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10604发布日期:2019-10-30 00:2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车辆用灯具的的结构,已知的是,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具备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灯具前方反射的反射型空间光调制器。

另外,一直以来,作为具备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已知的是,空间光调制器和从后方侧支承其周缘部的支承基板电连接的结构。

专利文献1:特开2016-91976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通过利用空间光调制器控制反射光的空间性分布,而能够精度较好地形成各种配光图案。

但是,作为具备反射型空间光调制器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如果在比空间光调制器更靠前方侧配置有从前方侧与其周缘部抵接的支架,并且在比空间光调制器更靠后方侧在与其中央部抵接的状态下向前方侧弹性地按压该空间光调制器的散热件的结构,能够使不合理的负荷不会作用于空间光调制器。并且,由此,在确保空间光调制器和支承基板电连接的基础上,能够使空间光调制器不破损。

但是,在将这样的适用于车辆用灯具的情况下,因车辆行驶等振动负荷或冲击负荷作用于车辆用灯具时,空间光调制器和散热件的位置关系偏离而不合理的负荷作用于空间光调制器,由此空间光调制器有可能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反射型空间光调制器的车辆用灯具中,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因振动负荷等而空间光调制器破损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具备规定轴的结构而实现达成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

其具备将来自光源的光朝向灯具前方反射的反射型空间光调制器,

在比上述空间光调制器更靠灯具后方侧的位置,配置有在与该空间光调制器电连接的状态下从灯具后方侧支承该空间光调制器的周缘部的支承基板,

在比上述空间光调制器更靠灯具前方侧的位置,配置有从灯具前方侧与该空间光调制器的周缘部抵接的支架,

在比上述支承基板更靠灯具后方侧的位置,配置有在与上述空间光调制器的中央部抵接的状态下将该空间光调制器向灯具前方侧弹性地按压的散热件,

在上述空间光调制器的周围,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轴以在该轴的后端部固定于上述散热件的状态配置,

在上述支承基板形成有至少一个轴插通孔,并且在上述支架形成有至少一个轴定位孔,

上述各轴在以插通上述各轴插通孔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该轴的前端部插入于各轴定位孔。

上述“空间光调制器”只要是能够对到达投影透镜的光的空间性分布进行控制的装置即可,对其具体结构不作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使用了数字微镜设备的装置或使用了反射型液晶的装置等。

上述“散热件”是在与空间光调制器的中央部抵接的状态下以将该空间光调制器向灯具前方侧弹性地按压的方式配置的结构,但对用于实现这些的具体结构不作特别限定。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将光源的光向灯具前方反射的反射型空间光调制器,因此,通过在空间光调制器对该反射光的空间性分布进行控制,而能够精度较好地形成各种配光图案。

此时,空间光调制器与从灯具后方侧支承空间光调制器的周缘部的支承基板电连接,在空间光调制器的灯具前方侧配置有从灯具前方侧与空间光调制器的周缘部抵接的支架,另外,在空间光调制器的灯具后方侧配置有以与空间光调制器的中央部抵接的状态将该空间光调制器朝向灯具前方侧弹性地按压的散热件,因此,能够使得不合理的负荷不作用于空间光调制器。而且,由此,在确保空间光调制器和支承基板电连接的基础上,能够使空间光调制器不破损。

在此基础上,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轴以在其后端部固定于散热件的状态配置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周围,在各轴以插通于在支承基板形成的各轴插通孔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各轴的前端部插入各轴定位孔,因此能够得到下述的作用效果。

即,能够使得散热件和支架因至少一个轴的存在而在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维持恒定的位置关系。因此,即使在振动负荷或冲击负荷作用于车辆用灯具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因空间光调制器和散热件的位置关系偏离而不合理的负荷作用于空间光调制器,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空间光调制器破损。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具备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够有效抑制空间光调制器因振动负荷等而破损。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作为各轴,为以其前端部从各轴定位孔向灯具前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为在其前端部安装有通过与支架的前表面卡合而限制该支架向灯具前方侧位移的位移限制部件的结构,则能够使得散热件和支架不仅在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灯具前后方向上也维持恒定的位置关系。并且,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空间光调制器和散热件的位置偏离,并且能够提高空间光调制器的破损防止效果。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作为各轴,为其前端部在各轴定位孔利用黏着剂固定于支架的结构,则散热件和支架不仅在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灯具前后方向上也能够容易地维持恒定的位置关系。并且,由此,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空间光调制器和散热件的位置偏离,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光调制器的破损防止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因黏着剂的历年劣化等而不能得到黏着效果的情况下,也能够依然维持空间光调制器被散热件弹性地按压的状态。

