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通信设备的多功能综合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830发布日期:2019-08-20 23:5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通信设备的多功能综合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市政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杆,尤其涉及一种集成通信设备的多功能综合杆。



背景技术:

交通指示牌是显示交通法规及道路信息的图形符号,它可使交通法规得到形象、具体、简明的表达,同时还表达了难以用文字描述的内容,用以管理交通、指示行车方向以保证道路畅通与行车安全的设施。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一切专用公路,具有法令的性质,车辆、行人都必须遵守。道路交通标志是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交通标志应结合道路及交通情况设置。通过交通标志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和引导,使道路使用者顺利快捷的抵达目的地,促进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交通指示牌具有提供道路信息、起到道路语言作用、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通安全、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等作用。

交通指示牌通常需要在地面单独设置架设杆等装置。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城市用地大多较为紧张。单独设杆安装,占用城市用地。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路灯、基站、监控、交通指示牌等分开架设,在占用城市用地的同时,还会破坏城市环境的协调性,导致城市环境混乱,影响人们居住。

通信基站通常需要在地面单独设置架设杆或铁塔等装置,用于安装通信装置。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城市用地大多较为紧张。单独建设基站,占用城市用地。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路灯、基站、监控等分开架设,在占用城市用地的同时,还会破坏城市环境的协调性,导致城市环境混乱,影响人们居住。因此,在城市建设基站,往往在租赁建设基站用地时会有较大的阻力,导致建设通信基站的困难加大,甚至无法建成。现有的一些多功能路灯,在路灯臂上安装其他装置时,大多通过焊接的形式进行安装,需要专业的焊接人员进行安装,增加了安装成本,且装置不可拆卸,导致装置的维修、更换较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简便、有利于装置维修和更换的集成通信设备的多功能综合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成通信设备的多功能综合杆,包括中空的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杆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灯臂,所述灯臂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杆体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灯臂之间还设置有指示装置安装架;所述照明装置通过线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指示装置安装架上设置有交通指示牌。

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杆体远离所述灯臂的一端,所述底座与所述杆体焊接,所述杆体通过所述底座与地面相连接。所述底座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杆体的下端。所述灯臂设置在所述杆体的上端,所述灯臂设置在所述杆体的一侧,所述照明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灯臂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所述照明装置用于照明,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指示装置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杆体靠近所述灯臂的一端,位于所述灯臂下方,位于所述底座上方。

交通指示牌是显示交通法规及道路信息的图形符号,它可使交通法规得到形象、具体、简明的表达,同时还表达了难以用文字描述的内容,用以管理交通、指示行车方向以保证道路畅通与行车安全的设施。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一切专用公路,具有法令的性质,车辆、行人都必须遵守。道路交通标志是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交通标志应结合道路及交通情况设置。通过交通标志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和引导,使道路使用者顺利快捷的抵达目的地,促进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交通指示牌具有提供道路信息、起到道路语言作用、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通安全、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等作用。

所述灯臂中空,所述照明装置通过线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杆体与所述灯臂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与所述灯臂的内直径相同。所述照明装置的线路的一端与所述照明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灯臂,并穿过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杆体内,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杆体中空,用于放置所述多功能综合杆上的线路,保护线路,防止线路暴露在外,遭到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杆体靠近所述灯臂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臂,所述安装臂位于所述灯臂和所述指示装置安装架之间,所述安装臂与所述灯臂分别设置在所述杆体的两侧。

所述安装臂中空,所述安装臂的一端与所述杆体相连接,所述杆体与所述安装臂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孔,所述孔的直径与所述安装臂的内直径相同,所述孔用于供线路通过。所述安装臂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用于安装其他设备,例如安装监控装置。所述安装臂上所安装设备的线路穿过所述安装臂、再穿过所述孔,伸入所述杆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杆体上可拆卸连有连接装置A,所述灯臂、所述安装臂和所述指示装置安装架均通过所述连接装置A与所述杆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A包括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的基座和与所述基座螺纹连接的安装块;所述灯臂上还设置有U字形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开口端与所述安装块可拆卸连接。

