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9856发布日期:2019-04-23 23:34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车顶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的车顶灯。



背景技术:

在许多机动车的车厢内,均安装有顶灯,提供车厢的照明用于帮助驾驶员或乘客在光线较弱状况下找寻物品或阅读资料。现有机动车厢的顶灯,通常包括灯具外壳、与灯具外壳固定连接的透明组件、以及设置在灯具保护壳内腔的发光体和电器组件。

然而,现有顶灯通常采用螺钉固定,安装较为麻烦,且灯罩多采用普通平面状塑料板制作,无法增加发光亮度,不利于节约电源。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顶灯亮度不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顶灯,固定于车辆内顶部,包括:固定于所述车顶的灯壳、盖合在所述灯壳上灯罩以及设置于灯壳内的灯组,所述灯组包含LED模块与导光管,所述LED模块用于提供光源,所述导光管的一端连接所述LED模块,其中,所述导光管为透明色的条形本体,用于导引光源;且所述导光管的上部均匀印刷有反光物质形成的反光带,以反射与折射方式提高导光管的亮度。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带沿着所述条形本体的导光管均匀印刷在所述导光管安装面或安装面内侧。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带的形状与条形本体的导光管相匹配。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带的印刷宽度不超过所述导光管周长的一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顶灯以多个导光管分别发光且平行设置于车顶内形成导光管矩阵。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顶灯以两个导光管分别发光的形式分别设置于车顶内的两侧。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LED模块包含带LED电路板与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安装LED电路板且所述LED电路板沿所述保护壳出口方向发射光源。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LED模块还包含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安装于所述LED电路板且固定在所述保护壳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LED模块的保护壳出口设置相应的凸台或连接槽用于对接所述导光管的端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带LED电路板包含LED光源与电路板,所述LED光源设置于电路板上,且所述电路板的板材质为有机玻璃或PCBA制成。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LED光源的功率为5~10W。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车顶灯内设导光管与LED光源,利用了LED光源与导光管相结合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由于导光管内部表面均匀印刷有反光带,在不增加功耗的状况下,将导光管内光度通过反射、折射方式增加导光管的亮度,提高了灯组的均匀度与亮度,使得车内的亮度与均匀度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顶灯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供的一种车顶灯的内部结构示意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供的一种车顶灯的工作示意图;

如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供的一种车顶灯在车顶内的一种分布实施图;

如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供的一种车顶灯在车顶内的另一种分布实施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LED模块

2 导光管

3 反光带

11 LED电路板

12 保护壳

13 散热单元

4 车顶灯

5 灯组

6 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顶灯,固定于车辆内顶部6(将其应用于车辆如,三轮车、轿车、货车等汽车),包括:固定于所述车顶6的灯壳、盖合在所述灯壳上灯罩以及设置于灯壳内的灯组5,所述灯组5包含LED模块1与导光管2,所述LED模块1用于提供光源,所述导光管2的一端连接所述LED模块1,其中,所述导光管2为透明色的条形本体,用于导引光源;且所述导光管2的上部均匀印刷有反光物质形成的反光带3,以反射与折射方式提高导光管2的亮度。

其中,灯壳与灯罩采用卡接方式进行固定,无需螺钉即可实现固定;所述车顶灯以多个导光管分别发光且平行设置于车顶内形成导光管矩阵,如图4所示,其中,导光管矩阵中的导光管依次相邻距离根据光照强度的要求设置;所述车顶灯以两个导光管分别发光的形式分别设置于车顶内的两侧,如图5所示,可为车顶内前、后两侧,或,左右两侧。另外,所述导光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按照平行线或V型方式设置于灯壳内,该V型可拓展为W型,由于LED模块的发射光源沿直线传播,因此,导光管的设置方式沿LED光源的光源发射口直线设置,即车顶内用户可根据车顶的形状按任意形状分布设置于车顶内。

另外,也可将灯组直接固定于车顶内,形成无需灯壳、灯罩的发光灯组,这样虽制造成本低、但安全性能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带3沿着所述条形本体的导光管2均匀印刷在所述导光管安装的背面,便于灯组安装时,一者灯组由于安装面均匀涂覆有反光物质,可避免透明导光管全方位全角度自由发光,二者,相同功率LED模块使用反光物质的反光带能够提高导光管的亮度,更好满足用户需求。根据车辆的类型与形状相应调节车顶灯的尺寸,以便于车顶灯安装于车辆。具体地,由于LED模块的光源为直线光源,如图1所示,导光管呈倒U型弧形,所述导光管中的反光带按预设形状(如,锯齿状等)呈现在导光管内部,即导光管内部形成配光曲线,通过调整LED光源方向其在导光管形状的光强度均匀分布,由于光源配光为现有技术中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LED模块1包含带LED电路板11与保护壳12,所述保护壳12内安装LED 电路板11且所述LED电路板11沿所述保护壳12出口方向发射光源。

所述LED模块还包含散热单元13,所述散热单元13安装于所述LED电路板12且固定在所述保护壳1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单元13为铝合金散热片,通过该散热片能够对LED电路板进行散热,能够保证其长久工作,即使产生热量也能迅降低LED电路板的温度。

所述反光带沿着所述条形本体的导光管均匀印刷在所述导光管安装面或安装面内侧,其中,本实施例中反光带印刷在导光管的背面,即,相对导光管的安装位置为安装面,而如图 1所示,该反光带优选安装面内侧,即,反光带印刷在导光管的内表面,不会随着时间推移变色,或者,有灰尘附着在反光带上。

所述反光带3的形状与条形本体的导光管相匹配,如果反光带3为条形本体,那么其对应的反光带3也为条形状,该条形本体优选为条形柱体,有利于光源的传输和发散。且所述反光带3的印刷宽度不超过所述导光管周长的一半,即,反光带所附着面积不超过条形柱体弧面面积的一半,由于反光带3的宽带过宽将直接影响导光管的照射面,从而影响发光度。

所述导光管2的两端各自对应连接一LED模块1,其中,导光管1可采用一端连接LED 模块1,也可在导光管2的两端都对应连接LED模块1,由于相同功率的LED模块1的发光亮度随着导光管2长度增加而呈衰减现象,当导光管2长度过长大于LED模块1光源传输距离,直接从整体影响了灯组的发光亮度,为了使得导光管亮度均匀,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其两端各设置LED模块1,有效解决导光管长度问题而带来的亮度衰减而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所述LED模块1的保护壳出口设置相应的凸台或连接槽用于对接所述导光管2的端部,通过设置凸台或连接槽连接导光管2,确保导光管2与LED模块1紧密相连,不会发生漏光现象。

所述带LED电路板11包含LED光源与电路板,所述LED光源设置于电路板上,且所述电路板的板材质为有机玻璃或PCBA制成,而有机玻璃为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板材有机玻璃,其具有极佳的耐候性,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表面光泽以及较好的耐高温性能,使其加工精度大为提高,而且还可制作出比传统方式更精美的图案和造型。其中,所述LED 光源的功率为5~10W,当LED光源功率超过10W,过大会导致导光管亮度太强,当LED光源功率不到5W,过低会降低导光管亮度。

综上所述,该车顶灯内设导光管与LED光源,利用了LED光源与导光管相结合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由于导光管内部表面均匀印刷有反光带,在不增加功耗的状况下,将导光管内光度通过反射、折射方式增加导光管的亮度,提高了灯组的均匀度与亮度,使得车内的亮度与均匀度满足用户需求。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