在上述结构中,在空间光调制器的周围配置有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阶梯螺栓,且各阶梯螺栓在以从灯具后方侧插通在散热件形成的螺栓插通孔及在支承基板形成的螺栓插通孔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在各阶梯螺栓的小径部螺合于支架,在此基础上,在各阶梯螺栓的大径部安装有将支承基板向灯具前方侧弹性地按压的弹簧,因此,使得能够稳定地进行由散热件进行的空间光调制器的弹性按压。

此时,如果构成为多个阶梯螺栓配置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两处,在此基础上,轴分别配置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左右两侧的各自的上下两处之间,则能够可靠地维持各轴的前端部插入支架的各轴定位孔的状态,能够提高其定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截面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截面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截面详细图。

图5是图1的v-v线截面详细图。

图6是表示上述车辆用灯具的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将上述车辆用灯具的透镜侧子组件与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的支架一起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8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是与图5一样的图。

图9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是与图5一样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用灯具

20光源侧子组件

22光源

24反射件

24a反射面

26基座部件

30、130、230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

32空间光调制器

32a反射光制御区域

32b周缘部

32c端子销

34灯座

36支承基板

36a开口部

36b螺栓插通孔

36c轴插通孔

40、140支架

40a、140a铅直面部

40aa、40ba、140aa开口部

40ab、140ab突起部

40ac、40bb凸台部

40ad、140ad轴定位孔

40ae、140ae套筒

40b水平面部

40bb1螺钉孔

40bc长孔

50散热件

50a螺栓插通孔

50b散热风扇

50c突起部

50d压入用凸台部

52阶梯螺栓

52a小径部

52b大径部

52c头部

54弹簧

56、156、256轴

56a、156a、256a主体部

56a1环状槽部

56b、156b、256b凸缘部

56c、156c、256c后端部58e环(位移限制部件)

60透镜侧子组件

62投影透镜

62a第一透镜

62b第二透镜

64透镜架

64a架主体

64aa突起部

64b凸缘部

64ba螺钉插通孔

64bb定位销

66螺钉

140ad1前端区域

170黏着剂

ax光轴

f后侧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的主视图,以截面图表示其一分部。另外,图2是图1的ii-ii线截面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截面图。

在这些图中,x表示的方向为灯具的“前方”(也为车辆的“前方”),y表示的方向为与“前方”正交的“左方”(也为车辆的“左方”,在正面观察灯具时为“右方”),z表示的方向为“上方”。在除此以外的图上也是一样的。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为在车辆的前端部设置的前照灯,构成为装入由未图示的灯体和透光罩形成的灯室内的投影型的灯具单元。

该车辆用灯具10构成为具备:光源侧子组件20、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30、透镜侧子组件60。

光源侧子组件20构成为具备:光源22、将来自该光源22的出射光朝向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30反射的反射件24、支承它们的基座部件26。

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30构成为具备:空间光调制器32、比该空间光调制器32配置于更靠灯具后方侧的支承基板36、比该支承基板36配置于更靠灯具前方侧的支架40、比空间光调制器32配置于更靠灯具后方侧的散热件50。

透镜侧子组件60构成为具备: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ax的投影透镜62、和支承该投影透镜62的透镜架64。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构成为,通过将被反射件24反射的来自光源22的光经由空间光调制器32及投影透镜62朝向灯具前方照射而能够精度较好地形成各种配光图案(例如,近光灯用配光图案、远光灯用配光图案、或根据车辆行驶状况变化的配光图案甚至是在车辆前方路面绘制文字、符号等的配光图案等)。

为了实现这些,在车辆用灯具10的组装工序中,在使光源22点亮并形成配光图案的状态下,对空间光调制器32和投影透镜62的位置关系进行微调整,使得提高该位置关系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用灯具10成为在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30的支架40或散热件50支承于灯体。