所述基座为一端缩小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基座较大的一端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缩小端与所述安装块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块套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块的弧形端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开口端绕过所述杆体与所述安装块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块分别于所述灯臂、所述安装臂和所述指示装置安装架靠近所述杆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与所述基座本体一体化连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安装块套设在所述连接柱外;所述基座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走线的通孔;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安装环,所述连接块通过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安装块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块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上所设置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安装块与所述连接柱螺纹连接。所述安装环套设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安装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的开口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安装环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的开口端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连接块的开口端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块相连接;所述连接柱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灯臂、所述安装臂和所述指示装置安装架靠近所述杆体的一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灯臂、所述安装臂和所述指示装置安装架与所述连接装置A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卡环A,所述安装块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卡环A相卡接的卡环B。

所述灯臂、所述安装臂和所述指示装置安装架均与所述连接柱螺纹连接。在安装过程中,例如在安装所述灯臂的过程中,先将所述灯臂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相连接,然后再将所述安装块移动到靠近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将所述安装块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使得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安装块螺纹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当所述安装块内所设置的卡环B移动到与所述卡环A相接触的位置时,所述卡环B与所述卡环A卡接,此时所述安装块安装完成,不能继续移动,所述安装块与所述连接柱连接完成。在移动所述安装块的过程中,当所述安装环移动到与所述连接块相接触的位置时,所述连接块的开口端穿过所述安装环上所设置的所述安装孔,然后利用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安装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使得所述安装块固定在所述连接块上,进一步将所述灯臂与所述杆体相连接,增加所述灯臂与所述杆体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A和所述卡环B均为圆环状结构,所述卡环A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块,所述卡环B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卡孔。所述卡环B上所设置的卡孔与所述卡环A上所设置的卡块相配合,所述卡环A和所述卡环B通过所述卡块和所述卡孔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臂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杆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还设置有通信装置;所述杆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可开合的维护门,所述维护门上设置有可将所述维护门锁紧的锁紧装置。

所述监控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多功能综合杆周围的图像信息,所述监控装置与所述安装臂可拆卸连接,便于所述监控装置的维修、拆卸。所述监控装置通过线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线路的一端与所述监控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安装臂、所述孔,伸入所述杆体,与所述电源相连接。

所述通信装置设置在所述杆体的顶端,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

所述维护门设置在所述杆体的底端,靠近所述底座的位置,位于所述杆体的侧面上。打开所述维护门可使得所述杆体内所安装的线路露出,便于工人对线路进行检查和维修。所述锁紧装置用于将所述维护门锁紧,在不需要将所述杆体内的线路露出时,可利用所述锁紧装置将所述维护门锁紧,防止所述维护门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所述杆体内所安装的线路露出,导致线路被损坏甚至发生事故。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连接装置B,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连接装置B与地面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B穿过所述底座伸入地下,使得所述底座与地面相连接,将所述杆体安装在地面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增加所述杆体的稳定性。所述加强筋的底边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加强筋的一个侧边与所述杆体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B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装置B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装置为基站天线,所述安装臂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设置有摄像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灯臂、安装臂和指示装置安装架均通过所述连接装置A与所述杆体相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A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牢固,既使得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杆,除了具有照明功能以外,还设置有通信装置和监控装置,使得所述灯臂、所述安装臂和所述指示装置安装架与所述杆体稳定那个连接,又便于各个装置的安装、拆卸、维修和更换。本实用新型性的综合杆在照明的同时还具有监控、通信和交通指示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杆,将通信装置、摄像装置、交通指示牌设置在同一根杆上,减少了通信装置、监控装置和交通指示牌在安装时对城市用地的占用,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能简化城市中各种设备的排布,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协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A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A和连接块连接后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卡环A和卡环B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杆体;2-照明装置;3-通信装置;4-连接装置A;5-指示装置安装架;6-摄像装置;11-灯臂;12-安装臂;13-维护门;14-加强筋;15-底座;16-连接装置B;161-固定装置;41-基座;42-安装块;43-连接块;51-卡环A;411-连接柱;421-安装环;422-卡环B;431-紧固件;511-卡孔;421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集成通信设备的多功能综合杆,包括中空的杆体1,杆体1的一端设置有底座15,杆体1远离底座1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灯臂11,灯臂11远离杆体1的一端设置有照明装置2;指示装置安装架5上设置有交通指示牌。

