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0405发布日期:2018-12-11 19:4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管。



背景技术:

LED灯管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照明场合,逐渐替换传统的节能灯管。传统的节能灯灯管通常是灯管两头分别对应市电零线和火线,导致对应的安装灯管的支架两头对应不同的市电零线和火线。如果需要用LED灯管替换节能灯管,就需要和节能灯管一样的进电方式设计为双端进电。但是这样的灯管进电方式会导致安装人员在带电安装灯管的时候会有触电风险,一些LED灯管厂家出于安全考虑,设计生产出单端进电的LED灯管,与之对应的产生了单端进电的支架。如果在市场采购的双端灯管不加区分的安装在不同支架上,可能会出现零线火线短路的问题,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兼容性的灯管,能够在匹配双端进电或单端进电的支架时,正常工作且不会有安全隐患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灯管,能够在匹配双端进电或单端进电的支架时,正常工作且不会有安全隐患产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管,包括:

光源模组;

驱动电路,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两个输出端与所述光源模组连接;

第一导电电极组,包括两个第一导电电极;

第二导电电极组,包括两个第二导电电极,所述两个第二导电电极短接;

第一整流单元,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的两个输入端;

第二整流单元,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的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之一与所述两个第一导电电极的其中之一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另一与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之一短接,所述两个第一导电电极的其中另一与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另一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整流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之一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一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另一连接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之间,所述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中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中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整流单元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之一连接在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之间,所述第二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另一连接在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之间,所述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中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中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灯头,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组固定在所述第一灯头上;

第二灯头,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组固定在所述第二灯头上。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灯盘支架,所述第一灯头接入所述第一灯盘支架上;

第二灯盘支架,所述第二灯头接入所述第二灯盘支架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灯头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组接入所述第一灯盘支架,所述两个第一导电电极分别接入所述第一灯盘支架包括的两根接入导线;

所述第二灯头通过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组接入所述第二灯盘支架,所述两个第二导电电极分别接入所述第二灯盘支架包括的两根接入导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灯盘支架、所述第二灯盘支架组成单端进电支架,所述第一灯盘支架包括的两根接入导线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二灯盘支架包括的两根接入导线短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路为恒流驱动电源。

可选的,所述光源模组采用由单颗低压LED光源构成。

可选的,所述光源模组采用COB封装的高压LED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管,利用第一整流单元、第二整流单元和驱动电路,并将第二导电电极组包含的两个第二导电电极短接,使得在采用双端供电或单端供电时,驱动电路都能够驱动光源模组正常工作且不会出现零线和火线短路的情况,进而保证在采用双端供电或单端供电时,灯管都能够正常工作且不会有安全隐患的产生;在采用双端供电时,第一整流单元连接的两个导电电极的其中至少之一接市电的火线时,灯管能够正常工作,这样,即使出现第一整流单元只有一个输入端与市电火线接通,也可保证灯管中的电流的流通,并为驱动电流提供一个脉冲的直流电,进一步保证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能够正常工作且不会有安全隐患的产生,在采用单端供电时,第一导电电极组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电极分别连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能够驱动光源模组正常工作且不会出现零线和火线短路的情况,进而能够在保证光源模组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灯管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灯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灯管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灯管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图1、图2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管包括:第一导电电极组10、第二导电电极组20、第一整流单元30、第二整流单元40、驱动电路50和光源模组60。如图1、图2所示,驱动电路50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驱动电路50包括的两个输出端与光源模组60连接,具体的,驱动电路50可以为恒流驱动电源。光源模组60具体可以采用由单颗低压LED光源构成,或者,采用COB封装的高压LED模组。如图1所示,第一整流单元30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第一整流单元30包括的两个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50的两个输入端,第二整流单元40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第二整流单元40包括的两个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50的两个输入端,其中,第一整流单元30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之一与两个第一导电电极的其中之一连接,第一整流单元30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另一与第二整流单元40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之一短接,两个第一导电电极的其中另一与第二整流单元40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另一连接,具体的,第一整流单元30、第二整流单元40均为全桥整流单元。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电极组10包括两个第一导电电极11、12。第二导电电极组20包括两个第二导电电极21、22,两个第二导电电极21、22短接。具体的,导电电极11、12、21、22可以为金属针或金属片,例如,可以为铜针或铜片。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整流单元3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以及第四二极管D4,第一整流单元30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之一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之间,第一整流单元30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另一连接在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之间,驱动电路50的两个输入端中的正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驱动电路50的两个输入端中的负输入端与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整流单元40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第二整流单元40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之一连接在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和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之间,第二整流单元40的两个输入端的其中另一连接在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和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之间,驱动电路50的两个输入端中的正输入端与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驱动电路50的两个输入端中的负输入端与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

