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灯带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6740发布日期:2020-03-31 17:3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灯带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带连接器。



背景技术:

灯带连接器,作为分别连接两段灯带的部件,传统有两种结构,其一,灯带连接器为套管式结构,套管内部设置有电连端子,一段灯带插入套管中与电连端子连接,由于需要固定灯带,一般套管的口径比灯带要小,才能在接入灯带后夹持灯带,但是这也意味着接入时非常困难;其二,灯带连接器为分体式结构,包括连接壳与底壳,在接入灯带时,需要先将一段灯带放置在连接壳或者底壳上,再将连接壳与底壳相盖合以固定灯带,在接入一段灯带时,此结构是较易操作的,但是当需要接入两段灯带时,由于两段灯带、连接壳、底壳这些部件过多,并且需要先将两段灯带均接入电连端子后,才能一并盖合连接壳与底壳,导致非常难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翻盖形式便于连接多段灯带的灯带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捷灯带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内设置有连接空间,连接空间内设置有电连部件,灯带能够进入连接空间与电连部件连接,通过电连部件能够使至少两段灯带实现连接;

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基座以及均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连接空间设置在基座内;

第一翻盖能够翻转以允许第一灯带进入连接空间并与电连部件连接,第一翻盖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基座连接以能够夹合第一灯带;

第二翻盖能够翻转以允许第二灯带进入连接空间并与电连部件连接,第二翻盖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基座连接以能够夹合第二灯带。

所述基座包括底壳以及连接壳,第一翻盖设置在连接壳上并且能够相对于连接壳翻转,第二翻盖设置在连接壳上并且能够相对于连接壳翻转,底壳、连接壳、第一翻盖以及第二翻盖连接并内部形成所述连接空间。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扣以及第一卡口,第一卡扣或第一卡口设置在底壳上,相对应地,能够与第一卡扣或第一卡口卡合的第一卡口或第一卡扣设置在第一翻盖上。

所述第一翻盖的内侧壁设置有的第一凸起组,底壳上与第一凸起组相朝向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组,第一凸起组和第二凸起组能够分别抵压在第一灯带外表面的两侧以固定第一灯带。

所述第一凸起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呈尖刺状。

所述第二翻盖的内侧壁设置有的第三凸起组,底壳上与第三凸起组相正对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四凸起组,第三凸起组和第四凸起组能够分别抵压在第二灯带外表面的两侧以固定第二灯带。

所述底壳与连接壳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连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空间内。

所述电连部件包括连接座以及设置在连接座上的并且导电的插接件,连接座设置在连接空间内,插接件的一端能够插入第一灯带中并且与第一灯带的电路板电性连接,插接件的另一端能够插入第二灯带中并且与第二灯带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翻盖在靠近插接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五凸起组,底壳在靠近插接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六凸起组,第五凸起组与第六凸起组相互朝向并且能够分别抵压在第一灯带外表面的两侧以使插接件的一端与第一灯带的电路板相紧贴。

所述插接件插入第一灯带的端部和插入第二灯带的端部上均设置有弹性凸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灯带连接器,连接器本体在接入第一灯带、第二灯带的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一翻盖与第二翻盖,第一翻盖翻转能够打开连接空间,扩大允许第一灯带接入的开口,便于第一灯带进入与电连部件接合,而第一翻盖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盖合后,能够夹持固定第一灯带,而第二灯带也同样操作,此结构没有散乱的部件需要组装,同时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均容易进入连接器本体内与电连部件连接,操作便捷,结构简单。

连接器本体内部设置有固定第一灯带的第一凸起组和第二凸起组,进一步地,在靠近电连部件的插接件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五凸起组和第六凸起组,从而使得插接件插入第一灯带后能够与电路板紧密连接,不会发生松动而导致接触不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灯带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灯带连接器截面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灯带连接器截面b-b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灯带连接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便捷灯带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连接器本体1内设置有连接空间2,连接空间2内设置有电连部件3,灯带能够进入连接空间2与电连部件3连接,通过电连部件3能够使至少两段灯带实现连接;

连接器本体1包括基座11以及均设置在基座11上的第一翻盖12和第二翻盖13,连接空间2设置在基座11内;

第一翻盖12能够翻转以允许第一灯带进入连接空间2并与电连部件3连接,第一翻盖12通过第一连接件4与基座11连接以能够夹合第一灯带;

第二翻盖13能够翻转以允许第二灯带进入连接空间2并与电连部件3连接,第二翻盖13通过第二连接件5与基座11连接以能够夹合第二灯带。

其中,基座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并且由基座、第一翻盖以及第二翻盖构成的连接器本体可以为多边形套管也可以为圆柱形套管,进一步地,以上的连接器本体能够接入两段灯带,而事实上,可以增加接入口翻盖、连接件以及调节电连部件的接入端的数量,结合上述实施例的结构,能够接入更多的灯带。

