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3559发布日期:2020-03-20 05:5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筒灯。



背景技术:

在灯具中,筒灯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灯具,由于其具有便于安装于天花板上的特点而多用于装饰类商业照明。筒灯的外形为筒状,其可以内嵌入天花板内,当内嵌入天花板时,筒灯的出光面与天花板平齐,不占用空间。

然而现有的筒灯实现色温切换都是采用传统的开关拨动的方式,由于灯具结构的限制,当需要切换不同的色温时,需要预先切换好,再把灯具接入外部电源,或者要把灯罩给拆卸下来,通过拨动开关的方式进行切换,这样操作很不方便。且该灯具在发光的过程中,无法对该筒灯进行色温切换,为此限制了筒灯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灯,旨在解决现有的筒灯在进行色温切换时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筒灯,包括:

筒体;

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筒体上;

光源模块,设置于所述筒体上,且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反光杯,设置于所述筒体内;

透光罩,盖设于所述反光杯远离所述光源模块的一端;以及

智能模组,用于实现色温切换,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智能模组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模组穿设所述透光罩且暴露于所述透光罩外。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模组包括:

控制模块,卡设于所述反光杯上,并穿过所述透光罩;以及

连接线,其数量为多个,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连接线远离所述控制模块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筒体和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罩的正面或者侧面开设有供所述控制模块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与所述控制模块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控制模块卡设于内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

驱动罩;

电路板,位于驱动罩内;以及

安装柱,自所述驱动罩的底部朝向所述筒体的方向延伸;

所述驱动罩位于所述光源模块的上方,且所述筒体与所述光源模块均与所述安装柱远离所述驱动罩的一端连接,以使得所述驱动罩与所述光源模块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模组通过红外感应控制驱动模块,所述智能模组内设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用于发射红外线,所述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和感应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均暴露于所述透光罩外。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模组通过触摸感应控制驱动模块,所述智能模组内设有触控金属片,所述触控金属片暴露于所述透光罩外。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模组通过蓝牙或者遥控器控制驱动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包括依次连接的:

第一杯体,其内设有所述反光杯,所述反光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杯体的端部固定连接;

环状件,其内容设有所述透光罩,并与所述透光罩扣合;

第二杯体,与所述环状件连接;以及

环状凸缘,自所述第二杯体的端部向外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筒灯还包括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包括:

连接杆,设置于所述驱动罩和光源模块之间;

支撑件,用于将所述筒体安装于安装位上,以及

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以及支撑件之间,用于给所述支撑件提供向外的弹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筒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智能模组能够实现对筒灯的色温切换,由于智能模组与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智能模组穿设透光罩且暴露与透光罩外,方便用户在安装好该筒灯后操作该智能模组,进行色温切换,不需要将整灯拆卸再进行切换,并且在该筒灯点亮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切换,操作方便,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灯立体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灯去掉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光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光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模组的控制原理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模组的控制原理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筒体;11-第一杯体;12-环状件;121-卡扣;13-第二杯体;14-环状凸缘;21-驱动模块;211-驱动罩;2111-上盖;2112-下盖;212-电路板;213-安装柱;22-光源模块;221-光源板;222-led光源;23-反光杯;231-卡槽;24-透光罩;241-第一通孔;242-环状卡槽;25-智能模组;251-控制模块;252-连接线;253-红外发射管;254-红外接收管;255-触控金属片;26-弹簧组件;261-连接杆;262-弹性件;263-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筒灯,其安装于天花板上且用于照明。该筒灯包括筒体1、驱动模块21、光源模块22、反光杯23、透光罩24以及智能模组25。具体地,驱动模块21和光源模块22均设置于筒体1上,且驱动模块21与光源模块22电性连接。反光杯23和透光罩24均设置于筒体1内,光源模块22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反光杯23反射以及透光罩24发射至筒体1外。智能模组25能够用于实现该筒灯的色温切换,其设置于筒体1内,该智能模组25与驱动模块21电性连接,该智能模组25穿设透光罩24且暴露于透光罩24外,便于该智能模组25接收信号从而控制驱动模块21以实现该筒灯的色温切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筒灯,通过采用智能模组25能够实现对筒灯的色温切换,由于智能模组25与驱动模块21电性连接,智能模组25穿设透光罩24且暴露于透光罩24外,方便用户在安装好该筒灯后操作该智能模组25,传递信号至驱动模块21,从而控制光源模块22进行色温切换,不需要将整灯拆卸再进行切换,并且在该筒灯点亮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切换,操作方便,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智能模组25包括控制模块251以及与控制模块251连接的连接线252。其中,控制模块251卡设于反光杯23上,即反光杯23用于固定控制模块251,并穿过透光罩24,连接线252远离控制模块251的一端依次穿过筒体1和光源模块22从而与驱动模块21电性连接。控制模块251穿过透光罩24,便于该控制模块251感应用户手或者其他物体,从而输出信号传递至驱动模块21,以控制光源模块22做出相应的色温切换。控制模块251通过连接线252与驱动模块21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供电和信号的切换。

具体地,进一步结合图5,透光罩24的正面或者侧面开设有供控制模块251穿过的第一通孔241,控制模块251通过第一通孔241伸出透光罩24,该第一通孔241的形状与控制模块251的形状相适配。“透光罩24的正面”指的是透光罩24正对光源模块22的一面。通过在透光罩24的正面开设第一通孔241,可以方便用户控制。而将第一通孔241设置于透光罩24的侧面,使得该筒灯从正面看上去更加美观,而且也不影响使用。当然该控制模块251可以也可以放置于筒灯的其他位置,并从筒灯的其他部件中伸出,只要不影响该控制模块251的信号传输即可。

