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装集成式探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0231发布日期:2019-05-31 21:0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装集成式探照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束发射装置,尤其是一种快装集成式探照灯,属于光发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功率探照灯通常由作为基座的方位部件、安装在方位部件上的仰俯部件以及安装在仰俯部件上的灯筒部件组成,除了可以照明之外,还可以在必要时作为眩目武器,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需要适应在海陆各种场合快速装拆。然而,现有大功率探照灯体积庞大,装拆就位麻烦,难以满足灵活转移在诸如舰船等载体上使用的需求。

检索可知,申请号为201680050280.4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探照灯的照明装置,具有:用于射出可见光的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偏转和/或形成发光模块的光的至少一个光学构件;以及与发光模块连接的保持模块,在保持模块中支承至少一个光学构件,其中,发光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激光源和光转换元件,其中,至少一个激光源的光转向到光转换元件,光转换元件将光转换为可见光并且射入到光学构件中,其中,保持模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其中,光学构件相对于光转换元件借助于第一引导件在第一方向上能够移动并且借助于第二引导件在第二方向上能够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不同。

虽然该专利申请提出了模块化的思路,但存在以下局限性:除了其光源单元设计为x、z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不能俯仰运动、难以满足仰角空间照射的需求之外;由于难以装拆,尤其是不能快速装拆,因此无法灵活转移到车、船等多种载体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局限,提出一种可快速装拆并且定位可靠的快装集成式探照灯,从而满足可以在各种场合转移使用的需求。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快装集成式探照灯包括作为基座的方位部件、安装在方位部件上的仰俯部件以及安装在仰俯部件上的灯筒部件;

所述灯筒部件的筒体内装有照射发射器件,所述筒体的两侧中部径向延伸出截面呈上大下小梯形的支撑轴;

所述仰俯部件呈凹字形,由底部的基板和基板两端朝上延伸的支耳板构成;所述基板的中部具有加盖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外周具有螺钉孔;所述支耳板的上端内侧固定有u字形旋转锁体;所述旋转锁体的一端铰装旋转锁舌,且另一端具有垂向螺纹孔;所述旋转锁舌上装有下端可以拧入垂向螺纹孔的锁体把手;所述旋转锁舌与旋转锁体对合锁紧后,中部形成与所述支撑轴截面形状相配的锁孔;

所述方位部件的上表面具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配的定位止圈,所述定位止口周圈间隔分布与所述螺钉孔径向位置对应的选择安装孔。

安装时,只要将方位部件的定位孔套在定位止圈上,择定选择安装孔,即可将仰俯部件安装在方位部件上;之后打开旋转锁舌,将灯筒部件架在仰俯部件上,再合上锁舌即可完成快装集成式探照灯的快速安装,十分简便。拆卸时相反操作即可。

本发明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方位部件的侧面装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与方位部件对应相配的铰装挂钩和快速拉锁。

本发明还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筒体由前灯桶和后灯桶通过环形的法兰边止口借助紧固件对接固连而成;所述前灯桶的前端和后灯桶的后端分别安装前玻璃罩和后挡板。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前灯桶内通过前径向筋条与中央环座固连;所述后挡板通过中部的法兰盘与固定座固连,所述固定座的中心孔中固定有插装调焦螺孔轴的中心套,所述中心套上装有内端伸入调焦螺孔轴轴向滑槽内的径向导向销钉;所述中央环座的中央孔内装有冠簧,所述光源的前端绝缘头设有紧插在冠簧内的插针,所述光源的后端与调焦螺孔轴固定连接。

本发明又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前灯桶和后灯桶的对接处分别朝内延伸出前、后内挡圈,所述前、后内挡圈的间距与具有中部穿孔的后凸抛物曲线镜面大反射镜的边缘厚度相配,将后凸大反射镜夹装固定其中。

本发明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调焦螺孔轴后端的螺纹孔与调焦螺杆的内端构成螺旋副,所述调焦螺杆的外端缩径段插装在后挡板法兰盘的中心孔内,再与位于后挡板外的旋钮通过吊紧螺钉固连,从而与后挡板构成轴向约束的旋转副。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光源的前部绝缘头设有环形的半圆弧定位凹,插入鼠笼支架前端的中央套内,所述中央套的径向定位弹珠嵌入定位凹内定位,再通过鼠笼连接板和紧固件固连。

本发明后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鼠笼支架的后端固定前凸的带中央穿孔菲涅尔透镜;所述光源的发光中心定位于菲涅尔透镜的焦点上,且具有在大反射镜焦点前后的预定可调距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的灯筒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的仰俯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的方位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的仰俯部件安装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中灯筒部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焦距调节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光源前部插装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快装集成式探照灯如图1所示,包括作为基座的方位部件1、安装在方位部件1上的仰俯部件2以及安装在仰俯部件上的灯筒部件3。

灯筒部件3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内装有照射发射器件的筒体3-1的两侧分别固连支撑盘3-2,支撑盘3-2中部径向延伸出截面呈上大下小梯形的支撑轴3-3。