图2中,第一导电电极11与第一整流单元30的两个输入端中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之间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导电电极12与第二整流单元40的两个输入端中连接在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和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之间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整流单元30的两个输入端中连接在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之间的输入端,与第二整流单元40的两个输入端中连接在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和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之间的输入端连接,两个第二导电电极21、22与第二整流单元40的两个输入端中连接在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和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之间的输入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为本实用新型示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为:第一导电电极12与第一整流单元30的两个输入端中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之间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导电电极11与第二整流单元40的两个输入端中连接在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和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之间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整流单元30的两个输入端中连接在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之间的输入端,与第二整流单元40的两个输入端中连接在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和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之间的输入端连接,两个第二导电电极21、22与第二整流单元40的两个输入端中连接在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和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之间的输入端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为其他可变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在双端进电的一种情况下,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导电电极11接市电的火线、第二导电电极21、22接市电的零线,如图3所示,电流流向为:电流通过第一导电电极11流入,经由第一二极管D1、驱动电路50、光源模组60、第八二极管D8、第四二极管D4后从第二导电电极21、22流出。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在双端进电的另一种情况下,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导电电极12接市电的火线、第二导电电极21、22接市电的零线,如图4所示,电流流向为:电流通过第一导电电极12流入,经由第五二极管D5、驱动电路50、光源模组60、第八二极管D8、第四二极管D4后从第二导电电极21、22流出。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在双端进电的又一种情况下,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导电电极11、12接市电的火线、第二导电电极21、22接市电的零线,如图5所示,电流流向为:电流通过第一导电电极11、12流入,经由第一二极管D1、第五二极管D5、驱动电路50、光源模组60、第八二极管D8、第四二极管D4后从第二导电电极21、22流出。

上述图3、图4、图5示出了电流从第一导电电极组10流入并从第二导电电极组20流出的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双端进电的其他情况中,电流可以从第二导电电极组20流入并从第一导电电极组10流出,电流的具体流向可以依照一般电路知识获知,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图3、图4、图5所示的双端进电的情况,可以看出,采用双端供电时,第一整流单元30连接的两个导电电极的其中至少之一接市电的火线时,灯管能够正常工作,这样,若第一整流单元30连接的两个导电电极的其中之一故障,可使用其中另一导电电极来保证灯管的正常工作,这样,在实际应用时,即使出现第一整流单元30只有一个输入端与市电火线接通,也可保证灯管中的电流的流通,并为驱动电流提供一个脉冲的直流电,进一步保证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能够正常工作。

通过上述图3、图4、图5所示的双端进电的情况,可以看出,采用双端供电时,第一导电电极组10和第二导电电极组20的其中之一可接市电的火线,第一导电电极组10和第二导电电极组20的其中另一可接市电的零线,使得接市电的零线的两个导电电极分布于同一侧,如此能够避免短接,进而能够避免线路短路造成灯盘损坏,消除了线路短接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在单端进电的一种情况下,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导电电极11接市电的火线、第一导电电极12接市电的零线,第一导电电极12与第二导电电极21、22短接,如图6所示,电流流向为:电流通过第一导电电极11流入,经由第一二极管D1、驱动电路50、光源模组60、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四二极管D4后从第二导电电极21、22流出。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在单端进电的另一种情况下,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导电电极12接市电的火线、第一导电电极11接市电的零线,第一导电电极11与第二导电电极21、22短接,如图7所示,电流流向为:电流通过第一导电电极12流入,经由第五二极管D5、驱动电路50、光源模组60、第八二极管D8、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后从第二导电电极21、22流出。

