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运动控制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0805发布日期:2019-05-15 23:02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平运动控制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平运动控制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灯具一般都是固定型灯具,即室内灯具吊装固定或嵌入在天花板或吊顶上,而不能沿一定轨迹移动,比如吊灯、面板灯;室外灯具固定在灯杆上,比如路灯。还有就是可移动式灯具,即灯具可随意放置在地面或桌面,但占地又占空间,而且照亮区域较小,局部照明为主,以地灯、台灯等居多。

目前教室内的灯具为达到好的照明效果(照度和均匀度等指标满足标准或优于标准),一般采用吊装方式。请查阅图1,现有的吊装灯,其支架91固定在天花板或吊顶上;吊杆93为固定长度,竖直方向安装,不能摆动角度等。而吊装的灯体95悬挂高度较低,往往会影响其它教学设备正常工作,比如,监控摄像头一般安装在墙角俯视摄像,一些灯具和吊杆不可避免出现在它的摄像范围内,遮挡视线,学生和课桌表面情况监控不到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水平运动控制灯具,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水平运动控制灯具,包括基座组件、电机组件、连杆组件、连接组件、灯体和控制组件;

所述基座组件固定于墙体,所述基座组件上设有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所述第一支点设置于第二支点的上方,所述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设有转轴;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基座组件枢接于第一支点,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基座组件枢接于第二支点,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

所述连接组件的顶部与第三连杆的自由端铰接,底部与灯体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控制器和电源,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机组件固定于基座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通过控制转轴使连杆组件运动,从而带动灯体实现在靠近或远离墙壁的水平方向上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吊杆和固定座,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第三连杆的自由端铰接,所述吊杆垂直向下地设置于连接杆的两端,所述吊杆的下端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灯体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于连接杆的中部,所述连接杆与灯体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支架、电机和联轴器;所述电机装设于电机支架并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与第一支点等高地,且向第一支点方向延伸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与第一支点的转轴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机的正转或反转使第一连杆绕转轴顺、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整个连杆组件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板和基座,所述基板的内侧面固定于墙体,基板的外表面上装设基座和电机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座数量为二,分别设置于基板两端,所述电机支架架设于两个基座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还与灯体连通,所述灯体内置驱动模块。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本灯具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的自由度只有转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铰接处的自由度也只有转动,通过调节第一支点的转动即可实现整个连杆组件包括灯体的水平前后运动,其运动方向是前后往返,即避免了教学设备正常工作,又有效保证了照明效果。

2.本灯具由控制器控制整套机构的启停、调节速度,电源为整套机构运动提供动力,运动状态可控,需要时,往前移动至所需位置,不需要时,往后收缩至墙壁附近。

3.拓宽灯具发展方向,尤其是教育照明的产品;丰富灯具的功能,提升产品竞争力;有效提升产品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吊装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灯具处于后限位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3为本灯具正视图。

图4为本灯具左视图。

图5为本灯具仰视图。

图6为本灯具处于前限位位置时的立体图。

其中,箭头表示连杆组件和灯体的运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1

请查阅图2-6,本实施例的一种水平运动控制灯具,包括基座组件1、电机组件3、连杆组件5、连接组件7、灯体95和控制组件;

所述基座组件1固定于墙体,所述基座组件1上设有第一支点13和第二支点14,所述第一支点13设置于第二支点14的上方,所述第一支点13和第二支点14设有转轴;

所述连杆组件5包括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和第三连杆53;所述第一连杆51的一端与基座组件1枢接于第一支点13,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3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52的一端与基座组件1枢接于第二支点14,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3的中部铰接;

所述连接组件7的顶部与第三连杆53的自由端铰接,底部与灯体95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控制器和电源,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组件3电连接,所述电机组件3固定于基座组件1,所述电机组件3通过控制转轴使连杆组件5运动,从而带动灯体95实现在靠近(后限位位置)或远离(前限位位置)墙壁的水平方向上运动。

所述连接组件7包括连接杆73、吊杆75和固定座77,所述连接杆73的顶部与第三连杆53的自由端铰接,所述吊杆75垂直向下地设置于连接杆73的两端,所述吊杆75的下端设有固定座77,所述固定座77与灯体9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7还包括连接座71,所述连接座71设置于连接杆73的中部,所述连接杆73与灯体95平行。连接座71与第三连杆53间有转动自由度,有效保证了灯体95的照明方向可控。

所述电机组件3包括电机支架31、电机35和联轴器33;所述电机35装设于电机支架31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机35与第一支点13等高地,且向第一支点13方向延伸有联轴器33,所述联轴器33与第一支点13的转轴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机35的正转或反转使第一连杆51绕转轴顺、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整个连杆组件5运动,其运动方向是前后往返,有效保证照明效果。

所述基座组件1包括基板10和基座,所述基板10的内侧面固定于墙体,基板10的外表面上装设基座和电机支架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数量为二,为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分别设置于基板10两端,所述电机支架31架设于两个基座的同一侧,保证基座和电机支架31的稳定性。

所述电源还与灯体95连通,所述灯体95内置驱动模块,驱动模块不外露,避免电路暴露的弊端,同时减少组件,方便安装。

控制器控制整套机构的启停、调节速度等,电源为整套机构运动提供动力,控制器控制电机35上电反转,驱动连杆机构往后运动,即带动灯体95往后移动,至后限位位置(靠近墙壁)。控制器还可以使连杆组件5在前后限位之间任意位置启停,并稳定在该位置。电机35带动第一支点13的转轴反转,使第一连杆51绕第一支点13逆时针转动,同时第二连杆52被动运动(即绕第二支点14逆时针转动),这时,第三连杆53通过第一连杆51和第三连杆53的铰链、第二连杆52和第三连杆53的铰链的运动轨迹朝墙壁方向运动,同时带动第三连杆53与连接座71的铰接点做顺时针转动,通过连接组件7的连接,灯体95即朝墙壁方向运动,越来越靠近墙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