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无线充电底座的舞台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6127发布日期:2020-12-29 12:5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无线充电底座的舞台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舞台灯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充电底座的舞台灯具领域。



背景技术:

可充电生活用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手机,通过外接充电器对手机内的电池进行充电,但是外接充电器对手机的益处来讲,仅仅只有充电功能。

再比如灯具行业,民用的手电筒、应急灯,也都可以进行充电,即通过外接充电器对手电筒或者应急灯进行充电,同样的,外接充电器对手电筒或者应急灯的益处来讲,也仅仅只有充电功能。

而对于大功率的产品,因为结构、功能、散热及功率的差异,在充电方面来讲会相对复杂多了,对于舞台灯具而言,当下也有了可充电舞台灯具产品,但是其设计依然是将电池和充电组件集成到了产品内部,充电时也仅仅就是外接市电充电,此种设计会增加舞台灯具的体积或者使得舞台灯具内部结构设计更为紧凑,同时增加了产品散热的难度。

日常生活的电热水壶分离式加热的结构设计给了我们极大的灵感,因此有没有一种舞台灯具,在实现充电功能的同时,对舞台灯具本身的体积、功能也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能够方便客户维护,这就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带充电底座的舞台灯具,实现可充电舞台灯具一分为二,由原来的一个整体分为灯体和充电底座2个单独的个体,将开关电源、充电控制板单移到了充电底座内,相对于原来的灯具,现在的灯体可以单独使用,且体积小、重量轻、发热小,功能完全一样。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带充电底座的舞台灯具,实现了充电舞台灯具的低成本化,通过可充电舞台灯具与充电底座的插拔式连接,做到了舞台灯具充电的通用性,即多台舞台灯具可以共用一个充电底座进行充电,极大的降低了客户的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结合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无线充电模块,实现舞台灯具的无线充电。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无线充电底座的舞台灯具,包括灯体和充电底座组件,所述灯体包括外壳、led光源模块、散热器模块、显示控制模块、dmx接口模块、充电电池,所述充电底座组件包括充电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还包括无线接收线圈模块,所述无线接收线圈模块安装在灯体的底部,所述无线接收线圈模块与所述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底座组件还包括壳体、开关电源、无线发射线圈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无线发射线圈模块、充电控制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形成的腔体内,所述无线发射线圈模块与所述充电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无线接收线圈模块和无线发射线圈模块为配套的无线充电模组;所述灯体与所述充电底座组件为位置分开的独立个体,所述灯体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组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底盘组件还包括显示灯线路板,所述显示灯线路板包括多个指示灯,用于显示电池充电时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为平面透明玻璃,下盖为塑胶件,上盖与下盖点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指示灯位于所述灯体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底盘组件还包括市电输入输出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市电输入输出接口的安装孔,所述市电输入输出接口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上并露出。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电源属于ac/dc开关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疏散所述开关电源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的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灯体还包括站脚,用于放置于支撑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效效果在于:

1-灯体功能完全一样,且可以独立使用,但是体积小、重量轻、发热小、成本低;

2-多个灯体可以共用一个充电底座组件,大大的降低了多台可充电灯具的总成本;

3-舞台灯具实现无线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立体图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0-灯体;11-外壳;12-led光源模块;13-散热器模块;14-显示控制模块;15-充电电池;16-dmx接口模块;17-无线接收线圈模块;18-站脚;20-充电底座组件;21-壳体;211-上盖;212-下盖;23-显示灯线路板;231-指示灯;24-充电控制板;25-开关电源;25-显示灯线路板;26-市电输入输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创新点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3所示,一种带无线充电底座的舞台灯具,包括灯体(10)和充电底座组件(20),灯体(10)和充电底座组件(20)为位置分开的独立个体,所述灯体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组件上。

灯体(10)包括外壳(11)、led光源模块(12)、散热器模块(13)、显示控制模块(14)、dmx接口模块(16)、充电电池(15)、无线接收线圈模块(17)。