杆体1位于底座15和灯臂11之间还设置有指示装置安装架5;照明装置2通过线路与电源相连接。底座15设置在杆体1远离灯臂11的一端,底座15与杆体1焊接,杆体1通过底座15与地面相连接。

底座15设置在地面上,底座15位于杆体1的下端。灯臂11设置在杆体1的上端,灯臂11设置在杆体1的一侧,照明装置2可拆卸连接在灯臂11远离杆体1的一端,照明装置2用于照明,与电源相连接。指示装置安装架5设置在杆体1靠近灯臂11的一端,位于灯臂11下方,位于底座15上方。指示装置安装架5上设置有交通指示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限定,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集成通信设备的多功能综合杆,包括中空的杆体1,杆体1的一端设置有底座15,杆体1远离底座1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灯臂11,灯臂11远离杆体1的一端设置有照明装置2;指示装置安装架5上设置有交通指示牌。

杆体1位于底座15和灯臂11之间还设置有指示装置安装架5;照明装置2通过线路与电源相连接。杆体1靠近灯臂11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臂12,安装臂12位于灯臂11和指示装置安装架5之间,安装臂12与灯臂11分别设置在杆体1的两侧。

杆体1上可拆卸连有连接装置A4,灯臂11、安装臂12和指示装置安装架5均通过连接装置A4与杆体1可拆卸连接。底座15设置在杆体1远离灯臂11的一端,底座15与杆体1焊接,杆体1通过底座15与地面相连接。

底座15设置在地面上,底座15位于杆体1的下端。灯臂11设置在杆体1的上端,灯臂11设置在杆体1的一侧,照明装置2可拆卸连接在灯臂11远离杆体1的一端,照明装置2用于照明,与电源相连接。指示装置安装架5设置在杆体1靠近灯臂11的一端,位于灯臂11下方,位于底座15上方。

指示装置安装架5用于安装交通指示牌等指示装置。灯臂11中空,照明装置2通过线路与电源相连接,杆体1与灯臂11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直径与灯臂11的内直径相同。照明装置2的线路的一端与照明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灯臂11,并穿过安装孔,伸入杆体1内,与电源相连接。杆体1中空,用于放置多功能综合杆上的线路,保护线路,防止线路暴露在外,遭到损坏。

安装臂12中空,安装臂12的一端与杆体1相连接,杆体1与安装臂12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孔,孔的直径与安装臂12的内直径相同,孔用于供线路通过。安装臂12远离杆体1的一端用于安装其他设备,例如安装监控装置。安装臂12上所安装设备的线路穿过安装臂12、再穿过孔,伸入杆体1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限定,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集成通信设备的多功能综合杆,包括中空的杆体1,杆体1的一端设置有底座15,杆体1远离底座1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灯臂11,灯臂11远离杆体1的一端设置有照明装置2;杆体1位于底座15和灯臂11之间还设置有指示装置安装架5;照明装置2通过线路与电源相连接。杆体1靠近灯臂11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臂12,安装臂12位于灯臂11和指示装置安装架5之间,安装臂12与灯臂11分别设置在杆体1的两侧;指示装置安装架5上设置有交通指示牌。

杆体1上可拆卸连有连接装置A4,灯臂11、安装臂12和指示装置安装架5均通过连接装置A4与杆体1可拆卸连接。安装臂12远离杆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监控装置,监控装置与电源相连接。监控装置用于采集多功能综合杆周围的图像信息,监控装置与安装臂12可拆卸连接,便于监控装置的维修、拆卸。监控装置通过线路与电源相连接,线路的一端与监控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安装臂12、孔,伸入杆体1,与电源相连接。杆体1远离底座15的一端还设置有通信装置3。

