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仿真立体火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9671发布日期:2020-06-05 19:5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仿真立体火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火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进型仿真立体火焰装置。



背景技术:

蜡烛或火焰装置为一种装饰型日常生活用品,传统的蜡烛或火焰装置主要用于照明,且是通过蜡油燃烧来实现的。然而燃烧使得蜡烛或火焰装置的火焰芯逐渐变短以致用尽。同时随着社会发展,蜡烛或火焰装置的功能也不在局限于照明,还起到了装饰及增加氛围的作用,在生日宴会,朋友聚餐,恋人约会时,点上几支蜡烛或用火焰装置,其忽闪忽闪的烛光可以增添浪漫的气氛。然而传统的蜡烛或火焰装置点燃后不但产生烟气,污染环境,而且明火还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传统蜡烛或火焰装置日益被仿真蜡烛或仿真火焰装置取代。仿真蜡烛或仿真火焰装置可以借由光源产生的光来模拟蜡烛点燃的效果,因此在酒吧、咖啡厅、舞厅等场所已得到广泛使用。

目前仿真蜡烛或仿真火焰装置,通常是利用灯光投射到火焰片的方式来模拟火焰,该方式使得观赏的角度受到限制,而且在电子蜡烛或放置火焰装置的顶部会存在漫反射的火焰片载体,会导致仿真效果不真实,从而使得仿真度不高不形象逼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型仿真立体火焰装置,该仿真立体火焰装置通过光源的光束照射在不规则喷出的雾气上,光线受到雾气折射产生动态的仿真立体火焰,从而能够形象和逼真地呈现燃烧过程中火焰摇曳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喷出的雾气在低位容易产生环流导致仿真立体火焰难以成形问题的仿真立体火焰装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仿真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改进型仿真立体火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内的雾气产生机构、与底座连接的外罩和发光机构;所述外罩的内腔为积雾腔,雾气产生机构的出雾口与积雾腔连通,或者雾气产生机构产生雾气的部件设置在积雾腔内;所述外罩的顶部设置有喷焰口,发光机构设置在外罩内部并且其光束从喷焰口照射出,实现发光机构的光束照射在从喷焰口喷出的雾气上,光线受到雾气折射形成动态的火焰;

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覆外罩;所述外壳的顶端开口与喷焰口相对,且外壳与外罩之间的设置有与外壳顶端开口连通的容纳空间。

在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雾气产生机构产生的雾气积聚于积雾腔内,并从外罩顶部的喷焰口不规则涌出,此时,发光机构的光束照射在从喷焰口喷出的雾气上,光线受到雾气折射形成动态的仿真立体火焰。该方式形成的火焰使得观赏的角度不受到限制,而且仿真效果真实、形象和逼真,从而能够形象和逼真地呈现燃烧过程中火焰摇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使积雾腔的雾气快速上升至喷焰口以及防止喷焰口喷出的雾气在低位产生环流的送雾防环流机构;所述送雾防环流机构设置在外壳与外罩之间的容纳空间,送雾防环流机构的出风口与积雾腔和容纳空间连通。该低位是指距离喷焰口1-8cm处。

本实用新型的送雾防环流机构具有两个作用:

作用一:工作时送雾防环流机构把一部分风送入积雾腔内,通过风吹的作用使得雾气从喷焰口不规则的喷出,通过发光机构光照下呈现燃烧过程中火焰摇曳的效果。并且可通过调节其出风量以调节雾气上升的速度或上升至喷焰口的分量,从而可起到调节仿真立体火焰大小的作用。

作用二:送雾防环流机构的出风口、容纳空间和外壳的顶端开口均为连通状态,送雾防环流机构将风送入容纳空间,并从外壳的顶端开口吹出气流后,再从进风口进入容纳空间,以形成环流,这样不仅使得吹出的气流带动从喷焰口喷出的雾气朝上,而且外壳的顶端开口流出的气流对喷出的雾气形成包围,可解决喷出的雾气在低位(即离喷焰口1-8cm处)容易产生环流导致仿真立体火焰难以成形的问题,从而使得火焰仿真度高,更形象逼真。

具体地说,送雾防环流机构有两种结构方案:

第一种结构方案为:所述送雾防环流机构包括风扇、进风口、与积雾腔连通的内腔出风口和与容纳空间连通的风道;所述风扇设置在外壳与外罩之间的容纳空间,其出风口分别与内腔出风口和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靠近风扇处并在外壳壁开设。