接着,对光源侧子组件20、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30及透镜侧子组件60的各自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光源侧子组件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光源22为白色发光二极管,以其发光面朝向斜上前方的状态固定并支承于基座部件26。该基座部件26固定并支承于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30的支架40。

反射件24以从灯具前方侧覆盖光源22的方式配置,在其周缘部固定并支承于基座部件26。该反射件26使来自光源22的出射光朝向斜上后方反射。此时,该反射件24的反射面24a形成为,将来自光源22的出射光会聚于包含投影透镜62的后侧焦点f的后侧焦点面附近。

接着,对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图1的iv-iv线截面详细图,图5是图1的v-v线截面详细图。另外,图6是将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30分解为其构成要件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亦如以上图所示,空间光调制器32为反射型空间光调制器,由多个微小镜配置为矩阵状的数字微镜设备(dmd)而构成。

该空间光调制器32构成为,通过控制多个微小镜的各自的反射面的角度而能够选择性地切换到达该空间光调制器32的来自光源22的光的反射方向。具体来说,使得在以下模式之间选择,即,使来自光源22的光朝向投影透镜62反射的模式、和使朝向除此以外的方向(即,对配光图案的形成不造成不好影响的方向)反射。

该空间光调制器32在投影透镜62的后侧焦点f的位置沿着与光轴ax正交的铅直面配置,该反射光控制区域32a具有以光轴ax为中心的横向长矩形的外形形状。

该空间光调制器32在包围该反射光控制区域32a的周缘部32b的后表面经由灯座34支承于支承基板36。

灯座34构成为沿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缘部32b的横向长矩形的框架部件,以与在支承基板36形成的导电图案(未图示)电连接的状态利用焊接等固定于该支承基板36。在该支承基板36形成有与灯座34的内周缘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开口部36a。

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缘部32b形成有从其后表面向灯具后方突出的多个端子销32c,通过这些多个端子销32c嵌入在灯座34形成的多个嵌合孔(未图示)而与灯座34电连接。

空间光调制器32被支架40和散热件50从灯具前后方向两侧支承。

支架40为金属制成(例如压铸铝制成)的部件,构成为具备沿与光轴ax正交的铅直面延伸的铅直面部40a、和从该铅直面部40a的下端缘朝向灯具前方沿水平面延伸的水平面部40b。

在铅直面部40a以光轴ax为中心形成有横向长的矩形开口部40aa。该开口部40aa具有比空间光调制器32的外周缘形状小但比该反射光控制区域32a大的横向长的矩形的开口形状,其内周面的前端缘遍及整周地实施倒角。

在该铅直面部40a的后表面,在该开口部40aa的周围三处形成有朝向灯具后方侧突出的圆柱状的突起部40ab。并且,使得支架40在三处突起部40ab的后端面相对于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缘部32b从灯具前方侧抵接。

水平面部40b以延伸到比反射件24更靠灯具前方侧的方式形成,在该水平面部40b形成有用于供反射件24插通的横向长的矩形开口部40ba。

散热件50为金属制成(例如,压铸铝制成)的部件,以沿与光轴ax正交的铅直面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其后表面竖条纹状地形成有多个散热风扇50b。

在该散热件50的前表面形成有向灯具前方侧突出的棱柱状的突起部50c。该突起部50c具有以光轴ax为中心的横向长的矩形的截面形状,其大小设定为比灯座34的内周面形状小的值。并且,该突起部50c在插通支承基板36的开口部36a的状态下,在该突起部50c的前端面相对于空间光调制器32的中央部(即,反射光控制区域32a位于的部分)从灯具后方侧抵接。

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30构成为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围配置有多个阶梯螺栓52。具体来说,构成为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两处配置有四根阶梯螺栓52。

各阶梯螺栓52以配置为从灯具后方侧插通于在散热件50形成的螺栓插通孔50a及在支承基板36形成的螺栓插通孔36b的状态在其前端的小径部52a螺合于支架40。为了实现这些,在支架40,在与4根阶梯螺栓52对应的四处形成有用于螺合各阶梯螺栓52的小径部52a的凸台部40ac。

