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灯转轴穿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2682发布日期:2020-07-14 17:21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灯转轴穿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台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台灯转轴穿线结构。



背景技术:

社会发展迅速,台灯作为一种照明设备,是居家、生活、学习、工作不可或缺的一款产品。传统的台灯灯杆不能转动,不能很好的照明,很难满足用户的需要,于是人们设计了一种能够转动的灯杆,外观整体简洁。

目前市面上的灯具在结构简化之余,暂时没有很好解决转轴走线及其穿线的问题,大部分产品的转轴处导线外露,在台灯转动时容易挤压扭曲内置导线,使其与孔边剐蹭、摩擦而导致线皮破损,增加了台灯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防止内置导线线皮破损的台灯转轴穿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台灯转轴穿线结构,包括有铰接配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被夹装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穿线件,其中,所述穿线件成型有一穿线腔且所述穿线腔延伸成型有分别贯穿至穿线件两侧面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其中,所述第一通口与第一连接件上预成型有第一过线口相通;所述第二通口与第二连接件上预成型有第二过线口相通。

进一步,所述穿线腔为从穿线件两侧面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的对称的凸起腔体,配合安装后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穿线腔夹装匹配的槽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口和所述第二通口互相错开布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内表面还成型有至少一个动挡块,所述第二连接件内表面成型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动挡块相抵触配合的定挡块以限制第一连接件相对第二连接件转动的角度范围。

进一步,所述穿线腔横截面呈弧形,穿线腔上延伸成型的所述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外表面也呈弧形。

进一步,任一所述动挡块避让穿线腔成型于第一连接件内表面,任一所述定挡块避让穿线腔成型于第二连接件内表面。

进一步,所述穿线件中部有供铰接轴贯穿通过的空心位置,且所述穿线件顶端设有固定插装于第一连接件上的过线连接端,其中,所述过线连接端连通于第一通口与第一过线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台灯转轴结构中设置一穿线件,以避免导线弯折,减少导线在台灯转动时可能与孔边剐蹭、摩擦而导致线皮破损的风险,有效增长使用寿命时间;其次,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限位结构,实现限制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台灯的可转动的角度范围的效果,使台灯重心稳;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量产,符合现有的消费市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台灯转轴穿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穿线件a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穿线件b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穿线件的正视图。

其中,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穿线件,4-穿线腔,5-动挡块,6-定挡块,7-灯座,8-灯杆,11-第一过线口,12-外螺纹,21-第二过线口,31-第一通口,32-第二通口,33-过线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用于名称的区分。

参见附图1至附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台灯转轴穿线结构设于台灯灯杆8与台灯灯座7之间,包括有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和穿线件3,第一连接件1固定连接于台灯灯杆8底端,第二连接件2固定连接于台灯灯座7上(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1成型有外螺纹12以与台灯灯杆8底端相螺接,第二连接件2通过嵌装卡接的方式固定于台灯灯座7上)。穿线件3被夹装在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并且,穿线件3中部有供铰接轴(图中未示)贯穿通过的空心位置,这样,通过一铰接轴(图中未示)将第一连接件1、穿线件3以及第二连接件2相铰接连接,以实现台灯灯杆8与台灯灯座7之间可相对转动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台灯灯杆8为空心可过线的管体,第一连接件1预成型有第一过线口11,第二连接件2预成型有第二过线口21;连接件成型有一穿线腔4,且顶端设有固定插装于第一连接件1上的过线连接端33以使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1实现同步配合,即第一连接件1和穿线件3可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实现同步转动,这样,灯体内置的导线可由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过线口11穿出后贯穿于穿线件3,再穿入第二连接件2的第二过线口21,使得导线在灯杆8转动时不被铰断。

在本实施例中,穿线件3成型有一穿线腔4,且该穿线腔4延伸成型有分别贯穿至穿线件3两侧面的第一通口31和第二通口32,其中,第一通口31和第二通口32外表面也呈弧形且互相错开布置(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通口31切口面与第二通口32切口面相水平对齐)。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示,假设穿线件3具有第一通口31的一侧面为a面,假设穿线件3具有第二通口32的一侧面设为b面:在a面上,第一通口31和第一过线口11之间的过线连接端33起到了连通于第一通口31和第一过线口11的效果;在b面上,第二通口32与第二连接件2上预成型有第二过线口21相通。以导线一端的走向为例,通过这样的设置,导线就可以沿灯杆8内腔穿入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过线口11,导线接着由第一通口31进入穿线件3,并在穿线件3的第二通口32离开,导线继而进入第二连接件2的第二过线口21,然后进入台灯灯座7内,使导线布置于灯体内不外露的同时保护了导线的安全,有效防止内置导线由于长时间的弯折下容易损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的具体结构形式,其还可为其它结构形式,旨在保证导线贯穿于穿线件3能使位于转轴结构内的导线不会由于台灯的转动而造成弯折破损,生产厂家可根据实际所需对该结构形式做变化,以便于方案实际实施生产。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2和附图5所示,穿线腔4横截面呈弧形,该穿线腔4为从穿线件3两侧面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的对称的凸起腔体,而配合安装后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形成有供穿线腔4夹装匹配的槽位,即装配后的转轴穿线结构从外形来看与现有的一般转轴结构并无太大的区别,不影响台灯的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理解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内表面成型有的动挡块5设置为一个,第二连接件2内表面成型有的定挡块6设置为两个,动挡块5位于两个定挡块6的旋转轨迹上形成限位结构。进一步的,上述的动挡块5和定挡块6均避让穿线腔4,即穿线件3不会阻碍该限位结构的实现。这样,当第一连接件1和穿线件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转动时,动挡块5会随着第一连接件1而相对第二连接件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动挡块5与任一定挡块6相抵触以限制第一连接件1相对第二连接件2转动的角度范围,即实现限制台灯灯杆8相对于台灯灯座7的相对转动的角度范围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作为第二重保护,间接减少了台灯转轴结构内的导线折弯程度,有效避免导线因旋转角度太大造成弯折而造成损坏。当然,动挡块5与定挡块6相抵触配合的限位结构可以采用其它实施方案,这里不再展开详述。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做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