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夜间巡视液体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9500发布日期:2019-01-05 00:09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护士夜间巡视液体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士夜间巡视液体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夜间需要输液的病人,需要护士随时监视输液液体量,护士在夜间巡视液体时,如果开病房灯则会影响其他病人睡眠,如果使用手电,由于手电光线会直射,也会影响被巡视的患者睡眠,甚至引起患者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士夜间巡视液体的手电筒,解决了现在临床护士夜间巡视液体使用手电时,由于光线直射影响患者睡眠或引起患者的不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士夜间巡视液体的手电筒,包括主体,装于主体内并且从上至下依次布置并且依次电连接的LED灯珠、LED芯片、放电电路板、电池、充电电路板和充电插头,以及装于主体侧壁上的开关,开关与放电电路板电连接,主体内在LED灯珠的外围罩有灯杯,主体内在灯杯上侧还有镜片,所述主体外壁上还铰接连接有能够挡于主体上方的光线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线挡板包括弧形挡板和铰接杆,弧形挡板位于主体的上方,且弧形挡板的面积大于镜片的面积,铰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至弧形挡板,铰接杆的下端与主体铰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杆与弧形挡板一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杆的铰接位置位于主体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外壁上还固定有弹性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挂钩是由上外弯曲部和下内弯曲部构成的S型结构,上外弯曲部的上端固定在主体上,下内弯曲部的下端朝外延伸并且为自由端,上外弯曲部与主体之间的距离大于下内弯曲部与主体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的外壁印有瞳孔直径对照圆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瞳孔直径对照圆圈有八个,沿上下方向布置并且直径从上往下逐渐增大,且最上方的瞳孔直径对照圆圈的直径为2mm,最下方的瞳孔直径对照圆圈的直径为8mm,每相邻的两个瞳孔直径对照圆圈的直径相差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护士夜间巡视液体的手电筒的有益效果如下:

(1)设计光线挡板,当巡视病房时将挡板旋转至手电尾部,当巡视病人液体滴数和管道是否打折、存在有空气或回血情况时将挡板旋转至手电头部,解决了现在临床护士夜间巡视液体使用手电时,由于光线直射影响患者睡眠或引起患者的不适。

(2)弹性挂钩的设计满足随身携带手电筒。

(3)瞳孔直径对照圆圈的设计便于观察瞳孔时准确判断瞳孔直径。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护士夜间巡视液体的手电筒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护士夜间巡视液体的手电筒的光线挡板旋转到主体上方的示意图。

图3为护士夜间巡视液体的手电筒的光线挡板旋转到主体下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考图1-3,所述的护士夜间巡视液体的手电筒包括主体1,装于主体1内并且从上至下依次布置并且依次电连接的LED灯珠2、LED芯片3、放电电路板4、电池5、充电电路板6和充电插头7,以及装于主体1侧壁上的开关8,开关8与放电电路板4电连接,主体1内在LED灯珠2的外围罩有灯杯9,主体1内在灯杯9上侧还有镜片10。主体1与LED芯片3、放电电路板4、电池5、充电电路板6和镜片10固定连接。LED灯珠2装在LED芯片3上,LED灯珠2有一个以上。灯杯9与LED芯片3固定连接。开关8位于主体1中上方。电池5为锂离子电池,可快速充电和放电。充电插头7为铜插,主体1的下端盖有能够拆卸的保护盖11,保护盖11用于保护充电插头7。在使用时,开启开关8,电池5向放电电路板4供电,放电电路板4将电能传递到LED芯片3,LED芯片3将电能转化为光能,LED芯片3上的LED灯珠2发光。

所述主体1外壁上还铰接连接有能够挡于主体1上方的光线挡板1a,挡板可实现360度旋转。所述光线挡板1a包括弧形挡板11a和铰接杆11b,弧形挡板11a位于主体1的上方,且弧形挡板11a的面积大于镜片10的面积,铰接杆11b的上端固定连接至弧形挡板11a,铰接杆11b的下端与主体1铰接连接。所述铰接杆11b与弧形挡板11a一体连接。所述铰接杆11b的铰接位置位于主体1的中部。当巡视病房时将光线挡板1a旋转至主体1下部,当巡视病人液体滴数和管道是否打折、存在有空气或回血情况时将光线挡板1a旋转至主体1上部,解决了现在临床护士夜间巡视液体使用手电时,由于光线直射影响患者睡眠或引起患者的不适。

所述主体1外壁上还固定有弹性挂钩1b。所述弹性挂钩1b是由上外弯曲部11b和下内弯曲部12b构成的S型结构,上外弯曲部11b的上端固定在主体1上,下内弯曲部12b的下端朝外延伸并且为自由端,上外弯曲部11b与主体1之间的距离大于下内弯曲部12b与主体1之间的距离。弹性挂钩1b设计满足随身携带手电筒。

所述主体1的外壁印有瞳孔直径对照圆圈1c,便于观察瞳孔时准确判断瞳孔直径。所述瞳孔直径对照圆圈1c有八个,沿上下方向布置并且直径从上往下逐渐增大,且最上方的瞳孔直径对照圆圈1c的直径为2mm,最下方的瞳孔直径对照圆圈1c的直径为8mm,每相邻的两个瞳孔直径对照圆圈1c的直径相差1mm。护士可以对照瞳孔直径对照圆圈1c观察病人瞳孔大小。临床上观察瞳孔变化,有助于对昏迷、惊厥、休克、中毒、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的病情判断和对颅内病灶的定位、定性、诊断、治疗及护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观察指标。(1)观察瞳孔对光反应。分开上下眼睑,用手电筒光直接照射瞳孔。正常人当光线照射瞳孔时,瞳孔立即缩小,移去光线后恢复原状。重危或昏迷病人,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2)观察瞳孔大小。正常瞳孔直径在一般光线下约为3毫米,双侧对称,随光线的强弱而缩小和扩大。病理情况时,双侧瞳孔扩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颠匣类药物中毒;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吗啡、氯丙嗪等药物中毒;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有颅内病变。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