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9408发布日期:2019-03-30 07:4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装的筒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拆装的筒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筒灯都是嵌装于天花的内部,利用设置于筒灯外部并且向外岔开的弹簧把筒灯牢固地安装于天花的内部,从而避免发生筒灯掉落而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但正由于设置于筒灯外部的弹簧的固定作用,使得对筒灯的拆卸更换操作十分困难;而当筒灯应用于办公楼、高铁站候车大厅、航站大楼、站台、医院等天花位置高的场所时,对筒灯的拆卸更换操作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工成本和辅助设备成本,不利于对筒灯的快速高效的拆卸更换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筒灯,能够解决换灯难的问题,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少拆卸更换筒灯所需的人工成本及辅助设备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拆装的筒灯,包括用于安装于天花的副灯体和用于与副灯体可拆卸连接的主灯体,主灯体与副灯体旋合连接,主灯体的底部设置有便于旋转主灯体的凹槽;副灯体设置有用于为主灯体提供工作电源的供电接口,主灯体设置有用于与供电接口接触连接的电源接口;主灯体相对于副灯体进行旋扭拆装时,电源接口与供电接口分离/接触。

进一步,副灯体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呈螺旋状的导向槽,导向槽的末端位置设置有凸起的扣位;主灯体的侧面设置有与导向槽和扣位相配合的卡点;主灯体与副灯体旋转扣合时,扣位把卡点限制于导向槽的末端位置。

进一步,供电接口设置于副灯体的内侧顶部,电源接口设置于主灯体的顶部,主灯体安装于副灯体之中时,电源接口与供电接口之间设置有用于为主灯体提供上抬空间的空隙。

进一步,主灯体还设置有电气组件,电气组件包括用于进行照明的发光模组和用于根据外界情况调整发光模组的发光状态的传感器,传感器与发光模组相连接。

进一步,发光模组包括用于发光的灯板和林立设置于灯板背部的散热片,每两个散热片之间设置有便于空气流过的间隙。

进一步,副灯体于对应间隙的位置设置有气流通孔,气流通孔与间隙形成用于散热的对流通道。

进一步,电气组件还包括用于统筹管理的控制模块和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的物联网传输模块,物联网传输模块、发光模组和传感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把副灯体安装于天花的安装组件,安装组件与副灯体旋接、扣接或通过螺丝连接。

进一步,安装组件为一灯座,灯座包括用于连接天花的连接边和用于连接副灯体的连接端口,连接边从连接端口向外延伸设置;副灯体的顶部设置有与连接端口相匹配的对接端口。

进一步,安装组件为一嵌入预埋组件,嵌入预埋组件包括围绕副灯体设置的面环和用于卡接天花的弹簧夹,弹簧夹设置于面环之上并向外伸展;嵌入预埋组件嵌装于天花时,面环抵接天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便于拆装的筒灯,主灯体与副灯体可拆卸地旋合连接,并且主灯体的底部设置有便于旋转主灯体的凹槽,因此,用户只需使用能够与该凹槽相配合的辅助工具,通过辅助工具带动该凹槽使得主灯体能够相对于副灯体进行转动,即可实现对主灯体与副灯体之间的拆装处理。特别是应用于办公楼、高铁站候车大厅、航站大楼、站台和医院等天花位置高的场所中的筒灯,只需使用具有足够长度的直杆状的辅助工具,即可通过辅助工具对准凹槽而使主灯体与副灯体之间进行拆装,从而能够有效解决换灯难的问题,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少拆卸更换筒灯所需的人工成本及辅助设备成本。此外,主灯体和副灯体分别设置有能够相互接触连接的电源接口与供电接口,并且当主灯体相对于副灯体进行旋扭拆装时,电源接口与供电接口分离/接触,所以当主灯体没有安装在副灯体之中时,主灯体并没有电源,并且主灯体不会受到电线对其的限制,因此,不仅能够避免安装主灯体时出现电气安全隐患的问题,并且能够降低安装的难度,提高安装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筒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筒灯的剖视图;