在各阶梯螺栓52的大径部52b安装有用于将散热件50向灯具前方侧弹性地按压的弹簧54。各弹簧54由在各阶梯螺栓52的头部52c和散热件50之间配置的压缩螺旋弹簧构成。

这样,通过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两处将散热件50朝向灯具前方侧弹性地按压,而以不合理的荷重不作用于空间光调制器的状态将其中央部朝向灯具前方侧弹性地按压。并且,由此,维持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缘部32b形成的多个端子销32c适当地嵌入灯座34的嵌合孔的状态(即,使空间光调制器32和灯座34之间的电连接可靠地进行的状态)。

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围配置有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轴56。

各轴56构成为带凸缘的轴,位于比其凸缘部56b更靠灯具前方侧的部分构成主体部56a。并且,各轴56在位于比其凸缘部56b更靠灯具后方侧的后端部56c固定于散热件50。该固定是通过将各轴56的后端部56c从灯具前方侧压入在散热件50形成的压入用凸台部50d而进行的。

在支承基板36形成有用于供左右一对轴56的主体部56a插通的左右一对轴插通孔36c。各轴插通孔36c形成为具有比各轴56的主体部56a一定程度大的直径的开口部。

另外,在支架40的铅直面部40a,形成有用于在使左右一对轴56的主体部56a插入的状态下在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定位的左右一对轴定位孔40ad。各轴定位孔40a形成有比各轴56的主体部56a稍大的直径。

各轴定位孔40ad以利用在铅直面部40a的后表面形成的套筒40ae向比铅直面部40a的板厚更长的灯具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由此,使得能够跨着恒定的长度与各轴56的主体部56a滑动地卡合。

各轴56以其主体部56a的前端部从各轴定位孔40ad向灯具前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各轴56的主体部56a的前端部安装有e环58,e环58作为通过与该支架40的铅直面部40a的前表面卡合限制支架40向灯具前方侧位移的位移限制部件。

为了实现这些,在各轴56的主体部56a的前端部形成有环状槽部56a1,在该环状槽部56a1嵌入有e环58。此时,该环状槽部56a1形成于该灯具后方侧的环状壁面与支架40的铅直面部40a的前表面成为大致同一面的位置。

这样,通过使左右一对轴56的各自的主体部56a嵌入e环58,而支架40分别限制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左右两侧向灯具前方侧的位移,因此,预先防止支架40相对于与光轴ax正交的铅直面在左右方向上倾斜。

另外,如上所述,各轴56的主体部56a能够跨着恒定的长度与各轴定位孔40ad滑动地卡合,由此,也预先防止支架40相对于与光轴ax正交的铅直面倾斜。

接着,对透镜侧子组件6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投影透镜62由在光轴ax上在灯具前后方向上空出所需间隔地配置的第一及第二透镜62a、62b构成。

位于灯具前方侧的第一透镜62a构成为两凸透镜,位于灯具后方侧的第二透镜62b构成为向灯具后方凸起的凹月形透镜。此时,这些第一及第二透镜62a、62b为其上端部沿水平面少许切除且其下端部沿水平面较多地切除的结构。

并且,这些第一及第二透镜62a、62b在其外周缘部支承于共用的透镜架64。

该透镜架64为金属制成(例如,压铸铝制成)的部件,构成为具备以将投影透镜62包围成筒状的方式形成的保持件主体64a、和在该保持件主体64a的外周面的下端部沿水平面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方式形成的一对凸缘部64b。

在保持件主体64a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定位第一及第二透镜62a、62b的突起部64aa。另一方面,左右一对凸缘部64b的任何一个都以恒定的左右宽度遍及透镜架64的整长地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为平板状。

图7是将透镜侧子组件60与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30的支架40一起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亦如同一图所示,透镜架64在其左右一对凸缘部64b,相对于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30的支架40中的水平面部40b通过机械性紧固而固定。由该机械性紧固进行的固定是通过螺钉紧固而进行的。

为了实现以上,在透镜架64的各凸缘部64b形成有将该凸缘部64b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前后一对螺钉插通孔64ba。另外,在支架40的水平面部40b,具有螺钉孔40bb1的前后一对凸台部40bb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使得螺钉66从各凸缘部64b的上方经由各螺钉插通孔64ba螺合于各凸台部40bb的螺钉孔。

