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续航能力便携式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4715发布日期:2020-01-24 11:29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超长续航能力便携式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电筒领域,尤其是一种超长续航能力便携式手电筒。



背景技术:

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是夜里黑暗的环境中,人们需要使用灯具进行照明以帮助清楚地观察周围环境,如此人们才能正常地进行相应的活动。当人们处于室内时,在正常照明灯具因停电而无法使用进行照明时,室内一般会通过临时的应急照明灯提供临时应急的辅助照明,但是,当人们身处户外的黑暗环境中,则无法通过类似的室内应急照明灯来提供光线照明,此时人们则使用手电筒进行照明。在现有技术中,手电筒经过发展、技术不断改进,已经从电池式发展为充电式,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手电筒的蓄电池容量较低,难以满足对于手电筒需要长时间续航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超长续航能力便携式手电筒,包括发光部和与所述发光部电连接的电源部,所述电源部包括若干两两之间可拆卸地电连接的电源模块,且所述电源模块均为可充电电源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部包括若干电源模块,其中电源模块中的任意两个均可以可拆卸的电连接在一起,且各电源模块均为可充电的电源模块,因此可以使用任意的一个或多个电源模块与发光部连接,为发光部供能;同时,其他未使用的电源模块可以随身携带以备用,当与发光部连接的电源模块电量即将用完时,可以在该电源模块的末端增加一新的电源模块或者更换一新的电源模块,以使手电筒继续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保持仅有一两个电源模块的前提下使得与发光部连接的电源模块始终有电,即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便携性的同时还保证了续航能力。

优选的,所述发光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内设置有led灯珠,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led灯珠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led灯珠的负极引脚之间设置有开关,所述导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纵向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的内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且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呈半球状;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本体和包裹所述电池本体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有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呈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匹配的凹槽状,且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分别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安装盒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安装块相匹配地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的内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设置有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所述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呈半球状,且所述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连通。

其中,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结构和规格一致,安装块的两侧设置有用于第一凸缘或者第二凸缘插入的限位槽。

将电源模块安装到发光部上时,将安装部插入到第一安装槽中,同时,第一安装槽上的第一凸缘插入到限位槽中,其中安装部与第一安装槽紧配合,第一凸缘与限位槽紧配合,因此可以使得发光部与电源模块的连接结构稳定;在插入过程中,会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同时分别于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接触,此时电源模块安装到位,电源模块的边缘与发光部的边缘对齐,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呈半球状,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呈半球形的凹槽状,因此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三电极、第四电极接触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会分别与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卡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地增加电源模块与发光部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将一电源模块安装到另一电源模块时,将电源模块上的安装部插入到另一电源模块上的第二安装槽中,同时第二安装槽上的第二凸缘插入到安装块上的限位槽中,其中安装部与第二安装槽紧配合,第二凸缘与限位槽紧配合,因此可以使得电源模块与另一电源模块的连接结构稳定;在插入过程中,会使得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分别于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接触导通,此时插入到位,此时两个电源模块并联,手电筒的整体供电电压不变,两电源模块的边缘对齐,由于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呈半球状,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呈半球形的凹槽状,因此第五电极、第六电极分别与第三电极、第四电极接触时,第五电极、第六电极会分别与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卡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地增加电源模块与另一电源模块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上的第一凸缘的正上方;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上的第二凸缘的正上方。

第一凸缘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罩在内部,第二凸缘将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罩在内部,可以有效地避免呈凸出结构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的磨损;另外,第三电极与第五电极的接触点以及第四电极与第六电极的接触点位于第二凸缘与第二安装槽之间,因此第三电极与第五电极的接触结构以及第四电极与第六电极的接触结构被夹紧在第二凸缘与第二安装槽之间,使得第三电极与第五电极的接触结构以及第四电极与第六电极的接触结构更稳定。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的第一铜块和第二铜块,第一铜块和第二铜块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led灯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连接,且所述第一铜块和第二铜块均呈半球状。

其中,第一铜块和第二铜块可以通过胶粘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安装槽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表面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铜箔层,所述第一铜箔层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铜箔层,所述第二铜箔层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池本体的负极连接。