图3是主灯体的示意图;

图4是副灯体的示意图;

图5是筒灯与安装组件相连接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筒灯与安装组件相连接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筒灯,包括用于安装于天花的副灯体1和用于与副灯体1可拆卸连接的主灯体2,主灯体2与副灯体1旋合连接,主灯体2的底部设置有便于旋转主灯体2的凹槽21;副灯体1设置有用于为主灯体2提供工作电源的供电接口11,主灯体2设置有用于与供电接口11接触连接的电源接口22;主灯体2相对于副灯体1进行旋扭拆装时,电源接口22与供电接口11分离/接触。具体地,主灯体2与副灯体1可拆卸地旋合连接,并且主灯体2的底部设置有便于旋转主灯体2的凹槽21,因此,用户只需使用能够与该凹槽21相配合的辅助工具,通过辅助工具带动该凹槽21使得主灯体2能够相对于副灯体1进行转动,即可实现对主灯体2与副灯体1之间的拆装处理。特别是应用于办公楼、高铁站候车大厅、航站大楼、站台和医院等天花位置高的场所中的筒灯,只需使用具有足够长度的直杆状的辅助工具,即可通过辅助工具对准凹槽21而使主灯体2与副灯体1之间进行拆装,从而能够有效解决换灯难的问题,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少拆卸更换筒灯所需的人工成本及辅助设备成本。此外,主灯体2和副灯体1分别设置有能够相互接触连接的电源接口22与供电接口11,并且当主灯体2相对于副灯体1进行旋扭拆装时,电源接口22与供电接口11分离/接触,所以当主灯体2没有安装在副灯体1之中时,主灯体2并没有电源,并且主灯体2不会受到电线对其的限制,因此,不仅能够避免安装主灯体2时出现电气安全隐患的问题,并且能够降低安装的难度,提高安装的准确率。

其中,参照图1-图4,副灯体1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呈螺旋状的导向槽12,导向槽12的末端位置设置有凸起的扣位13;主灯体2的侧面设置有与导向槽12和扣位13相配合的卡点23;主灯体2与副灯体1旋转扣合时,扣位13把卡点23限制于导向槽12的末端位置。具体地,该呈螺旋状的导向槽12在副灯体1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用于让卡点23进入到导向槽12之中的开口,当副灯体1和主灯体2相连接时,首先把主灯体2伸进副灯体1之中,并且使得卡点23对准该开口,接着向上旋转抬升主灯体2,使得卡点23沿着导向槽12进行螺旋移动,最后,扣位13会把卡点23限制于导向槽12的末端位置,从而把主灯体2牢固地安装于副灯体1之中。

其中,参照图1-图4,供电接口11设置于副灯体1的内侧顶部,电源接口22设置于主灯体2的顶部,主灯体2安装于副灯体1之中时,电源接口22与供电接口11之间设置有用于为主灯体2提供上抬空间的空隙。具体地,当主灯体2安装于副灯体1之中时,电源接口22与供电接口11会一直相接触,因此,供电接口11能够持续地向电源接口22进行供电,从而保证主灯体2的正常工作。此外,处于电源接口22与供电接口11之间的空隙的高度与设置于导向槽12末端位置的凸起的扣位13的高度相匹配,所以,当把主灯体2向上抬升而使得卡点23能够离开扣位13时,电源接口22与供电接口11之间不会影响主灯体2的抬升操作,从而保证主灯体2能够有效从副灯体1之中拆离。

此外,主灯体2和副灯体1之间的旋合连接方式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之外,主灯体2和副灯体1还可以通过内外螺纹旋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当主灯体2和副灯体1通过内外螺纹旋合连接时,只要把主灯体2伸进副灯体1之中,并转动主灯体2而使得分别设置于主灯体2和副灯体1之中的螺纹相互啮合,从而把主灯体2牢固地安装于副灯体1之中。