此时,各螺钉插通孔64ba以比各螺钉66的螺钉直径大的左右宽度形成为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由此,构成为能够在调整透镜架64相对于支架40的灯具前后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下进行螺钉紧固。

在透镜架64的各凸缘部64b的下表面形成有在前后一对的螺钉插通孔64b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朝向铅直下方突出的定位销64bb。各定位销64bb形成为圆柱状,其前端部形成为凸曲面状。另外,从各定位销64bb的凸缘部264b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量设定为比支架40的水平面部40b的板厚稍大的值。

另一方面,在支架40的水平面部40b,在与各定位销64b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将该水平面部40b沿上下方向贯通的长孔40bc。各长孔40bc以比定位销64bb的直径稍大的左右宽度形成为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

并且,将透镜架64相对于支架40螺钉紧固之时,通过预先将定位销64bb插入于长孔40bc,而能够在限制透镜架64相对于支架40在左右方向上位移的基础上,对透镜架64和支架40的灯具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进行微调整。由此,预先防止因螺钉紧固时产生的扭矩而透镜架64相对于支架40不经意地旋转,提高空间光调制器32和投影透镜62的位置关系精度。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为将来自光源22的光经由空间光调制器32及投影透镜62朝向灯具前方照射的结构,因此,通过在空间光调制器32控制到达投影透镜62的光的空间性分布,而能够精度较好地形成各种配光图案。

此时,空间光调制器32与从灯具后方侧支承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缘部32b支承基板36电连接,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灯具前方侧配置有从灯具前方侧与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缘部抵接的支架40,另外,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灯具后方侧配置有以与空间光调制器32的中央部(即,反射光制御区域32a位于的部分)抵接的状态将该空间光调制器32朝向灯具前方侧弹性地按压的散热件50,因此,能够使得不合理的负荷不作用于空间光调制器32。而且,由此,在确保空间光调制器32和支承基板36电连接的基础上,能够使空间光调制器32不破损。

在此基础上,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轴56以在其后端部固定于散热件50的状态配置于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围,在各轴56以插通于在支承基板36形成的各轴插通孔36c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各轴56的前端部插入各轴定位孔40ad,因此能够得到下述的作用效果。

即,能够使得散热件50和支架40因左右一对的轴56的存在而在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维持恒定的位置关系。因此,即使在振动负荷或冲击负荷作用于车辆用灯具10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因空间光调制器32和散热件50的位置关系偏离而不合理的负荷作用于空间光调制器32,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空间光调制器32破损。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具备反射型的空间光调制器32的车辆用灯具10中,能够有效抑制空间光调制器32因振动负荷等而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轴56的前端部从各轴定位孔40ad向灯具前方突出,在其前端部安装有通过与支架40的铅直面部40a的前表面卡合而限制支架40向灯具前方侧位移的e环58(即,位移限制部件),因此,能够使得散热件50和支架40不仅在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灯具前后方向上也维持恒定的位置关系。并且,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空间光调制器32和散热件50的位置偏离,并且能够提高空间光调制器32的破损防止效果。

而且,轴56配置于空间光调制器32的左右两侧,在这些左右一对的轴56的各自的主体部56a嵌入有e环58,因此,能够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左右两侧限制支架40向灯具前方侧位移,由此,能够预先防止支架40相对于与光轴ax正交的铅直面在左右方向上倾斜。

进一步地,各轴56的主体部56a能够跨着恒定的长度与各轴定位孔40ad滑动地卡合,由此,也能够预先防止支架40相对于与光轴ax正交的铅直面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围配置有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阶梯螺栓52,且各阶梯螺栓52在以从灯具后方侧插通在散热件形成的螺栓插通孔50a及在支承基板36形成的螺栓插通孔36b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在各阶梯螺栓52的小径部52a螺合于支架40,在此基础上,在各阶梯螺栓52的大径部52b安装有将支承基板36向灯具前方侧弹性地按压的弹簧54,因此,使得能够稳定地进行由散热件50进行的空间光调制器32的弹性按压。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多个阶梯螺栓52配置于空间光调制器32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两处,在此基础上,轴56分别配置于空间光调制器32的左右两侧的各自的上下两处之间,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各轴56经由支承基板36的各轴插通孔36c插入于支架40的各轴定位孔40ad的状态,能够提高其定位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向各轴56的后端部56c的散热件50的固定是通过压入固定而进行的,也能够设为通过螺钉紧固等而进行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位移限制部件使用e环58,但也能够使用除此以外的部件(例如开口销或防松垫圈等)作为位移限制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使被反射件26反射的来自光源22的出射光被空间光调制器32反射的结构,也能够采用使利用透镜等偏置控制的来自光源22的出射光被空间光调制器32反射的结构或来自光源22的出射光直接被空间光调制器32反射的结构。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8表示本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要部分,是与图5一样的图。

