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防水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7283发布日期:2020-02-11 10:0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防水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防水投光灯。



背景技术:

现代灯具包括家居照明、商业照明、工业照明、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特种家居照明照明等。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广场、交通道路、新修社区、家庭装饰、商城与写字楼,都需要投光灯,城市建设对灯饰投光灯的需求将会继续增加。

投光灯作为一种常用的灯具,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深受消费者喜爱,现有的投光灯结构比较固定,整体式结构不便于拆装且防水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防水投光灯,旨在解决现有投光灯整体式结构不便于拆装且防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防水投光灯,包括至少一灯具模组,所述灯具模组包括灯体、线路板、防水板、玻璃、两个封胶垫以及两个端盖;

所述灯体包括沿左右向延伸的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前后两端分别向上下延伸形成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两个端盖盖合于所述灯体左右两端,以形成槽口向上的上凹槽和槽口向下的下凹槽,所述下凹槽用于放置电源;所述线路板安装于所述上凹槽内,用于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所述前侧板上端向下凹陷形成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一前凹槽,所述后侧板上端向下凹陷形成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一后凹槽,所述防水板呈方框设置,前后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前凹槽和所述第一后凹槽内,所述玻璃设于所述防水板上方,盖合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上;所述两个封胶垫分别安装于所述灯体左右两端,且位于所述灯体与所述端盖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凹槽前侧壁向上延伸再向后弯折形成前弯折部,所述第一后凹槽后侧壁向上延伸再向前弯折形成后弯折部,所述玻璃前端卡接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前弯折部之间,所述玻璃后端卡接于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后弯折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模组还包括螺接件,所述两个端盖上均贯穿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均开设有槽口向左和槽口向右的螺纹孔,所述螺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以将所述两个端盖分别固定于所述灯体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模组还包括孔片,所述线路板具有安装灯珠的安装工位,所述孔片贯设有多个沿上下向延伸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与所述线路板上的所述安装工位相对应;

所述前侧板上部向前凹陷形成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二前凹槽,所述后侧板上部向后凹陷形成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二后凹槽,所述第二前凹槽与所述第二后凹槽相对设置;所述孔片前后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前凹槽和所述第二后凹槽内,且位于所述线路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模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灯体下方,盖合于所述下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灯具模组还包括防水接头,所述底板贯穿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出线孔,所述防水接头锁紧导线装配至所述出线孔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架,所述灯具模组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端盖铰接,所述支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端盖铰接,所述端盖设有角度标记部,所述支架与所述端盖的铰接处设有指示部,所述指示部与所述角度标记部配合,以在所述支架与所述端盖转动时,所述指示部指向所述角度标记部的不同刻度。

进一步地,所有灯具模组排成矩阵并彼此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灯具模组矩阵,多个所述灯具模组设置于彼此平行的两条以上的直线上,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至少一灯具模组首尾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灯具模组矩阵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灯体左右两端设有封胶垫,灯体上方设有防水板,可提高灯具模组的防水效果;此外,各种不同照度的投光灯,都可使用同样尺寸同样结构的灯具模组,用户可以根据照度需要,为投光灯配备不同数目的灯具模组及安装支架,将多个灯具模组拼接组合成功率较大的投光灯,可以满足用户需求。本实用新型在生产过程中,灯具模组都使用同一种模具,开模成本较低,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本实用新型的部件通用性良好,日常维护检修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防水投光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组合式防水投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组合式防水投光灯(隐去端盖、封胶垫和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架1、指示部11、安装部12、通孔121、铰接部13、灯体2、底板21、前侧板22、第一前凹槽22a、第二前凹槽22b、前弯折部22c、后侧板23、第一后凹槽23a、第二后凹槽23b、后弯折部23c、上凹槽24、下凹槽25、螺纹孔26、防水接头3、线路板4、孔片5、让位孔51、防水板6、玻璃7、封胶垫8、端盖9、螺接件91、安装孔92、角度标记部93、盖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防水投光灯,包括至少一灯具模组和支架1,所述灯具模组包括灯体2、防水接头3、线路板4、孔片5、防水板6、玻璃7、两个封胶垫8、两个端盖9、螺接件91以及盖板10。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灯体2包括沿左右向延伸的底板21、和自所述底板21前后两端分别向上下延伸形成的前侧板22和后侧板23,所述两个端盖9盖合于所述灯体2左右两端,以形成槽口向上的上凹槽24和槽口向下的下凹槽25。所述盖板10安装于所述灯体2下方,盖合于所述下凹槽25,所述下凹槽25用于放置电源,同时有利于投光灯的散热。

