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蜡烛加湿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6386发布日期:2019-04-29 11:4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蜡烛加湿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湿领域;涉及一种蜡烛加湿灯;具体是一种新型蜡烛加湿灯结构。



背景技术:

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有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现代一般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里面灌上蜜蜡点燃。

但是当前,在增添氛围时使用蜡烛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使用明火会产生一定的安全威胁,因此缺乏一种良好的替代品,不仅可以起到蜡烛火焰促进氛围作用,还可以适当的起到附加的加湿或者香薰功能;而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蜡烛加湿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蜡烛加湿灯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端面还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基座上端还设置有连接筒,所述安放槽内还设置有安放支柱;

所述安放支柱底部一体设置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端还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用于安放蜡烛加湿灯的控制电路板;所述安放支柱顶端还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为圆柱形槽口,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加湿部件;所述第二安装槽顶壁上还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贯穿第二安装槽与安放支柱顶部且不与第二安装槽贯穿;

所述连接筒顶部还设置有顶筒,所述顶筒上端还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端开设有凹形安装台,所述凹形安装台中部还开设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上端还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内还卡接有排气柱,所述排气柱上端外侧还固定连接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与环形槽螺纹连接;所述排气柱上还开设有若干出气通孔;

所述盖板上端还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于顶筒上端边缘,所述第三安装槽一侧壁还开设有第三连接通孔,所述第三安装槽通过第三连接通孔与顶筒内部贯通;所述第三安装槽内部还设置有灯座,所述灯座与第三安装槽相互配合;

所述灯座上端通过安装通孔固定安装有灯管,所述灯管为蜡烛火焰形状;所述灯座底部还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通过第三连接通孔与顶筒内部贯通;所述灯管通过导线贯穿第三连接通孔和第一连接通孔连接到控制电路板上,从而实现控制电路板对灯管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顶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所述顶筒底部还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环与第二连接槽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上还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与控制电路板通过导线连接,用于驱动控制打开或关闭灯管。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连接筒底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与第一连接槽螺纹连接;所述基座内部还设置有安放槽;

所述连接段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安放槽底部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段与安放槽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基座和安放槽的设置,可在安放槽内螺纹连接安放支柱,之后通过安放支柱上的连接段可与安放槽螺纹连接,同时通过连接段上端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可在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控制电路板,在第二安装槽内设置加湿部件,通过控制电路板与顶部的灯管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之后将按钮与控制电路板之间连接,可轻松实现对灯管和加湿部件的开启和关闭控制;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既拥有蜡烛的形状,也可以通过加湿部件来进行加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易于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顶筒和盖板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蜡烛加湿灯结构,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端面还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01,所述基座1上端还设置有连接筒2,所述安放槽102内还设置有安放支柱3;

所述安放支柱3底部一体设置有连接段301,所述连接段301上端还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02,所述第一安装槽302内用于安放蜡烛加湿灯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为基本照明电路的控制电路板,具体结构可参照普通阅读灯或者照明灯的控制电路板;所述安放支柱3顶端还开设有第二安装槽303,所述第二安装槽303为圆柱形槽口,所述第二安装槽303内设置有加湿部件304;所述加湿部件304具体结构可参照加湿器内部的加湿结构模块设置;所述加湿部件304也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加湿部件304还可以填充香薰,用于将加湿的时候起到香薰的作用;所述第二安装槽303顶壁上还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305,所述第一连接通孔305贯穿第二安装槽303与安放支柱3顶部且不与第二安装槽303贯穿;

所述连接筒2顶部还设置有顶筒4,所述顶筒4上端还固定连接有盖板5,所述盖板5上端开设有凹形安装台501,所述凹形安装台501中部还开设有第二连接通孔502,所述第二连接通孔502上端还开设有环形槽503,所述第二连接通孔502内还卡接有排气柱6,所述排气柱6上端外侧还固定连接有环形块601,所述环形块601与环形槽503螺纹连接;所述排气柱6上还开设有若干出气通孔602;

所述盖板5上端还开设有第三安装槽7,所述第三安装槽7设置于顶筒4上端边缘,所述第三安装槽7一侧壁还开设有第三连接通孔701,所述第三安装槽7通过第三连接通孔701与顶筒4内部贯通;所述第三安装槽7内部还设置有灯座8,所述灯座8与第三安装槽7相互配合;

所述灯座8上端通过安装通孔801固定安装有灯管802,所述灯管802为蜡烛火焰形状;所述灯管802发出灯光与火焰颜色一致;所述灯座8底部还开设有空槽803,所述空槽803通过第三连接通孔701与顶筒4内部贯通;所述灯管802通过导线贯穿第三连接通孔701和第一连接通孔305连接到控制电路板上,从而实现控制电路板对灯管802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2顶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202,所述顶筒4底部还设有第二连接槽401,所述第二连接环202与第二连接槽401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2上还设置有按钮9,所述按钮9与控制电路板通过导线连接,用于驱动控制打开或关闭灯管802和加湿部件304。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连接筒2底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201,所述第一连接环201与第一连接槽101螺纹连接;所述基座1内部还设置有安放槽102;

所述连接段301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安放槽102底部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段301与安放槽102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基座1内部设置电池和基座1外侧设置充电接口,便于给整个装置供电,同时也方便充电。

本实用新型通过基座和安放槽的设置,可在安放槽内螺纹连接安放支柱,之后通过安放支柱上的连接段可与安放槽螺纹连接,同时通过连接段上端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可在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控制电路板,在第二安装槽内设置加湿部件,通过控制电路板与顶部的灯管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之后将按钮与控制电路板之间连接,可轻松实现对灯管和加湿部件的开启和关闭控制;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既拥有蜡烛的形状,也可以通过加湿部件来进行加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易于使用。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