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7953发布日期:2019-04-13 00:1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台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灯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舞台灯在搭设时需要预先将灯安装至预设灯架上,然后在将灯架放置在舞台各处,但是很多临时搭设的舞台,在进行转移时需要将灯架进行拆卸,但是灯架体积较大不方便进行移动,且安装时灯架的安装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灯架存在的体积较大不方便进行移动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该装置中通过直径大于支撑柱外圈直径的固定孔沿着支撑柱外圈卡接,卡接至支撑板一上方,起到一个支撑板一上方的限位作用,使支撑板一撑开后不易发生位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包括支撑柱、固定钉、滑槽、支撑板一、卡块、支撑板二、固定孔和固定螺栓,所述支撑柱上下两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钉,所述支撑柱一侧表面嵌套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柱通过滑槽卡接设置有支撑板一,所述支撑板一左右两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与滑槽呈卡接设置,所述支撑柱外侧表面卡接设置有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表面开孔设置有固定孔,且支撑板二通过固定孔与支撑柱相连接,所述支撑柱通过固定钉卡接设置有固定螺栓;

所述固定螺栓包括副螺栓和固定孔二,所述固定螺栓顶部表面转动连接有副螺栓,所述副螺栓顶部表面开孔设置有固定孔二。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滑槽与卡块相契合,且滑槽深度为支撑柱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一呈“X”形状,且支撑板一呈折叠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二呈“Z”形状,且支撑板二呈一体式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孔直径大于支撑柱外圈直径。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孔二与固定钉直径相同,且固定钉与固定孔二呈卡接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设置有滑槽,且滑槽与卡块相契合,且滑槽深度为支撑柱的三分之二,使用时将卡块沿着滑槽进行卡接,同时支撑柱通过支撑板一之间相连接,且深度为支撑柱的三分之二的滑槽起到一个支撑板一的限位作用。

2、该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设置有支撑板一,且支撑板一呈“X”形状,且支撑板一呈折叠设置,收纳转移时,呈折叠设置的支撑板一更加的方便,支撑板二呈“Z”形状,且支撑板二呈一体式设置,呈一体式设置的支撑板二使支撑柱之间固定后更加的稳定。

3、该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设置有固定孔,且固定孔直径大于支撑柱外圈直径,直径大于支撑柱外圈直径的固定孔沿着支撑柱外圈卡接,卡接至支撑板一上方,起到一个支撑板一上方的限位作用,使支撑板一撑开后不易发生位移。

4、该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设置有固定孔二,且固定孔二与固定钉直径相同,且固定钉与固定孔二呈卡接设置,支撑柱上方固定钉卡接固定螺栓后再将支撑柱底部固定钉卡接至副螺栓上的固定孔二,然后转动副螺栓,使固定钉与固定孔二进一步的旋紧。

综上,该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体积较大不方便进行移动的问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1-4中:1-支撑柱,101-固定钉,102-滑槽,2-支撑板一,201- 卡块,3-支撑板二,301-固定孔,4-固定螺栓,401-副螺栓,4011- 固定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包括支撑柱1、固定钉101、滑槽102、支撑板一2、卡块 201、支撑板二3、固定孔301、固定螺栓4、副螺栓401和固定孔二 4011,支撑柱1上下两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钉101,支撑柱1一侧表面嵌套设置有滑槽102,支撑柱1通过滑槽102卡接设置有支撑板一2,支撑板一2左右两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卡块201,且卡块201 与滑槽102呈卡接设置,支撑柱1外侧表面卡接设置有支撑板二3,支撑板二3表面开孔设置有固定孔301,且支撑板二3通过固定孔301 与支撑柱1相连接,支撑柱1通过固定钉101卡接设置有固定螺栓4,固定螺栓4包括副螺栓401和固定孔二4011,固定螺栓4顶部表面转动连接有副螺栓401,副螺栓401顶部表面开孔设置有固定孔二 4011。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滑槽102与卡块201相契合,且滑槽102深度为支撑柱1的三分之二,使用时将卡块201沿着滑槽102进行卡接,同时支撑柱1通过支撑板一2之间相连接,且深度为支撑柱1的三分之二的滑槽102起到一个支撑板一2的限位作用,支撑板一2呈“X”形状,且支撑板一2呈折叠设置,收纳转移时,呈折叠设置的支撑板一2更加的方便,支撑板二3呈“Z”形状,且支撑板二3呈一体式设置,呈一体式设置的支撑板二3使支撑柱1之间固定后更加的稳定,固定孔301直径大于支撑柱1外圈直径,直径大于支撑柱1外圈直径的固定孔301沿着支撑柱1外圈卡接,卡接至支撑板一2上方,起到一个支撑板一2上方的限位作用,使支撑板一2撑开后不易发生位移,固定孔二4011与固定钉101直径相同,且固定钉101与固定孔二4011 呈卡接设置,支撑柱1上方固定钉101卡接固定螺栓4后再将支撑柱 1底部固定钉101卡接至副螺栓401上的固定孔二4011,然后转动副螺栓401,使固定钉101与固定孔二4011进一步的旋紧。

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便携带的舞台灯灯架时,首先,检查设备是否完整,使用时将卡块201沿着滑槽102进行卡接,同时支撑柱1通过支撑板一2之间相连接,且深度为支撑柱1的三分之二的滑槽102起到一个支撑板一2底部的限位作用,然后将支撑板二3的固定孔301均沿着支撑柱1进行卡接,且起到一个支撑板一2上方的限位作用,使支撑板一2撑开后不易发生位移,然后将固定螺栓4卡接至支撑柱1顶部的固定钉101,在将支撑柱1底部的固定钉101卡接至副螺栓401上的固定孔二4011,最后通过转动副螺栓401,使固定钉101与固定孔二4011进一步的旋紧,即可完成舞台灯灯架一段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灯架存在的体积较大不方便进行移动问题,使装置整体在需要搬运时能进行拆卸,而安装后又能达到相应的功能与稳定性。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