘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翼8,所述固定翼8上设置有连接孔81,通过所述连接孔81将所述LED灯壳固定在固定目标上。使用时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容纳槽6的槽口处,并与所述固定槽61插接相连,因而较便于组装所述灯罩。所述LED灯壳为一体成型结构,因而较便于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容纳槽6的槽角处设置有加强壁62,所述加强壁62沿所述容纳槽6的槽口所在的面延伸设置,所述加强壁62上设置有对接孔63,所述对接孔63用于与所述灯罩相连。具体地,所述容纳槽6的四个槽角处均设置有所述加强壁62,因而使所述灯罩连接更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LED灯壳中,首先,由于所述顶壁1的中部设置有定位环11及若干第一导热孔12,若干所述第一导热孔12位于所述定位环11内,所述第一导热孔12与所述顶壁1的上表面及所述顶壁1的下表面相连通,因而不仅便于装配所述LED光源模组,而且较好地将热量散发出去,避免热量沉寂。此外,通过所述固定柱7将所述LED光源模组固定在所述容纳槽6内,所述第一侧壁2与所述第二侧壁3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导热孔21及第三导热孔31,因而不仅使其散热效果较好,而且结构较简单紧凑,成本低及便于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LED灯壳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