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禁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6357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禁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门禁控制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它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适用各种机要部门,如银行、宾馆、机房、军械库、机要室、办公间,智能化小区,工厂等。在现有的门禁控制技术中,识别卡控制占有十分大的比例。

在识别卡控制技术中,识别卡是配有相对应的感应器进行使用,而感应器大多数都是安装在外部的,这也经常导致外界的雨水或灰尘降落在感应器上,从而在刷卡时出现感应区不灵敏,导致开门失败的现象,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门禁控制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门禁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门禁控制装置,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的一侧设置有感应区,所述感应器外侧的上方设置有螺纹,所述感应器通过螺纹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的前侧设置有与感应区相适配的放置槽,所述第一防护罩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弧形的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推钮的一端,所述推钮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防护罩并延伸至外侧,所述推钮的一侧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防护罩的内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第一防护罩顶部,所述第一防护罩远离滑动轨道一侧的侧边上设置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内活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另一侧与第二防护罩的侧边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感应器固定安装在立柱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均为透明的塑料材质构成。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罩的内侧与第一防护罩的外侧之间设置有空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罩的底部外侧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耳。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罩为半圆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的设计,有利于防止感应器上落有雨水或灰尘,影响感应区的灵敏性,第一防护罩的前侧设置有与感应区相适配的放置槽的设计,有利于让门卡准确的对准感应区进行感应,推块的一侧连接有压缩弹簧的设计,有利于在感应后第二防护罩自动弹回对卡槽内的感应区进行防护。该装置针对感应器的防护进行设计,不但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门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门禁控制装置的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的顶视图。

图中:1感应器、2卡座、3卡槽、4第一防护罩、5推钮、6第二防护罩、7滑动轨道、8压缩弹簧、9放置槽、10感应区、11固定块、12轨道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门禁控制装置,包括感应器1,感应器1的一侧设置有感应区10,感应器1外侧的上方设置有螺纹,感应器1通过螺纹连接有卡座2,卡座2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卡槽3,卡槽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防护罩4,第一防护罩4的前侧设置有与感应区10相适配的放置槽9,第一防护罩4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弧形的滑动轨道7,滑动轨道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推钮5的一端,推钮5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防护罩6并延伸至外侧,推钮5的一侧连接有压缩弹簧8,压缩弹簧8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防护罩6的内部连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固定安装在第一防护罩4顶部,第一防护罩4远离滑动轨道7一侧的侧边上设置有轨道槽12,轨道槽12内活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另一侧与第二防护罩6的侧边固定连接,感应器1固定安装在立柱上,第一防护罩4与第二防护罩6均为透明的塑料材质构成,第二防护罩6的内侧与第一防护罩4的外侧之间设置有空隙,第一防护罩4的底部外侧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耳,第二防护罩6为半圆形结构。

工作原理:当需要打开门时,首先手控推动推钮5,让推钮5带动第二防护罩6的上方在滑动轨道7上滑动,同时第二防护罩6的侧边通过固定块在轨道槽12上滑动,露出第一防护罩4前侧的放置槽9,然后让门卡准确的对准放置槽9内的感应区10,进行感应,第一防护罩4和第二防护罩6的设计,有利于防止感应器1上落有雨水或灰尘,影响感应区10的灵敏性,第一防护罩4的前侧设置有与感应区10相适配的放置槽9的设计,有利于让门卡准确的对准感应区10进行感应,推块5的一侧连接有压缩弹簧8的设计,有利于在感应后第二防护罩6自动弹回对放置槽9内的感应区10进行防护。该装置针对感应器1的防护进行设计,不但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