筒体3-1如图6所示,由前灯桶1’和后灯桶2’通过环形的法兰边止口借助紧固件对接固连而成。前灯桶1’的前端和后灯桶2’的后端分别安装前玻璃罩3’和具有中央通孔的后挡板4’。前灯桶1’和后灯桶2’的对接处分别朝内延伸出前、后内挡圈,前、后内挡圈的间距与具有中部穿孔的后凸抛物曲线镜面大反射镜5’的边缘厚度相配,将后凸大反射镜5’夹装固定其中。

如图7所示,前灯桶1’内通过前径向筋条1-1’与中央环座1-2’固连。后挡板4’通过中部的法兰盘4-1’与固定座6’固连,固定座6’的中心孔中固定有插装调焦螺孔轴8’的中心套8-1’,中心套8-1’上装有内端伸入调焦螺孔轴8’轴向滑槽内的径向导向销钉8-2’,从而构成轴向移动副,使调焦螺孔轴8’可以相对固定座6’轴向移动。

中央环座1-2’和调焦螺孔轴8’分别与大功率氙气灯光源9’的前后两端连接,具体连接关系为:中央环座1-2’的中央孔内装有冠簧10’,光源9’的前端绝缘头9-5’设有紧插在冠簧10’内的插针9-1’,因此借助插针的引导,很容易插装在中央环座1-2’的中央孔内,形成阻尼移动副,方便调焦定位。

光源9’的后端先后通过与之固连的导电座9-2’、绝缘座9-3’与调焦螺孔轴8’固定连接。调焦螺孔轴8’后端的螺纹孔与调焦螺杆11’的内端构成螺旋副,调焦螺杆11’的外端缩径段插装在后挡板4’法兰盘4-1’的中心孔内,再与位于后挡板4’外的旋钮12’通过吊紧螺钉固连,从而与后挡板4’构成轴向约束的旋转副。当旋拧旋钮时,可以通过螺旋副使调焦螺孔轴连同光源一起轴向移位。

如图8所示,光源9’的前部绝缘头9-5’设有环形的半圆弧定位凹9-4’,插入鼠笼支架13’前端的中央套内,中央套的径向定位弹珠13-1’嵌入定位凹9-4’内定位,再通过鼠笼连接板和紧固件固连。当光源上的插针装入冠簧中时,弹珠落入定位凹中锁住光源;当更换光源时,只要拆卸后挡板上的法兰盘,施力后抽,弹珠由定位凹压缩解锁,从而使插针和冠簧分离,无需打开前挡风玻璃,十分便捷快速;安装光源时,弹珠定位结构保证了重复定位精度。鼠笼支架13’的后端固定前凸的带中央穿孔菲涅尔透镜14’。光源9’的发光中心定位于菲涅尔透镜14’的焦点上,且具有在大反射镜焦点前后的预定可调距离。

仰俯部件2如图3所示,整体呈凹字形,由底部上、下夹层通过的基板2-1和基板两端2-1朝上延伸的支耳板2-2构成。基板2-1由水平的上、下夹板通过相互之间的垂向筋板固连而成。基板2-1的中部具有加盖的定位孔2-3,下夹板的定位孔2-3外周具有长槽形螺钉孔2-4。支耳板2-2的上端内侧固定有u字形旋转锁体2-5,旋转锁体2-5的一端铰装旋转锁舌2-6,且另一端具有垂向螺纹孔。旋转锁舌2-6上装有下端可以拧入垂向螺纹孔的锁体把手2-7。旋转锁舌2-6与旋转锁体2-5对合锁紧后,中部形成与支撑轴3-3截面形状相配的锁孔。

方位部件1如图4所示,其可相对底座做水平方位旋转的上表面具有与定位孔2-3相配的定位止口1-1,定位止口1-1周圈间隔分布与螺钉孔径向位置对应的选择安装孔1-2。

安装时,将方位部件的定位孔套在定位止圈上,再根据方位要求择定选择安装孔,借助松不脱螺钉2-8的铆固连接作用,可以方便地将仰俯部件安装在方位部件上。之后,打开旋转锁舌,将灯筒部件架在仰俯部件上,再合上锁舌拧紧锁体把手,即可完成此快装集成式探照灯的快速便捷安装。拆卸时的步骤与安装相反,也十分容易。因此可以满足快速转移、灵活安置的使用需求。

此外,方位部件1的两侧分别装有控制盒4,控制盒4的上端具有铰装挂钩4-1、下端具有快速拉锁4-2,因此也很容易实现与方位部件的快速装拆。

归纳起来,本实施例的快装集成式探照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诸多显著优点:

1)方位部件上安置仰俯部件进而安装灯筒部件十分便捷,可以切实满足快速拆卸的需求;

2)灯筒部件中光源的装拆也十分方便快速,并借助定位结构保证了光源快装后的重复定位精度;

3)光源前端的冠簧插装结构不仅使得灯管组件的装拆方便,还具有减振隔振的作用;

4)借助叠加在光源快装结构上的后端调焦机构可以方便地实现聚焦成为眩目武器或散射成为大范围照明设备,用途广泛;

5)菲涅尔透镜和大反光镜的有机结合将光源射向前方和后方的光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光源的光能效率。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