其中,参照图1-图4,主灯体2还设置有电气组件,电气组件包括用于进行照明的发光模组3和用于根据外界情况调整发光模组3的发光状态的传感器,传感器与发光模组3相连接。具体地,传感器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而对应进行选择,例如,传感器可以选择为能够感应人体的红外传感器或者能够感应周围环境光照亮度的亮度传感器等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当现场没有人时,红外传感器检测不到人的存在,因此红外传感器能够关闭发光模组3;而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的存在时,发光模组3则会启动照明。当周围环境比较明亮时,亮度传感器能够关闭发光模组3;而当周围环境比较昏暗时,亮度传感器则会启动发光模组3进行照明。所以,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的传感器,能够起到节省能耗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对红外传感器及亮度传感器等设置其启动阈值,当人数或者周围环境的明亮程度达到预设值时,发光模组3才会被触发启动而进行照明。

其中,参照图1-图4,发光模组3包括用于发光的灯板31和林立设置于灯板31背部的散热片32,每两个散热片32之间设置有便于空气流过的间隙;副灯体1于对应间隙的位置设置有气流通孔14,气流通孔14与间隙形成用于散热的对流通道。具体地,散热片32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散热片32林立设置于灯板31的背部,从而能够增加散热面积,起到更加可靠的散热作用。此外,设置于副灯体1之上的气流通孔14能够与由散热片32形成的间隙形成用于散热的对流通道,能够加快冷热空气的循环,从而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保证筒灯的使用寿命。

其中,参照图1-图4,电气组件还包括用于统筹管理的控制模块4和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的物联网传输模块,物联网传输模块、发光模组3和传感器分别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具体地,物联网传输模块包括蓝牙传输模块、ZigBee传输模块、WIFI传输模块和载波传输模块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从而能够与手机APP、电脑、服务器等外部设备进行通讯,从而能够利用手机APP、电脑、服务器等外部设备对筒灯进行监测及控制。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筒灯还包括用于把副灯体1安装于天花的安装组件,安装组件与副灯体1旋接、扣接或通过螺丝连接。安装组件有多种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而进行对应选择。参照图5,图5是安装组件的第一实施例,具体地,安装组件为一灯座5,灯座5包括用于连接天花的连接边51和用于连接副灯体1的连接端口52,连接边51从连接端口52向外延伸设置;副灯体1的顶部设置有与连接端口52相匹配的对接端口15。当把副灯体1与灯座5进行连接时,首先把灯座5的连接边51与天花进行固定,接着,把副灯体1的对接端口15对准灯座5的连接端口52而把副灯体1与灯座5进行连接,此时,副灯体1即可固定在天花之中,从而方便主灯体2与副灯体1进行连接。

此外,参照图6,图6是安装组件的第二实施例,具体地,安装组件为一嵌入预埋组件6,嵌入预埋组件6包括围绕副灯体1设置的面环61和用于卡接天花的弹簧夹62,弹簧夹62设置于面环61之上并向外伸展;嵌入预埋组件6嵌装于天花时,面环61抵接天花。由于嵌入预埋组件6与副灯体1相连接,因此直接通过把弹簧夹62夹在预设于天花中的安装孔之中,即可实现把副灯体1固定在天花之中,从而方便主灯体2与副灯体1进行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筒灯还包括用于进行出光的出光面板,凹槽设置于该出光面板之上,并且该凹槽在出光面板的外表面之上的形状并不限制,可以为十字形、一字形、三角形或六角形等。对应地,为了方便对主灯体2进行安装或拆卸,辅助工具之中设置有与凹槽形状相匹配的起子,当需要对主灯体2进行拆装时,只需要把辅助工具之中的起子对准凹槽,接着抬升并旋转主灯体2,即可把主灯体2从副灯体1中进行拆装,从而解决换灯难的问题,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少拆卸更换筒灯所需的人工成本及辅助设备成本。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