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发光的低眩光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7035发布日期:2019-12-24 20:5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发光的低眩光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均匀发光的低眩光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灯具多面临发光不均匀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灯具内使用的光源具有一定的光角,光角内的光强较强而光角外的光强较弱,因此灯具中部发出的光较亮而灯具边缘发出的光较暗。发光不均还会导致眩光问题,导致使用者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均匀发光的低眩光灯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均匀发光的低眩光灯具,包括灯体以及均设置在灯体内部的点光源和导光体,所述导光体包括聚光部以及导光柱,所述聚光部的一端与点光源的出光端连接,所述聚光部的另一端与导光柱的一端连接,聚光部的横截面积自其所述一端至其所述另一端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灯体包括灯座以及与所述灯座可拆卸连接的灯罩,所述点光源和导光体均设置于所述灯座。

作为优选,所述灯座与所述灯罩螺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光体的中部贯穿有散热孔。

作为优选,所述灯具还包括设置于灯座一侧的第一弹片以及设置于灯座另一侧的第二弹片。

作为优选,所述灯具还包括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所述第一弹片通过第一螺丝与灯座连接,所述第二弹片通过第二螺丝与灯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灯罩的外周凸出形成有定位凸体,所述定位凸体位于灯罩远离灯座的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灯具还包括导线和设置于灯座的走线槽,所述点光源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走线槽用于限制导线摆动。

作为优选,所述灯罩由透光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聚光部聚合点光源光角外的光,使得光角外的光强与光角内的光强相同,从而使得灯具均匀发光且眩光程度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灯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灯体;11、灯座;12、灯罩;13、定位凸体;2、点光源;3、导光体;31、聚光部;32、导光柱;4、散热孔;5、第一弹片;51、第一螺丝;6、第二弹片;61、第二螺丝;7、导线;8、走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均匀发光的低眩光灯具,包括灯体1以及均设置在灯体1内部的点光源2和导光体3,所述导光体3包括聚光部31以及导光柱32,所述聚光部31的一端与点光源2的出光端连接,所述聚光部31的另一端与导光柱32的一端连接,聚光部31的横截面积自其所述一端至其所述另一端逐渐减小。

点光源2具体为cob光源。点光源2发光后,光角内的光直接穿过聚光部31后进入导光柱32,而光角外的光经聚光部31的聚合后再进入导光柱32,导光柱32的外周及端部均匀发光,从而使得灯具整体均匀发光。

如图1所示,所述灯体1包括灯座11以及与所述灯座11可拆卸连接的灯罩12,便于检修人员检修本实用新型。所述点光源2和导光体3均设置于所述灯座11。

具体地,所述灯座11与所述灯罩12螺接,便于检修人员安装和拆卸灯罩12。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导光体3的中部贯穿有散热孔4,有效防止本实用新型过热导致烧坏。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灯具还包括设置于灯座11一侧的第一弹片5以及设置于灯座11另一侧的第二弹片6。安装本实用新型时,先令第一弹片5和第二弹片6贴近灯座11,随后将本实用新型插入天花的安装灯孔中,插入后第一弹片5的端部和第二弹片6的端部均远离灯座11并卡在天花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灯具还包括第一螺丝51和第二螺丝61,所述第一弹片5通过第一螺丝51与灯座11连接,所述第二弹片6通过第二螺丝61与灯座11连接,便于使用者拆卸和安装第一弹片5和第二弹片6,从而便于使用者更换不同尺寸的第一弹片5和第二弹片6。

如图1所示,所述灯罩12的外周凸出形成有定位凸体13,所述定位凸体13位于灯罩12远离灯座11的一端。便于使用者安装时进行定位以免本实用新型过于深入安装灯孔或过于突出安装灯孔。

如图2所示,所述灯具还包括导线7和设置于灯座11的走线槽8,所述点光源2通过导线7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走线槽8用于限制导线7摆动。有效防止使用者拉动导线7后导线7断裂导致断路。

具体地,所述灯罩12由透光材料制成,使得整个灯具能够通体发光,更为美观。透光材料具体可为亚克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