第二种结构方案为:所述送雾防环流机构包括送雾组件和防环流组件;所述送雾组件包括风扇一、进风口、与积雾腔连通的内腔出风口;所述风扇一设置在容纳空间,其出风口与内腔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靠近风扇一处并在外壳壁开设;

所述防环流组件包括设置在容纳空间的风扇二;所述风扇二的出风口朝上。

所述雾气产生机构包括设置在积雾腔的雾化片、吸水棒和设置在底座底部的储水箱;所述吸水棒一端伸入储水箱,另一端与雾化片连接。

所述发光机构为设置在喷焰口侧部的光源,工作时,侧部光源的光束照射至喷焰口喷出的雾气上。

所述光源为两个以上多色光源并以变色的方式发光,工作时,光源发出变色的光束照射至喷焰口喷出的雾气上。

所述光源为两个以上以明暗交替方式进行发光的光源,工作时,光源发出明暗交替的光束照射至喷焰口喷出的雾气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有电源的电控板;所述电控板分别与发光机构和雾气产生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源插座和按键开关;所述电源插座和按键开关分别与电控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为:

1、本实用新型雾气产生机构采用雾化片通过吸水棒与储水箱连接的方式,不仅可达到形成雾气的效果,而且可以简化该装置的内部结构和体积。

2、本实用新型设置分别与积雾腔和容纳空间连通的送雾防环流机构,可形成双气流:在积雾腔内形成的气流使得雾气从喷焰口不规则的喷出,通过发光机构光照下呈现燃烧过程中火焰摇曳的效果;在容纳空间形成的气流从外壳的顶端开口吹出对喷出的雾气形成包围,使得喷出的雾气火焰不易受到外部气流的干扰和影响,以提高喷出雾气的稳定性,可有效解决喷出的雾气在低位(即离喷焰口1-8cm处)容易产生环流导致仿真立体火焰难以成形的问题,从而使得火焰仿真度高,更形象逼真。

3、本实用新型将光源设置于喷焰口侧部,以直接照射的方式突出喷焰口雾气形成火焰的效果。另外,光源为多色光源并以变色的方式发光,可提高火焰的仿真度和立体度,使得更加形象逼真。或者光源以明暗交替的方式地发光,使投射至雾气上的光影出现明暗交替变化,从而形成火焰晃动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仿真立体火焰装置是通过光源的光束照射在不规则喷出的雾气上,光线受到雾气折射产生动态的仿真立体火焰,从而能够形象和逼真地呈现燃烧过程中火焰摇曳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仿真立体火焰装置可解决喷出的雾气在低位容易产生环流导致仿真立体火焰难以成形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仿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仿真立体火焰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仿真立体火焰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为底座、2为外罩、3为积雾腔、5为喷焰口、6为火焰、7为储水箱、10为电控板、15为风道、16为进风口、17为光源、19为微孔雾化片、20为吸水棒、22为外壳、23为顶端开口、24为容纳空间、25为风扇、26为内腔出风口、27为电源插座、28为按键开关、29为风扇一、30为风扇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改进型仿真立体火焰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内的雾气产生机构、与底座1连接的外罩2和发光机构,其中,外罩2的内腔为积雾腔3,雾气产生机构产生雾气的部件设置在积雾腔3内,外罩2的顶部设置有喷焰口5,发光机构为设置在外罩2内部并位于喷焰口5两侧的光源17,该光源17的光照方向与喷焰口5相对,工作时,两侧光源17的光束从喷焰口5照射出,实现发光机构的光束照射在从喷焰口5喷出的雾气上,光线受到雾气折射形成动态的火焰6。

本实施例的雾气产生机构包括设置在积雾腔3的微孔雾化片19、吸水棒20和设置在底座1底部的储水箱7,其中,吸水棒20一端伸入储水箱7,另一端与微孔雾化片19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外壳22,该外壳22包覆外罩2并与底座1连接,外壳22的顶端开口23与喷焰口5相对,且外壳22与外罩2之间的设置有与外壳顶端开口23连通的容纳空间2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使积雾腔3的雾气快速上升至喷焰口5以及防止喷焰口5喷出的雾气在低位产生环流的送雾防环流机构,该送雾防环流机构设置在外壳22与外罩2之间的容纳空间24,送雾防环流机构的出风口与积雾腔3和容纳空间24连通,其中,低位是指距离喷焰口1-8cm处。