其中第一铜箔层和第二铜箔层可以通过胶粘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

壳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道,用以供连接led灯珠与第一、第二电极的导线经过;安装盒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道,用以供连接电池本体与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电极的导线经过。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部包括若干电源模块,其中电源模块中的任意两个均可以可拆卸的电连接在一起,且各电源模块均为可充电的电源模块,因此可以使用任意的一个或多个电源模块与发光部连接,为发光部供能;同时,其他未使用的电源模块可以随身携带以备用,当与发光部连接的电源模块电量即将用完时,可以在该电源模块的末端增加一新的电源模块或者更换一新的电源模块,以使手电筒继续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保持仅有一两个电源模块的前提下使得与发光部连接的电源模块始终有电,即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便携性的同时还保证了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超长续航能力便携式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发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光部,11-第一安装槽,111-第一凸缘,12-第一电极,13-第二电极,2-电源模块,21-安装部,22-第三电极,23-第四电极,24-第二安装槽,241-第二凸缘,25-第五电极,26-第六电极,2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一种超长续航能力便携式手电筒,包括发光部1和与所述发光部1电连接的电源部,所述电源部包括若干两两之间可拆卸地电连接的电源模块2,且所述电源模块2均为可充电电源模块2。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部包括若干电源模块2,其中电源模块2中的任意两个均可以可拆卸的电连接在一起,且各电源模块2均为可充电的电源模块2,因此可以使用任意的一个或多个电源模块2与发光部1连接,为发光部1供能;同时,其他未使用的电源模块2可以随身携带以备用,当与发光部1连接的电源模块2电量即将用完时,可以在该电源模块2的末端增加一新的电源模块2或者更换一新的电源模块2,以使手电筒继续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保持仅有一两个电源模块2的前提下使得与发光部1连接的电源模块2始终有电,即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便携性的同时还保证了续航能力。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发光部1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内设置有led灯珠,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所述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led灯珠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极13和所述led灯珠的负极引脚之间设置有开关,所述导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纵向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安装槽11,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侧壁的内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凸缘111,所述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且所述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呈半球状;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电池本体和包裹所述电池本体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槽11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设置有第三电极22和第四电极23,所述第三电极22和第四电极23呈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相匹配的凹槽状,且所述第三电极22和第四电极23分别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安装盒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4,所述第二安装槽24与所述安装块相匹配地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槽24的侧壁的内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凸缘241,所述第二安装槽24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22设置有第五电极25和第六电极26,所述第五电极25和第六电极26呈半球状,且所述第五电极25和第六电极26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极22和第四电极23连通。

其中,反光罩、led灯珠、开关的连接结构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

其中,第一安装槽11和第二安装槽24的结构和规格一致,安装块的两侧设置有用于第一凸缘111或者第二凸缘241插入的限位槽27。

将电源模块2安装到发光部1上时,将安装部21插入到第一安装槽11中,同时,第一安装槽11上的第一凸缘111插入到限位槽27中,其中安装部21与第一安装槽11紧配合,第一凸缘111与限位槽27紧配合,因此可以使得发光部1与电源模块2的连接结构稳定;在插入过程中,会使得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同时分别于第三电极22和第四电极23接触,此时电源模块2安装到位,电源模块2的边缘与发光部1的边缘对齐,由于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呈半球状,第三电极22和第四电极23呈半球形的凹槽状,因此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3分别与第三电极22、第四电极23接触时,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3会分别与第三电极22和第四电极23卡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地增加电源模块2与发光部1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将一电源模块2安装到另一电源模块2时,将电源模块2上的安装部21插入到另一电源模块2上的第二安装槽24中,同时第二安装槽24上的第二凸缘241插入到安装块上的限位槽27中,其中安装部21与第二安装槽24紧配合,第二凸缘241与限位槽27紧配合,因此可以使得电源模块2与另一电源模块2的连接结构稳定;在插入过程中,会使得第三电极22和第四电极23分别于第五电极25和第六电极26接触导通,此时插入到位,此时两个电源模块2并联,手电筒的整体供电电压不变,两电源模块2的边缘对齐,由于第五电极25和第六电极26呈半球状,第三电极22和第四电极23呈半球形的凹槽状,因此第五电极25、第六电极26分别与第三电极22、第四电极23接触时,第五电极25、第六电极26会分别与第三电极22和第四电极23卡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地增加电源模块2与另一电源模块2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在安装过程中,受到挤压的第一凸缘111和第二凸缘241会发生一定的形变,以顺利将安装部21插入到第一安装槽11或第二安装槽24中。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侧壁上的第一凸缘111的正上方;第五电极25和第六电极26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4的侧壁上的第二凸缘241的正上方。

第一凸缘111将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罩在内部,第二凸缘241将第五电极25和第六电极26罩在内部,可以有效地避免呈凸出结构的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3、第五电极25和第六电极26的磨损;另外,第三电极22与第五电极25的接触点以及第四电极23与第六电极26的接触点位于第二凸缘241与第二安装槽24之间,因此第三电极22与第五电极25的接触结构以及第四电极23与第六电极26的接触结构被夹紧在第二凸缘241与第二安装槽24之间,使得第三电极22与第五电极25的接触结构以及第四电极23与第六电极26的接触结构更稳定。

其中一种实施例,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底部的第一铜块和第二铜块,第一铜块和第二铜块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led灯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连接,且所述第一铜块和第二铜块均呈半球状。

其中,第一铜块和第二铜块可以通过胶粘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1的底部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三电极22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表面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铜箔层,所述第一铜箔层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极23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铜箔层,所述第二铜箔层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池本体的负极连接。

其中第一铜箔层和第二铜箔层可以通过胶粘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

壳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道,用以供连接led灯珠与第一、第二电极13的导线经过;安装盒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道,用以供连接电池本体与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电极26的导线经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