如同一图所示,该车辆用灯具11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相同,但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13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部分不同。

即,本变形例的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130也为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围配置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轴156的结构。

各轴156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各轴56一样,有带凸缘的轴构成,位于比其凸缘部156b更靠灯具前方侧的部分构成主体部156a,但该主体部156a形成得比上述实施方式的各轴56的主体部56a短。具体来说,各轴156的主体部156a设定为其前端部不从支架140的各轴定位孔140ad向灯具前方突出的长度。

并且,各轴156在配置为其主体部156a的前端面位于比支架140的铅直面部140a的前表面更靠灯具后方侧的状态下,各轴156的主体部156a的前端部在各轴定位孔140ad利用黏着剂170固定于支架140。

就本变形例的支架140而言,各轴定位孔140ad的前端区域140ad1形成有比其他一般区域大一些的内径。因此,黏着剂170在确保相对于各轴156的前端部及支架140双方充分的接触区域的状态下填充于各轴定位孔140ad。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各轴156也在其后端部156c固定于散热件50。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支架140的各轴定位孔140ad也利用在铅直面部140a的后表面形成的套筒140ae以比铅直面部140a的板厚较长地向灯具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而且,在该支架140形成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架40一样的开口部140aa及突起部140ab。

即使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散热件50和支架140不仅在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而且在灯具前后方向上能够容易地维持恒定的位置关系。并且,由此,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空间光调制器32和散热件50的位置偏离,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光调制器32的破损防止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因黏着剂170的历年劣化等而不能得到黏着效果的情况下,也能够依然维持空间光调制器32被散热件50弹性地按压的状态。

在上述第一变形例中,作为各轴156的主体部156a的结构,对配置为其前端部不从支架140的各轴定位孔140ad向灯具前方突出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在配置为其前端部从各轴定位孔140ad向灯具前方突出的结构的基础上,也能够设为在其前端部的周围利用黏着剂170固定于支架140的结构。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9表示本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要部分,是与图5一样的图。

如同一图所示,本变形例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23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部分不同。

即,本变形例的空间光调制器子组件230也构成为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围配置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轴256。

各轴256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各轴56一样,由带凸缘的轴构成,位于比该凸缘部256b更靠灯具前方侧的部分构成主体部256a,以其前端部从支架40的铅直面部40a的各轴定位孔40ad向灯具前方突出的方式配置。

但是,在本变形例的各轴256的主体部256a的前端部未形成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各轴56的主体部56a形成的环状槽部56a1那样的环状槽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各轴256也在其后端部256c固定于散热件50。

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在空间光调制器32的周围,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轴256以在其后端部固定于散热件50的状态而配置,在各轴256以插通在支承基板36形成的各轴插通孔36c的方式而配置的状态下,各轴256的前端部插入各轴定位孔40ad,因此能够得到下述的作用效果。

即,散热件50和支架40因左右一对轴256的存在能够在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维持恒定的位置关系。因此,即使在振动负荷或冲击负荷作用于车辆用灯具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因空间光调制器32和散热件50的位置关系偏离而使不合理的负荷作用于空间光调制器32,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空间光调制器32破损。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各轴256的主体部56a能够跨着恒定的长度与各轴定位孔40ad滑动地卡合,因此,这也能够预先防止支架40相对于与光轴ax正交的铅直面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作为各种规格表示的数值只是一个例子,当然也可以将它们适宜设定为不同的值。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所记载的结构,可以采用添加了除此以外的各种变更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