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电控三动作LED聚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0863发布日期:2019-05-07 21:03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字电控三动作LED聚光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舞台聚光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电控三动作led聚光灯。



背景技术:

舞台灯光是舞台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情节发展对人物及所需的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的灯光设计,并有目的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再现给观众,运用舞台灯光设备(照明灯具、控制系统)和技术手段提供必要的灯光效果。

现有的舞台聚光灯其具有复位功能,打开舞台聚光灯开关后,舞台聚光灯先识别自身位置,然后依照复位功能回到设定的参考原点位置,然后再运行到数字调光台所设定的具体位置,其工作效率不高,此外当灯光师接通电源后舞台聚光灯接收到灯具控制台信号后即刻动作,影响了聚光灯上电前灯光师对聚光灯的设定,扰乱了舞台灯光布景,灯光师需重新设定聚光灯的运动参数,从而影响了灯光师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的舞台聚光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电控三动作led聚光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数字电控三动作led聚光灯,包括底座、聚光灯座、聚光透镜、灯具垂直转动装置、灯具水平转动装置、灯具调焦装置、灯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设有灯具水平转动装置,灯座两侧设有灯具垂直转动装置,灯具调焦装置对聚光灯进行调焦;灯具控制台内设有灯具控制程序,灯具控制装置通过dmx512协议对灯具垂直转动装置、灯具水平传动装置及灯具调焦装置进行动作控制,进而对聚光灯实施状态控制。

进一步的,灯具控制装置设有复位功能及电子记忆功能。

进一步的,灯具垂直转动装置、灯具水平转动装置及灯具调焦装置采用高精度无间隙电动旋转平台,灯具控制装置应用高精度无间隙电动旋转平台及灯具控制装置内的电子记忆功能对聚光灯在0.5秒至2秒的时间范围内实现快速复位。

进一步的,灯具控制装置的电子记忆功能包括聚光灯断电位置保持功能,高精度无间隙电动旋转平台采用涡轮蜗杆结构,聚光灯断电位置保持功能通过高精度无间隙电动旋转平台内的涡轮蜗杆结构实现聚光灯断电后的灯具位置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灯具控制装置应用灯具控制装置内的聚光灯断电位置保持功能及灯具控制程序,防止聚光灯上电后受到灯具控制台的控制指令产生聚光灯运行异常,从而使得聚光灯平滑进入受控状态。

进一步的,灯具调焦装置由若干组剪叉式伸缩调焦结构组成,若干组剪叉式伸缩调焦结构由高精度无间隙电动旋转平台驱动从而实施聚光灯调焦功能。

进一步的,灯具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通道指令,控制通道指令分别为灯具调光指令、灯具x轴调节指令、灯具x轴微调指令、灯具y轴调节指令、灯具y轴微调指令、灯具调焦指令、灯具调焦微调指令、灯具频闪指令、灯具x、y、z轴转动速度指令及灯具功能指令。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舞台聚光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聚光灯快速复位功能:本发明的灯具垂直转动装置、灯具水平转动装置采用高精度无间隙电动旋转平台作为聚光灯的动力与定位装置,结合灯具控制装置的电子记忆功能,聚光灯在断电前灯具控制装置内的灯具控制程序记忆聚光灯所处的位置,聚光灯在停电后仍然保持原来的角度不变,结合聚光灯的灯具控制程序,对聚光灯供电后无复位动作,聚光灯仍然保持原有的角度,灯具再次通电后迅速复位,聚光灯进入可操作状态。

(2)聚光灯断电位置保持功能:本发明的灯具垂直转动装置、灯具水平转动装置采用具有减速功能的高精度无间隙电动旋转平台驱动聚光灯进行三个轴向运动,其运动过程平稳,灯具定位准确,而且能够实现聚光灯断电后位置保持不变。

(3)灯具防突变控制技术:传统的聚光灯在灯具启动时由于灯具的位置与灯具控制台所发出的位置指令不相符合,聚光灯以较快的速度跟随控制台的指令行进到相应位置,在舞台上容易产生混乱的灯光效果;本发明的灯具位置防突变技术利用聚光灯断电位置保持功能以及配合灯具控制装置的灯具控制程序,使得聚光灯平滑地进入灯具控制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所述一种数字电控三动作led聚光灯的正视图。

图2为所述一种数字电控三动作led聚光灯的侧视图

图1中:1-底座;2-聚光灯座;3-聚光透镜;5-灯具垂直转动装置;6-灯具水平转动装置;7-灯具控制装置,8-灯具控制台。

图2中:21-聚光灯手动操作按钮;4-灯具调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一种数字电控三动作led聚光灯,包括底座1、聚光灯座2、聚光透镜3、灯具调焦装置4、灯具垂直转动装置5、灯具水平转动装置6、灯具控制装置7及灯具控制台8,底座1设有灯具水平转动控制装置6,灯座2两侧设有灯具垂直转动装置5,聚光灯座2外侧设有聚光灯的手动操作按钮;聚光透镜3为螺纹透镜;灯具控制装置7安装在底座1上,灯具控制装置7上设有交流电输入接口、交流电输出接口、电源开关、聚光灯调焦旋钮、信号输入端及信号输出端;灯具控制装置7通过dmx512协议与灯具水平转动装置、灯具垂直转动装置及灯具调焦装置4实施动作控制,进而对聚光灯实施状态控制。

