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型挂墙智能门禁控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9499发布日期:2019-01-05 00:0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防水型挂墙智能门禁控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控制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型挂墙智能门禁控制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门禁机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门禁机外机一般是通过机箱体安装在门一侧,室外在雨雪天气时,由于雨水的原因,容易导致门禁机使用寿命的缩短,并且渗透进机身内的水汽,会造成门禁机内的电子元件或者模块芯板的短路及损坏,使得维修率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水型挂墙智能门禁控制机,其结构简单,有效地防止水汽渗透入门禁机内,避免机内的元件短路而损坏。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型挂墙智能门禁控制机,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防水圈,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面上设有视频显示器、摄像头、语音播放器、控制面板及防护罩,所述视频显示器、摄像头、语音播放器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语音播放器及控制面板上;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延伸有多个挂耳,各所述挂耳呈均匀分布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二连接端;所述防水圈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水部、第二防水部、第三防水部及第四防水部,所述第一防水部与第二防水部、第三防水部形成一卡接端,所述卡接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嵌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内;所述第四防水部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上述的防水型挂墙智能门禁控制机通过设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防水圈,防水圈由多个防水部组成卡接端,卡接端嵌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形成防水带,结构简单,有效地防止水汽渗透入门禁机内,避免机内的元件短路而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防水部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防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防水部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防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防水部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水部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面齐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水部的厚度为1mm-5mm;所述第四防水部的厚度为1mm-5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水型挂墙智能门禁控制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防水型挂墙智能门禁控制机的侧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防水圈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图4为图3所示的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水型挂墙智能门禁控制机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连接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防水圈30。

第一壳体10远离第二壳体20的一端面上设有视频显示器11、摄像头12、语音播放器13及控制面板14,视频显示器11位于第一壳体10的一侧,控制面板14位于第一壳体10的另一侧,语音播放器13位于控制面板14的上方,摄像头12位于视频显示器11的上方,视频显示器11、摄像头12、语音播放器13均与控制面板14电连接。控制面板14上设有多个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机的控制。使用时,通过摄像头12,可进行人脸识别,经过分析与对比,若验证通过,则开门,否则通过提醒音提示结果;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或者密码或者二维码方法,进行验证,开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上还设有防护罩15,防护罩15罩设在语音播放器13及控制面板14上,以防止水汽通过语音播放器13或者控制面板14进入壳体内。可选的,防护罩15与第一壳体10为翻转式安装,防护罩15靠近语音播放器13的一端上设有锁紧部151,防护罩15远离语音播放器13的一端上设有转动部152,按下锁紧部151,即可将防护罩15打开。

第二壳体20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端延伸有多个挂耳21,各挂耳21呈均匀分布设置,用于控制机的安装。

防水圈30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水部31、第二防水部32、第三防水部33及第四防水部34,第一防水部31与第二防水部32、第三防水部33形成一卡接端,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形成一容置腔,第一壳体10朝向第二壳体20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壳体20朝向第一壳体10的一端具有第二连接端;卡接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嵌于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内;第四防水部34安装在容置腔内。防水圈30由多个防水部组成,并形成密封性较好的卡接端,配合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安装,以阻挡水汽进入控制机内。具体的,第一防水部31的直径小于第二防水部32的直径;第三防水部33的直径小于第一防水部31的直径;第四防水部34的直径大于第二防水部32的直径;第一防水部31的外端面与第一壳体10的外壁面齐平,防水圈30通过高低不同的防水部的设置,密封性更好,并且连接更加紧密。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防水部32的厚度为1mm-5mm;第四防水部34的厚度为1mm-5mm;防水圈30为塑胶材料制成。

上述的防水型挂墙智能门禁控制机100通过设有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防水圈30,防水圈30由多个防水部组成卡接端,卡接端嵌于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内,形成防水带,结构简单,有效地防止水汽渗透入门禁机内,避免机内的元件短路而损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