在舞台灯具中,led光源模块(12)用于发光,散热器模块(13)用于散热,dmx接口模块(16)用于接收和发送dmx512信号,站脚(18)用于支撑整个灯体同时便于放置,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零件及作用属于舞台灯具行业内的结构常识,在此不做详述;同时,显示控制模块(14)、充电电池(15)、充电控制板(24)所组成的充电系统的工作方式,在我司公开的专利文献cn108135062a一种灯具与灯具控制放电时间的方法和cn108054800a灯具充电检测系统和方法也有详细的描述,在此也不再做描述。

充电底座组件(20)包括充电控制板(24)、壳体(20)、开关电源(25)、无线发射线圈模块(22);开关电源(25)、无线发射线圈模块(22)、充电控制板(24)分别安装在壳体(20)形成的腔体内。

无线接收线圈模块(17)安装在灯体(10)的底部,无线接收线圈模块(17)与显示控制模块(14)电连接;无线发射线圈模块(22)固定于壳体(20)表面的下部,无线发射线圈模块(22)与充电控制板(24)电连接;无线接收线圈模块(17)和无线发射线圈模块(22)为配套的无线充电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接收线圈模块(17)和无线发射线圈模块(22)的供应商为深圳市芯科泰电器开发有限公司,产品型号为5v5a大电流24v低压发射无线供电充电模块模组,本模块是芯科泰最新推出的80mm直流远距离模块,采用xkt-801芯片设计而成,电路简单实用主要技术参数:发射电压采用超宽电压设计:24v发射模块尺寸:17×28mm发射线圈:内径70mm外径88mm厚度1.3mm接收模块尺寸:25mm×64mm×16mm接收线圈尺寸:内径70mm外径83mm厚度1.3mm感应距离:8mm时接收输出5v5a;9mm时接收输出5v4a10mm时接收输出5v4a。产品详情见http://www.eastsoo.com/pic/a-274976076442097-1-1.html。

接入市电后,电流依次通过开关电源(25)、充电控制板(24)、无线发射线圈模块(22)、无线接收线圈模块(17)、显示控制模块(14)后进入充电电池(15),在充电控制板(24)和显示控制模块(14)的配合控制下,可以实现充电电池(15)的正常充电和放电,从而实现灯体(10)的正常充电和正常舞台演出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与传统可充电舞台灯具不同的充电方式,传统舞台灯具均是灯具内部含有开关电源(23),充电方式均为舞台灯具直接外接市电从而对整个灯具进行充电,如此方式下,每台舞台灯具都必须配置一个开关电源(23),因此在重量、体积、散热上都要明显差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同时,还实现了多台舞台灯具(10)可以共用1个充电底座组件(20)充电,而不再需要每台舞台灯具(10)配备一个1个充电底座组件(20),极大的节省了资源;另外利用无线充电模块还实现了舞台灯具的无线充电功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充电底座组件(20)还包括显示灯线路板(23),显示灯线路板(23)包括多个指示灯(231),用于显示电池(15)充电时的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21)包括上盖(211)和下盖(212),上盖(211)为平面透明玻璃,下盖(212)为塑胶件,上盖(211)与下盖(212)点胶固定。由于上盖(211)为透明玻璃,因此可以直接看到指示灯(231),而通过指示灯(231)不同的颜色来代表电池(15)充电的不同状态,使得电池(15)充电时的状态更直观可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充电底座组件(20)还包括市电输入输出接口(26),市电输入输出接口(26)安装在壳体(21)上的市电接口安装孔上并露出,此种实施方式的益处在于,充电底座组件(20)需要接市电或者有电源线引起的电路故障时,直接更换一条连接线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拆开充电阻底座组件,在包装、维护时更加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开关电源(25)属于ac/dc开关电源,更方便舞台灯具内部各元件的直接供电,开关电源(25)的输出直流电压可根据充电电池(15)的电压来进行对应的选配,本实施例配合无线充电模组,输出直流电压为24v。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21)上设有用于疏散所述开关电源(25)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的散热孔(27),由于开关电源(25)、充电控制板(24)在长时间工作时,可能会产生高温,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容易影响电路板信号输出的准确性,容易导致电子器件失灵,因此,在壳体(21)的开关电源(25)所处的位置上若干个散热孔(27),使得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更快地散发到外面,避免充电盘组件(20)内部温度过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灯体还包括站脚,用于放置于地面或者其他支撑面上,站脚的高度较低,避免影响无线充电的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