优选的,本发明的灯具垂直转动装置5、灯具水平转动装置6及灯具调焦装置4均采用高精度无间隙电动旋转平台作聚光灯的动力与定位装置,高精度无间隙电动旋转平台内部安装有减速电机及涡轮蜗杆结构,减速电机带动蜗轮蜗杆进而对聚光灯进行灯具状态控制,灯具垂直转动传动装置5使聚光灯上下俯仰最大角度为270度,灯具水平转动传动控制装置6使聚光灯水平转动最大角度为360度。

优选的,本发明的灯具调焦装置4包括若干组的剪叉式伸缩调焦结构,其对聚光灯变焦的角度范围为20-50度,具有运行噪声小,折叠式设计装置空间小、结构稳固、维护简单方便,使得做成的聚光灯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的特点。

优选的,灯具控制装置7还包括控制通道指令,所述控制通道指令分别为灯具调光指令、灯具x轴调节指令、灯具x轴微调指令、灯具y轴调节指令、灯具y轴微调指令、灯具调焦指令、灯具调焦微调指令、灯具频闪指令、灯具x、y、z轴转动速度指令及灯具功能指令。

优选的,灯具功能指令为灯具状态保持功能,该控制通道指令的频率在100-105之间(保持5秒)是释放聚光灯x轴、y轴、z轴动作,“释放”是指聚光灯在供电后不会执行复位指令,也不会执行灯具控制台8的控台指令,而是保持聚光灯上次关电时的状态,如果要控制聚光灯就必须使其释放其运动轴x轴、y轴及z轴的控制权。例如要控制聚光灯x轴转动,先使灯具控制台发送x轴的值与聚光灯x轴的值相等,之后聚光灯的x轴就能受灯具控制台8控制(快速满程发送x轴的值0-255可行)。第二种方法将该控制通道命令的值设为100-105之间(如102)则可马上控制灯具,若使用者提前编好聚光灯控制程序,使得聚光灯通电后开始运行,则需要提前设置聚光灯频率100-105值;

此外该控制通道命令的频率在200-205之间保持5秒是复位功能,聚光灯在供电后不会主动执行复位功能,聚光灯在每次运行完成会将位置自动记录,不需要靠复位识别位置。

优选的,底座1、聚光灯座2均采用航空铝材壳体设计,其结构具有双层镂空通风散热结构,具有快速散热及静音的特点。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1)通过dmx512信号线将灯具控制台8与聚光灯的底座1上的灯具控制装置7连接,打开聚光灯的电源开关,在聚光灯座2的外侧的聚光灯手动操作按钮21处按esc进入设置页,按up/down键选择dmx地址,按enter进入地址设置选项,按up/down键设置地址码,设置好后按enter保存退出地址设置,按esc退到地址显示界面,显示要设置的地址则表示已经设置成功。

(2)聚光灯通电后不走复位程序,传统的舞台聚光灯都会带上电复位功能,靠上电复位去识别聚光灯x轴、y轴、z轴的位置,本发明所述的聚光灯对每个运动轴的位置都会记忆在聚光灯内部的灯具控制程序,上电时聚光灯内部灯具控制程序会记忆中的聚光灯所处位置。另外本发明所述的聚光灯配置了高精密无间隙电动旋转平台,高精密无间隙旋转平台内装有减速机及涡轮蜗杆结构,能保证聚光灯在断电后位置不会变动。

(3)本发明的聚光灯具有锁定与释放功能,聚光灯在上电后,会将x轴、y轴调焦锁定,也就是聚光灯在上电后不会立刻受到灯具控制台8的干扰而动作,只有当灯具控制台8发送了与聚光灯所处位置相等的数值之后才能释放该运动轴。例如:x轴停在200的位置,关闭电源,然后将控台的推子全部拉下来到0位(可以不关闭控台的电源)再将聚光灯的电源开关打开,这时聚光灯静止不动,灯具控制台8发送x轴的值是0,而聚光灯却没有跟随使x轴走到0位置,聚光灯的运动轴被锁定,如果这时需要控制聚光灯运行,有两种控制方法:

①、慢慢推动灯具控制台8的控制推子,直到灯具控制台的频率为200,之后聚光灯则受灯具控制装置7的控制;或者快速推动聚灯具控制台8的推子到频率255的位置,然后将控制推子慢慢拉下至频率值为200时,聚光灯就可以被控制。

②、将灯具控制指令设置为频率为100-105的值,聚光灯释放控制权,聚光灯上的运动轴x轴、y轴、z轴马上受灯具控制台8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