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光元件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4222发布日期:2019-04-20 04:3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配光元件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光元件及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优美的照明光线会为环境增添更多美感,从而为人们营造出更为美好的视觉盛宴。为了形成不同种类的照明光线,人们设计出了多种类型的灯具,射灯便是其中一种,其可用于局部采光,烘托气氛。

在相关技术中,一些射灯所采用的配光元件1’由中部的透镜部10’以及外围的反射器12’共同构成(参见图1),在透镜部10’的内部设置有光源腔14’,通过光源腔14’、透镜部10’以及反射器12’能够对光线进行汇聚,并且所形成的光型具有较为明显的截止线,这已经是配光效果较好的一种配光元件。

然而,由于这种配光元件1’中一部分光线直接由透镜部10’抵达反射器12’的出光口120’,而另一部分光线会先折射至反射器12’再反射至出光口120’,因此导致两部分光线的光程差较大,混光不均匀,这部分直接通过透镜部10’的光线所会形成局部的黄斑,因此配光效果仍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光元件及灯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光元件,包括透镜部、反射器以及光源腔,所述反射器具有侧壁以及由所述侧壁约束形成的入光口和出光口,所述透镜部位于所述反射器的内部且部与所述入光口相连,所述光源腔由所述透镜部背离所述出光口的一侧表面向所述出光口所在方向凹陷形成,所述配光元件至少在一个垂直于所述入光口的方向上的截面为拥有对称轴的对称结构;

所述光源腔由入射面以及分光侧面共同围成,在所述截面内,所述入射面位于所述光源腔临近所述出光口的一侧,所述分光侧面分别位于所述入射面的两侧;

所述透镜部具有全反射面以及折射面,在所述截面内,所述全反射面位于所述透镜部朝向所述出光口的一侧,所述全反射面为中部向所述入光口方向凸出的V字形,所述折射面连接所述全反射面以及所述反射器;

在所述截面内,所述反射器由所述入光口至所述出光口逐渐扩张。

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入射面为朝向所述入光口凸出的弧面。

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在所述截面内,所述V字形的两条侧边均为朝向所述出光口凸出的曲线。

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折射面由临近所述入光口的一端至临近所述出光口的一端逐渐靠近所述对称轴。

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侧壁的表面设置有反射镀层。

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侧壁背离所述透镜部的表面排布有多个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由所述入光口延伸至所述出光口。

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配光元件为拉伸构型。

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配光元件为回转构型。

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配光元件为整体注塑成型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LED灯珠以及所述的配光元件,所述LED灯珠位于所述光源腔内。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LED灯珠所发出的光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所述入射面、所述全反射面、所述折射面、所述侧壁传递至所述出光口,另一部分经所述分光侧面、所述折射面、所述侧壁传递至所述出光口。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配光元件及灯具能够将LED灯珠照射至入射面以及分光侧面的全部光线均经反射器反射至出光口,减小了两部分光线的光程差,提高了混光效果,有效优化了黄斑现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背景技术提供的配光元件的截面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配光元件的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拉伸型配光元件的整体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回转型配光元件的整体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回转型配光元件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配光元件对小角度光线的配光线路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配光元件对大角度光线的配光线路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锯齿结构的配光线路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射灯的整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配光元件、10’-透镜部、12’-反射器、120’-出光口、14’-光源腔;

1-配光元件、10-透镜部、100-全反射面、102-折射面、12-反射器、120-出光口、122-入光口、124-侧壁、124a-锯齿结构、14-光源腔、140-入射面、142-分光侧面;

2-射灯;

3-LED灯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配光元件1。如图2至图5所示,配光元件1包括透镜部10、反射器12以及光源腔14,反射器12具有侧壁124以及由侧壁124约束形成的出光口120以及入光口122,并且反射器12由入光口120至出光口122逐渐扩张。透镜部10位于反射器12的内部且部与入光口122相连,光源腔14由透镜部10背离出光口120的一侧表面向出光口120所在方向凹陷形成。