通信装置3设置在杆体1的顶端,通信装置3用于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

杆体1靠近底座15的一端设置有可开合的维护门13,维护门13上设置有可将维护门13锁紧的锁紧装置。维护门13设置在杆体1的底端,靠近底座15的位置,位于杆体1的侧面上。打开维护门13可使得杆体1内所安装的线路露出,便于工人对线路进行检查和维修。

锁紧装置用于将维护门13锁紧,在不需要将杆体1内的线路露出时,可利用锁紧装置将维护门13锁紧,防止维护门13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杆体1内所安装的线路露出,导致线路被损坏甚至发生事故。

底座15上还设置有连接装置B16,底座15通过连接装置B16与地面相连接。连接装置B16穿过底座15伸入地下,使得底座15与地面相连接,将杆体1安装在地面上。底座15上还设置有加强筋14。

加强筋14用于增加杆体1的稳定性。加强筋14的底边与底座15相连接,加强筋14的一个侧边与杆体1相连接。连接装置B16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装置B16的固定装置161。通信装置3为基站天线。

连接装置A4包括与杆体1固定连接的基座41和与基座41螺纹连接的安装块42;灯臂11上还设置有U字形的连接块43,连接块43的开口端与安装块42可拆卸连接。

基座41为一端缩小的圆柱状结构,基座41较大的一端与杆体1固定连接,基座41的缩小端与安装块42螺纹连接,安装块42套设在基座41上。连接块43的弧形端与杆体1固定连接,连接块43的开口端绕过杆体1与安装块42可拆卸连接。安装块42分别于灯臂11、安装臂12和指示装置安装架5靠近杆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基座41包括基座41本体和与基座41本体一体化连接的连接柱411,连接柱411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安装块42套设在连接柱411外;基座41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走线的通孔;安装块42上设置有安装环421,连接块43通过安装环421与安装块42可拆卸连接。

连接柱411的外侧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安装块42的内侧设置有与连接柱411上所设置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安装块42与连接柱411螺纹连接。安装环421套设在连接块43上,安装环421与连接块43固定连接。

连接块43的开口端设置有螺纹,安装环421上设置有与连接块43的开口端相配合的安装孔,连接块43的开口端通过紧固件431与安装块42相连接;连接柱411内设置有内螺纹,灯臂11、安装臂12和指示装置安装架5靠近杆体1的一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灯臂11、安装臂12和指示装置安装架5与连接装置A4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卡环A51,安装块42内侧设置有与卡环A51相卡接的卡环B422。

灯臂11、安装臂12和指示装置安装架5均与连接柱411螺纹连接。在安装过程中,例如在安装灯臂11的过程中,先将灯臂11的一端与连接柱411相连接,然后再将安装块42移动到靠近连接柱411的一端,将安装块42套设在连接柱411上,使得连接柱411与安装块42螺纹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当安装块42内所设置的卡环B422移动到与卡环A51相接触的位置时,卡环B422与卡环A51卡接,此时安装块42安装完成,不能继续移动,安装块42与连接柱411连接完成。在移动安装块42的过程中,当安装环421移动到与连接块43相接触的位置时,连接块43的开口端穿过安装环421上所设置的安装孔,然后利用紧固件431将安装环421与连接块43固定,使得安装块42固定在连接块43上,进一步将灯臂11与杆体1相连接,增加灯臂11与杆体1连接的稳定性。

卡环A51和卡环B422均为圆环状结构,卡环A5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块4211,卡环B422上设置有与卡块4211相配合的卡孔511。卡环B422上所设置的卡孔511与卡环A51上所设置的卡块4211相配合,卡环A51和卡环B422通过卡块4211和卡孔511卡接。安装臂12远离杆体1的一端设置有摄像装置6。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