请参见图4,所述线路板4具有安装灯珠的安装工位,安装于所述上凹槽24内,用于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底板21贯穿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出线孔(图中未标注),所述防水接头3锁紧导线装配至所述出线孔处,导线用于连接所述线路板4与所述电源。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和图4,所述前侧板22上端向下凹陷形成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一前凹槽22a,所述后侧板23上端向下凹陷形成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一后凹槽23a;所述前侧板22上部向前凹陷形成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二前凹槽22b,所述后侧板23上部向后凹陷形成沿左右向延伸的第二后凹槽23b,所述第二前凹槽22b与所述第二后凹槽23b相对设置。

请参见图4,所述孔片5贯设有多个沿上下向延伸的让位孔51,所述让位孔51与所述线路板4上的所述安装工位相对应,所述孔片5前后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前凹槽22b和所述第二后凹槽23b内,且位于所述线路板4上方;所述防水板6呈方框设置,前后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前凹槽22a和所述第一后凹槽23a内,可增强孔片5和防水板6安装于上凹槽24内的稳定性。

所述玻璃7设于所述防水板6上方,盖合于所述前侧板22和所述后侧板23上。具体地,所述第一前凹槽22a前侧壁向上延伸再向后弯折形成前弯折部22c,所述第一后凹槽23a后侧壁向上延伸再向前弯折形成后弯折部23c,所述玻璃7前端卡接于所述前侧板22与所述前弯折部22c之间,所述玻璃7后端卡接于所述后侧板23和所述后弯折部23c之间,可增强玻璃7安装于前侧板22和所述后侧板23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封胶垫8分别安装于所述灯体2左右两端,且位于所述灯体2与所述端盖9之间。具体地,所述两个端盖9上均贯穿设有沿左右向延伸的安装孔92,所述前侧板22和所述后侧板23均开设有槽口向左和槽口向右的螺纹孔26,所述螺接件91穿过所述安装孔92、螺接于所述螺纹孔26内,以将所述两个端盖9分别固定于所述灯体2两端。

在使用时,灯具模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灯具模组排成矩阵并彼此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灯具模组矩阵,多个所述灯具模组设置于彼此平行的两条以上的直线上,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至少一灯具模组首尾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灯具模组矩阵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多个灯具模组拼接使用可形成一个功率较大的投光灯。投光灯可包括一个支架1,一个支架1与多个灯具模组连接,本实施例中,设有多个支架1,各支架1与各灯具模组连接。

具体地,请参见图3,所述支架1两端分别与所述端盖9铰接,所述端盖9设有角度标记部93,所述支架1与所述端盖9的铰接处设有指示部11,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示部11为标记的箭头,所述指示部11与所述角度标记部93配合,以在所述支架1与所述端盖9转动时,所述指示部11指向所述角度标记部93的不同刻度,可根据指示部11指示的角度,调节灯具模组的转动角度,以达到最好的显示效果。具体地,所述支架1包括沿左右向延伸的安装部12、以及自所述安装部12左右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的铰接部13,所述铰接部13与所述端盖9铰接,所述安装部12上贯穿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通孔121,所述通孔121用于与螺接件配合将该组合式防水投光灯固定于地面或墙面等。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灯体2左右两端设有封胶垫8,灯体2上方设有防水板6,可提高灯具模组的防水效果;各种不同照度的投光灯,都可使用同样尺寸同样结构的灯具模组,用户可以根据照度需要,为投光灯配备不同数目的灯具模组及安装支架1,将多个灯具模组拼接组合成功率较大的投光灯,可以满足用户需求。本实用新型在生产过程中,灯具模组都使用同一种模具,开模成本较低,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本实用新型的部件通用性良好,日常维护检修简单方便。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