通过上述图6、图7所示的单端进电的情况,可以看出,通过第一整流单元30单端供电,将第一导电电极组10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电极分别连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经过第一整流单元30整流后为驱动电路50提供脉冲的直流电,来驱动光源模组60正常工作,进而保证灯管的正常工作。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管,利用第一整流单元、第二整流单元和驱动电路,并将第二导电电极组包含的两个第二导电电极短接,使得在采用双端供电或单端供电时,驱动电路都能够驱动光源模组正常工作且不会出现零线和火线短路的情况,进而保证在采用双端供电或单端供电时,灯管都能够正常工作且不会有安全隐患的产生;在采用双端供电时,第一整流单元连接的两个导电电极的其中至少之一接市电的火线时,灯管能够正常工作,这样,即使出现第一整流单元只有一个输入端与市电火线接通,也可保证灯管中的电流的流通,并为驱动电流提供一个脉冲的直流电,进一步保证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能够正常工作且不会有安全隐患的产生,在采用单端供电时,第一导电电极组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电极分别连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能够驱动光源模组正常工作且不会出现零线和火线短路的情况,进而能够在保证光源模组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图2所示,灯管还可以包括:第一灯头70和第二灯头80,第一导电电极组10固定在第一灯头70上,第二导电电极组20固定在第二灯头80上。这样,通过灯头对导电电极进行固定,便于实际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两个灯头、两组导电电极可以分设于灯管的两端,当然,不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两个灯头、两组导电电极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于灯管的相应位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灯管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灯管还可以包括:外壳200,上述第一整流单元30、第二整流单元40、驱动电路50和光源模组60设置于外壳200内,外壳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灯头70、第二灯头8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上述灯管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灯盘支架300和第二灯盘支架400,第一灯头70接入第一灯盘支架300上,第二灯头80接入第二灯盘支架400上。具体的,第一灯头70通过第一导电电极组10接入第一灯盘支架300,两个第一导电电极11、12分别接入第一灯盘支架300包括的两根接入导线,第二灯头80通过第二导电电极组20接入第二灯盘支架400,两个第二导电电极21、22分别接入第二灯盘支架400包括的两根接入导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灯盘支架300还可以包括分别与两根接入导线连接的导电片(未示出),第二灯盘支架400还可以包括分别与两根接入导线连接导电片(未示出),导电片用于接入市电,导电片具体可以为簧片。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导电片数量、以及导电片与导线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

在匹配双端进电灯盘支架的一种情况下,第一导电电极12连接的灯盘支架的簧片有电、第一导电电极11连接的灯盘支架的簧片无电,在此情况下,电流流向如图3所示。

在匹配双端进电灯盘支架的另一种情况下,第一导电电极12连接的灯盘支架的簧片有电、第一导电电极11连接的灯盘支架的簧片无电,在此情况下,电流流向如图4所示。

在匹配双端进电灯盘支架的又一种情况下,第一导电电极11、12连接的灯盘支架的簧片有电,在此情况下,电流流向如图5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灯盘支架300、第二灯盘支架400组成单端进电支架,第一灯盘支架300包括的两根接入导线的其中之一与第二灯盘支架400包括的两根接入导线短接,使得第一导电电极组10的其中之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组20的两个第二导电电极21、22短接。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的灯管与图8所示的灯管的区别在于,图9所示的灯管还可以包括辅助支架500,辅助支架500与第一灯盘支架300、第二灯盘支架400连接,辅助支架500用于容置短接线,此短接线用于将第一灯盘支架300包括的两根接入导线的其中之一与第二灯盘支架400包括的两根接入导线短接。

示例性的,在匹配单端进电灯盘支架的一种情况下,第一导电电极11连接的灯盘支架的簧片有电,第一导电电极12连接的灯盘支架的接入导线与第二导电电极21、22连接的灯盘支架的接入导线短接,使得第一导电电极12与第二导电电极21、22短接,在此情况下,电流流向如图6所示。

示例性的,在匹配单端进电灯盘支架的另一种情况下,第一导电电极12连接的灯盘支架的簧片有电,第一导电电极11连接的灯盘支架的接入导线与第二导电电极21、22连接的灯盘支架的接入导线短接,使得第一导电电极11与第二导电电极21、22短接,在此情况下,电流流向如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管,利用第一整流单元、第二整流单元和驱动电路,并将第二导电电极组包含的两个第二导电电极短接,使得在采用双端灯盘支架或单端灯盘支架供电时,驱动电路都能够驱动光源模组正常工作且不会出现零线和火线短路的情况,进而保证在采用双端供电或单端供电时,灯管都能够正常工作且不会有安全隐患的产生;在采用双端灯盘支架供电时,第一整流单元连接的两个导电电极的其中至少之一接市电的火线时,灯管能够正常工作,这样,即使出现第一整流单元只有一个输入端与市电火线接通,也可保证灯管中的电流的流通,并为驱动电流提供一个脉冲的直流电,进一步保证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能够正常工作且不会有安全隐患的产生,在采用单端灯盘支架供电时,第一导电电极组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电极分别连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能够驱动光源模组正常工作且不会出现零线和火线短路的情况,进而能够在保证光源模组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