而第一翻盖、第二翻盖与基座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以是设置铰接轴的方式,也可以是第一翻盖与基座通过软性折痕部连接,而本设计优选采用软性折痕部的形式,无需增加多余的部件,同时整体结构更加紧密,成本也相较更低。

在分体式的结构中,基座11包括底壳111以及连接壳112,第一翻盖12设置在连接壳112上并且能够相对于连接壳112翻转,第二翻盖13设置在连接壳112上并且能够相对于连接壳112翻转,底壳111、连接壳112、第一翻盖12以及第二翻盖13连接并内部形成所述连接空间2。

连接器本体在接入第一灯带、第二灯带的位置处对应设置第一翻盖与第二翻盖,第一翻盖翻转能够打开连接空间,扩大允许第一灯带接入的开口,便于第一灯带进入与电连部件接合,而第一翻盖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盖合后,能够夹持固定第一灯带,而第二灯带也同样操作,此结构没有散乱的部件需要组装,同时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均容易进入连接器本体内与电连部件连接,操作便捷,结构简单。

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4包括第一卡扣41以及第一卡口,第一卡扣41或第一卡口设置在底壳111上,相对应地,能够与第一卡扣41或第一卡口卡合的第一卡口4或第一卡扣设置在第一翻盖12上。

同样的,第二连接件5包括第二卡口以及第二卡口,第二卡扣或第二卡口设置在底壳上,相对应地,能够与第二卡扣或第二卡口卡合的第二卡口或第二卡扣设置在第二翻盖上。

在第一灯带、第二灯带接入电连部件3后,第一翻盖12与底壳111配合抵压在第一灯带的外表面上,同时通过第一卡口和第一卡扣扣合,从而防止第一灯带脱出,而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将第一卡口和第一卡扣解扣即可,操作方便。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第一翻盖12的内侧壁设置有的第一凸起组61,底壳111上与第一凸起组61相朝向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组62,第一凸起组61和第二凸起组62能够分别抵压在第一灯带外表面的两侧以固定第一灯带。

一般灯带包括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led灯珠以及包覆在电路板以及led灯珠外表面的外皮,而电路板的端部设置有能够与电连部件连接的电极片。

此处的第一凸起组61和第二凸起组62对第一灯带的两侧施力,由于灯带的外皮较软,具有一定弹性,此处的第一凸起组61、第二凸起组62则可以进一步施力,防止第一灯带松脱;

第一凸起组6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组6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凸起呈尖刺状,能够刺穿外皮,从而使得将第一灯带固定得更加牢固。

同理,第二翻盖13的内侧壁设置有的第三凸起组63,底壳111上与第三凸起组63相正对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四凸起组64,第三凸起组63和第四凸起组64能够分别抵压在第二灯带外表面的两侧以固定第二灯带。

而同样的,第三凸起组63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凸起,第四凸起组64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凸起。

在某些实施例中,底壳111与连接壳112可以通过密封胶等固定连接,而由于在多次使用插接后,电连部件3可能会出现损坏,为了便于更换,底壳111与连接壳112可拆卸地连接,电连部件3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空间2内,此处底壳111与连接壳112可通过卡扣、插销或者螺钉等方式连接,而电连部件3可以通过卡扣、凸筋、插销等方式可拆卸地固定在连接空间2内。

电连部件3包括连接座31以及设置在连接座31上的插接件32,连接座31设置在连接空间2内,插接件32的一端能够插入第一灯带中并且与第一灯带的电路板电性连接,插接件32的另一端能够插入第二灯带中并且与第二灯带的电路板电性连接,此处的插接件32包括若干个针脚,针脚插入灯带后与电路板上的电极片接触。

第一翻盖12在靠近插接件3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五凸起组65,底壳111在靠近插接件3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六凸起组66,第五凸起组65与第六凸起组66相互朝向并且能够分别抵压在第一灯带外表面的两侧以使插接件32的一端与第一灯带的电路板相紧贴。

此处第五凸起组和第六凸起组相配合是为了插接件插入第一灯带后能够与电路板紧密连接,不会发生松动而导致接触不良,而第一凸起组和第二凸起组则是为了固定第一灯带,单独设置第一凸起组和第二凸起组,容易出现接触不良,而单独设置第五凸起组和第六凸起组,由于电路板上的电极片位于端部,因此第五凸起组和第六凸起组只抵压灯带的端部可能造成连接不牢固,而此实施例相互配合,能够取得更好效果,而在连接第二灯带时也可以设置相类似的结构。

在某些实施例中,插接件32插入第一灯带的端部和插入第二灯带的端部上均设置有弹性凸接部33,从而弹性凸接部33能够弹性抵压电路板的电极片,有效防止接触不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