由于控制模块251需要固定在筒灯的某一块,可将控制模块251固定在反光杯23上。具体地,进一步结合图6,在反光杯23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231,该卡槽231的形状与控制模块251的形状相对应,控制模块251卡设于该卡槽231内。而与控制模块251的端部连接的连接线252依次穿过筒体1的端部以及光源模块22与驱动模块21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模块21位于光源模块22的上方,且驱动模块21和光源模块22分别固定于筒体1的底部。其中,进一步结合图7,驱动模块21包括驱动罩211、电路板212以及安装柱213。具体的,电路板212位于驱动罩211内,安装柱213用于支撑该驱动罩211,并自驱动罩211的底部朝向筒体1的方向延伸,驱动罩211位于光源模块22的上方,且筒体1与光源模块22均与安装柱213远离驱动罩211的一端连接,从而使得驱动罩211与光源模块22之间具有间隙。驱动罩211包括相互盖合的上盖2111和下盖2112,电路板212设置于下盖2112上,电路板212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零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8及图9,该智能模组25通过红外感应、触控感应、蓝牙控制或者遥控器控制驱动模块21。其中,驱动模块21为三线驱动,光源模块22为能够实现双色的光源模块22,经过控制模块251控制的驱动模块21可用于驱动光源模块22。

具体参见图8,当该智能模组25通过红外感应进行控制时,即智能模组25内设有红外发射管253和红外接收管254。其中,红外发射管253用于发射红外线,红外接收管254用来接收和感应红外发射管253发出的红外线光线,红外发射管253和红外接收管254均暴露于透光罩24外,以使得红外发射管253发射红外线,红外接收管254接收和感应上述红外发射管253发射的红外线。红外发射管253发射一束红外光脉冲,当碰到物体后反射回来被红外接收管254接收从而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即当用户需要调节该筒灯的色温时,用户只需将手或者其他物体放置该智能模组25伸出的位置,该智能模组25中的红外发射管253发射的红外线在手或者其他物体的作用下反射回来,从而被红外接收管254所接收,控制模块251输出信号来控制驱动模块21的驱动状态,驱动模块21根据控制模块251的输出信号以控制光源模块22的色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人手或者其他物体可以不接触该智能模组25。

具体参见图9,当该智能模组25通过触控感应进行控制时,即该智能模组25的内部设有触控金属片255。其中,该触控金属片255暴露于透光罩24外,以便于人手触摸,该触控金属片255被人体触摸时会产生一个电压,控制模块251接收到这个电压信号后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驱动模块21,光源模块22由于与驱动模块21电性连接,从而能够根据驱动模块21的控制做出相应的调光反应。即当用户需要调节该筒灯的色温时,只需将手或者其他物体触摸该智能模组25。需要说明的是,该触控金属片255不能接地,可以用非金属进行隔离,从而避免该触控金属片255接地。

智能模组25通过蓝牙或者遥控器控制驱动模块21,主要是通过蓝牙或者遥控器来控制控制模块251的输出信号。

当然,该智能模组25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色温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3,光源模块22包括设置于筒体1上的光源板221以及设置于光源板221上的多个led光源222。反光杯23为两端开口的倒扣的杯体,led光源222正对反光杯23的一端的开口,且反光杯23靠近led光源222的一端的端面直径小于其远离led光源222的一端的端面直径,即反光杯23靠近led光源222的开口小于其远离led光源222的开口。具体地,光源板221为圆形板,多个led光源222环绕于该光源板22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5及图10,筒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杯体11、环状件12、第二杯体13以及环状凸缘14。其中,第一杯体11的内部设有反光杯23,反光杯23的一端与第一杯体11的一端固定连接,光源板221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固定于第一杯体11上与反光杯23连接的端部。环状件12内容设有透光罩24,并与透光罩24扣合。第二杯体13与环状件12连接,环状凸缘14自第二杯体13远离环状件12的端部向外延伸。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环状件12的内壁朝向透光罩24的方向延伸有卡扣121,透光罩24的边缘开设有与卡扣121扣合的环状卡槽242。具体地,该卡扣121为楔形件,便于透光罩24上的环状卡槽242与该楔形卡扣121配合,通过该楔形卡扣121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3,该筒灯还包括弹簧组件26,该弹簧组件26便于将筒体1安装于天花板上相应的安装位内。具体地,该弹簧组件26包括连接杆261、支撑件263以及弹性件262。连接杆261设置于驱动罩211和光源模块22之间,支撑件263用于将筒体1安装于安装位上,弹性件262连接于连接杆261的端部以及支撑件263之间,用于给支撑件263提供向外的弹力。其中,弹性件262和支撑件263由一根铁丝弯折而成。

安装该筒灯时,由于弹性件262具有弹力且天花板或者墙壁上的安装孔比较小,弹簧组件26需向内压缩,以便能够顺利通过安装孔。安装后,弹簧组件26在弹力的作用下向外撑开,将筒体1固定在天花板或者墙壁上,相应地,筒体1上的环状凸缘14贴合在天花板或者墙壁的外壁上。

具体地,整个筒灯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准备一个筒体1,将光源模块22安装于筒体1上,并将智能模组25卡设于反光杯23上,从而将安装好智能模组25的反光杯23放置于筒体1内,使得控制模块251上的连接线252依次穿过筒体1和光源模块22;随后,将驱动模块21安装于光源模块22上,并使得驱动模块21分别与连接线252和光源模块22电性连接;其次,将透光罩24罩设于反光杯23上,并使得透光罩24卡设于筒体1内,旋转透光罩24,使得控制模块251伸出透光罩24上的第一通孔241;最后,将连接杆261穿过驱动模块21与光源模块22之间的间隙,并使得连接杆261的端部连接弹性件262和支撑件263,从而完成该筒灯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