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7548发布日期:2019-11-27 19:4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通过外形控制出光角度和形状的设计,更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通过灯具散热器壳体(外壳或灯体)不同外型而实现光源发出特定角度或特定形状的光斑的设计。



背景技术:

在不同的照明场所中,对灯具的配光呈现出不同的要求,特别局部照明和重点照明要求灯具对其投射照明范围进行控制,其中包括灯具投射的角度和形状控制。以往大多数灯具采用透镜或反光杯实现角度和形状控制,存在物料和模具较多缺点,造成组装复杂良品率低从而成品居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背景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灯具通过外形控制出光角度和形状的设计,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使灯具在实现对出光角度的形状的要求时能可靠、低成本并且加工简单、组装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轨道灯装置,包括灯具散热器壳体和光源,光源与灯具散热器壳体连接,且光源设置在灯具散热器壳体的安装面的正中心,灯具散热器壳体的地面长度或直径和深度的比值在1:5至1:30之间,所述灯具散热器壳体内贴附一层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括贴合连接的聚光层和反射膜层,其中反射膜层覆盖灯具散热器壳体内测,聚光层覆盖反射膜层。

灯具散热器壳体可为分体结构或一体结构;光源通过支架和螺杆固定于散热器壳体。

灯具散热器壳体可根据灯具的具体要求或产品外型设计成圆型、方形或其它异样形状;材质可以是铝、铁或塑料以及其它可以成型的特殊原料。光源可以是ledcob光源、ledsmd光源或传统的灯泡发光的光源。

通过对灯具散热器壳体(外壳或灯体)形状,宽度或深度的不同,实现对光源的出光形状和角度进行控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出光形状轮廓清晰、低成本并且加工简单、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灯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学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灯具通过外形控制出光角度和形状的设计,它包括灯架10、灯具散热器壳体20(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替换为外壳或灯体)、光源30。灯架10与灯具散热器壳体20固定连接,灯具光源30与灯具散热器壳体(外壳或灯体)20连接,灯架10上设置电源与灯具光源30通电连接,灯架上的电源可以是电池,也可以是降压整流后的市电。光源须安装在外壳光源安装面的正中心;外壳以圆形和方形或矩形为优先选择,圆形易加工,并在小角度时更有聚光效果,达到重点照明目的;方形或矩形可实现方形或矩形光,在大范围照明时有泛光效果。长度,宽度或直径与深度间的关系,依具体的出光形状和角度调整,一般为1:5至1:30之间,通过选择不同的形状以及长高比例,来实现对光源的出光形状和角度进行控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深度是指光源距底面的距离。

设置在灯架10上的驱动电源,可选用飞利浦驱动面板灯轨道灯电源:商照外置34w0.8a42vi230v,与电源30通过电线连接,也可以选其他品牌,这里不详细介绍。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具散热器壳体内贴附一层光学膜40,通过胶水将光学膜贴覆在灯具散热器壳体内侧面,光学膜40包括贴合连接的聚光层41和反射层42,其中反射膜层42覆盖灯具散热器壳体内测,通过胶水紧密粘贴,聚光层覆盖反射膜层并贴合一起,贴合可采用超声波贴合或胶水贴合的方式,胶水为光学透明胶粘剂。聚光层的基体是透明膜,透明膜内设置若干菱形的小分子42,小分子可以是其他形状,小分子形状变化时,会产生不同的光学效果。当光源30的光线照射在光学膜40上时,一部分光线照射在小分子42上时产生折射,一部分光线穿过聚光层41由反射层42反射后再次进入聚光层41,由小分子42折射。光线产生多次折射的,达到聚光的效果。从而使光源所产生的光线根据不同壳体产生不同的出光形状,同时使出光形状的轮廓更清晰,从而使轨道灯穿透更强,达到出光形状更清晰的效果。

灯具散热器壳体可为分体结构或一体结构;光源通过支架和螺杆固定于散热器壳体内,外接电源与承载光源的发光板通电,为发光板供电。

灯具散热器壳体可根据灯具的具体要求或产品外型设计成圆型、方形或其它异样形状;材质可以是铝、铁或塑料以及其它可以成型的特殊原料。光源可以是ledcob光源、ledsmd光源或传统的灯泡发光的光源。

实施例一:

以圆形灯具散热器壳体为例,壳体下端的圆面直径与深度比例是1:10,光源发光形状为圆形,在距离20米处形成直径2米的圆形发光形状。由于光学膜的作用,圆形轮廓处更清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