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烛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3242发布日期:2019-11-19 20:0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烛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烛台。



背景技术:

尽管现在蜡烛的使用率较低,但日常生活中在特定节日或者特定场所,为了氛围仍需要使用蜡烛,而蜡烛一般都放置在蜡烛台上进行点燃。目前市场上的陶瓷烛台较多,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有蜡烛油不断的滴落,使得烛台的周围都是堆积分布的蜡烛油,影响烛台周围的整洁,且固化后的蜡烛油和余蜡的清理也十分不方便,且多数烛台仅具有放置蜡烛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能多样、方便收集和方便清理滴蜡与余蜡的陶瓷烛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烛台,所述烛台包括上烛台和下烛台,所述上烛台可拆卸地固定在下烛台上方,所述上烛台的中间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中间设置有一夹蜡圈,所述夹蜡圈通过多个短臂与上烛台固定连接,所述下烛台的中间设置有一开口向上的储物腔,所述储物腔的上方可拆卸地安装有储蜡杯。

进一步的,所述上烛台的底部中间向下延伸有外螺纹连接环,所述储蜡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连接环相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储蜡杯的开口处向外突出有多个卡柱,所述下烛台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与卡柱相嵌合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储物腔内安装有电子播音器,所述下烛台的底部中间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储物腔的播音孔。

进一步的,所述储物腔内放置有打火机和小剪刀。

进一步的,所述烛台呈多角星状。

进一步的,所述上烛台和下烛台均为一体成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烛台,所述烛台的中间设置有一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中间设置有一夹蜡圈,所述夹蜡圈通过多个短臂与烛台固定连接,所述贯穿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储蜡杯。

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储蜡杯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烛台呈多角星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烛台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收集滴蜡的储蜡杯,方便清理滴蜡;在烛台上设置有夹蜡圈,防止蜡烛的倾倒;在烛台内部开设有储物腔,可在储物腔内放置物件,如播音器等,使烛台的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上烛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储蜡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上烛台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烛台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储蜡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烛台;2、上烛台;3、下烛台;4、贯穿孔;5、夹蜡圈;6、短臂;7、储物腔;8、储蜡杯;9、外螺纹连接环;10、内螺纹;11、卡柱;12、卡槽;13、外螺纹;14、播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一种陶瓷烛台,所述烛台1包括上烛台2和下烛台3,所述上烛台2可拆卸地固定在下烛台3上方,所述上烛台2的中间开设有贯穿孔4,所述贯穿孔4的中间设置有一夹蜡圈5,所述夹蜡圈5通过多个短臂6与上烛台2固定连接,防止蜡烛倾倒,所述下烛台3的中间设置有一开口向上的储物腔7,所述储物腔7的上方可拆卸地安装有储蜡杯8。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上烛台2的底部中间向下延伸有外螺纹连接环9,所述储蜡杯8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连接环9相配合的内螺纹10,在蜡烛燃尽后,将储蜡杯8拆卸下来,可以很方便的清理掉储蜡杯8中的余蜡和蜡滴。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储蜡杯8的开口处向外突出有多个卡柱11,所述下烛台3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与卡柱11相嵌合的卡槽12,方便固定储蜡杯8。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储物腔7内安装有电子播音器,所述下烛台3的底部中间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储物腔的播音孔14,方便根据使用需要播放音乐。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储物腔7内放置有打火机和小剪刀,方便点燃蜡烛和剪掉过长的烛芯。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烛台1呈多角星状,结构稳定,形状设计新颖、美观。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上烛台2和下烛台3均为一体成型。

实施例二,如图6~8所示,一种陶瓷烛台,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烛台1为一体式,所述烛台1的中间设置有一贯穿孔4,所述贯穿孔4的中间设置有一夹蜡圈5,所述夹蜡圈5通过多个短臂6与烛台1固定连接,所述贯穿孔4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储蜡杯8。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贯穿孔4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储蜡杯8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13,方便固定储蜡杯8。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烛台1呈多角星状,结构稳定,形状设计新颖、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