具体地说,送雾防环流机构包括风扇25、进风口16、与积雾腔3连通的内腔出风口26和与容纳空间24连通的风道15,该风扇25设置在外壳22与外罩2之间的容纳空间24,其出风口分别与内腔出风口26和风道15连通,进风口16靠近风扇25处并在外壳22壁开设。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有电源的电控板10,该电控板10设置在容纳空间24内并分别与发光机构和雾气产生机构连接。本实施例还包括电源插座27和按键开关28,电源插座27和按键开关28均设置在外壳22内并分别与电控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雾气产生机构产生的雾气积聚于积雾腔3内,并通过风扇25作用从外罩2顶部的喷焰口5不规则喷出,此时,发光机构的光束照射在从喷焰口5喷出的雾气上,光线受到雾气折射形成动态的仿真立体火焰6。该方式形成的仿真立体火焰6使得观赏的角度不受到限制,而且仿真效果真实、形象和逼真,从而能够形象和逼真地呈现燃烧过程中火焰6摇曳的效果。

另外,风扇25将一部分风送入容纳空间24,并从外壳22的顶端开口23吹出气流后,再从进风口16进入容纳空间24,以形成环流,这样不仅使得吹出的气流带动从喷焰口5喷出的雾气朝上,而且外壳22的顶端开口23流出的气流对喷出的雾气形成包围,可解决喷出的雾气在低位(即离喷焰口1-8cm处)容易产生环流导致仿真立体火焰难以成形的问题,从而使得火焰仿真度高,更形象逼真。

本实施例中微孔雾化片19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由于微孔雾化片19的频率和工作电压都是比较小的,所以它不用放在水里工作,它喷雾工作是通过中间的微孔喷出来,先把吸水棒20固定在储水箱7里,再把微孔雾化片19中间孔径固定在吸水棒20上,通过电控板10的微孔雾化片电路通电把水通过吸水棒20吸上来,经过微孔雾化片19形成雾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微孔雾化片19、电控板10、电源插座27和按键开关28均为现有技术,是现有市面上可购买的成熟产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2所示,送雾防环流机构包括送雾组件和防环流组件,其中,送雾组件包括风扇一29、进风口16、与积雾腔3连通的内腔出风口26,该风扇一29设置在容纳空间24,其出风口与内腔出风口26连通,进风口16靠近风扇一29处并在外壳22壁开设。防环流组件包括设置在容纳空间24的风扇二30,该风扇二30的出风口朝上。

本实施例雾气产生机构产生的雾气积聚于积雾腔3内,并通过风扇一29作用从外罩2顶部的喷焰口5不规则喷出,此时,发光机构的光束照射在从喷焰口5喷出的雾气上,光线受到雾气折射形成动态的仿真立体火焰6。风扇二30将风送入容纳空间24,并从外壳22的顶端开口23吹出气流后,再从进风口16进入容纳空间24,以形成环流,这样不仅使得吹出的气流带动从喷焰口5喷出的雾气朝上,而且外壳22的顶端开口23流出的气流对喷出的雾气形成包围,可解决喷出的雾气在低位(即离喷焰口1-8cm处)容易产生环流导致仿真立体火焰难以成形的问题,从而使得火焰仿真度高,更形象逼真。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一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在于:发光机构为三个或三个以上设置在喷焰口侧部的光源,该光源为多色光源并以变色的方式发光,工作时,光源发出变色的光束照射至喷焰口喷出的雾气上,可大大提高火焰的仿真度和立体度,使得更加形象逼真。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一致。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在于:发光机构为三个或三个以上设置在喷焰口侧部的光源,该光源以明暗交替的方式地发光,工作时,光源发出明暗交替的光束照射至喷焰口喷出的雾气上,使投射至雾气上的光影出现明暗交替变化,从而形成火焰晃动的效果,可大大提高火焰的仿真度和立体度,使得更加形象逼真。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一致。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在于:外罩的内腔为积雾腔,雾气产生机构的出雾口与积雾腔连通,工作时积雾腔内的雾气从喷焰口不规则的喷出,通过光源光照下呈现燃烧过程中火焰摇曳的效果。

本实施例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一致。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改进型仿真立体火焰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内的雾气产生机构、与底座连接的外罩和发光机构,外罩的内腔为积雾腔,雾气产生机构的出雾口与积雾腔连通,或者雾气产生机构产生雾气的部件设置在积雾腔内,其中,外罩的顶部设置有喷焰口,发光机构设置在外罩内部并且其光束从喷焰口照射出,实现发光机构的光束照射在从喷焰口喷出的雾气上,光线受到雾气折射形成动态的火焰。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