本实施例中,配光元件1至少在一个垂直于入光口122的方向上的截面为拥有对称轴a的对称结构(参见图2)。其中,该配光元件1可以为拉伸构型(参见图3),此时配光元件1具有长度方向,而配光元件1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为拥有对称轴a的对称结构,即此时配光元件1拥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对称面。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的配光元件1也可以为回转构型(参见图4和图5),此时该配光元件1的经过其中心轴的每个截面均为对称结构,且对称轴a即为中心轴。

在该截面内,反射器12由入光口122至出光口120逐渐扩张,形成敞口构型,反射器12通过其侧壁124对光线进行反射。通常情况下,反射器12的侧壁会呈现出略微外凸的曲面,以便使所反射的光线较为准直。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侧壁124的表面设置反射镀层反射光线,也可以在侧壁124背离透镜部10的表面排布多个锯齿结构124a,通过这些锯齿结构124a的相邻两个面对光线进行的连续二次反射实现对光线的反射效果(参见图8)。该锯齿结构124a由入光口122延伸至出光口120,即覆盖整个侧壁124。

本实施例中的光源腔14由入射面140以及分光侧面142共同围成,参见图2,在截面内,入射面140位于光源腔14临近出光口120的一侧,而分光侧面142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入射面140的两侧。根据配光元件1的不同构型,本实施例中的配光元件1可以应用于不同种类的灯具,例如采用回转构型的配光元件1可以应用于射灯2(参见图9)。当应用该配光元件1的灯具装配完成后,LED灯珠3位于光源腔14内,如图6所示,LED灯珠3所发出的光线中临近中心的小角度(与对称轴a的方向接近)光线会经过入射面140进入透镜部10,如图7所示,LED灯珠3所发出的位于外侧的大角度(与对称轴a的夹角较大)光线则会经过分光侧面142进入透镜部10。

透镜部10具有全反射面100以及折射面102,在截面内,全反射面100位于透镜部10朝向出光口120的一侧,并且全反射面100在截面内的形状为中部向入光口122方向凸出的V字形。折射面102则处于全反射面100的外围,连接起全反射面100以及反射器102。

小角度光线经过入射面140进入透镜部10之后并不会直接由透镜部10的另一侧射出,而是会传递至全反射面100上,全反射面100会将这部分光线反射至与对称轴a接近垂直的大角度并射向折射面102。与此同时,进入分光侧面142的大角度光线也会射向折射面102。这两股光线经过折射面102的折射后会全部投射至反射器12的侧壁124,并最终被侧壁124反射至出光口120。

至此,LED灯珠3所发出的小角度光线经入射面140、全反射面100、折射面102、侧壁124传递至出光口120(参见图6),而LED灯珠3所发出的大角度光线经分光侧面142、折射面102、侧壁124传递至出光口120(参见图7),小角度光线的光程被大幅提高,因此两部分光线的光程差被大幅缩小了。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配光元件1能够具备更加优异的混光效果,黄斑现象得到明显优化。

在截面内,V字形的全反射面100的两条侧边可以采用直线形式,此时全反射面各处的法线一致。而为了获得更好的配光效果,两条侧边也可以均采用朝向出光口120凸出的曲线形状,这样能够对反射光线起到一定的汇聚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混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透镜部10的全反射面100能够反射光线,因此如果全反射面100过大则有可能将大量反射器12所反射的光线再次反射,造成光能的损耗。而降低全反射面100的覆盖区域虽然能够降低再次反射的几率,但也会增加小角度光线照射至全反射面100的难度。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入射面140设计为朝向入光口122凸出的弧面,利用弧面的汇聚特性可以调整小角度光线的角度,使其汇聚至全反射面100上。

在本实施例中,配光元件1可以采用整体注塑成型工艺制造,而透镜部10由于深入反射器12内部,因此脱模难度较大。为了降低脱模难度,可以将折射面102设计为由临近入光口122的一端至临近出光口120的一端逐渐靠近对称轴a的形状,从而使透镜部10整体呈现出下大上小的形状,减小脱模难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配光元件及灯具能够提高了混光效果,有效优化了黄斑现象。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